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鲁修学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22957|回复: 14

「兜率眾神頌」&「八大教授」(過嚨)講經法會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1-7 18:3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兜率眾神頌」&「八大教授」(過嚨)講經法會
日 期:2007年3月10日(星期六)
時 間:上午08:00-11:30(一場),下午14:00-18:00(二場)
地 點:大悲精舍
演講法師:102任甘丹赤巴 日宗仁波切
前言:於「此生」「後世」的一切意樂,此後所有,讓我們能夠如理的產生意樂加行,依止善知識的方法,就是依師(善知識)奉行。上師瑜伽法,一切的儀軌或是修持,今天所說的法(過嚨),就算是一部「上師瑜伽法」。

黃教(格魯派)依宗喀巴尊者所修的法,依師修行的兩派比丘:
一:黏派(譯音)失傳已久,教法已無法正確傳承。
二:謝派(譯音)就是吉祥善上師,也尊稱「黑面吉祥」,他就是依師修此法,當生獲得成就者。至於作者是誰?並不很清楚,對於流傳下來的說法,有人說:就是吉祥善上師,最清楚的記載,就是依此法而成就的。

修持密法上,本尊是大威德金剛,依師(宗喀巴)修行,是一位嚴守戒律的律師,
就在山上的石窟中修行。當時期,有一魔王,只吃人肉,經常危害人民,村莊人
民被干擾的非常痛苦。當時有一人,在山上散步時,來到石窟前,見到石窟內,
有一若隱若現的僧人在裡面修行,隨即請村莊的人們,前來恭請「拉嘛」修法降
魔。上師很謙虛的對大眾說:「我的修法,不一定能夠降魔,你們可以到魔王出
入的地方,將我的一雙鞋子掛在門上,將我的坐具將門圍起來,將我的串念珠將
之拆散後,灑在屋子外面,若是有聽到大聲的哀號聲,就是有效了。」

魔王到了想要危害的人家時,踏進門內,發現什麼都沒有?想要走時,卻看到鞋
子所幻化成的憤怒本尊,魔王就害怕的哀號起來,上師就進入屋內,收伏魔王。

魔王哭著對上師說:「我因惡業的力量,這一生不得不去做吃人肉,喝人血的惡
事,如果不吃不喝人肉血,那麼我馬上就會死去。上師就說:「那麼,你不能傷
害念頌「密集嘛」的人。」魔王就說:「在西藏的人,都在念頌密集嘛這個偈頌,
我怎麼辦呢?」上師只好慈悲的說:「那麼你不能去傷害念頌「兜率眾神頌」的
人。」魔王心想,念頌此偈頌的人並不多,所以就當下立了這個誓言。以後,也
希望大家也都能夠去持頌這個偈頌。

持頌的方法:
在念頌皈依發心偈(三次)之前,可以先念頌四皈依,直接進入,也可以觀想上師,本尊,世主,菩薩在前,在念第一個句語時,迎請宗大師(凡夫時相狀)現前到來,因為宗大師本來就是文殊菩薩示現圓寂,進入彌勒的兜率內院,還有賢劫千佛,也同樣都安住在內院之中,宗大師是未來第14尊佛,也就是「善目佛」,「示現」是一種形象,所有的佛弟子,都是將祂從兜率內院迎請下來的。

喀魯傑尊者,經常淚流滿面的思念宗喀巴大師,迎請宗大師前來,請示大師是否可以「種種相」來做觀想?宗大師說:「應該以已前所作的相,還未示寂前的相來做基礎。」迎請宗大師是在南瞻部洲的北端,那裡有二淨土:
1.不淨土:是天界,是天人安住的地方。
2.淨 土:兜率內院,華麗宏偉,千佛安住的地方。

觀想宗大師,是從彌勒菩薩的心間,像是一扇門,宗大師父子三尊,三個獅子座,各座在潔白的白雲朵上面,中間的雲朵較高,兩旁的雲朵較小,宗大師身著三衣,莊嚴持說法印,賈朝傑尊者現老者相,喀魯傑尊者現威猛相,眼睛睜的很大,是為了要調伏後世難調的有情眾生,所現的相狀緣起。宗大師手持說法印,又持烏波羅花,左耳生出金盆,代表多聞;右耳生出寶劍,代表智慧。

第一句是迎請大師的意思,是由迎請後,做七支供養,然後念頌密集嘛,最後做結束。迎請宗大師,來到面前方的虛空當中,坐獅子蓮花座,微笑寂靜相狀。

「兜率眾神論」是以七支供養為架構,最特殊的是,將「請佛住世」調到前面,為了要弘揚聖教,佛法是否可以長久住世?是否可以廣弘於世間?所以才會有如此的觀想。對於第二個句子,於七支供養中的禮敬支,一般的「身語意」,則改換成「意語身」,就是將「水水花香水果樂」,改換成「樂果水香花水水」,因為宗大師與文殊菩薩是無二的(相等同的),禮敬文殊菩薩的「意加持」,就是大威德金剛甚深圓滿的教義。「意」是非常明暸的智慧,「意的功德」就是智慧。這裡
所以有這種觀想,等於是「法」存在的殊勝之處,正遍了知一切,只有佛而已。

