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鲁修学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6102|回复: 95

法卷收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12-14 02:3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这是接法卷过程:




















最后这张和传法卷无关,只是活佛应求在讲完《广论》和给了《广论》传承后,为寺院学生发一个听讲证书而已。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社区

x
 楼主| 发表于 2010-12-14 03:02 | 显示全部楼层
一直好奇里面具体写什么。这些图片也看不清楚。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社区

x
发表于 2010-12-14 03:11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想知道这种印证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有的?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社区

x
 楼主| 发表于 2010-12-14 03:3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社区

x
 楼主| 发表于 2010-12-14 04:2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直达捷径 于 2010-12-14 03:11 发表
呵呵,想知道这种印证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有的?






上面我做过的那个只是一个说明某人曾经学习某单一的项目的意思而已,和汉地、日本的法卷概念没有关系。西藏其实没有一种固定的信物授受吧。当然,师父会送东西给弟子,或者信物类的授受也有,譬如宗大师把帽子给了徒弟,但并不是说历代下来就以某特定的一顶帽子或者必须以帽子为信物。起码可以说,格鲁里虽然有些影子,但没有一个实质上的这样的制度。这个是另外一个大话题,以前说很多次,这里不必再说,这里只是对禅宗、东密的法卷传统有兴趣而已,觉得很漂亮。
根据网上解说说是这样的:

禅宗中,又称此为嗣法。即将过去七佛及释迦如来,乃至达磨大师所传之佛法传予弟子,并由师家授与弟子袈裟及文件(法卷)以为佐证。
在师徒之间,法不经由文字,直接‘以心印心’。中国人后来订出一套代代连绵不断的宗谱,从大迦叶直到菩提达摩。菩提达摩于西元六世纪来到中国,成为中国第一代祖师,也就是中国禅宗的初祖。在此后五世纪间,禅宗宗谱发枝抽叶。禅师们不再单传独授,而开始传法给一位以上的弟子。于是禅宗内又衍生出派别。六祖慧能(638~713)是最后一位领得衣钵,证明他已得法的人。近三世纪间,改用证明文件代替衣钵的风潮兴起。证明文件称作‘法卷’。标准的法卷格式一开头先记述佛陀在灵鹫峰顶拈花微笑的故事,然后循着法系,列出中国历代大师之名。从该宗开山祖师开始,每一名字另外标上号码,注明他属于何代。例如,临济山义玄是临济宗开祖,因此临济宗的法卷上写着︰‘第一代是临济义玄禅师。第二代广济存奖禅师。第三代……。’法卷末尾是段声明,内文大致如下︰‘我从某某禅师受法,现传法给你,是为临济宗正统第五十代,释迦牟尼佛以来第八十九代。’
这里所传的是对于法的领悟。法卷旨在证明其领悟是正统的,因为它可远溯到佛陀本人。因此拥有法卷者,有资格教导他人。方丈终归也是老师,因此即将退休的方丈传法给继任者当作是权威移转的印玺。事实上,他们相传的是教导的权威。
此外,日本净土宗称五重相传的传授为传法,以授与血脉印信等作为传法的证明。

东密的法卷,应该来自禅宗影响吧。但东密法卷确实只会给向自己正式学习的亲徒弟,代表了传承的证明。
禅宗现在的传授法卷,没有不尊敬的意思,但我自己想,它在现代实际上是接近于仪式化、象征意义多于证明其代表老师和老师的传承,是不是这样?譬如我们看到长老传法卷给一批素昧平生的西藏喇嘛的例子(明显没有真正传法嘛),或者传给整个韩国代表团,或者譬如有比较高学历的和尚,很多几乎陌生的老和尚会乐于传法卷给他,哪怕得者其实没有向自己学习,甚至各宗法卷都能接齐也不是难事。这可能是历史下来的演变而已(为了接续失传的几支?!)。这里只是好奇而已。





《虚云禅师与近代佛教》:

