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鲁修学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194|回复: 10

很多人的误区---密乘最核心的问题---散谈对上师的信心如何快速地生起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6-7 20:3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很多人的误区---密乘最核心的问题---散谈对上师的信心如何快速地生起

    写下这个题目,感到分量很重,末学对上师三宝谈不上什么信心,相续长期处在一种麻木的境况中,而且闻思极差,常常看到师兄们对法义的讨论,不知所云,这里只是依据大德教言,结合自己的一点粗浅的体会,而作试谈,期望抛砖引玉,学到更多的经验。而且在写帖时,也是一个思考、修习的过程。若有违越经论、背离大德言教处,恳请各位赐教。

    这里所讲的上师,是具德上师,乃至成就上师。

    1、信归心与修法:
    众所周知,密乘成就的根本,是建立在出离心之上的菩提心和信心,而信心尤为关键。末学以为,信心难以生起,不全是业障的问题,很多情况而主要是技术、方法的问题。这也是末学不揣浅陋,发心写此贴的原因所在。其实这一点传承上师们再再做了指明,只是很多人忽略了。

    这个方法是什么?当然离不开修法。而比修法更重要的,则是信归心的培养。有人反驳:修上师所传的法,才是真正的听话,才是真正的报恩。其实这是不明修法的目的,到底是什么。修法的目的,其实也是归结到信归心的培养,正因为难以生起信归心,所以才要修法。

    格鲁巴著名大德兰仁巴大师说:如果说信归上师是即身成佛的主要法门的话,是否就不要生成、圆满次第之类的高深密法了呢?并不是这个意思。信归上师与修其它密法不但不矛盾,而且就像蛋糕离不开奶油一样,任何密法也离不开信归。

    有人说,除了修法,难道还有别的办法,生起信心吗?根据大德言教,确实有的,这个方法就是——了解上师、感恩上师!当然这也是修法,而且是最高深的上师瑜伽法。

    末学接触过一些入密较早的师兄,发现不少人非常注重于“修法”,谈到感念上师,就认为是一种情执。一位对末学颇具法恩的仁波切说,修法只是形式,信心才是内容,没有内容的形式,意义不大。甚至很多人念咒念到睡眠中一直咒音不断,有可能只是白天惯性的延续,不一定修到了实处。

    一位曾引领我入密的师兄曾自豪地对我说:“一次我见上师,还没有开口,上师就把我心里的疑问说了出来。其他人说,上师怎么没有加持我。”末学听了有点悲哀,说:“这算什么!”他当时一愣,说:“可能你与上师前世的因缘不一样。”我说:“你错了!是因为我的方法与你不一样!为什么这样说呢?我第一次入藏接受灌顶,是门措上师灌的金刚萨垛顶,当时我还怀疑没有真正得到灌顶,但感恩上师,也能得到 门措上师的加持。后来只思维 年龙上师的功德和恩德,又常得到 年龙上师的加持。”

    我们知道,加行中修菩提心,主要是念发心偈十万遍。尽管偈子非常有加持力,但十万遍念完就能生起菩提心吗?真正修菩提心恐怕还得依靠窍诀来思维观修。又,忏悔时的四力如何具足?恐怕也不是一味地摄念诵咒,也应深入地思维、反省,甚至一边诵咒,一边修菩提心。修上师瑜伽应该与此有些相似,可能主要还是要靠了解上师、思维并感念师恩。
   
