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鲁修学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6388|回复: 24

修次中篇2004年--夏巴曲傑仁波切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5-26 08:2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part1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社区

x
发表于 2011-5-26 08:31 | 显示全部楼层
至诚顶礼夏巴曲傑仁波切!
发表于 2011-5-26 08:43 | 显示全部楼层
至诚顶礼夏巴曲傑仁波切!
随喜!
感谢!
发表于 2011-5-26 11:50 | 显示全部楼层
师兄辛苦了!
发表于 2011-5-27 10:34 | 显示全部楼层
顶礼夏巴曲傑仁波切!

谢谢师兄分享!
 楼主| 发表于 2011-5-27 13:58 | 显示全部楼层
part 2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社区

x
发表于 2011-5-27 15:26 | 显示全部楼层
小釵師兄您的動作還真快,幾乎與騰文的法師同步囉!感謝您的分享。:)  
隨喜翻譯、騰文的法師們!
至誠頂禮夏巴曲傑仁波切!
发表于 2011-5-27 15:51 | 显示全部楼层
尊贵的 夏巴曲杰‧洛桑丹增仁波切 简介



象征宗喀巴大师父子三尊法座的格鲁三大法座: 甘丹墀巴、蒋孜曲杰及夏巴曲杰仁波切之-- 夏巴曲杰仁波切。

1937年生于西藏康区的雅惹,自幼聪明异常,九岁出家,学习成绩优异。。
1945年自幼聪明异常,九岁出家,学习过程成绩优异。
1959年,仁波切至印度,并在印度北部的巴萨完成了学业。有一年,在与三大寺住持进行《金鬘疏》辩经法会中,出类拔萃,令法王喇嘛尊者十分欢喜,仁波切的美誉,由是弘扬开来。后来在连续七年辩经大考中,皆荣获榜首。

1980年仁波切取得最高的拉然巴格西(佛学博士)学位。
1983年任冬季因明辩经大会的指导老师。
1989年受法王任命为上密院首座。
1992年任上密院住持。获得法王在印度所传的各种经论教授,及传承加持。
2003年任甘丹寺东座法王,格鲁派副教主 夏巴曲杰法座--即克主杰大师法座继承至今。



http://www.gelu.org/bbs/viewthread.php?tid=22911
发表于 2011-5-27 15:54 | 显示全部楼层
part1--部分內容


讲述:夏巴曲杰仁波切

中译:如性法师


(一)2004-0312晚上

印度的大成就者寂天菩萨,曾经在《入行论》当中有讲述到:
若具行善缘,而我未为善,恶趣众苦逼,届时复何为?
这个偈颂当中最主要是谈到了,现今的我们有这个难得的机会,能够获得八种的闲暇、以及十种圆满的人身。在获得暇满人身的同时,我们是必须藉由这个人身,好好的来修学正法,并且竭尽所能的来行善。要是我们在获得这个人身的同时,没有办法好好的行善,甚至浪费了今生修法的机会的话,来生我们能够投生之处,不外乎就是善道以及恶道二处。而当下我们所造的是什么样的业?我们自己反观内心,清楚、仔细的想一想会发现到:在一天当中,我们行善的机会是相当、相当的微小,而造下的恶业却是如此的多。纵使我们行善,但是在行善的过程当中,它是掺杂着世间八法的;甚至在行善的过程当中,前行、加行以及究竟这三者,总是会有不圆满的现象产生。所以我们会发现,纵使我们有心想要去行善,但是所造的善业,它的力量是相当微小的。

不仅仅如此,由于无始以来,我们不断的造作恶业,内心所串习的都是恶业的缘故,所以当今虽然有机会获得暇满的人身,但是我们所造的业还是以恶业居多。如果说现今所造的业,是以恶业居多的话,那来生我们投生之处就是只有恶道;要是不小心投生在恶道当中,想要再一次的从恶道当中解脱出来,是相当困难的一件事情。不要说是三恶道的有情众生,以当今我们有机会得到人身的同时,想要行善对于我们而言都是如此的困难,那更何况是恶道的有情众生!所以今天既然我们有这个机会得到暇满的人身,修学佛法、以及行善的种种顺缘都已经具备的同时,我们必须要把握当下的时间,好好的来修学佛法。“

在之前我们有谈到,必须要藉由这个人身,好好的来修学佛法。我们所修学的法,它是包含在下士道、中士道以及上士道这三者当中的。以「下士道」的法而言,我们必须要藉由法的力量来成办「来生」的安乐,也就是说之所以要修学下士道的法,最主要是为了「来生」;如果只是为了获得「今生」的利益的话,是没有必要修学佛法的。也因此如果想要在来生获得人天的增上果位的话,在今生当中我们必须要好好的行善,而所行的善行,最低的限度必须要断除十恶业、而行十善业,这个部分最主要是谈到了持戒。

