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鲁修学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4450|回复: 19

什麼是大乘的上根者及大乘的下根者??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7-21 10:5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P>近日看了一文,是六一散贴的属名为洛桑嘉措院长讲的心经解释,其中有一段:</P><P>我們首先必須要認識,什麼是大乘的上根者及大乘的下根者。<FONT color=#000000>大乘的上根者,在剛開始先巧妙修習空正見為主,由空正見修慈心、悲心,發菩提心及成就大乘道,這一種稱為大乘的上根者。</FONT>大乘的下根者,巧妙修持廣行為主,發起菩提心之後,再深入觀修空正見。假使是以入中論,現觀莊嚴論特別所度化的眾生,可稱大乘的上根者,因為他們是通達空正見,由空正見生起慈心、悲心來修清淨意樂,最後發起菩提心。</P><P>请问哪位知道这种说法的依据?</P><P>谢谢</P><P>&nbsp;</P><p>[此帖子已被 gysb 在 2005-7-21 10:53:46 编辑过]
发表于 2005-7-21 11:16 | 显示全部楼层
<P>我的一位师父子曾说过,利根菩萨先证空性,说这是月称菩萨所讲.我好象在哪看过,记不起来了.<IMG src="http://www.gelu.org/bbs/images/Emotions/8.gif"></P>
发表于 2005-7-21 11:40 | 显示全部楼层
<P>我的一位师父子曾说过,利根菩萨先证空性,说这是月称菩萨所讲.我好象在哪看过,记不起来了.&lt;IMG onmousewheel="return yuzi_img(event,this)" src="http://www.gelu.org/bbs/images/Emotions/8.gif" onload="javascript:if(this.width>body.clientHeight)this.width=body.clientHeight" border=0></P><P>在《入中论善显密义疏》里面提到过。<IMG src="images/Emotions/4.gif"></P>
 楼主| 发表于 2005-7-21 12:58 | 显示全部楼层
<P>谢谢</P><P>还想多了解一些有关发心与证空先后次第之间的关系<IMG src="http://www.gelu.org/bbs/images/Emotions/2.gif"></P>
 楼主| 发表于 2005-7-21 22:27 | 显示全部楼层
<P>自己找到了一些,也出自洛桑院长的讲记</P><P>其一:</P><P>菩提心有世俗及勝義兩種。有的先修勝義菩提心,次修世俗菩提心;有的先修世俗菩提心,次修勝義菩提心。頗朋喀大師主張把勝義菩提心放在最後的,是認為比較難,一般初學沒有修持經驗的人,最好按次第學習。過去因為修心者水準很高,所以先修勝義菩提心。如果程度較高者,先學勝義菩提心,次學世俗菩提心,會比較好些。</P><P>其二:</P><P>依菩提心修持大乘道分二:利根修大乘道次第,钝根修大乘道次第。钝根者了解通达无实质有的补特伽罗,缘这个境依自续唯识见解,修持七因果、自他换,生起大悲心、菩提心,这种修持称为钝根修大乘道次第。总之,生起菩提心之后,再深入思惟无自性、空性,这种修行者称为钝根;他们的见解是持唯识见解,以殊胜的了解唯识见解,依这种见解修菩提心。同样的持自续的见解,也是不可思议的、很殊胜的,修持的菩萨是很多的。所谓钝根菩萨修持大乘道,一直到中品资粮位之前,不需完全了解空性,但在中品资粮位以上,一定会通达空性。利根一开始就思惟空性,了解真正的无自性,领悟空性,通达空性之后,依通达空性慧,思惟轮回苦,自己具有大悲心,然后再发起修菩提心;这种具有空性慧,然后修菩提心的大乘行者,称为利根修行者。入中论说利根菩萨种性,先求真实正见,次乃发心。「大悲心与无二慧,菩提心是佛子因」。要具备这三种条件,才能进入大乘道,这是含摄修持一切大乘的法要。<BR>利根菩萨修持时先了解无自性,由无自性深入了解空性,通达空性之后,思惟轮回苦,了解实执自性有是轮回之根。众生因执着有自性,依这种颠倒执,生起最基本的无明,一切烦恼从此而生,造业轮回受苦。因为了解这点,让自己生起强大的悲心,是最圆满的悲心。自续唯识也可以思惟他们所安立的见解,让自己了解轮回之苦,生起了大悲心。利根和自续唯识了解补特伽罗非实有而产生的大悲心,两个意念完全不同,差别很大。最殊胜是了解无自性,思惟轮回之苦,生起最圆满的大悲心。利根修菩提心所缘不同,不以七因果为主,而以自他换修持为主。</P><P><BR>&nbsp;</P>
发表于 2008-12-17 20:54 | 显示全部楼层

好帖总是无疾而终!

