格鲁修学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9550|回复: 177

大乘、缘觉乘与小乘的标准及区别————不是学了五大论就是大乘弟子。。。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7-2 09:4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中对大小乘的标准定义:
善男子。夫大乘者。受持第一清净律仪。修行第一微妙善行。具足第一坚固惭愧。深见深畏后世苦果。远离所有一切恶法。常乐修行一切善法。慈悲常遍一切有情。恒普为作利益安乐。救济度脱一切有情所有厄难生死众苦。不顾自身所有安乐。唯求安乐一切有情。如是名为住大乘者。
这是大乘的标准。
善男子。有何等相名声闻乘。谓诸众生常勤精进安住正念乐等引定离诸谄诳。信知业果不著五欲。世间八法所不能染。修善勇猛如救头然。常审谛观诸蕴界处。恒乐安住所有圣种。具此相者名声闻乘。
如是众生尚未能成独觉乘器。况复能成大乘法器。

如果连独觉乘尚未达成,怎么能称为大乘的法器呢?独觉乘的标准是什么呢?
善男子。有何等相名独觉乘。谓诸众生具上声闻一切功德。复能于彼五取蕴中。数数安住随无常观。数数安住随生灭观。普于一切缘生法中。能审谛观皆是灭法。具此相者名独觉乘。如是众生非大乘器。
独觉乘是什么标准呢?要具备声闻乘的一切功德,然后又能具缘生法住生灭观。这是独觉。

需要注意的是声闻乘的标准:谓诸众生常勤精进安住正念。乐等引定离诸谄诳。信知业果不著五欲。世间八法所不能染。
这个标准达到了才能有资格学大乘。否则是非大乘器。这也是为什么我们现在信佛的人很多,念佛的人很多,经典印的也很多,香火鼎盛。但是释迦牟尼佛却说我们这个时代是末法的原因。

在《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有一段十分详细的说明:是故善男子。若不真实希求如是十善业道所证佛果。及不真实下至守护一善业道。乃至命终而自称言。我是真实行大乘者。我求无上正等菩提。当知如是补特伽罗。是极虚诈是大妄语。对十方界佛世尊前。诳惑世间无惭无愧。说空断见诱诳愚痴。身坏命终堕诸恶趣。
世尊很清楚地告诉我们无论我们修什么法,哪个门派,哪个法门。如果没有真正在十善业道上下功夫,那么是不能称为大乘行者的,求无上正等菩提的话更是谎言。甚至是造罪的。看到这里真是寒毛直竖。我们念佛的人,口口声声地讲自己是修的大乘法,是要成菩萨的。往生了不就三不退了么。但是看到这段经文,发现不是那么回事。佛明明告诉我们什么是大乘,首先的标准是十善业道!如果这个没有做好,那我们天天告诉人家自己是学大乘的,修的是大乘法(写到这里,惭愧的真是无地自容,忏悔自己从前的大妄语。)岂不是像上面说得“是极虚诈是大妄语”。我们天天在打大妄语。那里是学佛,简直是造罪嘛。

[ 本帖最后由 噶玛德谢措千 于 2011-7-2 09:47 编辑 ]
发表于 2011-7-2 13:30 | 显示全部楼层
是的,不是学了五大论就是大乘弟子,也不是不学不大论就不是弟子,也不是说学经教就非五大论不可,其他的就不行。

但是作为大乘弟子,早也好,晚也好,这里也好,净土也好,经教总是要学的,或者从无数的前后世来说,不闻佛法,不学经教,恐怕还是难以入大乘的。
 楼主| 发表于 2011-7-2 14:2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格桑强巴 于 2011-7-2 13:30 发表
是的,不是学了五大论就是大乘弟子,也不是不学不大论就不是弟子,也不是说学经教就非五大论不可,其他的就不行。
但是作为大乘弟子,早也好,晚也好,这里也好,净土也好,经教总是要学的,或者从无数的前后世来 ...