「持戒」当中它可以分为很多个层次,从刚开始持守七种的别解脱戒,一直到持守菩萨戒、甚至说持守密乘的这些戒律。持戒的层次可以分为很多种,但是最低的标准必须要持守断十恶业的律仪。因为月称菩萨在《入中论》当中,很清楚的告诉我们,「增上生及决定胜,其因除戒定无余」,如果想要在来生获得人天的增上果位的话,在今生必须要好好的持戒。

获得暇满人身最主要的因素有三者:第一、必须要以持清净的戒律为根本,并且以行六度为助伴,并且要发无垢的净愿。所以不管是获得一般的人天果位、或者是获得暇满的人身,都必须要持守戒律。“

虽然投生在善道是很殊胜的一件事,(有时间可以修学佛法),但是毕竟还是在轮回生死当中流转,而没有办法跳脱。也就是说我们在轮回当中流转的同时,是被业以及烦恼所束缚的,所以内心时常会生起贪、瞋、痴种种的烦恼;为了要跳脱生死轮回的缘故,必须要断除内心当中的烦恼。

谈到「烦恼」,不管是六种的根本烦恼、或者是二十种的随行烦恼,这些烦恼都是颠倒的。就比如说我们执着一条绳子是一条蛇的话,这一颗「执绳为蛇」的心,是颠倒识。因为它将不存在的境界,执着为存在的境界,所以这颗心是颠倒、是虚幻的;相同的道理,我们内心当中的贪、瞋、痴种种的烦恼也是如此,它将不存在的境界,执着为存在的。所以对于内心当中的无明我执,我们必须了解到说,「无明我执」它所执着的境界,是与境界所存在的方式,刚好是相违、而且是颠倒的。因为「无明」它所执着的境界,是执着一切的万法是有自性、有自方的;但实际上万法的存在,是没有任何的自方、也没有任何的自性。因此刚开始的时候,必须要不断的作观修,而了解无自性的内涵;透由不断的观修能够现证无自性,甚至到最后能够断除内心当中的无明我执;在无明我执断除的那个剎那,就能够得到无上的解脱。所以我们必须对于解脱生起希求之心,而这样的心是属于「共中士道」的发心。

在中士道的时候有谈到,应该要藉由修学什么样的法,才能够获得真正的解脱。在中士道当中有谈到,必须要观修「无常等十六行相」,甚至观修「无我」的内涵;并且在此同时,必须要了解「业」以及「烦恼」所带来的过患;甚至思惟轮回的「总苦」,生老病死等等的苦;并且也必须要了解四谛的流转次第,以这种方式作为观修,才有办法获得真正的解脱。“

但是更进一步的,纵使我们能够获得一己的解脱,在此同时我们能够获得永恒的安乐是没有错!但是以「自利」以及「利他」这两方面而言,都没有办法究竟、没有办法圆满。有什么样的人,他能够在这两方面都达到究竟圆满的境界呢?唯有圆满的佛,衪才有办法得到自利以及利他二方面都圆满的境界。虽然获得圆满的佛果,对于我们而言并不是容易的一件事情;但是我们必须要先了解到,「佛」衪是存在的,佛衪不仅仅是存在的,而且每一个人都有成佛的可能性,因为我们的内心当中都具有佛性。

我们现今所归依的对象,以导师释迦世尊而言,导师衪在还未成道之前,也是被贪、瞋、痴种种的烦恼所束缚着,也是在轮回的大海当中流转的;但是在一个因缘之下,衪有机会遇到大乘的师长;甚至在修学大乘法的过程当中,能够生起殊胜的菩提心;在发心之后,能够长时间累积福德以及智慧资粮,到最后成就圆满的正等觉。既然导师衪透由大乘法,能够成就圆满的佛果的话,当今的我们获得暇满人身的同时,我们所修学的法也是大乘法,因此我们必须要追随导师的脚步,看是否能够在内心当中生起清净的「菩提心」。平时我们应该不断的观修,希望如同虚空般的有情众生,都能够获得安乐,而在此同时生起「慈心」;如果要获得安乐,必须要远离一切的痛苦,因此在慈心生起之后,也必须要希望一切的有情众生都能够远离一切的痛苦,而生起「悲心」;在「慈心」以及「悲心」的策发之下,到最后我们会生起「为利有情愿成佛」的「菩提心」。平时我们就是应该要不断的作这种观修。

