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鲁修学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5683|回复: 25

韩国的龙族信仰: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12-26 10:4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韩国的龙族信仰:

前几天一个商店看到门口有这鱼,嘴巴塞着钱。问了韩国人,他们说这是新店开张必须弄来的招财物。我想,这应该和龙族、龙族和财宝相关的传统信仰有点渊源吧?!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社区

x
 楼主| 发表于 2009-12-26 10:44 | 显示全部楼层

常令人混乱的‘龙’和‘龙族’

虽然都是和天气或下雨不下雨有关,但族和关系不很大。
族藏文是klu,梵文是naga(北京有个4万1平米的豪宅,就叫Naga)。它和蛇与水族有关,是一种一般住水里的东西,譬如河,海,湖泊和井里,但也有住地里的。它们喜欢宝贝,所以会守护有财宝,矿和伏藏等的地方。树祖师就曾在宫取经和转经轮(见我在朗忍的有关转经轮的旧贴),这正指族(klu)而不指汉人说的(brug)。它们不喜欢环境污染和烟,譬如香烟的烟和我们烧烤的烟。如果惹它们发标了,它们会害人,大至令地区不丰收、没水(天不下雨,井河江都变干等等),小的就令人病,一般都是皮肤病。
族也有信佛的,佛经里就常说王听经的事,这都是说族(klu)而不指汉人说的(brug)。
在印度传说中,族和大鹏金翅鸟的‘祖先’同父异母,但后来翻脸了,成为宿敌。
族和斑竹一样,有好的,坏的和比较中性的。它们可以变人,变蛇或水族,或半人半蛇的东西。在西藏的画里,常见它们化为半人半蛇相,分雌雄,雌的有大胸,雄的以平胸区别而不画小鸡鸡。半人半蛇相族在西藏的画里,又分寂静或忿怒类,寂静的(如这图)手拿宝瓶或伏藏经书,忿怒的拿武器。在需要特别表明是海里的族时,一般画法是画其手上拿着珊瑚或珍珠。
护法天里面的和天八部的是指族。
王听经也是指族。
有些怪病喇嘛说是族加害的,也是指族。
有种宝瓶叫瓶的,也指族。
没雨时修供养的法,也是族。
树去取经的宫,是族的宫殿。
树(Nagarjuna)名字里的(Naga)就是族,而不是汉人说的那类
故事里说陪唐僧上路的变马的,作者的意思也是族(因为不会变马!)。
佛经里女,也是族。
汉人拜的五方五土神,其实应该也是族。
马来西亚等地盛行降头等邪术,活佛说他们的法术表面上好像花样很多,其实不外乎役族办事的各种花样而已,而族很怕狮吼观音,身上戴个狮吼观音牌或者图片或者家贴照片,哪怕没有开光什么的,都可以避免降头,如果实在得罪人被加害了,可能确实需要修什么法,但平时一般情况下,身上戴个狮吼观音牌或者图片或者家贴照片,哪怕没有开光什么的,就很足够保护自己了。

族,对汉人说是很容易搞错的,但的确是截然不同的两个族群,虽同属畜牲类,但有很多不同的。
基本上,本来有两种动物,但汉地文化分不出来,你看哪咤孙悟空电视剧里的王造型就知道了。


发表于 2009-12-26 11:23 | 显示全部楼层
韩国商店那鱼是真的干鱼还是假的?

