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鲁修学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3007|回复: 15

在别的地方看到一个有趣的话题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6-14 23:2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印光大师流通《太上感应篇》,会破皈依戒吗?
发表于 2010-6-15 00:05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牛哥 于 2010-6-14 23:29 发表
印光大师流通《太上感应篇》,会破皈依戒吗?


看法:
技术上来说,必须皈依重复才违犯皈依学处,譬如同时认为道家和佛教都是解脱道的情况。单纯流通来说,哪怕我流通《可兰经》,应该也无法说我必然同时认为穆斯林和佛教都是解脱道。
 楼主| 发表于 2010-6-15 09:47 | 显示全部楼层
若是以盈利为目的而流通外道典籍不在讨论之类。
若自称佛教徒不以盈利为目的,而是以所谓“劝善”为发心而倡印、流通外道典籍,那有没有随喜外道说法呢?
欢迎继续讨论。
 楼主| 发表于 2010-6-15 10:02 | 显示全部楼层
皈依体可谓难得而易失,如果不知道破失的因缘及守护的方法,是一件极其危险的事情。破失的因缘,宗喀巴大师在《广论》中说有二种:  

其一是明确表示舍弃皈依,如向能听得懂自己语言的有情说“我不信佛教”、“我没有皈依三宝”、“我只是对佛教有兴趣、研究佛教,并不信它”等等,哪怕只是开玩笑说出这类的话,对方如果认同了,即破失皈依体,因为他违背了皈依后纵遇命难不舍皈依这一条原则,这是正舍皈依。
 
其二是虽未明确表示舍离三宝,但错误地认为同三宝相背的外道“大师”与三宝功德相同,如说“儒教与佛教相等”、“道家证得的最高境界与佛教的最高境界是相同的”、“某某气功大师达到了佛的境界(甚至超过了佛)”等等,这就违背了前面所引《瑜伽师地论》所说的“更不说有馀大师”的原则,犯了“二许”的过患。既然对于皈依不能坚决信解,“心未诚归,故亦成舍”。至于仅仅违反这二条外的其他要求,则是“仅违学处,非是舍因。”(均见《广论》卷四,第116页)  

----释宗舜《皈依体的破失及守护》
发表于 2010-6-15 10:35 | 显示全部楼层
最好的思维不是如何去避免,而是如何去增益------、

每天坚持分六次以上诵三皈依文,并观想皈依境,每次也就几分钟,但这是在增益-----
如果你每天坚持六次以上诵三皈依文,那么你根本不会生起自己是否破失了皈依的念头,这是根本是不可能的,不要有任何怀疑-----
发表于 2010-6-15 10:4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牛哥 于 2010-6-15 09:47 发表
若是以盈利为目的而流通外道典籍不在讨论之类。
若自称佛教徒不以盈利为目的,而是以所谓“劝善”为发心而倡印、流通外道典籍,那有没有随喜外道说法呢?
欢迎继续讨论。


纯技术说:
若是以盈利为目的而流通外道典籍,应该能肯定不违犯皈依学处上的这点。
若自称佛教徒不以盈利为目的,而是以所谓“劝善”为发心而倡印、流通外道典籍,很难说完全没有随喜的意味,但也仍然不必然出现“二许”的情况。譬如一个佛教徒利用《可兰经》劝善或者希望达到某种目的,理论上来说他可以心里对穆斯林信仰不以为然,那么从“二许”条款来说,很难抓得住毛病。
佛教来说,如果从发心来说,谁也不知道谁心里什么动机。可是从评论戒律或者某些戒律来说,就和世俗法律某些地方接近,你必须肯定抓着了辫子才能定罪,否则当采用“利益归于被告”的做法。在无法抓到一个人肯定、明显表现“二许”的情况下,我们不能假设他肯定“二许”。
 楼主| 发表于 2010-6-15 13:09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话题,我觉得就事论事说起来很值得玩味(不必具体针对某人)。

