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鲁修学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6231|回复: 15

該視誰為上師--梭巴仁波切開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4-27 01:0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該視誰為上師
梭巴仁波切開示 張春惠翻譯


我們一旦認定對方是上師,自己是弟子的關係之後,即便僅僅聽聞一句偈頌都算是跟上師建立了法緣(Dharma connection)。我們初次接觸到佛法,乃是依著資糧與往昔業緣而定。

教法有提到,僅是聽他人說法,並不表示與對方建立法緣,也不是指對方就是自己的上師。我們能聽他人說法,一起研習佛法,並不必然要視彼此是師徒關係。不過,要是我們聽他人說法,並且認定自己是對方的弟子,對方是自己的上師的話,即使是一句偈頌、口傳咒語,甚至後來不覺得所聽到的佛法,對自己的心性幫助不大,在這些情況之下,都已經是建立法緣了,已經建立師徒的關係。

如果一開始自己並不想認定對方跟自己是師徒關係,在聽聞對方開示教法時,關係就好比是在大學聽教授上課一樣。一般來說,我們可以向對佛教有興趣的人學佛法,以獲得對佛法的知識,特別是佛經跟對佛經的解釋,就像是跟一位教授學習,或者在學校上課學到佛教的歷史。僅僅是從他人聽到佛法,並不表示自己已經跟對方建立師徒關係,就好像自己也是常和朋友討論佛法一樣。當我們和朋友討論一些佛法,朋友也知道怎麼向我們解釋,我們並不會因此認定朋友是上師的道理一樣,僅是彼此的互相提攜。

我們是出自想獲得佛法知識而聽法的情況下,一開始就要很清楚地確定自己並不是認定對方就是善知識。但經過一段時間,如果自己心中感受強烈的虔敬心,或者感覺對方說的教法對自己很有助益,想要跟對方建立起師徒關係的話,自己就可以視對方為上師,可以等到那時候再作決定。虔敬(devotion)意思是生活會遵照上師的指引,而上師的指引必須要符合釋迦牟尼佛導師在經續和密續的教法,這也是宗喀巴大師和其它四大教派傳承祖師對上師相應的解釋和修行。你是否能虔信地把自己交予給一個人,最主要是依你自身的態度以及想法。

如果過去自己曾從許多人那兒都聽過佛法,但是已經記不得是否有決定將他們視為上師的話,這種情況該怎麼辦?如果你不記得這些教法對自己的心性有所利益的話,而且當初並沒有很明確視彼此是建立法緣的關係,你就以平和的心對待,意思是指你不需要將他們認作是你的上師,但是你也不需要去批評他們。同時,如果有人告訴你,你不需要將他認作是善知識的話,你也是以平和的心對待,但是如果聽聞此人所說的教法對你心性有所幫助,如果你做得到,最好還是將此人視為是你的上師。

我曾向偉大的菩薩行者,庫努喇嘛丹增•堅贊(Khunu Lama Tenzin Gyaltsen)請教過一個問題,我該如何認定我年幼時所接觸的兩位上師?我年幼時,居住在尼泊爾的梭盧昆布(Solu Khumbu)地區,有時跟母親及其它家人住在我出生的村落Thanngme,其它的時間我跟第一位教導我藏文字母的老師,他也是我的一位叔叔,名字叫Ngawan Lekshe,我們一同住在Thangme寺院,離我家大約爬坡十五分鐘的時間可以走到。

我的叔叔以及許多的出家人、在家人都是敦珠喇嘛(Dondrub Lama)的弟子,他是一位寧瑪派的密續修行者,或稱作Ngakpa,寺院住持之意。弟子們從喇嘛那兒得到許多灌頂跟教法。我當時就像一隻小狗,不管什麼事,我都跟著叔叔還有其它出家人,像是跟著去看場電影或者參加聚會一樣。我跟著他們去,是因為我知道會有活動,而且每個人都會去。