关于上根和下根,我想听听学人自己真正经过熏修的见识!

而不应总是停留在背书领会词语阶段
发表于 2008-12-28 18:30 | 显示全部楼层

超级挖坟党啊!

幸亏有楼上老兄挖出了一些“伏藏”力挺老龙!哈哈哈哈哈!可见挖坟党也有有用的时候啊。
当然,从政治正确上来说,我们都不可能是“利根”,因此,我们不可能从“咕咚空性”来学起。嘿嘿。这么说永远没错,永远讨好啊。一路讨好下来,自己的心可就生起新的串习了。
老龙,你看,这篇“伏藏”是对你最大的支持!不管你能不能证悟“咕咚”,反正先这么干也不算离经叛道!龙哥,我们动手吧!
发表于 2008-12-28 19:22 | 显示全部楼层
師兄們,大前題是“利根”,“利根”啊!
別頭腦發熱了!“利根”者,古往今來有幾人?
連宗大師都老老實實修加行,小輩們都比祖師高了!這不是佛慢,只是我慢!
发表于 2008-12-28 22:53 | 显示全部楼层

何時才能修止觀---都来谦虚地学习一下,弄明白了再做雷音吼!

何時才能修止觀
止觀之應注意事項 閱讀人次:429

    菩薩生起菩提心後,就要學習六度菩薩學處,最後二度所要學習的關鍵處,就是止觀。就我們而言也是一樣,聞思最後這二度,要仿效諸菩薩們,讓自己的動機在菩提心的攝持下生起,請大家以這種方式聞思。


(一)何時才能修止觀


  要生起具量的止觀,至少須生起造作菩提心。我們的內心相續,無論要證悟什麼樣的功德,都必須依於隨順的止觀,或具量的止觀。因此,從學習依師軌理開始,就必須去修隨順的止觀。  

但內心相續還無法生起造作菩提心之前,不宜切準核心主修止觀。也因此,宗喀巴大師講《菩提道次第廣論》時,講完菩提心後,才闡釋止觀的學處。


  一般而言,不生起菩提心,也可以生起止觀,甚至根本沒有皈依的外道徒,也可以生起止觀。但是,如果效仿外道徒的方式實修,造作菩提心未生起之前,就修習止觀,獲得了神通,反而可能會為了利己,而造害他的惡業。

  若至少在生起造作菩提心之後,才修止觀的話,就不會為了自己造害人的業。這是宗大師把止觀放在菩提心之後講述的原因。


  所以,在內心相續裡,至少生起造作菩提心,才能以「生起證悟為目的」,把止觀作為主修。

(二)修止觀與入密咒乘的關係


  在具量的止觀尚未生起之前,是不是就不能進入咒乘的修習呢?不是。當我們內心有隨順的止觀,稍微有一點定的功夫,而且,生起了一點類似觀慧,就可以進入密咒乘的修習。

  為什麼可以這樣做呢?咒乘的典籍裡講到「地道次第」,有談到「以咒乘而生起止觀證悟之理」。比起顯乘,在密咒乘修習止觀,更容易成就,這是密咒乘的一個殊勝處。所以,我們不必等。

  當透過顯乘,內心相續生起造作菩提心,到還未生起止觀雙運之間,毋須枯等。只要內心稍生起定的功夫,再了解空性的道理,雖然還無法生起以空性為所緣的觀,但由於對空性的內容已有很好的了解,此時,就可以入密咒乘學習。  透過密咒乘,更容易生起止觀的證悟,運用更妙善的方法成就止觀,不是更好嗎?所以,在那時,就應該要入密咒乘學習。