夫大乘者。受持第一清净律仪。修行第一微妙善行。具足第一坚固惭愧。深见深畏后世苦果。远离所有一切恶法。常乐修行一切善法。慈悲常遍一切有情。恒普为作利益安乐。救济度脱一切有情所有厄难生死众苦。不顾自身所有安乐。唯求安乐一切有情。如是名为住大乘者。
————据我理解佛陀的这段开示:大乘弟子是以发心和行持为主。现在很多所谓大乘弟子往往本末倒置,认为多闻就是在做大乘的事情了,那么自己就是大乘弟子了。。。哎。。。也不知道是谁给他们灌输的这个观点或是自己有意偷换概念?
发表于 2011-7-2 14:5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噶玛德谢措千 于 2011-7-2 14:24 发表

夫大乘者。受持第一清净律仪。修行第一微妙善行。具足第一坚固惭愧。深见深畏后世苦果。远离所有一切恶法。常乐修行一切善法。慈悲常遍一切有情。恒普为作利益安乐。救济度脱一切有情所有厄难生死众苦。不顾自身所有安乐。唯求安乐一切有情。如是名为住大乘者。
————据我理解佛陀的这段开示:大乘弟子是以发心和行持为主。现在很多所谓大乘弟子往往本末倒置,认为多闻就是在做大乘的事情了,那么自己就是大乘弟子了。。。哎。。。也不知道是谁给他们灌输的这个观点或是自己有意偷换概念?


大概是佛陀吧,呵呵,经里也有强调多闻的,大概是你没怎么看到而已,找找肯定有。

出离心、菩提心、空性见,都是需要广大闻思才能真正生起的,比如说出离心吧,想生出真正的出离心,必须认识苦谛,尤其是要了解行苦,仅仅是缘苦苦是不行的。生病了就觉得很苦,病好了又觉得不苦了,对各种痛苦的一般性厌恶并不是真的出离心,坏苦更不用说了,吃喝玩乐、五欲享受,本质也是苦,是坏苦,可是冥顽的众生还觉得是乐,贪着不舍,需要通过学习才能认识世间有漏乐的苦的本质,行苦就更不用说了,道理很深,并不是轻轻松松就可以理解的,一定要努力的闻思。即使修小乘,苦须知、集须断、道须修、灭须证,都要广大的闻思,更何况大乘还要发菩提心,所以教理是必须学习的,有正知正见才会有真正如理的发心和行持。
 楼主| 发表于 2011-7-2 15:1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格桑强巴 于 2011-7-2 14:54 发表
大概是佛陀吧,呵呵,经里也有强调多闻的,大概是你没怎么看到而已,找找肯定有。
出离心、菩提心、空性见,都是需要广大闻思才能真正生起的,比如说出离心吧,想生出真正的出离心,必须认识苦谛,尤其是要了 ...

你没明白我的意思。
我的说法是:很多人准备多闻到何时才开始真正的实修?各位闻的再多,也不会有阿难尊者多吧?但阿难尊者最后还是要靠实修才能成就阿罗汉道。
出离心、菩提心、空性见,都是需要广大闻思才能真正生起的————这种说法,我保留意见。很多人没有那么拼命的多闻一样的成就了。
很多佛经已经告诉大家现世的苦以及怎么修行能出离三界了。非要无视,继续多闻,那也是个人的意愿了。
菩提心、空性见————这两者靠多闻才能真正的升起?很奇怪的说法。合着不用实修光听听就行了,那么大家修行起来可真是简单极了。
密勒日巴尊者等藏地的很多成就者,按照这个说法,基本是修行绕弯路了?干嘛把自己弄得那么艰苦啊,听听经法,菩提心、空性见就真正升起来了。这佛学的,真是简捷。怪不得很多论坛同修对净土宗有些说法,合着还有比净土宗的念佛法门更为快捷的方式。
终于明白了,原来是这样啊。
 楼主| 发表于 2011-7-2 15:21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格桑强巴 于 2011-7-2 14:54 发表
出离心、菩提心、空性见,都是需要广大闻思才能真正生起的,比如说出离心吧,想生出真正的出离心,必须认识苦谛,尤其是要了解行苦,仅仅是缘苦苦是不行的。生病了就觉得很苦,病好了又觉得不苦了,对各种痛苦的一般性厌恶并不是真的出离心,坏苦更不用说了,吃喝玩乐、五欲享受,本质也是苦,是坏苦,可是冥顽的众生还觉得是乐,贪着不舍,需要通过学习才能认识世间有漏乐的苦的本质,行苦就更不用说了,道理很深,并不是轻轻松松就可以理解的,一定要努力的闻思。即使修小乘,苦须知、集须断、道须修、灭须证,都要广大的闻思,更何况大乘还要发菩提心,所以教理是必须学习的,有正知正见才会有真正如理的发心和行持。