就倡印外道典籍这事来说,是否破戒,我还不敢断定,但对戒体肯定是有损的,而且留下的“习气”也是非常有害的。

在日常生活中,对于非佛教徒,我们应该是可以采取借用一些非佛教的书籍、电影等资料来劝善,我个人认为这是一种技巧或方便,不一定会对戒体有损。
那么对于佛教徒来说呢?默许用外道典籍作为所谓的“入门宝典”的话,是否破戒,我还不敢断定,但对戒体肯定是有损的。而且在看到其他佛教徒在阅读《太上感应篇》等外道典籍时,应该提醒对方,这书虽然有劝善的一面,但不是佛教书籍,有其不足的一面,而不是盲目的以曾经有XX大师倡印,就以为这里没有毒药了,更把它当作入门砖的话,那拍下的就是自己的脑袋。
发表于 2010-6-15 13:48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发表于 2010-6-15 17:28 | 显示全部楼层
绝不可把外道和佛法混为一谈.---智敏上师说皈依.............
世界上有各种宗教,种类很多,包括气功师(鬼神教),信仰它们的,有没有用处呢?信仰它们之后,也可以除去世间上某些苦难。譬如贫困啦,或病难啦,鬼扰啦等等,在一定范围内,也能解除,因为他们也在过去世培了些福,修了一些禅定,在现世有一定的威势,或一定的神通(气功师一般是鬼神报得通,非禅定修得之通),可以做一些小小救苦的事情。但是他们不懂业果,不知忏悔去消除业障,根子没有除,所以他们所做的,只能是挖肉补疮,这边问题好象解决了,但不久又翻了,或那边又出新的毛病了,因为业力仍存在着嘛。而且他们的教主,本身就没有解脱生死轮回之苦,甚至恶道之苦,也是避免不了的,所以如果我们依靠他们,是解决不了真正苦难的问题的。只有皈依三宝,才能解脱世间一切苦难。从这点来说,我们能够皈依三宝,实在应该感到是最大的幸运。
我们皈依三宝之后,对其他的宗教的教主或神职人员,能不能恭敬他们呢?他们也是劝人为善的嘛。西藏一位大德,帕邦喀仁波切曾说:对于天神,或外道教主等等,莫说去皈依,依靠他,就是以崇敬的心态,对他们起了恭敬心,合个掌,皈依体就会失掉的。所以说我们皈依三宝之后,一定要注意,对一切天神,什么神庙、教堂等等,决不能向他们五体投地地礼拜,或求什么愿的,乃至起个恭敬向往仰慕之心也不行。否则,就会失掉皈依体,也就不成为一个佛弟子了。本来很不容易才能得到的皈依体,却这样很轻易地就失去了,岂不太可惜!所以说,一定要注意。
那么对这些神、主和神职人员,我们对他们的关系该如何呢?只能是朋友与朋友之间,互相帮忙,互相尊重的关系,不能对他有崇高向往仰慕恭敬的心。假如说,到医院里去看病,那个医生是信耶稣教的,有的人就问了,能不能请他看病呢?这个问题不大,你是付了钱的,请他看病,他是依医学知识给你治病打针、开方吃药等等,这是朋友之间的关系,大家礼尚往来,朋友之间的打交道,没有关系的。但不能有对他们所信的教,有依靠求救的心。对练气功的医生亦同样。但你如果对气功师医生,于他的气功神通起了信仰,请他以气功替你治病,如果对信仰耶稣教的医生,相信他的教义教主了,请他给你做什么祷告了,以这种方式替你治病,不行了,那皈依体就会破坏了!这个问题,也是要注意的。


“云何是善能遮止魔业。谓若菩萨于一切处。常离恶知识亦不至恶国。复不亲近修习外道典籍(中略)是为菩萨善能遮止魔业。”《佛说除盖障菩萨所问经》


智敏师在书信问答中说过,对于外道可以行见皇亲贵族的礼仪,但是绝对不可以五体投地跪拜,我的理解是弯腰合掌见朋友的礼仪和心态可以。至于清明,上坟,先人的时候,智敏师说过可以行常人的礼节,我的理解也是同上。智敏师也说过见四大天王等等佛教护法时,不宜五体投地跪拜。

心态大概是关键,就是是不是有求救依靠依怙的意思,朋友帮忙且希望不要有障碍,平辈的对话可以。尊敬和崇敬估计差别很大,一般不会有什么问题。当然有些人特别喜欢交朋友,也会有很多宅男,这个就是个人喜好了。至于一代高僧印光老法师当然不会有“求救依靠依怙”感应篇的动机和目的,更不会去“崇敬”的去研究修习此书,流通一说,我和上善师兄的看法一样,就算是姚文元附体来扣,至多是随喜的帽子,不过老法师到底是随喜外道感应篇还是劝善教化从而可以达到更多弘法顺缘的目地,其实很明显了。

倒是这件事情拿出来特别说下,“很值得玩味(不必具体针对某人)”。

发表于 2010-6-16 01:0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luming 于 2010-6-15 17:28 发表
绝不可把外道和佛法混为一谈.---智敏上师说皈依.............
世界上有各种宗教,种类很多,包括气功师(鬼神教),信仰它们的,有没有用处呢?信仰它们之后,也可以除去世间上某些苦难。譬如贫困啦,或病难啦,鬼扰 ...