(三)造作菩提心、無造作菩提心,與「具量的止觀」間的關係


  「造作菩提心」這個詞,再講更清楚些。所謂的「造作菩提心」,並未俱全菩提心的條件(不是完全符合定義的菩提心)。若生起的是「具量的菩提心」的話,就會是「無造作菩提心」。


  雖然尚未生起無造作菩提心,但也不必等。只要生起造作菩提心,就可以進入密咒乘,一面入密,一面就會生起無造作的菩提心。怎麼說呢?
  要生起「無造作菩提心」,必須要有止觀的證悟,這也是為什麼剛才講,生起造作菩提心後,就可以去修止觀。但生起造作菩提心生起之前,不須要有止觀的證悟。這之間的差別,大家要了解。


(譯註:以上次第為(1)依顯乘生起造作菩提心(2)開始學習止觀(3)生起隨順止觀後,進入密乘學習(4)依密咒乘生起具量止觀的證悟(5)生起無造作菩提心。)


(四)無造作菩提心的生起,為何需要止觀證悟


  所謂「無造作菩提心」,很自然、少力、只要略略思惟就能馬上生起。要達到這樣的境地,必須有一個很穩定的心,不會處在煩惱的散亂中。而且,所謂「菩提心」,主要也是靠觀察修為主而產生。


  要生起無造作菩提心,須在沒有煩惱散亂的情況下,對「自愛執的過患」、「希求利他心的利益」、「自己有成佛的能力」這三點,以無邊正理思惟,在剎那間、很短的時間內就能思惟。要產生這樣的智慧,必須要先有「觀」才行。


  因為,要產生這樣的智慧,必須完全無滯礙地進入無邊理路的思惟中,若沒有觀,是無法辦到的。如果無法如此廣大思惟,不可能生起無造作菩提心。同樣的,在「觀」之前,必須先成就「止」,因為在這樣的思惟之前,必須先遮止被粗分煩惱散亂的情況,要先有一個很安定的心。


  以上是無造作菩提心的生起,需要止觀證悟的理由。


(五)修「止」成就的次第


  如果對於什麼是「止觀」,還沒有概略的了解,馬上就講「修習止觀的勝利」,有點奇怪。不過,我們不細講,只就概觀作解釋。

  一般常聽到的「九住心次第」,是獲得止的九個方便,或說是道次。而在未進入這個次第之前,必須先生起「無過三摩地」。隨著能力愈來愈增進,依著這九個次第,完成實修之後,才能夠獲得止。


  完成九住心次第的實修後,還要再經過幾個過程,然後得到止。這些過程分別是:(1)首先獲得「心輕安」,能夠專注安住在一個對境上,而得到的輕安;(2)由心輕安引生身輕安;(3)由身輕安引生身輕安樂;(4)由身輕安樂而引生心輕安樂;(5)心輕安樂也產生時,在身心二輕安樂的攝持下,產生三摩地,獲得止的成就。


(六)修觀成就


  獲得穩定的止以後,接著慢慢做觀擇的訓練--在穩定、不會動搖、不錯亂的止之上,做觀擇的訓練。


  為什麼會「錯亂」?不自主的緣故才會產生錯亂,當內心真正能夠自主,觀擇對境之時,就不會錯亂。


  由於有了穩定的止,內心完全可以掌握安住於某個境上,在這種情況下,慢慢開始觀擇對境。為什麼要做觀擇的練習?是為了獲得「觀」。


  一開始做觀擇時,會非常累,比在「止」上安住還累!在「止」上安住,只是在一個境上安住;現在,一面要繼續掌握好心的自主權,一面要觀擇,是非常累的。


  再者,要讓內心在不散亂於其他境的狀況下進行觀擇,是非常難的。內心完全安住在一個對境上,然後觀擇這個對境,由於內心的能力完全集中,此時的觀擇會非常深入,但這非常困難。


  獲得止,心安住時不累,但在安住的基礎上去觀擇,就會很累。但是,透過不斷的練習,內心達到不困累之時,就是「心輕安」。


  在這樣的狀態下,身也慢慢輕安,之後,身輕安樂、心輕安樂都會達到。最後,在身心二輕安樂的攝持之下,成辦特殊的智慧,就是成就「觀」的時刻。


        《取材於雪歌仁波切講授《廣論 奢摩他》台北20070302》

[ 本帖最后由 sindweller 于 2008-12-28 22:56 编辑 ]
发表于 2008-12-29 03:51 | 显示全部楼层

先从哪里动手?