真的干鱼比较腥臭吧  可能熏跑顾客 哈哈
发表于 2009-12-26 11:40 | 显示全部楼层
看来是真的鱼干,呵呵。
 楼主| 发表于 2009-12-26 11:49 | 显示全部楼层
真的鱼干。在滑雪用品店看到的。
韩国还有很多八卦的东西。譬如说,我们说“爱国主义”、“精忠报国”、“请用国货”、“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等等许多不同说法所希望带出的信息,他们用“身土不二”四个字就有力地表达了。这个用法据说来自南宋僧人影响日本食疗概念在影响韩国的请用国货运动再演变为泛指爱国精神。
发表于 2009-12-26 12:36 | 显示全部楼层
那龙是基本没事干了?
发表于 2009-12-26 15:14 | 显示全部楼层
 转一些资料
   龙是中国神话中的一种善变化、能兴云雨、利万物的神异动物,传说能隐能显,春分时登天,秋分时潜渊。又能兴云致雨,为众鳞虫之长,四灵(龙、凤、麒麟、龟)之首,后成为皇权象征,历代帝王都自命为龙,使用器物也以龙为装饰。《山海经》记载,夏后启、蓐收、句芒等都“乘雨龙”。另有书记“颛顼(zhuān xū)乘龙至四海”、“帝喾(kù)春夏乘龙”。前人分龙为四种:有鳞者称蛟(jiāo)龙;有翼者称为应龙;有角的叫虬(qiú),无角的叫螭(chī)。
古籍记述其形象多不一。一说为细长有四足,马首蛇尾。一说为身披鳞甲,头有须角,五爪。《本草纲目》则称“龙有九似”,为兼备各种动物之所长的异类。其名殊多,有鳞者谓蛟龙,有翼者称应龙,有角者名螭龙,无角名虬。小者名蛟,大者称龙。传说多为其能显能隐,能细能巨,能短能长。春分登天,秋分潜渊,呼风唤雨,无所不能。
  《太上洞渊神咒经》中有「龙王品」,列有以方位为区分的「五帝龙王」,以海洋为区分的「四海龙王」,以天地万物为区分的54名龙王名字和62名神龙王名字。唐玄宗时,诎祠龙池,设坛官致祭,以祭雨师之仪祭龙王。宋太祖沿用唐代祭五龙之制。宋徽宗大观二年(1108年)诎天下五龙皆封王爵。封青龙神为广仁王,赤龙神为嘉泽王,黄龙神为孚应王,白龙神为义济王,黑龙神为灵泽王。清同治二年(1863年)又封运河龙神为「延庥显应分水龙王之神」,令河道总督以时致祭。甲骨文“龙”字表示这样一个概念:其一,它供天驱使;其二,它的声音是隆隆之声;其三,它的形象是闪电,头像兽类,身躯像蛇,隐身在云团之中;其四,它的工具是云团;其五,它的功能是接受天的旨意播洒雨水。古人如此刻画龙,意味着人们既惧怕它,又离不开它,对它敬畏有加。
有鳞的叫蛟龙,有角的叫螭(chi)龙,无角的叫虬(qiou)(均见《离骚》洪补引《广雅》)。有翅膀的叫应龙(《天问》王注)。蛟龙、螭龙、虬、应龙,都不是龙的正统,龙的正统叫做苍龙。
    日本在唐代时与中国频繁往来。而在那个时候,中国的龙都是三爪,日本也就只能从中国引进三爪的龙。在中国出现四爪龙后,已经开始闭关锁国,与日本断了往来。而韩国古时候叫做高丽,一直到清末前都是中国的附属国,当中国统治者开始用五爪龙图案的时候,自然不可能让属国和自己平起平坐,於是韩国的龙就只能是四爪了。归根到底,日韩的龙反应的正是中国龙的发展演变过程。

