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鲁修学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34978|回复: 104

葉小釵關於「福智團體」的問題 大家幫幫忙!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2-6 16:0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葉小釵如日師兄:
一個問題:
假使福智團體(僧團二眾)都認為如証和尚是真的接班人,而如証和尚說:我們的學習要跟丹金理辨(接班人)學習廣論及五部大論
此時您認為福智團體該如何走?


[ 本帖最后由 如日 于 2010-2-6 16:05 编辑 ]
发表于 2017-8-7 17:42 | 显示全部楼层
虽然从表面上看,如证法师在关键时刻没有起到关键作用,应负很大的责任。但是想想,假若如证法师本身就不具备担当的性格和气度,那么当初选择如证法师拿下接力棒,这不就无形中等同于送羊入虎口吗?到底是日常法师识人不明?还是在重大问题轻忽草率?至少也许站在如证法师的立场上,他难道不算是某种被动的受害者?如是我仍然觉得,但就如证法师和日常法师在这件事的责任上,还是后者为大。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2-6 16:10 | 显示全部楼层
葉小釵:
若問題是如此,所以是一切都是女接班人惹的禍?
您再想一下我的問題:
如果如證和尚是大家公認的唯一接班人,他說僧團二眾要跟丹金理辨學習時,您認為福智團體就沒任何問題?
 楼主| 发表于 2010-2-6 16:16 | 显示全部楼层
葉小釵   請想想看 再討論

福智之聲第164期      2005.11.15出版    P.82~P.86
未來法人事業整體策略方向 (原始完整版)

編輯室整理

  師父圓寂已將近一年,有感於這段期間,部分同學對於福智團體未來的方向有諸多疑惑,盧克宙總幹事在九月二十八日正式宣布未來法人事業整體策略方向。總幹事首先提及,師父示現圓寂,我們必須接受這是自己的業力所感,未來是否能再得到師長的攝受,這個因必須我們自己去造,但在種因的過程中,最重要的是:「師父留下的教誡,我們是否認真的去實踐;師父留下的事業,我們是否認真的去承擔;師父留下的這一群弟子眾,是否還能和合的相處在一起。」而總幹事所宣布的內容分為三點:

(一)福智團體將依照師父以前的做法,繼續依止法王 ,這個方向不會改變。
  師父在世的時候,所有重要的決策都跟法王請示,方式是每年定期於印度請法時,把過去一年來所做的事情,以及未來一年要做的事情,選擇主要的原則跟方向寫成一封信,事先呈給法王,法王一定會召見師父,屆時師父再當面跟法王講解,法王會針對師父的報告做一些指導;有些不定期臨時發生的重大事情,師父會派法師去晉見法王,跟他口頭報告。師父圓寂之後,由如證法師帶領我們,這樣的內涵將維持不變,今年印度請法團,就是完全比照過去的模式。