透過觀想,圓滿自在的「說法」,「論述」,「辯證」,「論著」的種種功德,進入賢士耳中,話語一出,就可以不由自主的被「奪意語」(信服信任,主導權),將整個心,全注於他。「心」很快的就會被他抓住,這種說法的言語,莊嚴了整個宗大師的身相。「意語身」的種種功德,所圍繞著道德名稱(善妙),放出了「講說」,「辯論」,「著述」,三個圓滿功德,禮敬文殊(菩薩)所化現的宗大師,種種殊勝善妙的工具,一一供養上師(供養支)都是能夠獲得真正的利益。

「悔罪支」,毗那耶戒,菩薩戒,瑜伽上密,就是三律儀,就是要好好的去懺悔。

對於「隨喜支」,宗大師於五濁惡世,闡釋的是「多聞」,勤修的是「聽聞」,修行的是斷除「八風」(稱譏毀譽利衰苦樂),證得世間八法(八大教授之法),於我們的內心覺得,宗大師能夠廣泛的去修持,並且能夠廣大的去利益眾生,我們真是不可思議他所作的一切事業,但可以隨喜讚嘆宗大師的種種功德殊勝。

宗大師的一生,直接與間接,學習了許多透徹的經論,他的學問非常的淵博,他在著作「經慢論」(譯音)的時候,翻遍印度20幾部經典,對於「菩提道(略)次第論」的論述與著作,都是非常的嚴謹。他是一位廣大的成就者,但是不會顯現出高傲或是輕慢的態度,在他的文書當中,最後的落筆,往往是xx比丘敬上,或是採用「多聞」或是「勤修」的字號,並不會刻意表達自己的功德或是名稱。

據說「中國」有位國王,聽到了他的宏名,就請大臣來迎請他,宗大師不想前去中國接受迎請,又不想得罪了國王與大臣,所以就寫了一封信給國王,很婉轉的說:「在人群當中,我的心很會散亂的,所以無法去中國。」因此拒絕國王的邀請。由此,我們可以看出,宗大師是一位非常謙虛的尊者。

對於「請轉法輪支」中,我們觀想宗大師於虛空當中,悲心智慧的降下雨點,就是「正法」。因為悲智的法雨,遍撒於大地,滋潤了有情,徒眾的心,因此而被滋潤了。此處的「地」,是指「大地眾生」而言,藏書翻譯有錯,請更改過來。
(中場休息15分鐘,於10:15分後繼續)

最後是「回向支」,也就是綜合七支供養,善根回向,為饒益一切有情故。
接續,我們再來解釋「密集嘛」的供養文:
密集嘛的偈頌,過去所傳承的是,只有四偈句,至於後面的2個偈句,是後面的祖師大德,因應當時特別的眾生需要,因有特別的目的,所以才加上去的。

就「緣起」來說,「文殊菩薩」於未來後世,示現寂靜比丘身,現大威猛相,以文字音聲的方式,攝受有情,也就是菩薩的心咒,音聲,還有各種的相狀,來度化有情。宗大師於仁達吾尊者(童子慧)處,學習中觀正見,因為是這一生當中的根本上師,所以宗大師就將此偈頌,禮讚仁達吾上師,其上師深深體會宗大師的悲智力,能仁,所以在接受後,將禮讚改為禮讚宗喀巴,並且將此禮讚,再回贈給宗大師。因此念頌密集嘛,獲得兩位大師的加持力量。

禮讚密集嘛,有三種功德:
1.外在成就(功德),來作祈請,由外遇具五種相狀功德
2.內在成就(功德),來作祈請,由內具的功德
3.祕密成就(功德),來作祈請,由祕密天中天的體性功德
因此,要努力的記(背)起來,對大家學習,將有更身一層的認識。

第一層次的禮讚,做如此的觀想:
是諸佛菩薩最圓滿的譬喻(祈請)
(一)外在的譬喻(祈請):有三種性尊
三種性尊:1.觀 音 菩薩:顯明的相狀,就祈請最圓滿的悲心。
2.文 殊 菩薩:顯明的相狀,就祈請最圓滿的智慧。
3.金剛手菩薩:顯明的相狀,就祈請最圓滿的大勢力。

(二)內具功德的祈請:
不僅僅是與諸佛菩薩,或與宗大師如同,而是真實的具有這種功德。禮讚觀世音(菩薩)的悲心,無緣觀世間一切有情的痛苦,於自性空中,因眾生輪迴於生死之苦,不知自性本空,而在受種種的痛苦。禮敬文殊菩薩的智慧,至於「無垢」就是遠離煩惱,徹見所有慧,盡智所有一切慧。禮敬金剛手菩薩的大勢力,就是能夠催伏外道,透過金剛手菩薩的力量,無所剩餘的,能夠全部摧毀,並催伏魔軍。
宗大師具足了悲智力的功德,若能夠有他的功德加持,我們的功德力就更強了。

(三)祕密的功德(祈請):
就佛菩薩的示現,與天中天的體性無別(沒有差別),祈請面前本尊與三大菩薩無二(相同的,沒有什麼差別),與三大功德成就力不二,與天中天不二。

這三個部份是非常重要的,根據根本科判來作祈請,宗大師的體性無二無別,經論的依據,顯密教的密續,都有如此的記載:「未來有一位聖者出世。」楞嚴經內佛陀有授記云:「西藏有聖出」。