清代以后,“禅宗源流”或“正法眼藏”的法卷传授成为禅宗传法和出任丛林住持的主要形式。虚云很注意物色和培养禅宗的后起之秀,不过他对于禅宗的传法非常严格,认为禅宗之所以衰落,就是由于滥传法嗣的结果。经常有人来请求虚云传法,有时甚至长跪于地,请求传法,如果不是根器者,他从不答应。
但是近代的中国佛教多灾多难,非常时期亦有非常之举,据怀西法师回忆:“因老人每感宗门衰落,后起乏人,是以在日常,便很细心的观察,谁人能作法门龙象,荷担如来家业?所谓续佛慧命,继祖心灯,使正法久住世间,利济后昆。经三年来之暗中审察,认为能授此‘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实相无相’微妙之旨,已有六人。故事先把法牒写好,到了下午,便由侍者个别暗中传命至丈室楼上佛前,每次二人。老人命授法人穿袍、搭衣、展具,礼佛三拜后,跪在佛前。之后,将传法由来、源流,开示大意。”
所以秘密传授法卷,反映了虚云大师注意留意培养堪当大任之僧材。现当今海内外最具影响的长老尊宿如本焕、一诚、净慧、传印、圣一,及已去世的宣化、佛源等均为虚云的弟子或再传弟子,成为中国当代佛教的中流砥柱。这是特殊时期的方便之举,意在维系汉传佛教种子,通过付传法卷的形式为后世佛法复兴奠定基础。


倓虚法师自传:

