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鲁修学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6635|回复: 45

请教现量、比量与感性认识、理性认识的关系?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11-29 16:2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有人认为:可以把因明学中的现量、比量相当于认识论的感性认识、理性认识。我个人感觉这样不妥,但想不明白,特向各位师兄请教。
发表于 2010-11-29 17:1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现量是比较专业的名词,现观是它的同意词。有直觉之意而直觉在感性认识的范畴之内。所以将现量看成感性认识到并无不妥。
比量属于间接认识,它是逻辑,思辨的产物所以称为理性认识也是可以的。
 楼主| 发表于 2010-11-30 09:16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 的帖子

因明学把现量、比量称为量,是确认这属于正确的认识,而不正确的认识被称为似现量、似比量。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没有区分正确与否,还需要实践来确认其正确性。这样的话,感性认识似乎包含了现量、似现量,理性认识似乎包含了比量、似比量。
发表于 2010-11-30 11:01 | 显示全部楼层
请教楼上师兄,如人有眼疾,红绿色盲,其眼识的现量是属于现量还是似现量?
第六识意识是否也有现量?比如对一个定义或定理的理解,是属于现量还是比量?
我不懂因明量论,诚心请教。

[ 本帖最后由 直达捷径 于 2010-11-30 11:04 编辑 ]
发表于 2010-11-30 13:06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直达捷径 于 2010-11-30 11:01 发表
请教楼上师兄,如人有眼疾,红绿色盲,其眼识的现量是属于现量还是似现量?
第六识意识是否也有现量?比如对一个定义或定理的理解,是属于现量还是比量?
我不懂因明量论,诚心请教。


1、因错乱故,属于似现量
2、现量有四种,根现量、意现量、瑜伽现量、自证现量,可以参考一下定义。
发表于 2010-11-30 19:0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5# 的帖子

受教!谢谢。
发表于 2010-12-1 00:59 | 显示全部楼层
1、因错乱故,属于似现量
不同意这个观点,首先错乱境皆是根识所生,理应属根现量的范畴。若以错乱为由而定,那么人见为水,渔见为活路,鬼见为浓血。请问他们那个是现量那个是是似现量呢?
回复蓝色天空;
“感性认识似乎包含了现量、似现量,理性认识似乎包含了比量、似比量。”正确同意。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没有区分正确与否,还需要实践来确认其正确性。”不一定,
因为感性认识受主观判断和个人经验之谈的影响,理性认识则受文化教育水平高低的影响。其实践结果只能是偏面的暂时的。
如果认识是要通过实践来验证其正确性的话,那么这样的实践结果又如何确立其符合客观实际。
如果认识是要通过实践来验证其正确性的话,那么不能实践的如死后轮回又如何确立其合理性呢。
 楼主| 发表于 2010-12-1 09:19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7#

“因为感性认识受主观判断和个人经验之谈的影响,理性认识则受文化教育水平高低的影响。其实践结果只能是偏面的暂时的。
如果认识是要通过实践来验证其正确性的话,那么这样的实践结果又如何确立其符合客观实际。
如果认识是要通过实践来验证其正确性的话,那么不能实践的如死后轮回又如何确立其合理性呢。”
这正是我等所受马哲认识论的悲哀啊!理性认识、感性认识看是头头是道,实则概念模糊不清,论证前后矛盾。但我从小就受到这套思想教育,到现在还受到其影响,杯具啊!有哪位能在此系统地用佛法认识论批驳一下现下流行的mz就好了。
 楼主| 发表于 2010-12-1 09:33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7#

1、因错乱故,属于似现量
不同意这个观点,首先错乱境皆是根识所生,理应属根现量的范畴。若以错乱为由而定,那么人见为水,渔见为活路,鬼见为浓血。请问他们那个是现量那个是是似现量呢?
我理解因明所讲现量比量乃对同一类有情而言,因为现量是同一类有情认识的基础,不容许混乱,否则没有共识,有情之间无法交流,更不能成立比量推理了。不知可否?
发表于 2010-12-1 10:04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学点因明或者量论的基础知识再谈比较好

现量,陈那论师的定义是“离分别”,在陈那论师之后,到了法称论师,他给现量下的定义是“远离分别及不错乱 ”,传入藏区后,又给加了一条“新生无欺” 。也就是现量的定义一共三条。从法尊法师的《集量论略解》译本来看,“现量虽皆是离分别,但有无分别心非现量者,如由膜翳见二月之眼识,是无分别之似现量。”这句话是对现量定义“离分别”的一个补充,这句话与法称论师的现量定义“远离分别及不错乱”中的“不错乱”是相当的,也就是类似你说的那种情况,色盲,眼睛的根现量就属于似现量,这就是我前面所说“因错乱故,属于似现量”的意思。
至于“天见琉璃,人见为水,鬼见脓河,鱼见窟宅。”,这涉及到世俗和胜义的共许范围,我们都是从人类普遍共许的角度说的,要是成立一个定能满足各类众生共许的现量境,那是不可能做到的,讨论起来也就没什么意义了,当然,定解宝灯论对此有所涉及,您感兴趣可以参考。
发表于 2010-12-1 10:15 | 显示全部楼层
参考马哲里的“理性认识”定义:
理性认识是认识过程的重要阶段,以事物的本质规律为认识对象,是对事物的内在联系的认识,具有抽象性、间接性、普遍性。理性认识的三种形式有:慨念——对事物本质属性的概括,判断——在概念的基础上对事物的各种关系进行区分、识别;推理——由一个已知的判断推出另一个判断。理性认识的这三种形式是认识的不断深化,具有递进性。

