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鲁修学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4415|回复: 19

宗大师赞 太虚大师造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4-5 20:0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释尊大法,策源月邦,派分三干,化各一方,
锡兰支那,爰及西藏。莲华生后,密咒当阳,
律像经教,若存若亡,末流猥杂,染风孔张。
大师崛起,浊激清扬,菩提之道,次第宣鬯,
下中上士,胥归金刚,根深枝茂,德隆誉芳。
此土禅净,今亦沦荒,扶戒研理,救之不遑。
唯师与我,志趣相当,千年万里,不隔毫芒。
我行未逮,我心正长,瓣香先觉,景仰无量。

                                 
                      支那释子太虚敬礼
发表于 2011-4-5 20:15 | 显示全部楼层
顶礼太虚大师
发表于 2011-4-5 20:25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yamandaga 于 2011-4-5 20:02 发表
千年万里,不隔毫芒。



是说自己是宗大师转世啊?
自己说得不算。
太虚法师要改服装等等,被虚云大师骂呀,不能是宗大师,
现在汉地和尚那个对襟的僧装,还有像个西瓜皮的僧帽,听说就是太虚大师改的,别的不说,反正挺难看,不庄严,还是斜襟的庄严。还是那个尖的帽子,有点像班智达帽的什么帽子,庄严。
发表于 2011-4-5 20:28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瘦马 于 2011-4-5 20:25 发表



是说自己是宗大师转世啊?
自己说得不算。
太虚法师要改服装等等,被虚云大师骂呀,不能是宗大师,
现在汉地和尚那个对襟的僧装,还有像个西瓜皮的僧帽,听说就是太虚大师改的,别的不说,反正挺难看,不庄 ...

╮(╯▽╰)╭
发表于 2011-4-5 20:47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瘦马 于 2011-4-5 20:25 发表



是说自己是宗大师转世啊?
自己说得不算。
太虚法师要改服装等等,被虚云大师骂呀,不能是宗大师,
现在汉地和尚那个对襟的僧装,还有像个西瓜皮的僧帽,听说就是太虚大师改的,别的不说,反正挺难看,不庄 ...


原文是:“唯师与我,志趣相当,千年万里,不隔毫芒。”
这是说在发愿令僧伽清净,正法久住方面,太虚大师与宗大师一致——“志趣相当”,而不是在说自己是宗大师转世。
至于说僧衣,佛制僧装,即是「三衣」,本是适合印度情况,参照印度服装,略加改革而成。所以今日南方的佛教国,与印度气候相近的,还大体保持佛制僧装的形式。但在温带及寒冷的地方,如我国内地、蒙、藏,及韩、日,即不能没有当地适用足以御寒的衣服。尤其是佛制没有鞋、袜、帽子,在中国等即不能没有。因此现代世界的僧装,不能完全一致。释迦佛祖的制定僧装,并非保存印度古代的树叶衣、树皮衣,或者寸丝不挂的天衣(裸体)。佛是参照印度当时的一般服装,加以颜色及割截的区别而已。释迦时代的僧装,是参照印度那个时代的俗服而有所区别,而自称佛弟子的中国僧众,偏要保持时俗废弃了的中国古装──圆领方袍,是何道理?故改僧衣,深论起来,其实是蛮复杂一件事,没有仔细考察的前提下,还是不要轻易发言为好。
发表于 2011-4-5 21:11 | 显示全部楼层
同意笨版

您可能没有看仔细。
锡兰支那,爰及西藏。莲华生后,密咒当阳
律像经教,若存若亡,末流猥杂,染风孔张
大师崛起,浊激清扬,菩提之道,次第宣鬯,
下中上士,胥归金刚,根深枝茂,德隆誉芳。
此土禅净,今亦沦荒,扶戒研理,救之不遑。
唯师与我,志趣相当,千年万里,不隔毫芒。
我行未逮,我心正长,瓣香先觉,景仰无量。