宗大師的傳記記載,宗大師的母親做了一個瑞相的夢,夢到從中國五台山,來了一位「大班智達」(比丘),披了一件非常大的樹葉作成的法衣,揹著許多的經典,然後對著宗大師的母親,問道:「是否能夠在這裡暫住一下呢?」

又有夢到人群喧譁當中,許多人朝天上指,大家傳呼著「觀音菩薩」來了!然後馬上迅速的飛了過來,融入了她的心間。

還有一位面貌姣好的女人(傳說是度母化身),對其胸部劃開一個小孔,然後對宗大師的母親說:「心間有點髒,要擦拭清理乾淨。」

還有夢見一隻金剛杵,飛過來,進入腹中,是金剛手菩薩化現的瑞相。
多種的吉祥夢兆,都顯現宗大師的出生與住世,不可思議之處。

還有一個參考,即是文殊菩薩的化身,代表智慧本尊,上師瑜伽法就到此為止。求文殊菩薩來加持,各種智慧於身心當中。有一段偈子,是後面親口說出來的,那就宗大師所親近的二位根本上師,也就是仁達吾尊者,還有一位是烏嘛巴尊者,對於種種的教法,透過祈請,都能夠親見文殊勢利菩薩,得到殊勝善妙的智慧,廣大,明瞭,甚深,講說,辯經的成就,能夠將講說與辯論融化為著述。
宗大師的心間降下了二次光明,
化下白色甘露,淨化身心當中,將一切垢穢淨除。
化下黃色甘露,由頂門而入,遍滿全身,遍滿教證功德,「悲智力」而得以增長,將心中不知與無明去除。

最後是「收攝」之法:
祈請時念偈,祈請宗大師父子三尊,逐漸的融合,宗大師來到「頂門」之上,融入「心間」,觀想「心」是來到「八瓣蓮花」之上,八瓣蓮花合起來,包覆著,請師入「心的蓮花」當中,這個力量,是與大師無二無別的。
(下午第二場,14:00-18:00)
法師說:「教法的傳承有三種」:
1.字,句,口,傳承。(今天八大教授法的傳授,就是口傳承。)
2.一面解釋 (內涵法)。
3.修行的傳承(實修法)。
「八大教授」法,是由仁波切念頌所有要傳授經文的內容,仁波切應用「過嚨法」,很快的將經文念頌一次,而這種「過嚨法」的教授方式,就是傳承宗喀巴大師口傳的教法,一直口傳著「道次第的教授」,也是不可思議的,是不翻譯的,也沒有說明內涵的,所以背後的力量,大多是在幫大家「淨罪集資」的。
 楼主| 发表于 2010-1-7 18:35 | 显示全部楼层

尊貴 102任甘丹赤巴 日宗仁波切蒞台弘法大會

尊貴 102任甘丹赤巴 日宗仁波切蒞台弘法大會
日 期:2007年1月27日 (其中二場,聞法及過嚨,摘要內容:)
時 間:09:00~16:30
地 點:中興大學(惠遜大禮堂)
演講題目:道次第的教法
前言:仁波切13歲出家,一生圓滿傳承顯密教證的學習與成就。
在演講之前,請自行演練聞法的殊勝利益。


三界有情的法王—宗喀巴大師,引讚阿底峽尊者,所造的「菩提道燈論」為架構基礎,主要是以「現成」及「究竟」二法,能讓眾生皆得成就成佛,滿足所有的願望,包括未來成就的果位。

匯集一切的精華所造「菩提道燈論」,是珍寶中的珍寶,如善說智慧的大海洋,由般若二門契入,「深見法門」由文殊菩薩,「廣行法門」由彌勒菩薩傳承教法。
是匯集所有大乘佛法的精華,所有一切有情眾生都必須學習的教法,

「透過一切資糧,為利益一切有情」,故來聽聞薰修佛法,最重要的是「發心的動機」。所以在我們的內心,應該生起四種殊勝功德:(廣論第8頁)
一者:通達一切聖教,無違殊勝。
二者:通達一切聖言,現為教授殊勝。
三者:易於獲得聖者密意殊勝。
四者:極大罪行,自趣消滅殊勝

本心的內涵與本質,就如同「水與火」各自的特性,是不能混為一談的。在你的身體裡面,冷熱都是很正常的現象,是不相違言的。視你當時的需要狀況,不管顯密的教法,善知識都會引導他學習的方向,雖然本論上是相違的,但是在成佛的一條路上,是相同的。所以我們必須知道,顯密的教法是不相違的,不外分:「意樂」與「行持」二種教法,那就是發心的動機,與去行去做的方法。

顯密如果有所相違,僅是針對極少部份「證量高」,或「證論高」的聖者而言。

如何將「貪欲」轉成「菩提道用」?就是要將本心升華。學密之人,主要所學的「金剛乘」,就是「菩提心」與「菩薩戒」。善發菩提心,受菩薩戒,這是密乘之人必需具備的基楚,也是顯密相同的,不可或缺的,是共同性與共通性的。

密教讚嘆出家僧,對於比丘身,更重視受持三戒(密戒,菩薩戒,瑜珈聖戒)的比丘,他們外現聲聞身,內涵是應證身,是寂靜者,是清淨者。所以不論是持戒,持名,持咒的比丘,都是由出家人來灌頂的。縱使學習了很多,德高望重的居士,既使是極少數可以,也不能去傳,必須以僧人為主。