(二)團體的走向,依循師父在世時所定下的原則。
  這個原則又分為兩個重點,第一:師父非常強調,我們學了佛法一定要在自己的身心相續上受用。也就是說了解了佛法的理念以後,一定要很認真的去實踐,見跟行一定要搭配得上,這樣的概念師父在一、二十年前即已提出,《廣論》錄音帶,或者是《南山律在家備覽》的第一卷中,師父就已強調了這個內涵。師父臨終遺言也特別提到:「如果學佛不能跟身心相續結合,就算你學通五部大論,得到大格西的學位,可以辯經辯得頭頭是道,可是這算學得什麼佛法呢?」師父並不是反對五部大論,也不是反對格西的制度,師父很在意的是我們到底學了以後有沒在身心上受用。師父這一生規劃在家居士整體學習的過程當中,也一再強調這一點。
  所以剛開始的時候,師父先講《廣論》,之後我們就依照《廣論》的內涵去聽、去研討,對於整個佛道的理念有了基本的架構之後,師父就要我們去實踐,所以在講完《廣論》之後,接下來師父開始講《論語》。為什麼講《論語》呢?因為對於在家居士而言,我們的下手處是在共下士道的部分。共下士道實踐的內涵,《論語》中相當豐富,講完《論語》後師父就要我們真實的去做,於是規劃了法人事業,讓我們能夠如實去實踐。推動法人事業之後,師父又要我們把所行持的經驗組成善行班,就實踐的經驗在班上互相切磋、討論。一般來說,個人行持容易受到挫折或中斷,藉著班級的模式大家可以互相勉勵、提攜,以期盼能長久做下去。善行班有了基礎之後,師父接著要我們從善行班再提升為戒前班,我們開始從善提升到戒的階段,對於什麼是持戒、應該怎麼持戒、持戒的勝利及不持戒的過患內涵有了大略的了解之後,師父最後就傳授五戒。
  師父的開示中曾說:「受戒之後,終身持戒,就是絕大多數在家居士這一生要做的工作。」對於多數的在家居士,這一生所應該學習的就是終身持戒,但在終身持戒之前應該要先了解到整個佛法的內涵,以這樣的方式去追求,下一生再得暇滿人身,這是師父對我們整個在家居士所規劃的學制。所以師父並不是反對多聞,師父要求的是所聽聞的內涵一定要跟身心相續結合,然後再求多聞,師父這樣的宗風完全是遵照宗大師的教誡去做。大師的教誡裡面提到:「最後一定要希求一切智智,要達到成佛目標就要有很多斷證的功德;要有很多斷證的功德,就要有很多的修行;要有很多的修行,就要有很多的思惟;要有很多的思惟,就要有很多的聽聞;要有很多聽聞,就要依止善知識。」但是一般人往往會在這地方斷章取義,要成佛、要多修行、要多思惟、要多聞、要依止善知識,這些都是他們所承許的,可是對於什麼叫多聞、什麼叫依師,卻不照著大師的教誡。
  大師對於「多聞」有明確的定義,我們卻自己下定義,認為多就是很多,所以多聞就是到處去聽法。《廣論》「殷重修起療病想」大師說:「你聽了很多,結果沒做到,這應該要被喝斥!若聽得很少,但是做到了,這樣聽聞才算圓滿,可以被嘉許。」所以大師對於什麼是聞,是要聽了之後能做到,才叫做聞。要聞一定要依止善知識,怎麼依止善知識呢?大師在《廣論》「依止善知識」也有提到:「有的人有很多善知識,有的人善知識很少,對於一個初發心學佛的人,抉擇容易產生偏失,所以依止少的師長這種選擇才是對的。」而師父也是照著大師的教誡來帶領我們的。
  師父講述《廣論》,「見」基本上已經有了,在「行」的時候,師父就講述《南山律在家備覽》,對於在家居士來講,從見跨到行這個階段,就是說學了《廣論》以後,再聽《南山律在家備覽》,就能夠直接去持戒的人實在很少,因此在這之前,師父就多放了好幾個階梯──先講《論語》,再做法人事業,然後再善行班,讓我們有次第的一步一步走上去,最後達到可以持戒的階段。所以並不是師父反對要聽很多,是我們自己的條件不夠,在沒有辦法聽完一個法,然後能很認真去實踐之前,我們寧可慢一點,而不要偏離了主軸。雖然我們也聽到別的團體批評我們團體就只有一經(般若經)、一律(南山律在家備覽)、一論(廣論),但我們心裡要清楚,宗大師並沒有排斥其他經論,而且還強調要多聞,師父也非常遵許宗大師的方式在領導我們,所以不是師父不講,而是我們相應的根器比較差。
  第二個重點:師父非常強調,學了佛以後是用法來提升自己,不是拿著法鏡去照別人,也不是自己沒學好卻急著好為人師,要去教人。在這樣的原則之下,我們也一樣去做了很多利他的事業,比方說文教及慈心事業,或者說整體法人事業。但是在利益別人的同時,我們是藉由饒益他人的行為來成熟我們的身心,《廣論》裡面也有說:「六度其實是以自利為主,四攝是以利他為主。」但是我們究竟不是真正能利益別人的人,我們是靠著利他行為的過程當中去懺罪集資、對境練心。教師營中,師父說過:「其實教師營裡有三個營隊,一個是老師的營隊,一個是義工的營隊,一個是大專生的營隊。」師父還特別說:「這三個營隊裡面,真正主要的還是義工。」