关于法统方面,过去的祖师们,都是以心印心(凡有悟道的,必受祖师印证,方可自信。)如达摩祖师,在西土为第二十八祖,到中国为禅宗初祖;西土自释迦佛至达摩祖师,都是以心印心;东土从达摩至六祖慧能大师,亦是以心印心,并以衣钵相传表信。六祖之前,悟道弟子,虽如麻似粟,而付法传衣,必待其人,故衣钵止于是单传;六祖之后,因人信根已熟,衣钵成为争端,故止于传法,而不传衣钵。可是现在人,却把传法事等闲视之,认为是不足轻重的了。
不过传法也是一件难事,在人群广众之中,要有识人之明,如果不认识人,随便以法与人,难免将来会出笑话的。真正识自本心见自本性,以心印心的人固不必说,即以现时以法卷代代相传的事情来说,就是一件很费斟酌的事。现在各丛林的制度,多半是传法(卷)带传座,三个五个法子,(方丈□)接过法之后,就成了未来的升座住持人,如一选择不慎,便会弄出很多参差不齐的事情来,据我几十年来的忖验,认为私自‘传法传座,’是南北各丛林所以衰败不能维持久长的一个最大缘因;也可以说是道法之中的一种流弊。因为各寺庙主持人(老和尚法和尚)为了将来承继有人,也为了当时想把握几个人才,差不多都预先传几个法子,作为现在的‘方丈储’,将来老和尚退座时,就由现在的‘方丈储’名正言顺的升座为正式方丈。当然,这在传持佛法,维持寺务上,是不能加以非议的。然而,这其中有好多流弊:
第一:是传法人的‘感情过于理智。’本来出家人是讲‘法亲眷属,’以‘法’为亲的,结果一般老和尚们,在传法的时候,是因‘感情用事’,不以‘法’为亲,而以‘情’为亲了。这种感情的结合,不是建立在同宗的乡土观念上;就是建立在邻庵的庙谊观念上。基此之故,无形中让人们窃窃私议著,成了某一帮或某一派。
第二:在老和尚传法的时候,因无知人之明,往往大法子二法子,一传四五个,当然这在绍隆佛法上是应该的。可是到了后来,各位法子,谁都因自己手里握有一纸法卷,认为自己是合法的‘方丈’对于做方丈是应职应分的。在老和尚方面来说,则既传法亦传座;在新和尚方面来说,则既接法亦接座。所以一旦到了升座当方丈的时候,你也争,他也争,结果弄得法子与法子;法子与老和尚之间,都有了不同的意见,甚至争讼、斗狠、悄悄升座、踉跄下座、弄得笑话百出,有玷宗门。这两种流弊,说起来比较还算轻一点的,还有一个最大的流弊是:
第三:在老和尚预备往下传法的时候,有三个标准:一、挑年青人,岁数不比老和尚大的;二、道德、声望、资格、一切都不如老和尚的;三、凡事须听从老和尚招呼的。一般的传法标准,大多不外是这样,(或者也许有极少数是例外)。上一代老和尚是这样传,下一代也是这样传;再下一代还是这样传,照这样传下去,则一代不如一代,所以弄得各宗门庭,不数传而宗风不振。试看南北方有很多原先挂钟板开十方的大丛林,传来传去,到现在都成了子孙庙了。虽然还有一支法卷往下传,也只是师父传徒弟,一种形式而已!挺大一个庙,里面住三两个人,外边人谁也不能去过问;可是,一些真正年高腊长;有道有德的大德们,却被冷落在一边,没人去理。这些位被冷落的大德们,或主座一方;或栖迹自修;同时也碍于各宗的法派关系,眼看著有好些门庭衰败下去,也不便于去问。多少年来,各地名山大刹,兴衰递□,大多是受这种‘传法传座’的影响所致。到现在为止,国内大丛林,真正不传法,实行十方选贤制度;而能维持得比较长久的,只有少数的几处,其他各地情形就不同了。
中国人向来有一个传统的保守性,例如各丛林,从古至今,就有传法这一事,到了我们这个时候,谁也不好轻易废掉;可是既传法而又传座,不容讳言的是有上述流弊。为了杜绝这些流弊,我想出来一个办法,就是我向来所主张的‘传法不传座。’说起这事情来,有好多人和我提反对意见,不赞同;可是我认为如果照过去‘既传法而又传座’的专传法子的做法传下去,不论其是南方丛林或北方丛林;也不论其是某一宗或某一派,总免不了要发生上述流弊的,只要一有了流弊,久而久之,法门就堕落了。
为什么要‘传法不传座’呢?因为法卷,是有关各宗历代相承的一个巨集法系统,与寺务及住持升座,根本是两件事;传法是因受法的人,对法理有解悟;有研究,研究到彻底,可以为人讲经说法,缘法大时,可以为多数人讲;缘法小时,可以为少数人讲;缘不成熟时,可以止于自己明白,得传法人的印证。传座是因接座人的道德行持为众望所归,能领众修行;能办事刻苦耐劳,大家推选出他来,住持寺务;维持道场。接座的人可以接法(视情形亦有例外)。接法的人,除非有接座人所具足的条件;经大众推选外,不能固定要接座;因此传法时,不能对接法人固定要传座。如果‘传法必定传座’受法的人认为是固定法嗣,必须升座当住持的话,那么古今来的大德祖师,受人付法的多得很!到了受法之后,就应该留在一个地方等著升座当住持,不必到外面参学去了;也不必到外面宏扬佛法去了。事实不然!像六祖,在黄梅受五祖付法之后,便辗转跑到岭南,大阐法化。六祖之后,得法弟子见于记载者四十三人,未经记载者无数,其中最显著者有两位:一是南岳怀让禅师;一是青原行思禅师,他们在曹溪受法印之后,都各奔他方,随缘教化,并没滞留在曹溪,等六祖传座当住持。南岳怀让禅师之后,有马祖道一禅师,马祖座下,得法弟子八十余人,分化十方。(马祖传百丈;百丈传黄檗;黄檗传临济义玄禅师,住镇州滹沱河侧,是谓临济宗,其后学繁殖最盛!先是六祖谓怀让禅师曰:‘西天般若多罗尊者,谶汝足下出一马驹,踏杀天下人。’马祖即应谶而出。)但亦未有传法必定传座的事!
