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鲁修学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5435|回复: 33

广论四家合注有关“行苦”各节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6-9 18:3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闲来无事,试译【广论四家合注】中有关“行苦”各节,聊备闻思、禅观之助。说明:1.【广论】沿用尊法师译文,有改动处标以下划线。2. 合注部分未标明四家分属。


 楼主| 发表于 2010-6-9 18:40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八,分二:廣說;教誡珍愛修心要法。今初:思惟宣說五種取蘊總為苦義分五:謂是當成眾苦之器,及依已成眾苦之器,是苦苦器,是壞苦器,是行苦器。於此諸苦當數思惟。
其中 五之 初者,謂依受此取蘊,生煩惱而積集業已,能引來生以後眾苦。第二,謂依 此如是 已成之蘊,為老病等 之所依止,若非有此蘊,則無出生彼等苦之所依。第三、第四,謂彼 苦苦、壞苦 二苦粗重 或種子 隨逐,能生彼二。此者,雖暫時有樂,然因有彼二種子,若與緣會便生,終未解脫彼二。第五,謂 為業煩惱他自在而轉且由彼所生之取蘊初成,即便生為行苦自性,以一切行為宿惑業他自在轉,是行苦故。取蘊者,欲、貪依次緣未來之身而欲得、緣現在之身而貪著。彼二乃成蘊之因,由彼二所生之蘊名取蘊。譬如草、木所生之火名草火、木火,此從自因釋名。又,有漏五蘊生取蘊之因欲、貪,故彼蘊名取蘊,是取欲、貪所生之蘊故。譬如生花之樹、生果之樹名花樹、果樹,此從果釋名。此是佛子札貝協年所著【俱舍釋】中所說。本派諸先師如是說。於三苦時,此當詳說。
第二,教誡珍愛修心要法:若於生死取蘊自性,未能發起真實厭離,則其真實求解脫心,無發生處。於諸有情流轉生死,亦無方便能起大悲,故隨轉趣大小何乘,然此意樂極為切要。
 楼主| 发表于 2010-6-9 18:44 | 显示全部楼层
修三苦分【地論】與中觀二派。初又分七, 初壞苦經云:“樂受者,生時樂,住時亦樂,變壞則苦。苦受者,生時苦,住時亦苦。”又云:“無常皆苦。”謂譬如極熱或瘡或癰若於其上灑以冷水似為 微小安樂。於生死中所有 有漏 樂受,若壞 時,還起眾 苦,故名壞苦。此復非惟其受,即此相應餘心、心所及為所緣諸有漏境,皆是壞苦。
第二,苦苦者:又如熱癰逼切,觸熱水等變異觸時,起極楚痛。如是 當知苦受,隨纔生起,便能觸惱或身或心,故名苦苦。譬如腎痛。此復如前,非惟其受,亦攝相應及諸有漏境
第三,行苦者:又如熱癰,俱未觸會 涼水及熱水 二觸之時,有漏捨受,為諸 煩惱 粗重之所隨逐,故名行苦。說彼捨受為煩惱生、住粗重之所隨逐故是行苦者,總捨受有善、不善、無記三類,彼善復有有漏及無漏二類,當知諸有漏是行苦,諸無漏非苦諦。總習氣、粗重、種子等皆如異門,須依所計事等有容之差別分為多種,此中作生煩惱、苦之習氣、因、種子。此亦如前,非惟其受。有漏樂、苦、捨三受為三苦之事相。彼三各各及餘相應心、心所、為所緣而生彼等諸有漏境,說亦分別攝入三苦。有漏境中有根、大所依等,彼時之五蘊亦似應攝入。業煩惱増上所生蘊之微細變化,及以業煩惱為因身心不堪能或不自在之分等,皆行苦之事相,餘者尚多。如是行苦 由先業煩惱自在而轉,故名為苦,及為能發後煩惱種所隨逐故,名為 因果 遍行粗重所隨。
第四,由三受生粗重之理者三受生三毒及果,故當滅除之理者如是若起樂受貪欲增長,若起苦受嗔恚增長,苦樂俱非隨粗重身,則於無常執為常等愚癡增長。
第五,由粗重生苦之理者:其中貪欲能感當來於五趣中生等眾苦,嗔於現法起憂慼等,於後法中感惡趣苦。癡於前二所感二苦隨逐不捨。
第六,當滅除由三受生粗重之理者:故於樂受,了悟彼實是苦而先前不知,妄執為樂,應觀為苦,滅除貪欲。於諸苦受,應作是思:此 有漏 蘊即是眾苦因(聚),從此生 猶如毒癰所生毒箭(劇痛)。若自有毒癰病根時,當生劇痛,不應生嗔;如是歸咎於蘊,滅除嗔恚。於諸捨受,應觀無常銷滅為性,即修無我義,滅除愚癡。不於三受為三毒因。
第七,彼等出處者:此如《瑜伽師地》及《攝抉擇》意趣而說。