闻思修,总得先闻吧, 宗大师还自称多闻比丘呢.

-------------- 引用开始分割线------------------
...

上士道「毗婆舍那」的論點,主要源自《中觀根本慧論》和《入中論》。而《菩提道次第廣論》中所講的都是結論,並無詳細的推理論辨及其他相關背景。所以,我們必須從《中觀根本慧論》和《入中論》來理解「毗婆舍那」的整體思想與背景。

  要了解中觀思想,就必須清楚理解四部宗義之中每一宗義的背景、思想與差異。換言之,要學《中觀根本慧論》、《入中論》,必須先學習四部宗義!為了學習《四部宗義》,得要先學「攝類學」、「心類學」、「因類學」才行,否則不會懂《四部宗義》裡的名詞和意義。

  欲紮實理解「毗婆舍那」的意義,必須先學「攝類學」、「心類學」和「因類學 」,之後再學習「四部宗義」,才比較有意義。「四部宗義」學好之後,再學《入中論》和《中觀根本慧論》。最後學習「毗婆舍那」之時,就能明確清楚了。因此,這些都是我們必須補充的課程。
...

-------------- 引用结束分割线------------------

引用之文的网址: http://www.adisha.org/class.php

最好能看一遍原始录像(多校对一遍, 多复习一遍利大于弊).文字和原始录像上面的网址都有. 龙兄,是否 先从学习(或者从头到尾复习)「攝類學」、「心類學」和「因類學 」入手?

顺便说一句, 各人根器不同, 今生我没有希望得诺贝尔经济学奖(The Nobel Economics Prize), 不代表别人就一定没有希望得诺贝尔经济学奖.同理, 若我是钝根, 不代表我所知道的师兄弟们一定全部都是钝根.  反之, 亦然.

甲乙问答

甲问: 你是不是钝根?
乙答: 我是钝根.
甲问: 你确定你是钝根吗?
乙答: 确定.
甲问: 那么我是不是钝根?
乙答: 你是钝根
甲问: 你确定我是钝根吗?
乙答: 确定.
甲问: 既然你确定你是钝根, 你怎么就能确定我一定不是利根呢?
乙答: ........

此时乙应该如何回答?
发表于 2008-12-29 08:05 | 显示全部楼层
顶礼至尊上师三宝!!!
    随喜赞叹sindweller师兄转来的好帖“何時才能修止觀---都来谦虚地学习一下,何時才能修止觀;止觀之應注意事項”。
多谢!多谢!领教了,愿自他有情能始终理性热诚、如理如法学修如来显密教证二法,自利利他、同登大乐地。
发表于 2008-12-29 08:57 | 显示全部楼层

如何才是大乘上根 可以自己检查一下

看看自己闻思空性后是在修行上是越来越懒散还是越来越精勤就知道了  

不是喜欢搞空性的就一定是上根 再有对空性的学习和理解如果没有师承的话 见地根本是错误百出而不自觉  并且这样状况下的某些人 总爱将空性挂在嘴边 似乎如此就能自觉觉他 这样于人于己 只怕都是弊大于利吧
(起邪执者,谓执空性为非有义,由是若无简择最微细义之慧力,妄矜为有,于不适自机之其深义文,强作胜解,必当引生重大非义。故于此处应极慎之。)

因此我个人看不管上根下根好好集资净障 最为重要  更进一步说 如果真正上根不可能因为喜爱空性而导致广大行方面不断衰退   这点不针对谁说 只是提醒那些觉得自己是个上根的朋友自己看看自己就好了
******************************
另外2楼侯兄说
我的一位师父子曾说过,利根菩萨先证空性,说这是月称菩萨所讲.我好象在哪看过,记不起来了