佛教徒中,崇敬德雷莎修女多了去了。
顺便再问一下,佛教徒可以不可以崇敬世间人?
 楼主| 发表于 2010-6-16 08:52 | 显示全部楼层
《感应篇》、《阴骘文》,实为功过格之源本,以故恭录于首,以期朝夕讽诵,互相鉴照。俾得三业清净,一心淳笃。庶可无忝所生,行为世法。由是而世法佛法,一道齐修。成已成人,了无二致。前继往圣,后开来学,参赞化育,辅翼郅治,皆于此庸言庸行中得之。若舍此不行,别求玄妙。纵令大得,亦只能利一类之机而况专资空谈者乎。《续编卷二 净土问辨功过格合刊序》

 汝宜每日将《太上感应篇》,《文昌阴骘文》,《关帝觉世真经》,日读三五遍,至少须一遍。亦令汝妻日日读之,自可知为人之道理。既知为人之道理,则便可继汝父之家风。凡一切人皆钦仰汝,以为汝父素好善,故有此令郎。此其荣为何如也。光宗耀祖,成家立业,只在能立志学好而已。岂有甚么难行难做处。《三编卷三 复某居士书》


若日说因果报应,与生徒讲《感应篇》、《阴骘文》、《觉世经》。而所作所为,皆与三者相反,则成登埸优人,只供台下人一时悦眼娱耳而已。优人只得优人之值,断无生前没后之真利益也。愿汝深体吾言,则儒佛之心法,及究竟之实益,岂必令前人独得,而汝或不得者哉。  《三编卷二 复卓智立居士书一》

《阴骘文》、《感应篇》,必令其熟读。且勿谓此非佛书而忽之。以凡夫心量浅近,若以远大之深理言之,则难于领会。此等书,老幼俱可闻而获益。而况德无常师,主善为师乎。《增广卷二 复永嘉某居士书七》


 因果者,世出世间圣人,平治天下,度脱众生之大权也。书曰,惠迪吉,从逆凶,唯影响。又曰,作善降之百祥,作不善降之百殃。易曰,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皆因果之说也。至于佛法,则更为彰著。前究过去,后明未来。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后世果,今生作者是。了此,则善恶报应,不爽毫厘。吉凶祸福,皆由感召。人虽至愚,决不至幸灾乐祸,避吉趋凶。惜无殷鉴,每致所作反乎所求。此忧世君子,汲汲然流通《感应篇直讲》为急务也。《三编卷四 感应篇直讲题辞》

 因果者,世出世间圣人,平治天下,度脱众生之大权也。孔子之赞周易也。最初即曰,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此语依表面看,是说庆殃及于子孙。依实际论,其庆殃之归于本人者,当更大于子孙者多多也。箕子之陈洪范也,末后方曰向用五福,威用六极。用,以也。极,穷困苦荼也。五福六极,实示前生之善恶因,及现生之善恶果也。儒经说前因现果,现因后果。孔子箕子此二语,最为明显。佛经说三世因果,最为详悉。撮要说之,则曰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来世果,今生作者是。人每谓现生所享受苦乐吉凶者为命,谓天所命令,不知乃自己前生所作善恶之果报耳。天岂有厚于彼,而薄于此之命令乎。故《感应篇》云,祸福无门,唯人自召。善恶之报,如影随形。果知此理,则上不怨天,下不尤人。兢兢业业,恐惧修省。格除自心私欲之物,则自心本具之正知发现。由兹罔念作狂者,咸得克念作圣矣。此就儒教所说因果,尚有如此之大利益。况佛教人修戒定慧,断贪瞋痴,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初则断尽世间烦惑,了生脱死,超凡入圣。次则渐渐进修,以至真穷惑尽,慧满福圆。彻证自心,成菩提道。咸皆不出因果之外。故曰,因果者,世出世间圣人,平治天下,度脱众生之大权也。《三编卷三 因果实证序》

以世世奉佛,奉《阴骘文》,《感应篇》。其志固长欲利人,而天固长施厚报也。《三编卷四 复刘观善居士书二》

阅读以上文字,只让佛教徒冒冷汗!

[ 本帖最后由 牛哥 于 2010-6-16 08:53 编辑 ]
发表于 2010-6-16 09:11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果佛教徒要去劝善。应该推荐哪些书?对于现实的人来看,轮回比较遥远。就是起码让他认为行善是成就今生幸福的根源。然后,哪些是善,哪些不善?现在的人比较有商业头脑,唯利往。
发表于 2010-6-16 10:35 | 显示全部楼层
了解因果,百业经很好,了解人天善法,佛说十善业道经很好,佛陀教法圆满自足,何须假于外道。
发表于 2010-6-18 12:46 | 显示全部楼层
何为佛法,何为外道,恐怕不是简单的问题。对某些人,可禁止其看一切典籍,不管“外道”“内道”,对某些人,可劝其读一切典籍,也不管“外道”“内道”。是此非彼,是彼非此,均为释迦之罪人。
发表于 2010-6-18 13:23 | 显示全部楼层
无聊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社区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格鲁教法集成

GMT+8, 2024-11-24 12:35 , Processed in 0.035126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