你话能说到这个份上,理解的已经很深了。
现在是需要实修了。
菩提心大家也就是发发罢了,真正能行持起来的,还真见不到几位。所以,别一说话就是菩提心,都知道这个好,但无法真正做到,那么对自己现状来说没啥用处的。
你也别提小乘,小乘的戒律你能守得住吗?也包括我了,根本没戏。
所以,现在很多人学佛学成了“五不像”———非人天乘非小乘非大乘非金刚乘亦非在家人。。。。
发表于 2011-7-2 15:3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噶玛德谢措千 于 2011-7-2 15:14 发表

你没明白我的意思。
我的说法是:很多人准备多闻到何时才开始真正的实修?各位闻的再多,也不会有阿难尊者多吧?但阿难尊者最后还是要靠实修才能成就阿罗汉道。
出离心、菩提心、空性见,都是需要广大闻思才能真正生起的————这种说法,我保留意见。很多人没有那么拼命的多闻一样的成就了。
很多佛经已经告诉大家现世的苦以及怎么修行能出离三界了。非要无视,继续多闻,那也是个人的意愿了。
菩提心、空性见————这两者靠多闻才能真正的升起?很奇怪的说法。合着不用实修光听听就行了,那么大家修行起来可真是简单极了。
密勒日巴尊者等藏地的很多成就者,按照这个说法,基本是修行绕弯路了?干嘛把自己弄得那么艰苦啊,听听经法,菩提心、空性见就真正升起来了。这佛学的,真是简捷。怪不得很多论坛同修对净土宗有些说法,合着还有比净土宗的念佛法门更为快捷的方式。
终于明白了,原来是这样啊。


阿难尊者多闻,却很晚证阿罗汉,也是因为担负集结佛经的重任,不能说明多闻对实修无益,更不能证明多闻障碍实修、障碍证道。

六祖慧能、密勒日巴尊者以及其他很多大成就者,不说是佛菩萨示现,也肯定是累世精进的行者,我们大多数人是无法相提并论的。

闻思本身是修,也是为了实修,这个《广论》里已经有论证,这个道理大家已经说了很多次了。一个没有多少善根,没有累世修行过的人,不先依靠闻思,如何了知、希求、生起、坚固和圆满自己的菩提心和空性见,改变内心也好,增长智慧也好,哪个能离得开闻思呢,光靠你所谓的“实修”就能出来了,你先说一说,你说的“实修”是指什么?

确实有比念佛法门更快捷的方式去净土,最干脆的就是被佛菩萨一刀劈死,超度去净土,但是不是每个人都有这样的福报。
发表于 2011-7-2 15:45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噶玛德谢措千 于 2011-7-2 15:21 发表

你话能说到这个份上,理解的已经很深了。
现在是需要实修了。
菩提心大家也就是发发罢了,真正能行持起来的,还真见不到几位。所以,别一说话就是菩提心,都知道这个好,但无法真正做到,那么对自己现状来说没啥 ...


其实只是听来的东西,算不上什么理解有多深。

确实,如果仅仅是为了学知识,增长学问,却不用来改变内心,也不去仔细的研悟内在的义理,只是说食数宝、纸上谈兵、戏论文字一样的态度,那确实很可惜、很遗憾了。不过并不是所有人都这样,即使每个人都多少夹杂一点类似的心态,但也不能说是闻思本身有过错,也不是佛法教理有过失,同样的,一个人精进念了一辈子佛,恐怕很难保证全是清净的发心而不夹杂这样那样的不好心态或者风气,但是这不是念佛本身有问题。
 楼主| 发表于 2011-7-2 15:5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格桑强巴 于 2011-7-2 15:34 发表
阿难尊者多闻,却很晚证阿罗汉,也是因为担负集结佛经的重任,不能说明多闻对实修无益,更不能证明多闻障碍实修、障碍证道。
六祖慧能、密勒日巴尊者以及其他很多大成就者,不说是佛菩萨示现,也肯定是累世精进的行者,我们大多数人是无法相提并论的。
闻思本身是修,也是为了实修,这个《广论》里已经有论证,这个道理大家已经说了很多次了。一个没有多少善根,没有累世修行过的人,不先依靠闻思,如何了知、希求、生起、坚固和圆满自己的菩提心和空性见,改变内心也好,增长智慧也好,哪个能离得开闻思呢,光靠你所谓的“实修”就能出来了,你先说一说,你说的“实修”是指什么?
确实有比念佛法门更快捷的方式去净土,最干脆的就是被佛菩萨一刀劈死,超度去净土,但是不是每个人都有这样的福报。