拿本天台宗来说,最初北齐慧文禅师,读智论悟一心三观之旨,以之传慧思大师;思师悟入法华三味;及旋陀罗尼门,传智者大师,(师诵法华经至药王品是真精进,是名真法供养如来!即悟法华三味,获一旋陀罗尼,亲见灵山一会,俨然未散。)智者大师以下,传法者三十二人,得法自行者约千人,自此之后,历代相传,并没固定说有传法必定传座的事。又例如我的法和尚谛闲老法师,在上海龙华寺受迹端定融祖师付法,传持天台教观,第四十三世,谛老得传法印之后,就到他方,或自修、或宏法、或当方丈、也没固定要融祖传给他龙华寺座。虽然他后来从旁兼著龙华寺主席的名义,那是他‘因缘时节’成熟,经大众推选的,并不是在传法时,固定要把座传给他的。谛老以下,传法者十余人,亦分至他方,阐扬天台教法,也并没个个固定把观宗寺座传给他。俟后,虽有接天台宗法,在观宗寺接座的,是因他道德、声誉、孚于众望,能领众修行,能维持观宗寺道场,经十方人同意,推选出来,才接观宗寺座的,绝不是固定传法传座私相授受的。大家要知道,接法是属于自利一方面的,接座是属于利他一方面的,虽然二者兼而有之者亦多有,但接法的人,可以接法,可能不领众;而接座人则是可能不接法,而必须能领众,两者之情形不同如此,接法的人,只要他破参、开悟、有资格,合于接法的条件,三个五个,十个八个,往下传都可以;甚而自己的徒弟徒侄,只要他是一个法器,都不妨传给他一支法,让他到外面去宏扬佛法。所有受法的人,只要他因缘时节成熟,可以仗他的道德行持,分至四方,随缘教化,只要他有十方人请他,他可以到各地寺庙,当执事、当方丈、当法师创建丛林、复兴道场、著述立说、这全看他自己法缘如何了。
可是话又说回来了,如果是决定‘传法不传座,’那么凡是接过法的人,就不许接座了吗’凡接过座的人,就不许接法了吗?不然!这里可用四句料拣说明:一、‘传法不传座;’二、‘传座不传法;’三、‘法座俱传;’四、‘法座俱不传。’
第一:‘传法不传座’者,例如某寺,历代传持某宗法派,先后到该寺来参学者,有诸方禅众;及教下学子等,不下数百人或数千人。寺中主持人,先后就其中对某宗教义有相当研究而又严持戒律品学兼优者,拣选一人;或多人,一一传与某宗法卷,以期法脉绵延。这些受法的人,或有在某寺久住者;或有散而至于他方者,各随因缘,分灯扬化。这就是所谓‘传法不传座。’如果认为‘传法必须传座’的话,则一、所有受法人,必个个认为自己是固定法嗣,而对寺务加以干涉;二、升座时必有争执;三、受法人或先精进而后退堕,对传座事不能担当,必将误事。
第二:‘传座不传法’者,亦可依喻说明:如甲寺为禅宗,乙寺为律宗,甲寺的前几任方丈,均为有道有德之高僧,对寺务料理相当,法缘殊胜。传到后几任,以人才缺乏,已一代不如一代,门庭渐趋衰败,依甲寺惯例,每于选任住持时,必于甲寺禅宗一系中,拣选已接法之适当人才,公选为住持,但至今人才缺乏,已无适当之接法人才可选,若敷衍了事,对住持人才物色一烟火习气;愚痴;而又无行持之人勉强升座,则寺务将从此零落不堪了。是时乙寺方兴未艾,某大德、年高腊长,福德具足,在乙寺或已当住持退座;或未当住持清修,是时甲寺之同居大众,可将乙寺某大德请来甲寺升座当方丈,一本甲寺例有家风规矩,次第实行;重振法门,前者为前任;后者为后任(如前为六任后为七任)不受任何法卷所限制。遇乙寺如此时,甲寺亦然,或同宗同派,均可准此而行,是为‘传座不传法。’若必固执于‘传座传法’者,则甲寺某大德,已年高腊长,德望行持,诸多超过前人,必不欲与一青年人作法子,而青年人亦必不肯收一老步龙钟之人作法子,若必如此,是为区区传法卷之小事,而误重振法门之大事了。
第三:‘法座俱传’者,如有一僧,久住某寺,品学兼优,尤能精勤用功,严持净戒,素为人所器重。寺主对此人,或已传法;或未传法,值该寺前任住持退座,寺众以十方选贤制,请此僧人接座,此人如未接法时,前任住持,默识此人为一载道法器,于升座以前或以后,并可传此人一法,是谓‘法座俱传’但此传法,是前任住持,以法系所关,以个人之识见传与之,同时或传一个;或传多个不等;而传座则是经十方人之推选;或同宗人之特派,虽为‘法座俱传’,但‘法’与‘座,’仍是两件事,不能以‘法卷’为住持之左券。若必如此,则凡有法卷者,皆可以此为保障,而把握寺权,争为住持;其已为住持者,亦可把持为私有,而不外传了。又或甲、乙、丙、丁、等寺为同宗同派,甲寺现住持,为传本宗法卷第十代;乙寺现住持,为传本宗法卷第十五代。或值甲寺无适当住持人选,而值乙寺有人时,可就乙寺中已接法未升座者;或已接法升座而又退座者,公推派其为甲寺继席人。其余乙、丙、丁等寺值此情形时亦然,一切不受法卷代数所限制。如此则既可使该宗之法系不绝;亦使寺务承继有人,寺纲不坠,亦是‘法座俱传’之例。若必以现住持为准,泥于‘传座必传法。’‘传法必传座,’则虽本宗人相接,而十代接十五代之‘法’‘座’不宜;十五代接十代之‘法’‘座’亦不宜,是为胶柱鼓瑟,理事俱废了。
第四:‘法座俱不传’者,十方常住十方僧,一寺之中,南北过往僧伽,什么样的人都有,所谓‘凡圣交参,龙蛇混杂,’择其特别持戒精进者,或传法或传座,若普通一般禅客,则在‘法座俱不传’之例了!
我说这些话的意思,并不是把传法这一事废掉不让大家传,是希望大家今后传法的时候,不要滥传;不要传法还附带著传座的条件,指定接法人为固定法嗣,专传法子,好歹都要接某处的座,这样是会起争端,误正事的。
我向来是本著‘传法不传座’的做法去行,例如现在在我以下,有的人是已竟接法而并未接座的,如仁智、仁道、真法、等;也有的人是已竟接座而并未接法的,如德一、慧一、慧闲、寂仁、等。我这一主张,固然不敢一定希望南北各寺院;各宗派,遵照这样去行,可是;既然大家不以我为苦恼,来跟我学,我总希望,凡是最初由我的影响而建立起来的几处地方,今后总要遵照‘传法不传座’的制度去行,这样门庭才能不坏;佛法才能久住。选派住持接座的时候,固然首先要就本宗培养已竟接法的人去选派,可是总要分清‘法’与‘座’是两件事,‘法’是本宗历代相传的巨集法系统,是以个人的见识而传的,是属于自利的;‘座’是后任继前任,维持寺务的任期,以大众共同的意见特派或公选的,是属于‘领众’利他的。座的升迁与退让,一切不受法卷所限制。