    关于信归与修法,兰仁巴大师《菩提道次第心传录》之《道根—亲近上师法》中有非常精彩、震撼的开示——
    即身成佛的大成就师冒觉巴说:“若修成佛难致信,信仰成佛我不疑。”
    郭仓哇大师说:“一生成佛道,不在法殊胜,在于信念诚。”
    我的上师也曾说:“信为功德母,护增诸功德,这句话非常可信,我没有象别人那样苦修过。”言下之意是他的一切证悟功德都来自对上师的信德。
    菩萨吉悟瓦教训中说:“人身上最宝贵的是心脏,如果把心脏掏出来,也只是一团血淋淋的肉,在修心中最神秘的是上师瑜伽,取出它的核心的东西,只有一点:就是视师为佛的信归。”
    大成就师藏巴嘉热曾说:“只要意念不离师,不会念经也可以,不会坐禅也可以。”
    大成就师冒觉巴说的:“观音白就让他白,度母绿就让她绿,喜金刚黑就让他黑,反正我在任何时候都心中没有离开过师傅的形象,因此,离成佛大概不会远。”如他所说:这位大师经常心中不离上师形象,得到许多本尊真实现像,在本世获得了无上成就。但现在很多人对亲身可以接触到的上师漠不关心,却另寻找本尊修练的做法,与那些大成就师的行径背道而驰。
   
    2、信归心如何生起?
    信归心的生起,与师徒间的因缘固然非常重要,但可以通过修法生起,更重要的是:了解上师(思其功德,树立信心)、感恩上师(思其恩德,激发敬心)。

    A、了解上师:如果对上师的传承、教法(身教、言教)、证量(智慧、慈悲)一无所知,这样生起的信心通常并不可靠。如果自以为对上师有所了解,但对整个显密教法的基础有怀疑,则会全盘崩溃。
    末学的疑心较重,曾对某位依止的上师生不起清净观,而感到非常辛苦、苦恼。生不起清净观,就根本难得加持。所以末学以为,把自己对上师,及其教法、传承的怀疑、疑虑,一点一滴地找出来,再通过闻、思、修,一点一滴地瓦解、击破,是我们修行的重中之重!此关不过,下一步的感恩上师根本就谈不上。
 楼主| 发表于 2011-6-7 20:34 | 显示全部楼层
有仁波切说——
    实际上有的时候信心怎么建立呢?就是通过不断地比喻,不断地来分析,然后得出一个结论,这样才渐渐地能够增加的,别老不想那就不行了,好好地琢磨琢磨。

上师瑜伽是修行中很高级的、很高深的一种修行方法,是建立在信心的基础上,达到最后契合的部分。刚才我所说的唯一可以不通过修行能得以成佛的道路,那就是上师瑜伽了。因为你信任了上师和佛法的真实性之后,把你自己的心完全倾注在对上师的信任之中,使你变成上师,这是上师瑜伽的本义。在这样的一个关键的时刻,是你不断地要用自己最真诚最细微的心面对自心的一个时期。所以这个时候需要的不是数量或者功课,需要是对自己所建立起信任的一种把握,把握和停留这是两种,这时才是修行上师瑜伽能够得到获益的时候。
如果当成一种功课,习惯性地操作一件事,这样的话就好像毛毛雨下在地上,过去就过去了,这样不行,要慢慢地滋润它才行。你的心也是这样,我们的心不容易有信任,也不容易倾注到那个智慧之中,因此需要慢慢来,不断地每天修行、每天面对自己。我今天在这一座修行的时候,我的信心究竟有多大?可以有很多的假设,比如上师说了:“拿脑袋来!”我舍得不舍得?想一想,脑袋还是先保留到我肩膀上吧。如果上师说拿脑袋来我可以做到,但是如果上师说:“我不要你脑袋,我要在你身上一刀一刀地割你。”你怎么样?想一想又有点儿不行,通过各种假设发现自己心中的弱点是什么。