看到这段佛经,如还没有出离心的话,那就真没办法了。

佛告弥勒菩萨诸天人等。无量寿国声闻菩萨。功德智慧不可称说。又其国土。微妙安乐清净若此。何不力为善。念道之自然。著于无上下。洞达无边际。宜各勤精进。努力自求之。必得超绝去。往生安养国。横截五恶趣。恶趣自然闭。升道无穷极。易往而无人。其国不逆违。自然之所牵。何不弃世事。勤行求道德。可获极长生。寿乐无有极。然世人薄俗。共诤不急之事。于此剧恶极苦之中。勤身营务以自给济。无尊无卑。无贫无富。少长男女共忧钱财。有无同然。忧思适等。屏营愁苦。累念积虑。为心走使无有安时。有田忧田。有宅忧宅。牛马六畜奴婢钱财衣食什物。复共忧之。重思累息忧念愁怖。横为非常水火盗贼怨家债主。焚漂劫夺消散磨灭。忧毒忪忪无有解时。结愤心中不离忧恼。心坚意固适无纵舍。或坐摧碎身亡命终。弃捐之去莫谁随者。尊贵豪富亦有斯患。忧惧万端勤苦若此。结众寒热与痛共俱。贫穷下劣困乏常无。无田亦忧欲有田。无宅亦忧欲有宅。无牛马六畜奴婢钱财衣食什物。亦忧欲有之。适有一复少一。有是少是。思有齐等。适欲具有便复糜散。如是忧苦当复求索。不能时得思想无益。身心俱劳坐起不安。忧念相随勤苦若此。亦结众寒热与痛共俱。或时坐之终身夭命。不肯为善行道进德寿终身死当独远去。有所趣向善恶之道莫能知者。世间人民父子兄弟夫妇家室中外亲属。当相敬爱无相憎嫉。有无相通无得贪惜。言色常和莫相违戾。或时心诤有所恚怒。今世恨意微相憎嫉。后世转剧至成大怨。所以者何。世间之事更相患害。虽不即时应急相破。然含毒畜怒结愤精神。自然克识不得相离。皆当对生更相报复。人在世间爱欲之中。独生独死独去独来。当行至趣苦乐之地。身自当之无有代者。善恶变化殃福异处。宿豫严待当独趣入。远到他所莫能见者。善恶自然追行所生。窈窈冥冥别离久长。道路不同会见无期。甚难甚难复得相值。何不弃众事。各曼强健时。努力勤修善。精进愿度世。可得极长生。如何不求道。安所须待欲何乐乎。如是世人。不信作善得善为道得道。不信人死更生惠施得福。善恶之事都不信之。谓之不然终无有是。但坐此故且自见之。更相瞻视先后同然。转相承受父余教令。先人祖父素不为善不识道德。身愚神闇心塞意闭。死生之趣善恶之道。自不能见无有语者。吉凶祸福竞各作之。无一怪也。生死常道转相嗣立。或父哭子或子哭父。兄弟夫妇更相哭泣。颠倒上下无常根本。皆当过去不可常保。教语开导信之者少。是以生死流转无有休止。如此之人。曚冥抵突不信经法。心无远虑各欲快意。痴惑于爱欲。不达于道德。迷没于嗔怒。贪狼于财色。坐之不得道。当更恶趣苦。生死无穷已。哀哉甚可伤。或时室家父子兄弟夫妇。一死一生更相哀愍。恩爱思慕忧念结缚。心意痛著迭相顾恋。穷日卒岁无有解已。教语道德心不开明。思想恩好不离情欲。惛曚闭塞愚惑所覆。不能深思熟计心自端政专精行道决断世事。便旋至竟年寿终尽不能得道。无可奈何。总猥愦扰皆贪爱欲。惑道者众。悟之者寡。世间匆匆。无可聊赖。尊卑上下贫富贵贱。勤苦匆务各怀杀毒。恶气窈冥为妄兴事。违逆天地不从人心。自然非恶先随与之。恣听所为待其罪极。其寿未尽便顿夺之下入恶道。累世怼苦展转其中。数千亿劫无有出期。痛不可言甚可哀愍
佛说无量寿经