尊貴的DL,在教法傳承,有二種說法:
一者,依教法的總相方式。
二者,依戒(補特伽羅)各人所需相的傳承
上師會依各人的根基不同,傳各種不同的法,然後由教法總相來學,依佛陀的聖言教典論述為主。「要先出家」才能夠真正利益到所有的一切眾生,如果「未出家」就想要有「即身成就」的想法,這是不懂教法,也是不對的行為思想。

阿底峽尊者,於未出家學法之時,就有「即身成就」的想法,他的上師就現身指導教誡,「要先出家」。因為對於「法的領悟」能力與層度不同,聖人所行所作的方法,凡夫不一定能夠做到,任意去跟隨學習,去做,是危險的,是有損教法的。
格魯派的DL,依照現前法界的狀況,才有如此的說法。至於其他教派的說法或有不同,基於「共同道熟,立地成就」才會有此的不同說法。

功德基本頌:「自心調伏」,要達到一定的程度,上師才能夠由簡入密,慢慢的,一步步的來觀察,視有情是否成熟?然後,傳授的方式才會不同。所以有許多對於傳授的方法或是密法不同,因此看不懂或試看不慣者,就會去輕視與批判,那是他們對佛法不懂的原因。

密戒(毘那耶戒)是絕對遮止的,不可以去侵犯,為的是保護學法未親證之人,不要任意去犯錯。對於已到「菩薩戒程度」的親證者,會視當時各人發心與願力而有所改變,各人成長與成熟,都必須經過的階段與過程,這就是第一種「通達一切聖教,無違殊勝」。

第二個殊勝「通達一切聖言,現為教授殊勝」。
對於「法」有二種:一為「講說之法」,二為「實修之法」。
一般人以大乘經典或是聖人論,分別二種說法:
一為「教證法」:依照經論所學習,聽聞,思惟,辯論的。
是在「因」上,思惟要論,受持教法。
二為「證證法」:了解教證法之後,進一步的聽聞,拿來實修證悟的。
用在心裡上,去實行證悟,是在「果」上。
應該要去仔細觀察,自己所學習的法,是一種經論,去行的又是一種經論,一分為二法,這是錯誤的修行方法。思惟與觀察,二者密不可分,不是區分的法,而是漸次性的,應該要多加去思惟與觀察。

又如蓮花生大士諭:如人騎馬,目的地為何?確實路程有多遠?是否中途有休息站?是否有叉路?應該選擇走那一條正確的路?上路前,應該仔細分析判斷路程的狀況,然後去行。這就如同我們所修行的身體與心理狀況一樣,如果已經確定要走修行方向的路了,卻顛倒的不要去走這一條確定路,反而選擇未知狀況,或是不對的路去走,這不是很奇怪,又很不智,很違反的行為。

上師的口訣教授,是進入「大經大論」最為殊勝的教授之鑰匙。(廣論第12頁)
「相續相」是彌勒菩薩的「廣行」教導,因為大經大論的內涵,我們是很難看得懂的,似懂非懂之間,是很不容易去學習的,有許多不是很清楚的,必須要透過不斷的「淨罪「與「集資」,才有可能能夠深懂。如果能夠透過後傳聖者珍貴的口訣與著論,就像是一把鑰匙,能夠打開他們內心,正確學佛的教法。

對於研讀「般若經」的「無著菩薩」,還在一知半解當中,彌勒菩薩就傳授給他「現觀莊嚴論」,他才能夠真正的受用。要有許多的上師,來教導我門學習,依止許多上師的言教,我們才能夠如理的去思惟與觀察,也因此理解,才能夠在實修的時候應用,真正的能夠領悟與受用。

菩提道次第廣論,是依照菩提道燈論,作為基礎的架構,我們並沒有辦法,能夠很細微的去懂得教法。本論對於整個佛教,做一個很嚴格也很完整的教法整合,對於佛教修行的次第教法,有了很完整的架構。在內心裡,能夠將許多聖言作為教授,雖然不是很清楚道理,學習菩提道次第廣論,或多或少,慢慢的去實行,就對佛陀的教法,會有一番實修的結果,然後再慢慢的學習增上。
佛陀所傳留下來8萬4千多種的智言,它們都被含攝到三士道裡面,有的需要入修,有的需要觀察修,有的需要因止修,都要契入聖言聖諭,漸次第的去實修。

對於利益眾生的區分,有分「現成利益」與「究竟利益」二種。
現成利益:能夠幫助眾生,獲得現生利益,或是來世獲得人天果報。
究竟利益:能夠幫助眾生,不耽於人天果報,繼續增上,獲得解脫,決定勝。
幫助眾生,能夠讓眾生獲得,這個方便的法,即是「三士道」法。
對於實踐的修行,有「觀察修」與「實務修」二種,內心漸漸的能夠統攝佛的聖言教法,如理如法的去思惟,觀察,實修,應證。

第三種殊勝「易於獲得勝者密意殊勝」
對於大經大論,其中深奧的內涵,能看不懂,能讀誦也不懂,甚而不解,透過努力思惟或是用心,尚且只能得到一二,若是能夠獲得上師的口傳,或是口諭,在廣論的學習上,多加思惟與研討,建立次第架構,佛法真正要傳授的內涵,有「無常心」,與「菩提心」,生起階段性的知,要懂得歸納,分別放置,與合一的學習技巧,尚有不足的「廣大學習現象」,還要能夠升起具足的「全面學習現象」。
 楼主| 发表于 2010-1-7 18:36 | 显示全部楼层