(三)未來整個居士團體依止的核心,就是依止鳳山寺的僧團 ,這個方向不會改變。
  師父在世的時候,居士團體比較直接感受得到的是依止師父,但是師父在圓寂前好幾年就已經建立了僧團羯磨體制,師父在運作的時候,所有事情都會先交由如證法師他們先去討論,師父其實已經早有準備了。所以當師父圓寂以後,在家居士所有大小的事情,就依著僧團羯磨體制的決策作為我們的指導,如證法師是僧團的代表,以前我們聽師父的指導,以後就聽如證法師的指導,包含以後我們修學的法的內涵,由他來指導或是由他派出來的法師來指導;整個法人重大決策方向,主要的簽呈還是由如證法師來簽示,師父在世的晚期已經這樣運作了,師父圓寂一年來也是這樣在做的,現在等於是正式跟大家說明這件事情。
  最後總幹事呼籲,希望師父留下來的事業,大家共同來承擔,當其他人有疑惑時,我們要立即告訴他法人未來的方向及澄清一些疑點,讓他們能夠安心 ;若自己有疑惑時,也請循著正確的管道,向上查詢,希望大家都能為了這個團體的穩定,付出一分心力。
 楼主| 发表于 2010-2-6 16:19 | 显示全部楼层
葉小釵:
回如日師兄:
您引的文我看了,我的理解是
1.僧團領導在家居士學習:由此導出,目前僧團接受接班人領導學習,也跟她學習,所以在家團體

   跟她學習是沒偏離方向
2.正名:不論丹金理辨或如證和尚是否為常師父接班人,只要上述1成立的話,學習方向路線便確

   定,正名之爭會成為文字遊戲(如同我的問題:假如福智團體發出聲明:日常法師唯一正式的接
   班人是如證和尚,若依師兄所引之文,目前如證和尚接受僧團跟丹金里辨學習,所以在家居士跟
   她學習便為必然,遠去加拿大朝聖(進香團)也無可厚非)
3.由此結論:目前論壇爭論的正名之爭(如證和尚是日常法師正式公開唯一合法的接班人)對福

   智團體學習方向是無助益的,除非否決僧團領導在家居士學習此原則(不可說也是在家居士,
   所以僧團不能跟她學習,這是不如理及不如法的說法,度母不是現在家女眾相?不可誤會我說
   她是度母化現)

 楼主| 发表于 2010-2-6 16:2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葉小釵:

名正言順
釋義:
       形容名分正當,言詞合理。語本《論語.子路》。後用「名正言順」指所做的事正當而合理,不容置疑。

典源:
《論語.子路》
       子路曰:「君待子而為政,子將奚先?」子曰:「必也正名乎!子路曰:「有是哉?子之迂也!奚其正?」子曰:「野哉也!君子於其所不知,蓋闕如也。1不正,則言不順2;言不順,則事不成;事不成,則禮樂不興;禮樂不興,則刑罰不中;刑罰不中,則民無所錯手足。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於其言,無所苟而已矣。
〔注解〕
1、名:名分。名指一個人在社會上擁有的名位,分(ㄈㄣˋ)指他應盡的義務和應享的權
             利。
2、順:合理。
典故說明:
       春秋衛靈公死後,人立蒯聵(ㄎㄨㄞˇ ㄎㄨㄟˋ)之子,是為出公。這一年的六月,趙鞅蒯聵納於衛國的戚地,與對立。直到出公五年,衛君始終違抗父親蒯聵,諸侯們屢次以這件事責備國。這時孔子門人子路等多在國任職,衛君想要請孔子主持政治。於是子路孔子:「如果您去主政,要先從哪裡下手?」因為國正處於一個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名實錯亂的局面,孔子根本無意輔佐出公,所以說:「如果非做不可的話,就從正名入手吧。」並且說出「名不正,則言不順」,意思是說:名分不正,所說的話就不合道理。而孔子所講的此一席話見於《論語.子路》。後來「名正言順」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指所做的事正當而合理,不容置疑。
 楼主| 发表于 2010-2-6 16:24 | 显示全部楼层
名正言順
        列子名叫列禦寇,是戰國初期道家的代表人物。
        戰國時代,史疾國出使國,王問他:「你在研究什麼學問?」史疾說:「我在研究列禦寇的學問。」王問:「列禦寇主張什麼?」史疾說:「主張正名。」王問:「這可以用來治理國家嗎?」史疾說:「當然可以。」王又問:「國盜賊很多,用它可以防範盜賊嗎?」回答說: 「當然可以。」王接著問:「怎麼用正名來防盜?」
        這時正好有只喜鵲飛來停在屋頂上,史疾說:「請問你們國人把這種鳥叫什麼?」王說:「叫喜鵲。」史疾又問:「叫它烏鴉行嗎?」王說:「不行。」史疾說:「現在大王的國家設有柱國、令尹、司馬、典令等官職,任命官吏時,一定要求他們廉潔奉公,能勝任其職。現在盜賊公然橫行卻不能加以禁止,就因為各個官員不能勝任他的職位,這就叫做:『烏鴉不稱其為烏鴉,喜鵲不稱其為喜鵲啊!』」