 楼主| 发表于 2010-6-9 18:45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二,如中觀派釋,分二:周遍行苦之行與周遍之理;有漏受無自性樂之理。今初:如負重擔,隨其重擔當負幾久,便有爾許不樂。業煩惱増上所引 取蘊重擔亦爾,自初取為始,乃至執持爾時受苦,以此蘊中有苦 果及因之業 煩惱 種子薰染之 粗重安住 即隨逐,故 彼蘊即行苦,既有此行苦 或有漏蘊 已,雖於現在 二種現前 苦受未生,然 若遇緣,其無間由種種門能起眾苦,故此行苦遍一切苦,及是所餘二苦根本,故應於此多修厭離。

第二又能增貪現前樂受如解疲倦多是於漸息滅位回改即息滅時 妄起樂覺全無不待除 苦所顯自性之樂 即真實樂。譬如太走為苦,略為住息遂生樂覺。現見此是先生大苦,漸息滅時樂漸次起,故非性樂。若太久坐,仍復如前,生眾苦故。若是性樂之因者,應如苦因,隨其習近,其苦漸增,如是習近行住坐臥,飲食日陰等,亦應隨其幾久習近,便有爾許安樂漸起。現見太久惟生苦故。現在有漏樂受多自性是苦。餘大苦漸息滅時,彼苦轉小,餘少分苦新生時,小故不現,現見似樂,苦回改時,妄起樂覺,彼性非樂,漸增現前時,現見為苦。若是性樂,隨其幾久習近,樂須漸增而不然故。譬如為暑熱所惱,住陰涼處,無間現見為樂。然住若太久,苦又復生。經中亦云:“出生餘新苦。”《入胎經》云:“生惟苦生,滅惟苦滅。”如是亦如《入胎經》云:「難陀,行住坐臥諸威儀中,應當了知別別是苦。諸靜慮師,應觀彼彼威儀自性,若行度日,不住不坐不臥,彼則於行,惟別受苦。別別領受猛性、粗性、難可忍性、非悅意性。非於其行,起安樂想。」餘三威儀亦如是說:「難陀,然由彼彼威儀之苦,暫間斷故,遂於餘餘新生眾苦,妄起樂想。難陀,生惟苦生,有漏樂受生已自性即苦,故 滅惟苦 之自性 滅;又有漏樂受, 生惟 自時第二刹那餘苦 之自性中 生,滅惟 自時第二刹那餘苦 之自性中 滅。」或謂:如久習近有漏樂受之末生苦,久習近苦之末亦當生樂而等同。曰:《四百論》亦云:「如安樂增長 即久習近有漏樂受之末,現見 與之相 成苦,如是 有漏 苦增長,然 最後 非可轉 受。

 楼主| 发表于 2010-6-9 19:39 | 显示全部楼层
以此功德回向,愿【四家合注】汉译本早日问世,广利群生!
发表于 2010-6-9 19:40 | 显示全部楼层
随喜
发表于 2010-6-9 20:33 | 显示全部楼层
好看:handshake
发表于 2010-6-9 21:31 | 显示全部楼层
随喜赞叹!

以为五取蕴中有我(自性),是凡夫想,因此“若於生死取蘊自性,未能發起真實厭離,則其真實求解脫心,無發生處”。

但,思考五取蕴与观照五取蕴是不同的,思考苦与观察苦也是根本不同的两回事。

思考的多而观察的少,是不可能生起真实厌离的;
譬如思考粪便与触尝粪便,而产生对粪便的厌离是不可同日而语的;
当然思考比不思考要好。
 楼主| 发表于 2010-6-10 05:3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8# 的帖子

老龙此言差矣。行苦对多数人而言是“隐秘事‘,难以现量观察,而必须思考!
发表于 2010-6-10 08:1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龙吟 于 2010-6-9 21:31 发表

以为五取蕴中有我(自性),是凡夫想,因此“若於生死取蘊自性,未能發起真實厭離,則其真實求解脫心,無發生處”。...


“生死取蕴自性”,指的是五取蕴“当成众苦之器”、“依已成众苦之器”、是“苦苦器”、“坏苦器”、“行苦器”的特性。跟“五取蕴中有我(自性)”是两码子的事,看到“自性”两个字就以为是说“有我”,这是联想

〖问候译师,随喜译师!希望译师多点“闲”,多布施我们法宝!〗
发表于 2010-6-10 09:22 | 显示全部楼层
译师:
确实对大多数人来说是隐秘事,所谓无常易见,苦则难查;因此先思后觉是没有问题的。
我的意思是若仅止于思,恐难生厌离,若无切肤之痛,何以生出离之心呢?

鸿泥:
器是我还是无我?
 楼主| 发表于 2010-6-10 09:2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 的帖子

请鸿泥兄改一下:2# 中的”今初“应在”思维宣说“之前。
 楼主| 发表于 2010-6-10 09:28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1# 的帖子

出离心是思所成慧的结果,由思便可生痛,呵呵。
发表于 2010-6-10 09:3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chodrak 于 2010-6-10 09:25 发表
请鸿泥兄改一下:2# 中的”今初“应在”思维宣说“之前。


已改,这样对吗?
发表于 2010-6-10 09:3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龙吟 于 2010-6-10 09:22 发表
鸿泥:
器是我还是无我?


无聊,斯问!在译师的佳作后面续上俺们这些狗尾,怪没意思滴,跑题了,不答。呵呵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社区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格鲁教法集成

GMT+8, 2024-11-24 11:26 , Processed in 0.035641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