上师如果说是:“你的命我不要,你的房子、衣服留下,你出去。”《佛子行》中说:“为证菩提尚需舍生命,何况身外区区诸物品。”话是这么说,我命都可以舍,但是身外的东西舍不了,有很多犹豫的地方。还有好多呢,一步一步地推理,自己心里闯越这些难关真是很不容易,每一个念头就像一座大山一样压在自己的心头上。所以说想起来那若巴对帝洛巴那样的信心真的很难,帝洛巴让那若巴干什么样的事他都干,毫不犹豫,绝无怀疑地去做,他真的把上师当成唯一的依怙。上师让他去杀人他就去杀人,他身为一个比丘,让他犯比丘戒他就去犯戒,他毫不犹豫...
      咱们现在上师稍微没问到你,然后你心里:“上师对我不亲,你看上师对那个人那么好,对我不好,这是上师有厚薄之心。”这样的想法是我们对上师不了解,或者对上师还是有怀疑,如果上师对你特别亲近的时候,你就觉得上师对我特别好,心里上又近了一点儿了。这不是社会上搞关系吗?端起酒杯递根烟这样,大家哥们弟兄好办事,那成了搞社会关系了,和解脱有什么关系呀?
老观察上师是没有意义的,虽然说有些人因为依止善知识而获得成就,但是你自己有这种力量才行,不然你怎么能观察出上师?只要你不是佛,你就不知道佛的境界,你甚至连阿罗汉的境界都不是,你的分别心是不能观察出来的,对于上师不是这样的观察的。我们对于上师的信心主要建立在法上,你们要通过修法,对法产生胜解,这是很重要的。

有仁波切的上师神通广大,可以自在穿越山石,举身飞行,可是有一次预言仁波切出国签证定会成功,但到签证时却第一个被拒。仁波切说,上师的功德本来圆满,但众生的业力所致,并不是万能的。所以并不能这样观察,否则就会陷入极大的误区。对上师的信心要建立在法上。我们有违缘时祈祷上师,也不应该以遣除违缘为目的,而要以请上师加持,让我有足够的勇气和信心,来面对违缘才对。
个人理解:上师的加持如同把饥饿无力、瘫倒在地的我们扶起来,并把食物端在我的口边,可是我们要吃才行啊,只有吃了才有力气站起来啊。

    B、感恩上师:当我们进入了“感恩--加持--更强的感恩--更大的加持”的良性循环时,可能不想解脱都难了。
    “了解上师--感念上师--沉浸安住于感恩所引发的幸福中”,当这种念恩带来的幸福感弥漫全身时,可能是世间最快乐的事情,世间最高的享受。此时,上师的加持就会立即不期而至。
末学有时遭遇魔障,当生起这种幸福感时,障碍就被立即遣除。但有些障碍如冤亲缠绕,则需要自己诚心忏悔、为之广积资粮,才能逐步好转。
如何生起这种幸福感?末学觉得“从细微处,一条一条地思维”非常重要,尽可能细致、深入,拓宽,不要求快。末学把上师的恩德、加持一条一条地写下来,有时在放逸、麻木中良心发现,就逐条思维,觉得效果非常好,有时比念咒数万、数十万遍还管用得多。
如果自己麻木散乱到这样都不能对治,难以深入,有时唱起自己所作的感念上师的歌,或所作的诗、文,则立竿见影。

甚至有时听其它音乐、歌曲,也会生起巨大的感念之心,相续变得调柔。末学听刀郎的《爱是你我》,曾多次对众生生起极大的慈悲之心,对上师生起强烈的感恩之心。
末学前些时曾问一位仁波切:念恩有时念的次数多了,麻木了,怎么办?他说:那就应转念轮回苦、众生苦,就不会麻木。
 楼主| 发表于 2011-6-7 20:35 | 显示全部楼层
感念上师不是造作,不是矫情,而是将上师的功德、和恩德明晰化、深沉化。因为我们平时念到师恩,常可能只是一种总相,由于没有细致、深入的思维,不一定真的能体会到师恩之重,因而难以得到上师的加持。
只有修好出离心,才有可能生起信心;而只有修好菩提心,我们的信心才能更加深沉、广大。至尊年龙上师仁波切说:上师的恩德应从解脱门来忆念。

    3、上师的恩德到底有多大?
    * 有人说,假如我不从这个上师求法灌顶,我还可以在别的上师那里求,因此上师并非如你所说的那么重要。其实这就象父母生孩子一样,你能说假如没有现在的父母,还会有别人做我的父母,因而父母并非那么重要吗?因为现在的父母与自己的因缘最深,父母生下我,对我来说就是唯一,根本不存在其它假设。
      