雖然廣大的學習現象,好像是有錢人家,已經擁有一切了,但仍是缺少衣食等等問題,這是美中不足的學習現象。若是能夠全面性的學習,全部都會具有了。就如下士修行者,只為了現世享受福報,或是來世獲得人天果報,以為都已經擁有了,因此中斷學習,停留在「下士法」中,不知有更深「中士法」的殊勝利益,或是真正能夠獲得解脫「上士法」的殊勝利益,這是很可惜的修行現象。要學佛,就要學習全面性的教法,不止因以廣大而不學,而有所缺憾。

(下午第二場說法內容)
第四種殊勝「極大罪行,自趣消滅殊勝」:
「謗法」是很容易的惡行,因黨派教法教理的不同,各種的諍言,所產生的罪,是不可思議的。(廣論第15頁)有人在南瞻部州,破壞佛塔,既使是一個沙砌的小小佛塔,就已經獲得很大的惡行,然而此等謗法的惡行,更是有勝其罪行,對於想要能夠通達一切聖教--等等的殊勝,是無法生起定解的。
如果能夠暸解,並且通達上述三點殊勝,就不會再犯。
因對前面三種殊勝,生起心中的體驗與內涵,不要去分別,分判,是如何的教法?當生起分別的心,而去批評與比較,這就是謗法的行為。

對於種種的證意,種種的研討,必須透過觀察經論或是義理,跟其的的經意,做相互觀察,有沒有符合之處,這是正確學習的狀況。不去覺得他人貪瞋痴的相別,所研習作出的言論,或是批評的比較心,這是不對的學習狀況。發現自己在動機上有所不對,這是一個過失,不要老是產生批評比較之心,與貪瞋痴的黨派違言。

努力聽聞的佛法,不斷的去思惟與研討,我們得知學習的過程不同,善巧方便,法法皆有互融的特性,可以互相應證。對於學佛路徑,一致相同,善知識依學者根器的不同,給予不同的教法,所以認知之後,不去批評,不去比較,不去謗法。
當然,對於正確學習的辯論善巧狀況,或是這是不盡相同的。

三個「道次第」學習的特點:
1.佛法統攝三士道中。
2.教理調伏內心開行,易於受持。
3.二軌圓滿,「深見」與「廣行」合一,勝出儀軌。
所以造者殊勝,還有法的利益殊勝。

進入到「菩提道燈論」,法的部份,因為有許多人,只能聽一天的說法,明天還要繼續講說,為了善巧方便,仁波切就會於本日當中,將未講說的部份,很快的傳授「過嚨法」,就是將經文全部念誦一次,藉以利益未能全部聽完的人,也都能夠經由仁波切的演法傳承,也算是聽到了一場圓滿的全部法會內容。

「三士道」法可分為:
下士道:若以何方便,唯於生死樂,但求自利益。
中士道:背棄三有樂,遮止諸惡業,但求自寂滅。
上士道:若以自身苦,比他一切苦,欲求永盡者。
對於學習的行者:可分為下士(夫),中士(夫),上士(夫)。

思惟死,無常,惡趣苦,想要獲得暇滿的人身,因此皈依三寶,在業果上,能夠深信因果,方便方法。未超脫輪迴,需求此生安樂,只求後世,人天果報者,稱之為「普通下士」。不貪求現世,只求未來,不墮惡趣,獲得暇滿人身,所尋的道與方法,即是「下士道」,所尋求法的下士,即稱之為「下士夫」。

對於三有(輪迴)當中,所有的過失,業及煩惱,所受生,對安樂沒有任何樂趣,對所生起一切,想要脫離,在惡性,惡業方面,想要斷除我,我執,我所的無明惡業,產生厭離,在此中尋求佛法的皈依者,為上士夫,所作的方法為中士道。

對於自身的苦,上士夫,一定具有中下士夫的苦,若通達暸解自身的苦,若以自身擁有的苦,心生不忍一切有情,也都受著同樣的苦,都想要幫助它們,一同解脫者,就是「上士夫」,所尋求佛法解脫的道與方法,即是「上士道」。

菩提道次第廣論(簡稱廣論)是共同研讀討論的,共與不共,是在實踐思惟,並不僅止於自己的利益,為求人天福報,而是以此作為學習的架構基礎,作為能夠獲得最殊勝的佛果位為階梯,當作是一種前行的準備,生起長遠成佛心與目標心,
所以可稱之為:共下士夫,或共中士夫。對於「不忍眾生苦,但願都得解脫者」,即是共上士夫。不管上中下士道,都有不可或缺的道統體系,補特伽羅互相連貫。

菩提心的根本,就是進入大乘心的入門發心,不可或缺的因素,這個悲心,必須去比對生起不忍的感覺,對自己現有的狀況,或是過去未來,所生起來的,感到不忍的大悲心,就是生起根本的菩提心。
菩提心有二種:願心及行心。
願心:發心為利他,為欲求,欲證菩提,是自利心。
行心:身體力行,希望能夠成佛。