正好昨天因为看到阿扎仁波切讲解的入菩萨行论 智慧品里有同样的一段话 
所以特别请教了仁波切 仁波切回答 这里所说证悟并非见道位的那种证悟 只是一种对空性的通达 

缘宗法师亦说 这里的证悟和通达在藏文是同一个词 所以翻译时 有人翻译成证悟 也有人翻译成通达 并且这个证悟虽然也算一种证悟 但肯定不是见道位的那种证悟空性 
***************************
彼闻空性见,非但不于空性起颠倒执,引生无义。且能随行所闻引生功德,谓彼法器,闻空性见如获宝藏,为令空见于馀生中不退失故,常能正受安住净戒。彼作是念:我若犯戒必以此而堕恶趣,致空见为之间断,故能受戒守护不犯。此言犯戒,不限先受,净戒违品诸自性罪,皆是犯戒也。又作是念:我纵能严持净戒生诸善趣,倘生贫家,缺乏饮食衣服医药资生之具,恒须追求。则听闻空见及修习空义皆将间断。遂于前说上下福田尽力供施。复作是念,此空性见要以如上所说大悲摄待,方能引生佛果。故恒修大悲心而为根本。复作是念,由嗔恚力能堕恶趣,能坏善根,能令颜色极不可爱,缘此令诸圣者不生欢喜。故当修安忍。又见持戒等善根,若不数数回向一切种智,则非成佛之因,亦不能恒感身及资财无量妙果。故持所有戒等善根,为度众生出生死故,回向菩提。又见二乘等不能如诸菩萨宣说甚深缘起,故于诸菩萨所起极敬重心。
得空见诸大乘人,由生清净正见,于修广大行品起极敬重,此是最应称赞之处。
**********************************
入中论善显密意疏原文:
辛二可说深义法器
了义诸论,唯应为夙植通达空性种子者说,不可为馀人说。以彼闻空性诸论,转于空性起邪执心,当获重大非义也。获重大非义者,或有因不善巧故。谤毁空性而堕恶趣。或有误解空性深义,颠倒妄执诸法全无,或全非有。初生邪见,谤一切因果等法。次着不舍,展转增长。如云:〖不能正观空,钝根则自害,如不善咒术,不善捉毒蛇。〗显句论释此云:〖要不堕于损减世俗边,不违害如影像之业果。要不堕于增益胜义边,知唯无自性,乃能有业果。〗若与此相违,说为堕常断二边。又说妄计诸行非有是为邪见,故无与非有,言虽异而无之行相则无差别。四百论云:〖一堕于恶趣;正见证寂灭。〗释云:〖不善士夫闻无我法,由生谤毁反起邪执,应堕恶趣〗。说彼二种俱堕恶趣。
起邪执者,谓执空性为非有义,由是若无简择最微细义之慧力,妄矜为有,于不适自机之其深义文,强作胜解,必当引生重大非义。故于此处应极慎之。
问:〖何种机可说空性,何种人不应说空性,此既难决定,为以何方便能了知耶?〗答:〖由外相状即能了知。〗颂曰:
〖若异生位闻空性,内心数数发欢喜,由喜引生泪流注,周身毛孔自动竖,
  彼身已有佛慧种,是可宣说真性器,当为彼说胜义谛,其胜义相如下说〗。
诸异生初发业时,无倒听闻空性言教。若彼闻已于此言教,内心数数引发欢喜,由此欢喜流泪,毛竖。则知此人有正觉慧无分别智种,即通达空性之种子。此人即是阿遮利耶可为宣说真实义之法器。当为此人宣说真胜义谛。胜义谛行相下当广说。此等相状要由无倒听闻空性言教,及听已了解之所引生。若闻而未解,或了解而无彼相状,虽暂不知是否其深法器。然若能不违善知识之教诫,亦是堪新植通达空性功能之法器也。
辛三说后引发功德
为堪闻者宣说空性,非空无果。颂曰:
〖彼器随生诸功德,常能正受住净戒,勤行布施修悲心,
  并修安忍为度生,善根回向大菩提,复能恭敬诸菩萨〗。
彼闻空性见,非但不于空性起颠倒执,引生无义。且能随行所闻引生功德,谓彼法器,闻空性见如获宝藏,为令空见于馀生中不退失故,常能正受安住净戒。彼作是念:我若犯戒必以此而堕恶趣,致空见为之间断,故能受戒守护不犯。此言犯戒,不限先受,净戒违品诸自性罪,皆是犯戒也。又作是念:我纵能严持净戒生诸善趣,倘生贫家,缺乏饮食衣服医药资生之具,恒须追求。则听闻空见及修习空义皆将间断。遂于前说上下福田尽力供施。复作是念,此空性见要以如上所说大悲摄待,方能引生佛果。故恒修大悲心而为根本。复作是念,由嗔恚力能堕恶趣,能坏善根,能令颜色极不可爱,缘此令诸圣者不生欢喜。故当修安忍。又见持戒等善根,若不数数回向一切种智,则非成佛之因,亦不能恒感身及资财无量妙果。故持所有戒等善根,为度众生出生死故,回向菩提。又见二乘等不能如诸菩萨宣说甚深缘起,故于诸菩萨所起极敬重心。
得空见诸大乘人,由生清净正见,于修广大行品起极敬重,此是最应称赞之处。菩提心释云:〖由知诸法空,复能说业果,此为最甚奇,此乃极希有〗。是故必须永离二种非器,或不信解而生毁谤,或似信解而以正理破除一切因果等法。即依无自性之空见,了达一切能作所作诸法极为应理也。若非如是,自谓已得正见,而于持戒等一切业果建立,见如兔角之花纹,谓彼等行是对未知了义者说,已知了义即不须彼。此乃妄执,一切皆是分别所作,一切分别皆是著实之相执故。便同支那堪布,摧毁一切善根也。或有妄说就乱识前暂许取舍。若于分别仍分是否实执二类。则说破自性之正理能破一切境,便成诳语。若不分二类,则见行二种分别,应互相违害势同水火。其安立取舍处之乱识,与能安立者,并所安立法,皆应无处安立。纵作此等臆说,适成前引诸论之敌者也。
发表于 2008-12-29 09:30 | 显示全部楼层
拜读“如何才是大乘上根 可以自己检查一下”
好!!!
始终顶起来。
愿自他一切有情能够始终让至尊上师三宝欢喜!!!
发表于 2008-12-29 11:27 | 显示全部楼层