在那個時候,我還是個很年幼的小孩子,大概是四歲或五歲大而已,還沒出家。我就坐在某個人的大腿上,跟著一起聽教法、灌頂以及口傳,當然大部分的時間我是睡著的。我隱約可以聽到喇嘛在給予教法等的聲音,但是不懂這些聲音的意義是什麼。我甚至不知道有哪些灌頂,我只記得我自己做過一些事,像四處走動,還有吹法螺,但是我沒辦法吹聲音出來。

我就坐在某個人的大腿上,看著喇嘛的臉,他坐在高高的法座上,出家眾弟子會讀頌經文。雖然我對教法連一個字也不記得了,我對喇嘛的臉印象仍很清楚。僅僅見喇嘛的臉也能幫助到我的心性。我們暱稱喇嘛為「嘎嘎喇嘛」,嘎嘎(gaga)在雪巴話是祖父的意思。喇嘛看起來很長壽,頂著一頭白髮,留著長長的白鬍鬚(喇嘛圓寂後又再度轉世)。他是一位在家喇嘛,一位結婚的密續修行者,不是出家僧。他人非常好,有一顆令人讚嘆的善良心,我非常喜歡他。早晨喇嘛修法時,他會使用鼓的法器,我聽到鼓聲時就會跑去見他。我拉起門簾,在門外等候,喇嘛過了一會兒下座後,就會給我類似爆米花或者其它的小禮物。我們常常都會從喇嘛那兒拿到像這樣的禮物。

當喇嘛說法時,他會坐得挺直,動都不動,跟我不同!喇嘛說一段話後,總是看向天花板某處。我坐在其中一位僧眾的大腿上,我直盯喇嘛的臉,他看向哪裡,我也跟著看那個地方。我看向天花板的那個點,覺得奇怪為什麼喇嘛要盯著那個點看,那就只是天花板上漆上顏色的木頭而已。有好多次一位戒臘年長的出家眾,也是喇嘛很親近弟子之一,會讀誦口傳經文,喇嘛就坐在法座上,有時候顯出睡著的樣子。我不知道為什麼口傳會以這種方式進行,這似乎是當地的傳統。

有時候喇嘛會喝一些大麥酒,酒倒在精美的玻璃杯裡頭,玻璃杯可能是西方登山客供養喇嘛。玻璃杯裡倒滿了大麥酒,杯底還有大麥粒,喇嘛會用一根玻璃吸管啜飲。當弟子唸誦文本時,喇嘛坐在法座上,啜飲大麥酒,有時候是一副睡著的樣子,他喝大麥酒時,由於我坐的位置是在前排,喇嘛會把玻璃杯傳給我,我也會喝一些。

在梭羅昆布(Solo Khumbu),不丹(Bhutan)以及其它在喜馬拉雅山區的地區,有些寺院裡出家僧眾、已婚在家修行者同住一起。有些寺院發生違犯戒律的事件,就像出家眾也會喝酒。敦珠喇嘛是一位在家的密續修行者,喝酒並不會影響其高證量,反而輔助他在密續修行快速得成就。酒精和其它有毒物並不能傷害到已經證得明光(clear light)及幻身(illusory body)的瑜伽士,因為他們已經能夠控制脈輪(chakras)、風(winds)和明點(drops)。這樣的瑜伽士已經能不受酒精及其它不善行行為的危險所影響。

我對於喝酒的部分回憶還記憶猶新,但是我記不得任何敦珠喇嘛說過的教法,即便我也受過很多次的灌頂,他也說了很多的佛法,就像是在夢中接灌頂一樣,夢醒後就完全記不得夢境了。我沒有任何印象,當然對心續是會留下印記,只是我無法回溯因敦珠喇嘛說的教法,而對我心性有所幫助的印象。

即便我當時年紀還小,並沒有認定頓珠喇嘛跟我是師徒關係,我那時也聽不懂敦珠喇嘛所說的教法,我有好些年將他觀想在資糧田的上師裡面。之後當庫努喇嘛仁波切(Khunu Lama Rinpoche)到了尼泊爾,我請教仁波切一些關於修上師瑜伽的疑問,即便我已經好些年將敦珠喇嘛觀想在資糧田上師裡面,我還是請教仁波切我是否應該認定敦珠喇嘛是我的上師。仁波切回答:「如果你能記得他所說的教法對你的心性有利益的話,就最好視他為善知識。」但是仁波切接著也說,既然我已經記不得任何敦珠喇嘛所說的教法內容,我也不需要視他為善知識,仁波切還補充說不需要去批評敦珠喇嘛,以平和心對待。從那次之後,我就沒再觀想敦珠喇嘛為我資糧田的上師了。