傳承祖師的身語意,傳授發心的方法,就要有前行,虔誠恭敬的七支供養,當還未獲得證果之前,立誓從現在開始,不退轉願心,即是誓願發心,是所有有情都可以發的,只有利益而沒有損害。若是已經發誓願願心,必須去持守它,如揹負責任,若有損壞的害,是有所過失的。對於平等捨,愛護親疏摻雜瞋恚的,視一切有情都是可愛的,是平等的,如母有情,都應該去感念報恩,想盡辦法,去幫助它們解脫痛苦,自然就會升起「悅意慈」的悲心。
 楼主| 发表于 2010-1-7 18:37 | 显示全部楼层

102任甘丹赤巴
蔣孜曲傑仁波切來台弘法紀聞

編輯室整理


  最尊貴的蔣孜曲傑仁波切於九十五年十二月二十六日風塵僕僕抵達台灣,翌日上午即在大悲精舍展開年度講經法會;並於九十六年三月十一日圓滿,全部講經期長達將近三個月。

  這次講經內容,主要是道次第八大教授,包含《菩提道次第廣論》、《菩提道次第略論》、《菩提道次第攝頌》、《安樂道論》、《速疾道論》、《妙音教授論》、《再冶溶金論》以及《善說精髓》。仁波切並於一月二十六日至二十八日三天在中興大學蕙蓀堂講《菩提道燈論》;二月十一日在大悲精舍為大眾開示大乘發心,授願心儀軌;三月十日傳「尊長瑜伽」(兜率眾神頌)。

  仁波切在講經法會一開始即揭櫫,此次講經主要是以《掌中解脫》為架構,以《速疾道論》科判為主。並說明教授傳承有四種:講說教授、明晰教授、修行教授、經驗教授;此次所傳主要是修行教授,而每講完一個法類都會過嚨。

  仁波切殷殷叮囑:一、一天當中要把上師所傳的法做一次觀修,否則不得修行教授,頂多只能算是講說教授。二、必須是自力思惟,而非閱讀筆記。三、我們現行大致懂,但闔上書本則似懂非懂;一定要做到闔上書本還能將義理憶持在心。

  開示《菩提道燈論》

  一月二十六日至二十八日三天,仁波切在中興大學蕙蓀堂講《菩提道燈論》,三天約有一萬二千多人次參與此一盛會。慈悲的仁波切,考量部分聽法者可能無法全程參與,不能得到本論完整的傳承,因此第二天將未講部分「過嚨」一次,讓第三天不能來的人能得到完整傳承,又在第三天開始先將第二天講過的部分「過嚨」一遍,讓第三天才來的人也能有完整傳承,並一再提醒大家,文句雖然不懂,但口傳時要注意聽。

  仁波切說了世親菩薩的一個公案:世親菩薩曾誹謗佛法,後來知錯懺悔,發憤用功,每天晚上不間斷背偈誦,共背了九千八百多偈,旁邊有隻鴿子每天聽著,雖然不懂文句內涵,但後來鴿子死了,轉世為人,出生後不久剛會說話就說:「世親菩薩在那裡?我要找他!」後來跟著世親菩薩修學,成為他很重要的弟子。仁波切以此勉勵大家,雖然不懂文字內涵,但用心聽「過嚨」有其殊勝利益。

  授願心儀軌

  二月十一日星期日,仁波切為大家傳授「願心儀軌」,當天大悲精舍集聚了來自北、中、南各區同修四千三百多人,堪稱大悲精舍有史以來人數最多的一次,大家對法的希求由此可見一斑!

  仁波切在傳授「願心儀軌」前,上午首先開示「大乘發心」的重要與殊勝。他引述宗大師的《菩提道次第攝頌》中的偈頌:「發心乃為大乘道之樑,菩薩廣大行持之根基,於二資糧猶如點金漆,攝集無量善聚之福藏」來闡明。菩提心是大乘道的命根木、主幹,是一切廣大行持之所依。要成就圓滿福智二資糧,菩提心就像點金漆般的重要。

  接著,仁波切在開示七因果教授中的「知母」時說:「『盡虛空如母有情』這句話諸位可以說是耳熟能詳,這代表在此地曾出現過很多佛、菩薩,所以我們才可能在此聽到這句話,我們能生在此大乘佛法的國度,實在好幸福!」

  下午仁波切將七因果及自他換二種正修菩提心之教授開示完畢,在為大眾傳授願心儀軌前叮囑大家,受願心儀軌有兩種思惟方式:一為信守殊勝學處的殊勝願心,受了要如實行持斷四黑法,行四白法之學處;另一種則是普通願心,但也是要在心中生起一種「願有一天我也在心中生起這顆願心」的心!