被佛菩萨一刀劈死,就能往生净土,说实话,这个说法,在佛经内,我尚未找到。现在藏地有的是成就者,号称某某佛菩萨的化身,遇到他们应该不难,也没见有谁请求他们劈死直接去净土了。真要是那么容易的话,那上师就该劈死自己的弟子和亲属,都不用再传授他们各种法了,弟子亲属们也不用修了,上师也不用害怕他们会破三昧耶戒,上师跟着一起倒霉,直接就超度他们了。多省事啊。
发表于 2011-7-2 15:54 | 显示全部楼层
有人念佛一輩子  但仍不是佛弟子  
 楼主| 发表于 2011-7-2 16:08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格桑强巴 于 2011-7-2 15:34 发表
六祖慧能、密勒日巴尊者以及其他很多大成就者,不说是佛菩萨示现,也肯定是累世精进的行者,我们大多数人是无法相提并论的。

你现世能接触到佛法,就是累世有缘分的人。

“南无德内丰严王佛”,你现在见闻这个佛号了。按照佛经的说法,你至少要供养5000位佛陀才有此缘分。
佛言:“有!阿逸,北方有世界名曰丰严,其国有佛,号德内丰严王如来、至真、等正觉、明行成、为善逝、世间解、无上士、道法御、天人师,号曰众祐度人无量。其有得闻斯佛名者,欢喜信乐持讽诵念而为作礼,其人皆当得不退转,疾成无上正真之道,却一亿劫生死之罪。其有供养五千佛者,此辈阿逸,尔乃得闻德内丰严王如来名号

僧伽吒经。。。南无僧伽吒经。。。据佛经记载,若不曾见九十亿恒河沙诸如来者,不能闻此法门。好了,现在我们也见闻到了该佛经,也曾经供养过九十亿恒河沙诸如来,不过还在娑婆世界内待着呢。
佛告一切勇:“乐小法者亦复如是。不能听受如是法门。一切勇。若不曾见十八亿恒河沙诸佛如来。不能书写如是法门。若不曾见九十亿恒河沙诸如来者。不能闻此法门。若人曾见百千亿如来者。闻此法门不生诽谤。一切勇。若有曾见百千亿恒河沙如来。闻此法门能生净信。起如实想不生诽谤。一切勇。听若有书此法门一四句偈。彼过九十五亿千世界。如阿弥陀国。彼人佛土亦复如是。”
 楼主| 发表于 2011-7-2 16:16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佛须有实修的功夫
佛经里有这么一段记载:从前有兄弟二人同时出家修行,其兄精进修行,不久即证得阿罗汉果位,神通具足,弟弟出家后,由于日夜精研教理,终成为著名的法师,到处讲经说法,不遗余力。
有一天其阿罗汉哥哥对他说:“法师!你应该如法赶快修持,不可只顾忙着空谈佛法啊!”
法师弟弟回答说:“尊者!我明天就开始修行。”
阿罗汉哥哥再次向他说:“法师!难道你没有听见佛陀说:修行要像救火烧头发那么急切吗?”
其兄又向他说了很多教诫的话,他总是说:“是!是!是!尊者说的确是真理。”唯明天又过明天,他始终没有如法修持,不久,这位法师忽然身患重病,恐命将终了,此时才后悔说:“我信奉佛陀的教法,那真是大光明的法灯,而我却是一位最无明的人,连自己都不能自照了;以不能自照的缘故,以后恐将永远沉没于生死苦海中。”因此心怀大恐惧,恳求阿罗汉哥哥说:“尊者!由于我的愚痴,不听从您的教诲,如今病重将要命绝,愿兄垂愍拔济,令我远离大苦。”法师说完后即命终。
其兄以天眼观之,知道他还生在人间,即常去探望。后来有一次,其乳母抱这小孩来到阿罗汉的住处,由于失手坠地,把小孩的头撞在石头上,这小孩大发瞋恚心后,即舍生命而堕于地狱中,是时,阿罗汉又以天眼观察,看见他生于地狱中,受大苦报,即叹气说:“唉!真是悲哀,你的处境,连佛力都难搭救,何况是我呢?”
由以上例子,可以看出,即使精研佛理,讲得头头是道,而不如法修持,不仅不能得见道迹,解脱生死,更会因理论坚强,我慢心生起,而堕诸恶趣.学佛要重在自身修行证悟,否则不能了脱生死!
佛教与其他宗教的一个最显著的区别就是“实修实证”,其他宗教是不允许信徒对教义有任何怀疑的,只能听从,否则就是过错。
佛教的教义虽然广大,涵盖极多,但是佛陀并不强求众生盲目信从,所以佛陀说过这样的话:“让大家在实践中去检验我说的法,不要因为崇拜我这个人而盲目信我的话。”
任何诵经、讲经、印经的功德都是非常广大的,这是毋庸质疑的。但如没有实修,证悟不了空性,也就无法去掉执着和无始以来的习气,因为实修是了生死的必要条件,所以做再多的功德,也只是为自己累积以后的福报,但不能解决根本问题。
象这个法师的例子就很清楚,他讲经的功德使他很快又得到一个人身,但是无常又使他很快失去了这个人身,由于嗔恨心没有去掉,所以堕入地狱。
如果不实修,给别人讲得再多对自己的解脱也是没有意义的。就好比一个教练员,他可能培养的运动员是世界冠军,但是他自己未必就是世界冠军。我们学佛的根本目的就是要了脱生死轮回。如果自己都脱离不了轮回,还在生死波涛中沉浮,那我们又怎么能去度别人呢?
学佛,如果偏执于读经的多少,甚至得到一知半解便以为窥得全部经意,从而又生出我“慢”心,到处炫耀自己的“成就”,多于戏论,增长邪见。这样不但不能真正弘扬正法,反而会偏离正教,搞不好还会落入外道。
实修,是个漫长艰辛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恐怕最难克服的就是我们的习气了.只要能依佛的教诲,以戒为师,断恶修善,自净其意,自然会恍然大悟。佛出现于世无非是开导演示,只希望我们都能悟入佛知佛见而得正果!
所以修行须如广钦老和尚所开示的:
1. 经藏全在心,戒定慧也在心。戒定慧不是用讲说而已,是用行的,即是要修五蕴。
2. 有时间看一点经书,看经书是要了解知道,依经典去修持,不是看了去讲说而已。
3. 修行要表里一致,不要口是心非。过去有位祖师曾说了一个譬喻:「苍蝇在纸窗前一直飞钻,再怎么飞钻,也无法飞过那层薄薄的纸。」所以一个人若只在纸上理论下功夫,是绝对无法突破现状,解脱自在的。
摘自:http://www.fjwzw.net/Html/?1453.html
发表于 2011-7-2 16:34 | 显示全部楼层