对这个好奇但不了解,请大家多做介绍。
 楼主| 发表于 2010-12-14 04:56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看了一下,禅宗版本似乎有这样的特征:
1。列出全部传承祖师;
2。必须写着“正法眼藏佛祖源流”;这是不是固定格式?
3。必须有一个传法文,四句的;这是什么意思呢?是不是为了排辈分名字?
4。人名都是四个字,譬如“德清虚云”,为什么呢?
此外,净土、律宗、天台宗、法相宗、华严宗等等有没有法卷呢?
哪位了解的请介绍一下。
 楼主| 发表于 2010-12-14 05:12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不是法卷,但列出道次第传承,和禅宗法卷前面部分有点类似:

  
发表于 2010-12-14 08:50 | 显示全部楼层
4。人名都是四个字,譬如“德清虚云”,为什么呢?

德清只是虚云大师的法名,虚云是他自己取的号。这个中国僧人取名就像古代人,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有姓有名有字有号的。

出家剃度时,剃度师按照自己的辈分往下排(一般都是师父所属的宗派传下来的排辈,是这个支派的祖师定下的),而四个字的,在禅宗得法,都要按照那支禅宗的辈分往下排个名字,然后会给个得法偈语,一般四句话,藏头,得法的名字放在头两句,自己出家时候的法名放在后两句。

例如:乘妙本焕大师。乘妙,就是得法的临济宗的辈分。本焕是他出家的名字。四句偈语中每句开头一个字就分别是“乘、妙、本、焕”