  仁波切最後對大家作了四點提策:一、每天要思惟發心之功德;二、晝三夜三作發心;三、不能傷害、損惱有情;四、努力積聚資糧。

  傳尊長瑜伽

  三月十日,仁波切特於大悲精舍慈悲傳授格魯重要的上師依止法──尊長瑜伽(兜率眾神頌)。仁波切詳細解釋兜率眾神頌的偈文,其中第一偈是迎請在兜率內院聞法的宗大師降臨,第二偈的纍纍白雲意為三朵白雲,代表宗大師父子三尊,此時行者要觀想宗大師示微笑寂靜相觀視自己。然後,行者便開始進行七支供養。從第三偈的「正知縱橫遍了明慧意……」起分別是禮讚、供養、悔罪、隨喜、請轉法輪、請佛住世、回向的七支供養。

  兜率眾神頌的最後一偈是大家耳熟能詳的「密集嘛」,仁波切也逐句為大眾闡釋內涵,仁波切告訴大家,念誦密集嘛偈文「無緣大悲寶庫觀世音,無垢大智湧泉妙吉祥,雪頂智嚴善巧宗喀巴,賢慧普聞足下作白啟」,可從外、內、密三種門祈請:一、由外喻顯明之門祈請──觀想宗大師外在如同觀世音菩薩、文殊菩薩、金剛手菩薩三種性尊;二、由內具功德之門祈請──觀想宗大師內在真實具有三種性尊悲智力的功德;三、由密與天中天體性無別之門祈請──觀想宗大師體性與本尊(天中天)無二無別。

  另外,仁波切指出,宗大師是智慧本尊──文殊菩薩的化身,所以也深具文殊菩薩之廣大(身)、明了(語)、迅速(意)、著述(經典及劍)、講說(經典)、辯論(劍)、甚深(標幟)七種智慧。

  法會圓滿

  三月十一日,也就是整個講經法會的圓滿日。上午,仁波切將毗缽舍那最後的部分講解完畢,同學雖然聽不太懂,仍然很努力地聽,希望種下殊勝的種子。仁波切說,毗缽舍那是屬於最深奧的法類,但也是我們總有一天一定要了解的。了解它的方式,最好是能夠研閱很多大經大論,很詳細地去理解它,如果做不到這一點,從廣論中毗缽舍那的內涵,去理解整個空性的義理,也非常好,因為廣論已經將整個精華濃縮在裡面。

  最感人、最震撼的,莫過於下午開始的過嚨傳承,仁波切從兩點上法座,直到晚上接近九點,不間斷地念誦,將八大教授等數百頁尚未過嚨的部分全部傳完,僅僅在中間為了同學的方便,休息十幾分鐘,期間仁波切只喝過兩次水,整個法會過程,仁波切未曾下法座!

  同學們都被仁波切強猛的悲心與強大的心力所撼動,時間越晚,眼睛睜得越大,精神越好。仁波切最後聲音都沙啞了,仍然速度不減地念誦,很多人不禁眼眶含淚,專注地注視仁波切,領受仁波切一心一意要把法傳給大家的那份悲心。

  每當翻譯法師宣布一部教授傳完,同學都歡喜熱烈鼓掌,相信仁波切也感受到同學的好樂心;傍晚六點半多,天色已全暗,禪聞法師起身提醒仁波切時間已晚,但是仁波切表示還要一個多小時才能傳完,這時現場又響起一片掌聲,於是仁波切又繼續口傳,而且直到近九點才完全結束。
  最後仁波切策勉大眾,這陣子大家集聚了很多的資糧,希望能夠將這資糧好好回向自己,乃至於一切有情,生生世世都能夠值遇大師教法,值遇大乘善知識,在大乘善知識的攝受之下不斷增上、學習。仁波切特別提到廣論祈願文和緣起贊其中一偈:「值遇大師無上聖教法,悉皆因由尊重深恩故,此善無餘回施諸眾生,成辦能得善士攝受因。」可以用來做為我們平日的回向文。

  整個講經法會到此畫下一個圓滿的句點。這段期間同修們聽經過程所呈現的無比專注、好樂及強大的心力,在在令人隨喜。仁波切及其七十五歲的侍者於法會後曾向如證法師表示:「常師父所帶領的這一群人,對法的希求心,以及聽法時的恭敬心,實在令人讚歎!」如證法師說這是大家憶念師父、祈請師父再來,最佳的迎請方式!
发表于 2010-1-7 18:57 | 显示全部楼层
真好!
 楼主| 发表于 2010-1-7 19:04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上善老大的推荐---

我 只是 只小蚂蚁,帮大家把好的开示文重新贴下啊
发表于 2010-1-7 19:2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應 4#
法會中的小插曲.......無傷大雅 ;P
大殿上,大家正聚精會神的聽過嚨,聽著..聽著..
奇怪!過嚨聲之外還夾雜著一種聲響    :o ?  
趕快找..找..   終於找到來源了!
原來是一位師兄太累了..打鼾阿! :$   
這下子實在..「觀功念恩」念不起來,旁邊的人輕輕的把他搖醒;
清靜沒多久,另一處又響起那種聲音..:o ?
正在找..到底是誰的時候..突然「砰」一聲響
剛才打鼾的那位師兄倒在地上..幸好沒受傷!他自己又坐起來,繼續聽.. :L  

佩服! 佩服!
為法忘軀,一定會得到加持!