标题

嘿嘿您还不知道六祖不识字,不打坐不念佛吧!要是西藏有六祖估计五部大论早没了!中国汉地佛法的末落正是六祖南宗禅的兴起!从此再无人研究教理。陷入野狐禅,狂禅空慧中去,本人在几年前就批判过南禅宗,六祖,没想到今天在这论坛上居然还有人认识六祖
 楼主| 发表于 2011-7-2 16:38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阿赖耶识缘起 于 2011-7-2 16:34 发表
嘿嘿您还不知道六祖不识字,不打坐不念佛吧!要是西藏有六祖估计五部大论早没了!中国汉地佛法的末落正是六祖南宗禅的兴起!从此再无人研究教理。陷入野狐禅,狂禅空慧中去,本人在几年前就批判过南禅宗,六祖,没想 ...

六祖是成就者,可惜你不是。
所以,你还真没资格对六祖说三道四的,否则就是我慢的典型体现。

从此再无人研究教理。陷入野狐禅,狂禅空慧中去————这是历代当权者灭法的原因,和六祖无关。你就这点水平还评价六祖等呢?哎。好好忏悔吧。

[ 本帖最后由 噶玛德谢措千 于 2011-7-2 16:41 编辑 ]
发表于 2011-7-2 16:38 | 显示全部楼层

王维为六祖写的碑文

能禅师碑(并序)

  无有可舍,是达有源。无空可住,是知空本。离寂非动,乘化用常。在百法而无得,周万物而不殆。鼓枻海师,不知菩提之行。散花天女,能变声闻之身。则知法本不生,因心起见。见无可取,法则常如。世之至人,有证于此,得无漏不尽漏,度有为非无为者,其唯我曹溪禅师乎!

