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鲁修学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2813|回复: 3

轉貼: 一部珍貴的手抄藏文《八千頌般若波羅蜜多經》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7-18 11:2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09年初,西藏博物館又得到了一件珍寶,那是從山南地區澤當鎮一戶農家徵集到的一部珍貴的手抄藏文《八千頌般若波羅密多經》。這部《八千頌》長61厘米,寬8厘米,共365頁,完整,成書於18世紀、保存狀況良好。配有一對松木經夾板。整書以藏文烏金體即正楷字書寫,其中前三頁為藍澱紙金汁書寫,兩端各彩繪釋迦牟尼、般若佛母等六張尊像,而其餘均為白紙黑墨,整書字跡工整、流暢而清晰可辨。

  「般若波羅密多」為梵語音譯名是渡往智慧彼岸之意,這類經書是佛教習學的最重要經典之一,根據內容的繁簡分為《般若心經》,《八千頌般若波羅密多經》、《二萬五千頌般若波羅密多經》、《十萬頌般若波羅密多經》等版本。《八千頌般若波羅密多經》全書二十四卷,三十二品。最初,吐蕃第三十八代贊普赤松德贊時期即公元8世紀開始由印度學者釋迦塞納、加納悉地、西藏譯師達摩大希啦等翻譯成藏文,隨後在不同的歷史時期其各種校勘本層出不窮。

  如果僅僅從存世量上考慮《八千頌》肯定算不上什麼稀世珍品,現在不僅有大量手抄或印刷的紙質《八千頌》傳世品,而且也有不少早期從印度流傳的原始梵文《八千頌》貝葉經。

  然而,我們處於有以下幾個問題的考慮最終以合理的價格徵集了這部經書:一、保存現狀良好。二、屬於寫本且字跡精美。三、有比較詳細的題記,有較高的歷史研究價值。四、根據題記內容分析,此部經典校勘者署名與第五世班禪洛桑益西弟子有關,屬於18世紀西藏著名的格魯派大師,即第八世達賴詔白嘉措經師益西堅贊同名且其時代基本相符。五、如果我們不能及時籌資徵集與保護,無疑將其面臨流失。

  現根據此部《八千頌》題記,對此進行初步分析與鑒定:

  《八千頌》第364頁上的題記中比較詳細地記述了從吐蕃王朝至此部《八千頌》的完成之前,不同歷史時期,不同地點,不同譯師翻譯校勘的重要歷史。此部《八千頌》主要以一切智班禪羅桑益西時期刻印的扎什倫布寺《八千頌》為藍本,參照多種不同的《八千頌》版本,由釋迦比丘益西堅贊校勘於扎什桑丹嶺寺。由此,不難發現,與這部《八千頌》完成時間最近的就是一切智班禪羅桑益西系第五世班禪(1663——1737)之扎什倫布寺刻印本。可以肯定兩者之間的成書年代並沒有太多差別。另外,既然此部《八千頌》的藍本為扎什倫布寺刻印本,說明其校勘者益西堅贊大師與五世班禪或扎什倫布寺之間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藏族人名中同名現象極其普遍,但是回想歷史,當時哪位比丘益西堅贊又有這樣的關係,特別是哪位大師有扎什倫布等其他《八千頌》版本進行重新校勘修訂定之資本與資歷呢?

  根據上述分析,筆者以為與此部經書提到的2009第4期57「釋迦比丘益西堅贊」相同且時代相近的除了八世達賴強白嘉措經師班智達嘎千益西堅贊之外,幾乎找不到第二個比丘益西堅贊。故筆者傾向這部經書的校勘者推定為八世達賴經師益西堅贊。

  益西堅贊大師1713年出生於後藏吉隆,7歲出家,法名吳堅群培。10歲入扎什倫布寺法門,當年在五世班禪洛桑益西處授沙彌戒,賜名益西堅贊。20歲授比丘戒,次年前往拉薩,菩卻強巴仁布切跟前接受幾類甚深法,並修行一年,23歲,返回吉隆。從25歲開始先後在定日帕當巴桑傑修行山洞內整整苦修12年。從44至65歲期間,建造、修善桑丹嶺,嘎丹普布切、曲定崔丹嶺、尼泊爾棠第哈熱等寺廟。65歲應邀前往拉薩,擔任八世達賴喇嘛經師。1788年,由於吉隆、聶拉木等邊境藏區遭到廓爾喀軍的侵略,吉隆、聶拉木等尼藏邊境平民得不到安寧。故而吉隆桑丹嶺的所有僧徒被迫棄寺逃到拉薩跟隨益西堅贊上師。為此,1789年,八世達賴強白嘉措特賜土地修建了今天位於拉薩河南面的次覺桑丹嶺寺,並安排了從基隆桑丹嶺寺棄寺逃到拉薩的益西堅贊大師的所有弟子。