庫努喇嘛仁波切的建議是,我們從他人之處接受了教法,我們應該要檢視這些教法是否對我們的心有幫助,即便我們沒將對方和自己認定為師徒關係,假如對方所說的教法對我們有幫助的話,如果我們能作得到,最好能視對方是善知識( virtuous friend )。反之,如果認為對自己的心性並沒有幫助,也不需要批評對方。

這個忠告很有幫助,謹慎為上總是好的,甚至對方不是自己的上師,對方也可能是一位聖者,是佛菩薩的化現。假如對方是聖者的話,我們對他懷有負面的想法,或者傷害他的話,就是造下了很重的惡業。要很小心謹慎,為了保護我們自身的安樂,就用平和心來看待。

在Collection of Advice from Here and There(摘自噶當之書(The book of Kadam),第594 頁,2008年智慧出版社(Wisdom Publication)出版), 噶當派大師朗吉塘巴(Langri Thangpa) 建議「因為自己並不能了知別人心性修行的程度,自己就不該批評他人。」僅僅因為對方沒有讓我們對其生起強烈的依附心,並不能說對方就是我們認為的那樣,往往我們看到的與實際情況並不一樣。

噶當之書也提到:「如果你已經生起菩提心,而還批評他人的話,是要感到羞慚的。」我們都曾受過菩薩戒,我們不應該批評他人。並且,在嗔心或其它負面情緒的影響下,我們去批評他人,而對方是和我們都曾接受過同一上師給予灌頂的金剛師兄弟的話,我們就犯了密續根本戒。假如我們不謹慎的話,就會犯了密續戒律的第三個根本戒。

菩提道次第廣論以及其它菩提道次第的教法裡都有提到,如果批評受完整戒律的比丘,甚至並不是視對方為上師的師徒關係之下,都會使我們的證量衰減。

一般來說,噶當派的轉念思維是練習看待每個曾傷害過自己的人,都是自己的上師。這種修心方式是為了要控制自己的嗔心跟想去報復的心,因為這些只會讓自己造下更多的惡業。如果看待傷害我們的人是上師的話,他所傷害我們的行為,就變成了讓我們能修行佛法的功課。這種轉念的教法,甚至建議我們將所有的有情都視為是導師釋迦牟尼佛一般,意思並不是所有的有情是真的佛,而是我們藉此修心,會很自然地對有情生起尊敬的心,那麼嗔心或其它負面的想法就不會在我們的內心生起了。我們要訓練自己能思維有情是珍貴的,就像我們的上師一般,是我們所有安樂的來源。這種思維跟密續所說的淨觀(pure view)很相似,在密續修行裡行者視有情就如同本尊一般。

如果能夠看每個人如同上師一般是非常棒的,但是如果作不到的話,至少要作到不去批評任何人。除非我們可以真能利益對方,否則就不應該批評他。

***來源:壇城專刊(Mandala) 2009年一月至三月。本文摘翻梭巴仁波切新書「心之道路:視上師如佛」(暫譯)由愛莉莎.卡麥羅(Alisa Cameron)尼師編輯。耶喜喇嘛智庫(LYWA)將於2009年3月出版。可上網www.lamayeshe.com 請購。