    * 过去、现在、未来诸佛皆不能直接引导我,释迦牟尼佛怜悯五浊恶世众生,发不思议悲愿现于恶世,犹不能救我,即使当时我生于佛世,由于他所化众生根基千差万别,我也很难从中总结出适合自己的方法。而如今的上师,以其不可思议的果位功德,从大小显密万万千千的教法中,结合自己宝贵的经验,总结出一条最直接、最快速、最安全的修行之路,将最核心的窍诀倾瓶付予我们,而且时时守护着我们。此恩此德无以复加!!!

    * 此生既与上师之缘最深,应知此乃无量世之缘,无量劫之缘。既如此,应推知无量世以来,自己蒙上师之恩岂可计算?!

    * 在此痛苦世间,若有人为他人的痛苦发一念愿救之心,仅此一念之心,哪怕并无力救度,我都愿为之顶礼万万次。而上师救护众生之心彻根彻底,且无丝毫掺杂,无丝毫居功,因此我应顶礼万万次、万万万万次......

    * 上师不但于我愿度(大慈大悲),而且能度(万德庄严);不但于我有缘,而且缘深;不但缘深无比,而且恩深无比。

    * 上师救我出离轮回,此恩天地之间无可比拟。轮回有多苦,师恩就有多重;轮回有多久,师恩就有多大。

    * 自已成就后,一切与我有缘之众生亦皆因我而得度。与我有缘众生皆我往世父母子女眷属,因此,上师度我一人,即是度我无量世以来一切父母子女眷属。此恩之大,浩荡难思!比度我一人出离苦海之恩,更扩大无量倍!!!

    * 一切功德源于上师。自身之一切正品性,前世、今世、后世之一切幸福,如获得暇满人身,与上师三宝结缘并生起信心,所具有之正知见,皆因上师三宝历世加持所致。也许若干世以前,自己只是上师放生时被救众生之一,因此而与上师三宝结缘,并以此因缘,而生生世世得上师垂念至今。自己虽不知宿命,推之事所常然,理所当然。

我们有幸获得暇满人身,乃至一呼一吸、一餐一饮,皆是往世行持善法所至,皆是上师的恩德所致。堕入恶道的众生如大地土,是因为他们行持恶法。我们今日行持善法,哪怕朝上师处行走一步,朝佛塔庙单手致敬一次,后世不知能获得多少次暇满人身!所获得的功德利益,谁能计算得出来?我们因此善业,日后将获得不可数的暇满人身,而我们现在的暇满人身,为什么就不是往世如此行持而获得的呢?而我们有如此福报行持善法,乃至善心不断增长,不是上师累世的加持,会是谁?

远的且不说,就说我们当下:我们行持解脱道、菩萨道,所有魔障恨之入骨。若非上师三宝的护持,我们的生活、修行一定面目全非,难以设想!因此,我们的一呼一吸、一餐一饮,正常起居,皆是上师的加持、上师的恩德!

也许有人会说:如此众多的人对三宝无信仰,也获得健康人身,难道也是他们的“上师”加持吗?其实,如果我们不把“上师”的理解狭隘化,也应该承许。获得人身的众生,与整个六道相比,少得可以忽略不计。而获得健康人身的更少。有仁波切说,我们整个南瞻部洲乃至娑婆世界的众生,包括蚊虫蚂蚁,都受释迦牟尼佛慈悲加持,虽然它们似乎感受不到,甚至我们也可能不以为然,但假如我们从以外的地方生活再回来的话,确实不一样。
所以众生的福德因缘不一样,各自的上师化现的现象、方式就不一样。当个体的福德因缘成熟,上师就化现成我们现在看到的那样。所以可以这么说——释迦牟尼佛乃至无量诸佛,也是那些蚊虫蚂蚁的上师,尽管它们不知道。
   