「名正言順」這個成語出自《論語》,表示名義正當,道理就講得通,也表示 做事理由充分。 (出自《戰國策﹒韓策二》)
 楼主| 发表于 2010-2-6 16:28 | 显示全部楼层
葉小釵回如日師兄:
所以您認為只要福智團體公開正式發表聲明
1.如證和尚是日常法師的合法正式唯一的接班人
當福智團體完成步驟1後,至於如證和尚及僧團的學習方向或向某人學習(包含領導在家居士學習方向)您就無意見?
 楼主| 发表于 2010-2-6 16:3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應葉小釵:
正式的接班人如證法師..日常法師2003年圓根燈會就宣布了,大家照著規矩做,好好皈依,一定得到最好的皈依體,得到一切傳承上師(?)的加持。
发表于 2010-2-6 16:39 | 显示全部楼层
問題在哪裡?
廣論:孝子心:
《三摩地經》中亦云:「彼於一切應捨自意,隨善知識意樂而轉。」此亦是說,於具德前乃可施行,任於誰前不能隨便授其鼻肉。

善知識要自己去觀察再依止,現在福智團體令人詬病處在於丹金理辨的傳承沒交代清楚,要學員迴向她順利來台領導學習,就僧團角度他們認為有經過觀察丹金理辨是具德善知識,所以在家眾就不必觀察,此也是詬病處,
至於對上師沒信心,就是對日常法師沒信心,搞團體貼標籤,在日常法師的錄音帶就有開示其過患
而這些現象有個前提:丹金理辨是不具德相的善知識,若她具德相,上面問題是不存在
但是您有選擇,不是嗎?
至少福智團體沒做到不尊丹金理辨為上師,就不能來學廣論吧
所以我認為關心福智團體的發展,不在於誰是接班人,在於僧團看到什麼,導致學習方向的改變(如您貼的文:他們全部違反對日常法師的承諾)
而這點福智消息不公開,或者從他們的角度來看:他們認為已經公開,這是一個相對角度問題,唯有雙方坐下來認真溝通了解雙方立場,才有結果,不幸的是,我持悲觀看法
 楼主| 发表于 2010-2-7 05:35 | 显示全部楼层
   4#葉小釵回如日師兄:
您引的文我看了,我的理解是
1.僧團領導在家居士學習:由此導出,目前僧團接受接班人領導學習,也跟學習,所以在家團體
   跟她學習
是沒偏離方向


未來法人事業整體策略方向
(三)未來整個居士團體依止的核心,就是依止鳳山寺的僧團 ,這個方向不會改變。
請問:鳳山寺的僧團中有女生否?
发表于 2010-2-7 08:20 | 显示全部楼层
福智僧團不會笨到讓她住鳳山寺,她可以在尼眾僧團,在鳳山寺外面民宅(大殿廣場那棟3層樓透天屋,已買下許久您不知?)等方式解決戒律問題,
若您死咬文字不放,
就是依止鳳山寺的僧團
認為她就是要在鳳山寺,否則福智又違反公開說明書或誓言,我投降

[ 本帖最后由 葉小釵 于 2010-2-7 08:26 编辑 ]
 楼主| 发表于 2010-2-7 10:30 | 显示全部楼层
未來法人事業整體策略方向
(三)未來整個居士團體依止的核心,就是依止鳳山寺的僧團 ,這個方向不會改變。

              但書:若有特別需要想跟那位女生學習者,請自行到尼眾僧團或民宅解決。

加一條「但書」就不違法人事業整體策略方向了.
发表于 2010-2-7 10:46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日師兄
我辯輸您,投降
 楼主| 发表于 2010-2-7 11:42 | 显示全部楼层
「名不正,則言不順」並不是專指那位女生啊!
发表于 2010-2-7 12:07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葉小釵 于 2010-2-6 16:39 发表
問題在哪裡?
廣論:孝子心:
《三摩地經》中亦云:「彼於一切應捨自意,隨善知識意樂而轉。」此亦是說,於具德前乃可施行,任於誰前不能隨便授其鼻肉。

善知識要自己去觀察再依止,現在福智團體令人詬病處在於丹金 ...


末學不能同意您更多了....:)

自己的態度及作法,就看未來藏系師長如何指示,作為留下與離開的判斷依據,其他時間因為尚資淺,就好好學習...:)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社区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格鲁教法集成

GMT+8, 2024-11-24 18:33 , Processed in 0.037296 second(s), 18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