如對本篇翻譯內容有所指正,請聯絡譯者信箱
cherishbeings@gmail.com
发表于 2010-4-27 08:53 | 显示全部楼层
随喜师兄贴文,昨天在看祈竹仁波切文集中关于上师的文章。
心中开始就想,为何我心中渴望着佛法,却没有上师可以依止,可以学习呢。
想了想,可能有很多方面原因。但,最关键的是学佛的心要至诚,法要清净,定能积累足够功德,在加上自己的努力寻找,上师就在眼前了。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地藏王菩萨
发表于 2010-4-27 09:17 | 显示全部楼层
顶礼赞叹仁波切!
发表于 2010-4-27 18:13 | 显示全部楼层
:)
发表于 2010-4-27 18:38 | 显示全部楼层
:)
发表于 2010-4-27 19:53 | 显示全部楼层
1、我们知道业缘于身口意,那么关于“批评”,仁波切的意思是让我们不要说出来,还是连想都不要去想?
2、如果是不要说出来,那么假设内心存有批评,即使不说,举手投足乃至一个眼神都会表现出来,那又算不算是一种“批评”的表现呢?如果连这些形体语言都要掩饰的话,那又算不算是一种肢体上的妄语呢?
3、如果是连想都不要去想,那么其实想要批评和不想要批评是一回事,这就像有两个人,一个人告诉你“想老虎”,另一个人告诉你“不要想老虎”,但事实上你都会去想老虎------。本来我们可能根本就没想到什么批评,但看了这个帖子你就一定会去想批评,虽然文章中一再强调不要去批评,但你看了这篇文章已经不由得去思考批评------,以后每次你看到上师就会有一个念头“我不要批评他,我不能批评他”,而当你满脑子里都是不要批评的概念的时候,你怎么可能会没有任何一丁点儿批评的意念呢?然后你怎么办?你只能去假装,然后忏悔,然后觉得自己有很多的恶业和原罪------

顺便说一句,以上文字不是批评,而是把“批评”这个问题用理性放大来观察一番,让大家来看看这里面存在的辩证关系------
关于批评我所听说的是:如果有人批评你,那是他还在乎你;而如果你还在乎他,就不要去轻易批评。
发表于 2010-4-28 00:30 | 显示全部楼层
顶礼赞叹仁波切!
发表于 2010-4-28 23:00 | 显示全部楼层
噶當派的轉念思維是練習看待每個曾傷害過自己的人,都是自己的上師。這種修心方式是為了要控制自己的嗔心跟想去報復的心,因為這些只會讓自己造下更多的惡業。如果看待傷害我們的人是上師的話,他所傷害我們的行為,就變成了讓我們能修行佛法的功課。這種轉念的教法,甚至建議我們將所有的有情都視為是導師釋迦牟尼佛一般,意思並不是所有的有情是真的佛,而是我們藉此修心,會很自然地對有情生起尊敬的心,那麼嗔心或其它負面的想法就不會在我們的內心生起了。我們要訓練自己能思維有情是珍貴的,就像我們的上師一般,是我們所有安樂的來源。
----------------------------------------------------------
如何将伤害自己的人看成上师?
发表于 2010-4-29 09:46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教言很好
发表于 2010-4-29 10:03 | 显示全部楼层
龙吟那个善说在哪里?我现在急需那个善说
发表于 2011-5-11 09:01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任其 于 2010-4-28 23:00 发表
噶當派的轉念思維是練習看待每個曾傷害過自己的人,都是自己的上師。這種修心方式是為了要控制自己的嗔心跟想去報復的心,因為這些只會讓自己造下更多的惡業。如果看待傷害我們的人是上師的話,他所傷害我們的行為, ...

是指提供修了忍辱的机会吧。
发表于 2011-5-20 09:02 | 显示全部楼层
顶礼仁波切
发表于 2011-5-20 11:05 | 显示全部楼层
:)
发表于 2011-5-20 23:34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发表于 2011-5-21 00:43 | 显示全部楼层
日宗仁波切開示菩提道次第略論關於阿底峽尊者的定學功德時提到:
當一個密法的行者,他在內心中生起了非常高的密法的證量之後,在某一個時間點,他必須要修學一些異於常人的這種外在行為,就比方我們剛剛所說的,他可能會呈現出像瘋子,或者是展現出與平常不同的這種面貌,而這種行為我們稱之為是「明禁行」。

不知是不是這樣?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社区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格鲁教法集成

GMT+8, 2024-11-25 15:48 , Processed in 0.034765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