    * 一切教法中,净土法最易成就。而即使遇到净土法门,如果没有上师教我忏罪、积资、和修菩提心的窍诀,自己真能往生吗?汉地很多人修净土,因为没有此殊胜因缘,而象没头的苍蝇一般,不得要领,虚耗光阴,何其可惜!
 楼主| 发表于 2011-6-7 20:35 | 显示全部楼层
* 忆念上师阿弥陀佛,比纯念阿弥陀佛更真切。而且临终既有阿弥陀佛接引,又有上师护持,往生更保险。而且即使没有本尊法,若上师是成就者,单念上师即可解脱无疑。有仁波切说,过去人修上师瑜伽,就是以上师为对境,现在人信心不够,才需要外观本尊,内观上师。所以在此世界上,上师才是我的唯一!上师才是我的一切!其余皆不重要。只要心中有了上师,一切眼花缭乱、一切高深莫测,都变得如此简单!

    (可是,当我有好吃的,常没有想到上师;当我赚钱了,我把主要的财产只留给了儿女;当我事业兴盛,我说自己能力过人;当我从百万家产中拿出一两万供养上师,我说自己对上师很有信心;当我生病了、破产了,我说上师您怎么不加持我?......)

    * 上师赐予甚深灌顶,给我播下成佛的种子,大大缩短了我修行成佛之路。

    * 因为有了上师,我们将拥有一切,三界一切财、势、妙欲皆弃若敝帚。

    * 经常忆念上师,多少修行中的违缘将被遣除;多少世间的灾祸将被遮止、减轻......

    4、怎样知道自己是否真的具足信心?
    近代大德慧明禅师开示,信心有真妄之分、深浅之别,即不信、疑信、浅信、深信(经过相当修持,已得受用,但如墙上草,虽说有根,遇风吹来,还是二面倒)、定信(熏习已久,业障渐消,如树大根深,风不能摇。但风大时,仍可动摇。如修行人根本业障翻动,加以外境压迫,信心还是不免差别)、真信(契合真如,如如不动,清净无相)。

    益西彭措堪布仁波切在《三乘根本戒概述》中说:“对上师的信心也不是虚无缥缈之物,而是自己能实实在在的感受到的东西,若有信心,以这善根习气,则会经常梦到上师并听取上师的传法、开示,获得上师的各种加持。退一步说,若信心尚不足以梦见上师,则至少白天会时时以崇敬、皈依之心忆念着上师,若连这些征相也没出现,则妄说自己对上师具足信心,无疑是又违犯了说上人法的根本或支分的学处。”
    记得还有一位堪布说过,如果有信心,每个月将会有几次梦到上师。

    但这里又有一个极大的误区,很多人梦到上师沾沾自喜,也不管是真是假,是幻是魔。
    有人以为只要不追求神通感应、不着相就不会着魔,当然,如果真的开了智慧,是不会着魔的。但普通行人如果恶业重且福德薄,稍有一点境界,就可能发生魔扰。而且魔扰千变万化,层出不穷,比如梦中魔化佛一“加持”,情志、信心就会受到损害。魔障对行人的影响,不一定全是身体生病、或遭横祸,人事不顺,恶梦连连,同时更有可能影响我们的情志。理智上明知自己生起的是疑惑、邪见,但在情志上却难以把控。由于疑惑、邪见的障蔽,念修就难得力,心光透不出,如同包裹了一层厚厚的壳一般。这时必须尽快有效对治才行,否则时间一长,理智上的认识都会产生邪见,到这时就完了。
    ——所以,忏悔、积资如车两轮,无比重要!!!粗重的恶业忏除了,障碍自然减少;而福报增长了,违缘魔障就不易现前。