  禅师俗姓卢氏,某郡某县人也。名是虚假,不生族姓之家。法无中边,不居华夏之地。善习表于儿戏,利根发于童心。不私其身,臭味于耕桑之侣。苟适其道,膻行于蛮貊之乡。年若干,事黄梅忍大师。愿竭其力,即安于井臼。素刳其心,获悟于稊稗。每大师登座,学众盈庭。中有三乘之根,共听一音之法。禅师默然受教,曾不起予。退省其私,迥超无我。其有犹怀渴鹿之想,尚求飞鸟之迹,香饭未消,弊衣仍覆。皆曰升堂入室,测海窥天,谓得黄帝之珠,堪受法王之印。大师心知独得,谦而不鸣。天何言哉!圣与仁岂敢。子曰:“赐也,吾与汝弗如。”

  临终,遂密授以祖师袈裟,而谓之曰:“物忌独贤,人恶出己。吾且死矣,汝其行乎!”禅师遂怀宝迷邦,销声异域。众生为净土,杂居止于编人。世事是度门,混农商于劳侣。如此积十六载。

  南海有印宗法师,讲《涅槃经》。禅师听于座下,因问大义,质以真乘。既不能酬,翻从请益,乃叹曰:“化身菩萨,在此色身。肉眼凡夫,愿开慧眼。”遂领徒属,尽诣禅居。奉为挂衣,亲自削发。于是大兴法雨,普洒客尘。乃教人以忍,曰:“忍者无生,方得无我。始成于初发心,以为教首。至于定无所入,慧无所依。大身过于十方,本觉超于三世。根尘不灭,非色灭空。行愿无成,即凡成圣。举足下足,长在道场。是心是情,同归性海。”商人告倦,自息化城。穷子无疑,直开宝藏。其有不植德本,难入顿门。妄系空花之狂,曾非慧日之咎!常叹曰:“七宝布施,等恒河沙。亿劫修行,尽大地墨。不如无为之运,无碍之慈,弘济四生,大庇三有。”

  既而道德遍覆,名声普闻。泉馆卉服之人,去圣历劫。涂身穿耳之国,航海穷年。皆愿拭目于龙象之姿,忘身于鲸鲵之口。骈立于户外,趺坐于床前。林是旃檀,更无杂树。花唯薝葡,不嗅余香。皆以实归,多离妄执。九重延想,万里驰诚,思布发以奉迎,愿叉手而作礼。则天太后、孝和皇帝,并敕书劝谕,征赴京城。禅师子牟之心,敢忘凤阙?远公之足,不过虎溪。固以此辞,竟不奉诏。遂送百衲袈裟,及钱帛等供养。天王厚礼,献玉衣于幻人。女后宿因,施金钱于化佛。尚德贵物,异代同符。

  至某载月日,忽谓门人曰:“吾将行矣!”俄而异香满室,白虹属地。饭食讫而敷坐,沐浴毕而更衣。弹指不留,水流灯焰。金身永谢,薪尽火灭。山崩川竭,鸟哭猿啼。诸人唱言,人无眼目。列郡恸哭,世且空虚。某月日,迁神于曹溪,安座于某所。择吉祥之地,不待青乌。变功德之林,皆成白鹤。

  呜呼!大师至性淳一,天姿贞素。百福成相,众妙会心。经行宴息,皆在正受。谈笑语言,曾无戏论。故能五天重迹,百越稽首。修蛇雄虺,毒螫之气销。跳殳弯弓,猜悍之风变。畋渔悉罢,蛊鸩知非。多绝膻腥,效桑门之食。悉弃罟网,袭稻田之衣。永惟浮图之法,实助皇王之化。

  弟子曰神会,遇师于晚景,闻道于中年。广量出于凡心,利智逾于宿学。虽末后供,乐最上乘。先师所明,有类献珠之愿。世人未识,犹多抱玉之悲。谓余知道,以颂见托。偈曰:

五蕴本空,六尘非有。众生倒计,不知正受。
莲花承足,杨枝生肘。苟离身心,孰为休咎。
至人达观,与物齐功。无心舍有,何处依空。
不著三界,徒劳八风。以兹利智,遂与宗通。
愍彼偏方,不闻正法。俯同恶类,将兴善业。
教忍断瞋,修慈舍猎。世界一花,祖宗六叶。
大开宝藏,明示衣珠。本源常在,妄辙遂殊。
过动不动,离俱不俱。吾道如是,道岂在吾。
道遍四生,常依六趣。有漏圣智,无义章句。
六十二种,一百八喻。悉无所得,应如是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社区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格鲁教法集成

GMT+8, 2024-11-25 13:12 , Processed in 0.036458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