既然我们有机会获得暇满的人身,并且在获得人身的同时,有机会修学大乘法的话,我们必须要了解整个大乘法的核心就是讲到「菩提心」。所以今天在还未听法之前,我们每一个人必须要调整自己的动机,也就是在内心当中生起「为利有情愿成佛」的菩提心。虽然这一颗心,是透由作意之后而生起的,但是只是我们每天不断的去观修、不断的去练习的话,到最后我们的内心当中也能够生起真实、而且不造作的菩提心。因此今天在还未听法之前,我们必须以这样的心作为摄持,来听闻今天的法。“

今天在这个地方所要为大家介绍的,是印度的大成就者,莲花戒论师所造的《修次中篇》。谈到这部论的作者(也就是莲花戒大师),他是印度的一位大成就者。他本人所持的见是「中观自续派」的正见,他也是静命论师的心子。

谈到中观见的时候,「中观见」可以分为「中观应成」以及「中观自续」两种不同的正见。而以自续派而言,「自续派」当中又分为「经部行自续派」以及「瑜伽行自续派」。而静命论师,他是「瑜伽行自续派」的开派师,而莲花戒大师正是静命论师的心子。因此在许多的论著当中,我们都时常会看到「静命父子」,所谓的静命父子,就是谈到了静命论师、以及莲花戒大师。

静命父子他们都曾经到西藏去弘法,而以今天的这一位作者(也就是莲花戒论师)而言,莲花戒论师之所以会到西藏,最主要的因素,是因为过去在西藏有一种见解,也就是中国支那和尚的无所有见,曾经在西藏兴盛过。为了要破除这种邪见的缘故,所以莲花戒大师他亲自到了西藏,并且弘扬了中观正见的这种法门。

以莲花戒论师的著作而言,可以分为修次的上、中、下三篇,今天我们在这个地方,所要为大家介绍的是《修次中篇》。除了修学的这些次第以外,莲花戒论师还造了《中观光明论》等等的论著。所以以中观的见解而言,莲花戒论师他所弘扬的见是「中观见」,中观见当中是以「中观自续」的见为主。“

接下来我们看到《修次中篇》的正文。首先看到的是梵文《跋瓦讷乍玛》,这是梵文《修次中篇》的发音。在藏文当中是谈到了《恭别忍巴》。

礼敬文殊孺童尊,这句话是《修次中篇》的译敬文。所谓的「译敬文」,就是西藏的这些大译师,他们将印度的论典翻译成藏文的时候,刚开始所要礼敬的对象、礼敬的这个偈颂,称之为是「译敬文」。在还未翻译之前,写译敬文最主要的目的,是希望在翻译的过程当中,能够没有任何的障碍以及违缘,希望翻译的过程能够顺利而且圆满。今天《修次中篇》当中的译敬文,它最主要礼敬的对象,是礼敬文殊菩萨。

佛陀所宣说的经典可以包含在经、律、论三藏当中,如果所要翻译的论典,是有关于「律藏」的话,因为律藏当中的所诠,是以诠释三学当中的「戒学」为主,因此将律藏的这些文翻译过来的时候,所要礼敬的对象,是以礼敬「一切种智」为主。如果所要翻译的这个文,是属于经律论三藏当中「经藏」的话,因为经藏它的所诠,是三学当中的「定学」的缘故,所以要礼敬的对象是「诸佛」以及「菩萨」。如果所要翻译的这个文,是以「论藏」为主的话,论藏的所诠是以「慧学」为主,所以礼敬的对象是以礼敬文殊师利菩萨为主。

因此今天《修次中篇》当中的这个礼敬文,是以礼敬文殊菩萨。而这种礼敬方式,是过去西藏的这些国王所制定的,因此在制定了这个法则之后,西藏的这些大译师,他们在作翻译的时候,就会按照所翻译的论典,而来作不同的礼敬。“
发表于 2011-5-27 17:37 | 显示全部楼层
随喜!赞叹!
 楼主| 发表于 2011-6-1 10:52 | 显示全部楼层
part 3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社区

x
发表于 2011-6-4 16:10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师兄分享!
 楼主| 发表于 2011-6-7 08:17 | 显示全部楼层
part 4-5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社区

x
发表于 2011-6-7 09:05 | 显示全部楼层
顶禮仁波切
祈願仁波切健康長壽
发表于 2011-6-7 09:06 | 显示全部楼层
非常殊胜的法要,顶礼仁波切!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社区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格鲁教法集成

GMT+8, 2024-11-22 01:04 , Processed in 0.035754 second(s), 17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