    同时,情绪也不是信心的表现,有时感于某种场合气势,见到上师就痛哭,但哭过之后一无所获。
 楼主| 发表于 2011-6-7 20:36 | 显示全部楼层
5、见师
    噶玛巴仁波切说:“上师如同太阳,若太过接近太阳,则会被融化;若离太阳遥远,则得不到阳光得温暖。所以依止上师,除了确定自己已经升起坚定不移的信心与净观之外,我们应该既要保持一定的距离,又不远离的跟随上师。” (由此可见,有人认为“已求得法,见不见上师无所谓,只要好好修法就行了”,这种想法不一定对。)
    又说:“我们若有机会见到上师,则应该注视上师的面容,无需觉得不好意思或有所冒犯,凝视上师的面容可以帮助我们增长道心,生起信心并得到加持。”

    因此,有机会面见上师,是一生中最值得珍重的时刻。末学以为,若在麻木、漫不经心的心态下去见上师,是非常可惜的事,无疑浪费了大好的因缘!见师时心量要广(菩提心),心气要低(信心),所以应再三观修,当自己的菩提心和信心充满时,再去见上师,才能领受上师的加持。

    6、在信心中如何安住:
    个人觉得,生起信心后,若要下座(或做别的事),不要匆忙,过渡衔接非常重要,否则就会打成两节。
    平时可以这样,观想上师就在我面前的上方,那双慈悲的眼睛正在注视着我,我心中生起任何念头,上师都在慈悲地观照着,了了分明。
    有时觉得不真切,但只要把心专注一、二分钟,甚至一念,好好体会一下,就会非常真切。
    通常是的心中牵扯太多,是自己的观念,阻止了这种真切感,并不完全是自己业障重的缘故。
发表于 2011-6-8 09:39 | 显示全部楼层
随喜师兄!
发表于 2011-6-8 12:19 | 显示全部楼层

亲爱的楼主,若你只提到上师,没提到天天过着的喧嚣生活,则你基本上是在脱产闭关

的确你已初尝滋味,

但不识心、意、志、见的运转过程和关系,基本上还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什么叫心与心的契合?你的经历中,真的和谁发生过这种用命交换的深情吗?


[ 本帖最后由 天天开心 于 2011-6-8 12:25 编辑 ]
发表于 2011-6-8 12:28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所体会到的心灵契合

乃情之穷极而无所复之,至于死而犹不可已,无可奈何而姑托于悟,而愈见其情之真而挚。

故情之为情,移之不可,夺之不可,离之不可,合之犹不可。

未见其人,故思其人,既见其人,仍思其人。不知其人之外更有何人,亦并不知斯人即是斯人。

乃至身之所当、心之所触、时之所值、境之所呈、一春一秋、一朝一暮、一山一水、一池一亭、

一花一草、一虫一鸟皆有凄然欲绝、悄然难言、如病如狂、如醉如梦、欲生不得、欲死不能之境,

莫不由斯人而生,要而反不知斯人而起也。虽至山崩海涸、金销石烂,曾不足减其毫末而间其须

臾。必且致憾于天地,归咎于阴阳——何故生彼并何故生我!以至形朽骨枯、身泯气化而情不与之俱尽。
 

是故情之所结,一成而不变,百折而不回,历千万劫而不灭,无惬心之日,无释念之期,

而穷而变、变而通、通而久,至有填海崩城、化火成石,一切神奇怪幻,出于寻常思虑之外者。

斯即有灵心妙舌、千万笔墨而皆不能写其难言之故之万一。此所谓情也!
 

此情,即心与心的契合!
发表于 2011-6-8 12:43 | 显示全部楼层
所以我的下脚处是:深恋一个美好的凡人,爱到痴情无极无我,领悟我身心全过程,一个180度的大转身

不知近者何知远? :不积硅步无以至千里

休言烦恼菩提太相差,本都是你一心打工为两家耍!

此为文殊最高游戏,掌中解脱早有强调!
发表于 2011-6-8 13:13 | 显示全部楼层

和上师最难的入门:如果从未能懂你自己,又怎和他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似人间无数呢?

发表于 2011-6-8 15:28 | 显示全部楼层
随喜师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社区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格鲁教法集成

GMT+8, 2024-11-25 10:09 , Processed in 0.032898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