要坚持政治上的正确性!

我看这个坛子的诸位老兄都坚持得不错!甚至老龙都没说过自己是上等利根这样的话。
这样的好风气要坚持!
这样的兵棋推演也很不错,至少从侧面,嘿嘿,说明了空性的某些性质,是0~100呢,还是0~1,对我们的大脑多么有营养啊。
我也贡献一小点心得吧,以我这样超级下劣的根性(放心!低级的政治错误是绝对不会犯嘀嘀嘀嘀嘀!),我发现,今生生起合格的出离心,真的可能也是很难呢!而能推动我“维持”着所谓的佛教学习,仅仅是因为我不怎么合格的皈依。而这个不怎么合格的皈依是怎么来的呢,是因为我发现思维空性后,没有哪个人或者学说比佛说得更加靠谱。至少,我现在靠脑子就基本上可干掉绝大多数普通流行见解咧!所以呢,本着懒惰,依靠老大的原则,我这只老鼠决定了狮子的思想是目前我看见最靠谱的思想。
在这个世界里面,有很多超越我们世俗经验的,比我们力量强大的事物现象和学说,既然我们都自诩为谦卑的,下劣的根器的人,为了我们虚无缥缈的未来和来世,既然都知道“神通不靠谱”这个基本政治原则,怎么分别一种东西可靠不可靠?唯有我们的脑子都差不多,智商上下浮动不超过30。为此,我们得更加认真地思考空性这个佛法不共的东西,才对得起佛陀当年的辛苦。没有这些东西做基础的所谓的信心,信念,坚持,甚至对现世的厌恶,除了目前因为皈依了算押宝押上了以外,我看不出和怪力乱神有什么区别。下次来了一个带五彩帽子的西藏人,而上善老大又不在的话,我们有把握么?
说句政治更加绝对正确的话,现在思维空性的东西,也不过是为了皈依的修学准备点粮食而已。
发表于 2008-12-29 12:40 | 显示全部楼层
老黑,我想这里有个问题,大家不是反对熏修空性,而是反对总是提溜在嘴巴上,写在脑门上。
真正生起了菩提心的菩萨,也没说走到大街上,挨个抓住人说,啊,你是我妈!你真是我妈!
唐僧很让人景仰,罗家英式的就让人讨厌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社区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格鲁教法集成

GMT+8, 2024-11-27 22:43 , Processed in 0.059748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