-----------------------------------------------------------
首先说,在莲花生大师弘扬佛法以后,密教兴旺,佛法昌盛。  随后又进入“若存若亡,末流猥杂,染风孔张”的时代,宗喀巴大师让密教再次兴盛。 现在汉地净土与禅宗“今亦沦荒”,急切需要“扶戒研理”,而我也和宗大师一样有同样的“志趣”,希望让佛法重新发扬光大,正法久住“千年万里,不隔毫芒”。

特别是最后一句“我行未逮,我心正长,瓣香先觉,景仰无量。”更是说明了太虚大师对宗喀巴大师的敬佩之情,景仰无量

文中并没有说其是宗大师转世,看文章要联系上下文,否则只看一句,理解会就会有很大的偏差。这对太虚大师可不公平。

[ 本帖最后由 xueleishe 于 2011-4-5 21:20 编辑 ]
发表于 2011-4-5 21:24 | 显示全部楼层
噢,原来如此。太好了。

我也是奇怪,中国干嘛改得袈裟一点都不靠印度谱了?是不是中国,天朝思想作怪?除了天朝,都是蛮夷这种思想?你看藏地也冷啊,为啥外观上,至少和南传的靠得上?而汉地佛教就差太远了,好像不是佛教一样呢?
你看禅宗就好多留胡子,头发,是不是受中国儒家思想影响变味了?所以有人说“中国佛教的特质在禅宗”,我忘记是谁说得了,好像就是太虚大师吗?

太复杂了,真不能随便说话,
发表于 2011-4-5 21:25 | 显示全部楼层
“噢,原来如此。太好了。”——这句是说不是宗大师转世,太好了。谢谢楼上各位指点迷津啊。

感谢,感谢。
发表于 2011-4-5 21:56 | 显示全部楼层

顺便说一则趣事

转闻自印顺法师的大作《教制教典与教学》,觉得有趣,转载如下:

记得法尊法师从西藏(绕道印度)归来,披起南方佛教常用的黄袈裟,上宝华山去。知客师问他:
「怪模怪样,穿的是什么」?
「袈裟」。
知客师叽哩咕噜的说:
「袈裟怎么不三不四的」。
问起来山做什么?
「看密师父,密师父约我上山」。
知客师这才弄清了来人是谁,除了通知和尚,恭敬的陪到丈室以外,还搭衣持具求忏悔。
发表于 2011-4-5 22:06 | 显示全部楼层
明清以后汉地佛教已很衰落,僧人没见过正规袈裟,估计其他僧人用具也很少见了,反观藏地,赖有宗喀巴大师振兴戒律,两地对观,实在令人感慨
发表于 2011-4-6 12:49 | 显示全部楼层
大师崛起,浊激清扬,菩提之道,次第宣鬯,
下中上士,胥归金刚,根深枝茂,德隆誉芳。
发表于 2011-4-6 14:25 | 显示全部楼层
随喜
发表于 2011-4-6 16:38 | 显示全部楼层
所以有人说“中国佛教的特质在禅宗”,我忘记是谁说得了,好像就是太虚大师吗?

是太虚大师说的,但是他说的是:“中国佛教的特质在禅”而不是“禅宗”,您去看看他那一文吧区别可大了。
发表于 2011-4-6 18:28 | 显示全部楼层
汉传的袈裟,做成现在这个样子,用挂钩,那是佛世就允许的,条数也没有自创发明,表少见多怪。
发表于 2011-4-6 18:4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yamandaga 于 2011-4-5 20:02 发表
释尊大法,策源月邦,派分三干,化各一方,
锡兰支那,爰及西藏。莲华生后,密咒当阳,
律像经教,若存若亡,末流猥杂,染风孔张。
大师崛起,浊激清扬,菩提之道,次第宣鬯,
下中上士,胥归金刚,根深枝茂,德 ...


因文字过简,而牺牲掉引人心向上的大师内心更丰富的情感体悟,

我不知道太虚大师的译体,是不是真的不可以后人来超越?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社区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格鲁教法集成

GMT+8, 2024-11-25 19:19 , Processed in 0.034689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