[ 本帖最后由 如日 于 2010-1-7 19:35 编辑 ]
发表于 2010-1-7 19:3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應 1#
開示時,還是..蔣孜曲傑。
发表于 2010-1-7 19:38 | 显示全部楼层
常有的事。
我就试过做翻译时睡着,也经历过替索巴活佛翻译时他睡着。
发表于 2010-1-7 19:52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如日 于 2010-1-7 19:34 发表
回應 1#
開示時,還是..蔣孜曲傑。



有点遗憾。
虽然前后是一个人,可是,当他是在任的时候,他就是宗大师的官方人间、宗大师继承人。能从宗大师继承人那里得到米则玛、广论等和大师直接有关的传承,是多好的事啊!
当然,从蔣孜曲傑得到也很好,但同一个师父,当他是法王时候给,意义确实就不同了。
发表于 2010-1-7 20:19 | 显示全部楼层
回應 9#
無傷大雅!;P    無傷大雅!;P

梭巴仁波切有時還會逍遣的說:在夢幻中修空性! ;P  

[ 本帖最后由 如日 于 2010-1-7 20:58 编辑 ]
发表于 2010-1-7 20:51 | 显示全部楼层
可惜啊! 可惜啊!
『不道無禪,只是無師。』:L
发表于 2010-1-7 21:0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如日 于 2010-1-7 19:21 发表
回應 4#
法會中的小插曲.......無傷大雅 ;P
大殿上,大家正聚精會神的聽過嚨,聽著..聽著..
奇怪!過嚨聲之外還夾雜著一種聲響    :o ?  
趕快找..找..   終於找到來源了!
原來是一位師兄太累了..打鼾阿! :$   
...

:handshake  欢迎师兄经常光临 :loveliness:
发表于 2010-1-7 21:15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上善如水 于 2010-1-7 19:52 发表



有点遗憾。
虽然前后是一个人,可是,当他是在任的时候,他就是宗大师的官方人间、宗大师继承人。能从宗大师继承人那里得到米则玛、广论等和大师直接有关的传承,是多好的事啊!
当然,从蔣孜曲傑得到也很好 ...

哇..
期待4月的到來
http://www.gelu.org/bbs/viewthread.php?tid=15503&highlight=

在嘉哇尊者、噶瑪巴法王、第101任甘丹赤巴仁波切及夏巴曲傑仁波切的見證下,2009年10月27日,蔣哲曲傑日宗 仁波切已於印度達蘭沙拉諾布林卡進行陞座儀式,成為第102任甘丹赤巴法座持有者,至誠頂禮甘丹赤巴 日宗仁波切。



本會原訂於12月19日開始之<<菩提道次第略論>>課程,因12月2日 日宗仁波切將於南YINDU甘丹寺正式承接甘丹赤巴法座,其後於2010年1月初,出席達賴法王在菩提迦耶的講座,並共同主持格魯大型祈願法會,致未能如期來台弘法,特此向各位大德致歉!



未能如期舉辦,我們亦同感遺憾。為求完整呈現<<菩提道次第略論>>課程精采內容,本課程將延至2010年4月至5月間舉行,屆時甘丹赤巴 日宗仁波切將來台弘法。課程相關時間與場地訊息,本會將於近期與仁波切確認後盡速公布,也期盼您持續給予支持,謝謝您!





中華慧炬佛學會 敬告
发表于 2010-1-10 05:44 | 显示全部楼层
日常法師「廣論」開示:


       那麼剛才呢,順便談到那個「傳承」問題,說阿底峽尊者不是沒有,他為什麼這麼重視,不是沒有菩提心,為什麼重視這個「傳承」呢?我們要曉得,你自己雖然體會到一點點,可是你自己體會的,憑我們自己體會能體會的少,這個「傳承」有什麼好處呢?就是把佛、十方一切諸佛的經驗報告擺在這個地方,然後呢你利用他只要體會到一點點的話,你能夠擴大了解整個的總相,這個有絕大的差別,拿我們眼前舉個例子來說,比如說我現在眼前說有這台儀器什麼?叫做錄音器,或者錄影機,不管什麼,啊你跑到工廠裡學個學徒,你也可以學的很好,但是如果你要成為真正的一個專家的話,不從這個上面學,要從一個最權威的學者,把這個理論學會,然後把你在工廠當中的經驗,再配合上去的話,你就在這方面變成功最完整的一個權威學者,對不對?所以他始終是把握住這個,這個概念我們必定要認識的,所以這個「傳承」,有這麼大重要的特性,不要說,哎呀,這個人有修行,所以在當年印度他們找的對象,不是說這個人有修行,這個人是不是跟「傳承」相應的修行,而不是單看他修行之果,請問我們中國有沒有?絕對有!只是我們眼前佛法衰退了,大家不知道,看盛唐禪宋最鼎盛的時候,黃蘗禪師的一句話,說「大唐國裡不是無禪,只是無師。」大家記得吧?他是大師,這個馬祖門下的這個大弟子,三員大弟子之一喔!說現在,是啊!不是沒有對禪有認識的人,相傳馬祖門下有八十一員,八十一員還是八十三員?大善知識大徹大悟的,他卻說,嘿,現在大唐國裡,「不是無禪」,禪是有的,他的經驗是有的,「只是無師」,做為老師不夠條件,就剛才這個比喻當中,就是說他自己叫他摸這個東西,那他是一個很好的技工,可是你要叫他,把它學理完整的說明,不行、了解嗎?這很清楚很明白,所以我們古代一樣的重視這個,乃至於世間都很重視,所以到佛法末法的時候是每況愈下,我所以特別提出來,只有一個理由,就是說儘管我們作不到,沒有關係,可是我們因地當中,下「圓滿因」,這個是我們應該了解的,能夠這樣的話就對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社区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格鲁教法集成

GMT+8, 2024-11-26 19:35 , Processed in 0.036272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