虚云大师,如果是其得法后人,一般不会说虚云德清这种组合。但是也和其他人不一样。在临济宗下,都会叫他“虚云性澈”大师。性澈是他在临济宗的得法名字。而虚云是他的号。这个他老人家是比较特别的。
发表于 2010-12-14 10:26 | 显示全部楼层
临济宗很厉害
 楼主| 发表于 2010-12-14 12:16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指点,还有一个地方不明白,如下:


原帖由 喜饶热丹 于 2010-12-14 08:50 发表
在禅宗得法,都要按照那支禅宗的辈分往下排个名字,然后会给个得法偈语,一般四句话,藏头,得法的名字放在头两句,自己出家时候的法名放在后两句。
例如:乘妙本焕大师。乘妙,就是得法的临济宗的辈分。本焕是他出家的名字。四句偈语中每句开头一个字就分别是“乘、妙、本、焕”。



这是指本老的师父给他的法卷上有藏头偈语每句开头一个字就分别是“乘、妙、本、焕”,还是指他传法给徒弟的时候给徒弟的法卷上有藏头偈语每句开头一个字就分别是“乘、妙、本、焕”?
 楼主| 发表于 2010-12-14 12:26 | 显示全部楼层

戒牒,不是法卷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社区

x
发表于 2010-12-14 12:59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上善如水 于 2010-12-14 12:16 发表
感谢指点,还有一个地方不明白,如下:





这是指本老的师父给他的法卷上有藏头偈语每句开头一个字就分别是“乘、妙、本、焕”,还是指他传法给徒弟的时候给徒弟的法卷上有藏头偈语每句开头一个字就分别是“ ...



是这样,本老给他徒弟一个得法的法名,也是一个名一个号。就以他徒弟的名号做“藏头偈语”。

本老弟子的得法偈语我手头没有,还是以虚老和尚的弟子为例。

虚老是云门宗第十二代祖师,他老人家法讳“演徹虚云”,云门宗得法弟子著名的有佛源法师(妙恺佛源),传法表信偈语就是:“妙心胜德不可量,恺志雄能振宗纲。佛慈梵畅摩诃衍,源远流长法海康”。净慧法师(妙道净慧),传法表信偈语就是:“妙宗开化佛悲怀,道济苍生法界宽。净戒严持崇圣德,慧命相传般若灯”。
发表于 2010-12-14 16:22 | 显示全部楼层
水开了:lol
发表于 2010-12-14 22:48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果公开法卷就比较有说服力

好像以前看得到的公开的法卷就是"宣化度轮"
"妙道禅人"也是我们刚刚看到的.

其他名字的法卷,引用的人看到过吗?
 楼主| 发表于 2010-12-14 22:5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14:
虽然很少和尚会主动到处公开求别人看,可是似乎也不需要秘密,是可以让人看的。

但我听一些禅宗朋友说,现代这个属于仪式性、象征性而已,其实已经变相不代表传法、得法,所以没多少人当真。譬如西藏活佛喇嘛们,对所得到的临济传承可说一窍不通;前面图片里集体得法的韩国代表团是你还可以挑2种传承法卷来得到,同团有的拿这个,有的拿那个;香港觉光长老传天台法卷,接受的人大多不是天台,也没学过天台,接受后也不修天台,也对天台没贡献。好像都是那样。




附:
1月18日,六祖寺为贵客们精心安排了一系列丰富的活动,包括体验坐禅、供上堂斋、吃过堂饭、写六祖偈子等,韩国僧人无不感到新奇而又法喜充满。最激动人心的时刻到了,在中韩六位大德比丘的共同见证下,大愿法师为22位韩国比丘僧尼授予了法卷。其中9位韩国比丘僧传承了伪仰宗的法脉,成为伪仰宗第11代传人;10位韩国比丘僧和3位比丘尼传承了曹洞宗的法脉,成为曹洞宗第26代传人。              (注:譬如这个韩国到中国的一天参观并得法旅游朝圣代表团,连速成班都不算嘛!)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社区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格鲁教法集成

GMT+8, 2024-11-26 05:25 , Processed in 0.037338 second(s), 17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