  另外,後記中所提到的此部《八千頌般若波羅蜜多經》校勘寺院「札什桑丹嶺」寺,可以確定是指益西堅贊大師修建的吉隆桑丹嶺。雖然,通常吉隆桑丹嶺一般都被稱之為桑丹嶺,而很少有「札什桑丹嶺」這種提法,但筆者在考證該問題時參閱了不少資料,其中成書於18世紀的《多仁班智達傳》當中作者多次提到了其多仁家族於吉隆桑丹嶺寺之間的貢施關係,特別讓人興奮的是書中恰好出現了「芒域吉隆林中幽靜之地札什桑丹嶺」這一完整而確切的名稱。正可謂功夫不負有心人。

  綜合以上的線索,筆者分析認為,我們所收集到的這部《八千頌》,可以確定為益西堅贊上師在吉隆桑丹嶺寺時校勘完成的傳世珍品。成書年代應當在1757年——1775年之間。


[ 本帖最后由 景宗 于 2010-7-18 13:10 编辑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社区

x
发表于 2010-7-20 23:20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五世果碩仁波切所屬寺院 --康果洛寺--珍藏的珍貴法寶--金汁寫成的







第五世果碩仁波切所屬寺院 --康果洛寺珍藏的珍貴法寶



西元十四世紀時,喇嘛藏瓊貢噶嘉蒼,將已經衰微的舊有幾座寺院合併,命名為康果洛寺,藏音為噶丹桑阿曲林(兜率密咒法林)。而後數百年間,另有兩位尊者特別修建寺院,分別是第七世班禪大師滇貝尼瑪,擴建了康果洛寺;以及出生在此地的第三世果碩仁波切——卻傑堪千阿旺巴殿,在卸任理塘大寺住持方丈後,回到故鄉果洛,修復康果洛寺,常駐寺中,晚年於閉關中度過。。。

康果洛寺保存著極多極珍貴的佛像和經典,包括四位尊者塑像皆為歷代弟子所恭塑,各有數百年歷史價值。特別是數百年來未被破壤的護法像、法器文物,手稿和金銀汁書寫的經文冊頁,數量繁多。更重要的是,此地區因康果洛寺而使佛法更廣為弘揚。
发表于 2010-7-22 16:35 | 显示全部楼层
晋宋齐梁唐代间,高僧求法离长安。去人成百归无十,后者安知前者难。
路远碧天唯冷结,沙河遮日力疲殚。后贤如未谙斯旨,往往将经容易看。

经历了漫长时间,尤其是那个特殊年代后,康果洛寺还能保存数量众多,完整,甚至是稀有的手稿,金银汁书写的经书,真不知道要付出多少辛酸,眼泪,甚至是生命。如今,我们能看到这么多难得珍贵的法宝,只能感恩无数大德不惜身命的护法精神

法依人弘,而寺院则是培育僧才,广利众生的福田所在,在佛法传播极难的古代,如果当地能有一所大德住锡,僧团和睦,学法设施完毕的寺院,简直是当地众生取之不竭的无尽宝藏。至尊第七世班禅大师,以及至尊第三世果硕仁波切,不但扩建了寺院,至尊第三世果硕仁波切还常驻寺院,仁波切们利益众生的悲心可见一斑

祖师们的悲心,不但利益了当地当时的众生,更遗泽后代,在今天这个烦恼炽盛,种种痛苦不断的时代,康果洛寺继续利益着当地的众生,更将法喜广传,使有缘信众得到欢喜,仁波切们的慈心悲愿,必将继续利益我们,使有缘信众享受无尽的喜乐与智慧盛宴。

祈愿一切大德长久住世,寺院僧才辈出,格鲁教法辗转增胜,永不衰败
发表于 2010-8-1 12:53 | 显示全部楼层
:lovelines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社区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格鲁教法集成

GMT+8, 2024-11-24 13:38 , Processed in 0.032568 second(s), 17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