则如果说概念、判断、推理这三者都属于理性认识都属于比量的话,那所谓的“意现量”应该包括什么内容呢?
再比如,我很能吃辣味,我妻子则不太能吃,有时我吃一道菜觉得一点都不辣,她吃却觉得很辣。则如果问这道菜到底辣还是不辣,谁是现量,谁的是似现量呢?
如果说都是似现量,应该以什么为普遍适用的标准去判断才是现量?
如果说都是现量,则没有普遍适用的标注,如果类比色盲的话,凭什么说色盲的人看到的是似现量呢?
 楼主| 发表于 2010-12-1 21:0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直达捷径

在马哲,理性认识高于感性认识,只有经由理性认识才能认识事物的规律。但在因明唯识则相反,比量再深刻,也必须要能证成现量,那才算是见道了。再者,要获得胜义谛紧靠比量智是绝对不行的,必须在止观双运中亲见胜义境。还有一点与马哲不同,因名唯识都没有说现比二量要在实践中去检验。这点,我想是佛法的实践与马哲的实践形式和内容不同吧,佛法的实践的内容在于自己内心,形式是止和观。与马哲相似的实践在佛法中应称为行,就是依现比二量所得之决定见、所证之慧去行,使行为符合慧和见。

则如果说概念、判断、推理这三者都属于理性认识都属于比量的话,那所谓的“意现量”应该包括什么内容呢?
   答:这条我实在没有弄清,烦请帚兄来回答吧。我也正想知道意现量、自证现量和瑜珈现量真实含义。
再比如,我很能吃辣味,我妻子则不太能吃,有时我吃一道菜觉得一点都不辣,她吃却觉得很辣。则如果问这道菜到底辣还是不辣,谁是现量,谁的是似现量呢?
如果说都是似现量,应该以什么为普遍适用的标准去判断才是现量?
  答:我理解,只要她没有觉得是非辣的味,她与你有共同的现量,那种味觉。至于程度不同,那不影响现量的辣味。
如果说都是现量,则没有普遍适用的标注,如果类比色盲的话,凭什么说色盲的人看到的是似现量呢?
  答:我的看法是色盲人与大多数人对颜色的视觉(眼识)不同,因此说色盲眼识为似现量。但反过来我们可以设想,如依现在色盲人眼识为正现量的话,那我们大部分人的眼识就是似现量!这样的话就应该轮到现为色盲的人说:你们才是色盲!

[ 本帖最后由 蓝色天空 于 2010-12-1 21:32 编辑 ]
发表于 2010-12-1 21:27 | 显示全部楼层

贴《集量论略解》

现与比是量 二相是所量

为显自量具功德故,及为破他妄计量故。了解所量,依能量故。此中多诸邪执,故当说量。

量唯二种,谓现、比二量。圣教量譬喻量等皆假名量,非真实量。

何故量唯二种耶?曰:由所量唯有二相,谓自相共相
缘自相之有境心即现量,现量以自相为所现境故。
缘共相之有境心即比量,比量以共相为所现境故。
除自相共相外,更无余相为所量故。

[ 本帖最后由 liangar 于 2010-12-1 21:32 编辑 ]
发表于 2010-12-1 21:29 | 显示全部楼层
马哲里所谓实践检验这一点也是值得推敲的,他们所谓的实践在具体实行中却不一定是严谨的。
比如,牛顿通过做实验发现了力学第一定律,但他怎么敢保证在他的小实验室里特定的时间和空间内进行的有限次的实验就能得出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呢?
再比如我们过去每天都见到太阳是东升西落的,但怎么就敢保证明天乃至今后太阳不会从西边升起呢?
再比如,我们站在一所高中门口,发现在放学的半小时内从校门出来的都是女生,没有一个男生,由此就判断这是一所女子高中,这种结论必然是武断的。这就是归纳法的弊端之所在。
发表于 2010-12-1 21:3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笨者之帚 于 2010-12-1 10:04 发表
现量,陈那论师的定义是“离分别”,在陈那论师之后,到了法称论师,他给现量下的定义是“远离分别及不错乱 ”,传入藏区后,又给加了一条“新生无欺” 。也就是现量的定义一共三条。从法尊法师的《集量论略解》译本 ...

同意。因明里的现量和比量与所谓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根本不是一回事。
仅以现量为例:
①现量必是新生,而所谓感性认识不一定是新生。凡属第二刹那都应划归”再决识“(已决知、再决知,有多种译法)范畴。
②现量有根现量、意现量、瑜伽现量、自证现量(毗婆沙宗和应成派仅承许前三者),而所谓感性认识一般仅包括根现量,以及意现量中的一部分而已。完全涉及不到瑜伽现量和自证现量。
③现量必是不错乱,而所谓感性认识不一定不错乱。
④现量与比量的区分点在于”无分别“,而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区别,无论是西方哲学还是马哲中,从来都不是以”无分别“来界定的。甚至某些版本的定义中,义共相也被划分进了感性认识的范畴。比如,一般国内流行的马哲教科书中,“感性认识”分为“感觉”、“知觉”、“表象”。“感觉”勉强可算是根现前知,而“知觉”和“表象”完全就是义共相在参与作用。
世间庸俗哲学其言多矣,然对”无分别“的含义可说是一无所知,若比起甚深佛法,正可谓萤火见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社区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格鲁教法集成

GMT+8, 2024-11-26 01:46 , Processed in 0.035694 second(s), 21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