在佛经中,龙王Nāgarāja 名目繁多,如《妙法莲华经》称:龙王有八,一为难陀龙王,二为跋难陀龙王,三为娑伽罗龙王,四为和修吉龙王,五为德义迦龙王,六为阿那婆达多龙王,七为摩那斯龙王,八为伏钵罗龙王。
  龙和佛教的关系目前在学术界还有争议,一说中国的“龙王”崇拜是随佛教从印度传入的。理由是在中国本土的龙崇拜中,原无"龙王"崇拜。在汉代之前,只有“龙神”,而无“龙王”。隋唐之后,佛教信仰传入中国,龙王信仰遍及中土。
  另一种说法则是印度佛教中的龙是由中国传去的,经过印度人的再创造,成为“龙王”。随着佛教的东传,龙王崇拜又随之回传至中国。其理由有七:
  其一,中华民族的龙文化源远流长,据有条有理发掘,最早的龙形象是辽宁阜新查海遗址发现的一条距今七八千年的兴隆洼文化石块堆塑龙,其次是举世瞩目的河南西水坡的蚌壳龙。 第三是黄梅县白湖乡张城村焦墩遗址发现的用卵石摆塑的一条巨龙。第四是众所周知的内蒙古三星他拉玉龙等。这些都充分证明龙崇拜早在六七千年前在中国便十分普遍,同时也证明龙文化是中国的本土文化,而不是外来文化。
  其二,据目前所见印度龙的最早考古资料,是公元前一世纪的壁画《龙王及其家族》,和纪元前后的《龙族向菩提树礼拜》,晚于中国的辽宁查海石块龙约五千年。
  其三,在文字记载方面,据目前所知的史料来看,印度有关龙的文字记载,最早是龙树于公元二世纪左右所写的《智度论》,这一记载距今仅1800年左右。而中国有关龙的记载较印度早得多,商代的甲骨文中有不少“龙”字以及崇拜龙的一些记载 ,这说明在3500年前中国的龙崇拜已十分普遍。
  其四,中国龙文化自形成之后,不仅在国内迅速传播,而且很快传到国外。印度佛教中的龙当是由中国传过去的。传播路线可能有两条:一条是经中国西南地区传入。据考古资料,早在新石器时代,黄河流域的石器文化便传到西藏及其以南地区;在秦汉早期中国西南地区就和印度之间有了频繁的商品贸易。因此中国的龙崇拜经由这条途径传入印度是完全有可能的。龙文化传播的另一条路线是西域丝绸之路。中原王朝早在三千多年前便与西域有接触,传说周代早期已有移民到达葱岭以东地方。商灭夏之后,夏部落有一部分人徙往西北地区,到达甘肃等地之后,继续向西迁徙,进入西域的焉耆国。后来,这些迁入焉耆国的龙氏族部落至晋代时成为该国的统治者,并以"龙"为姓。他们把自己的龙文化带入西域是肯定无疑的。
  其五,从语言学角度来说古印度的梵文中本没有“龙”的专用词,“龙”是和“蛇”合用一个词来表示的。在古印度神话中,雷电是骑白象的大神因陀罗手持雷凿造成的。中国龙传入印度之后,龙神很快取代了因陀罗,成为风雨雷电的主宰神。因而,表示“蛇”的词又来表示“龙”了。
  其六,在《大唐西域记》中记载龙的传说约有20则,其中西域五则,北印度五则,中印度十则,而南印度一则也没有。从内容来年,龟兹、于阗的龙传说与中国古代的龙传说很相似,有乘龙及龙与妇女交合而生龙种的传达室说,而与佛教毫无关系。而《大唐西域记》中关于葱岭以南、邻近印度的龙神话传说,其内容则与佛教中的人物有关。这也可说明西域是中国龙文化传入印度的一条路线。
  其七,中国原始的龙,具有较多的蛇形象和属性,印度龙也一样,与蛇有密切的关系。在佛教的绘画雕刻艺术中,龙王的头部后面一般都有一个展开的有三五个或七个头状物的眼镜蛇冠子。另外,佛经还常有“毒龙形状如蛇”的说法,也说明印度龙具有蛇的属性。
  佛教中的龙与中国龙也存在不同之处,主要表现在如下几方面:
  其一,中国龙与印度龙之间的最大差异是在社会中的地位不同。在中国龙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特别是龙崇拜与政治结合起来之后,龙成为帝王的象征。而印度龙则是一般的神灵,如佛经中的天龙八部之“龙”,不过是普通的护法神而已,无至高无上的地位。在印度的动物崇拜中,金翅鸟受到最高的崇拜,而龙经常是金翅鸟的猎物。在佛典中,龙的“三患”之一便是金翅鸟。传说金翅鸟每天以龙为食,一天需要一条大龙王,五百条小龙。这说明龙的地位远在金翅鸟之下,而中国则相反 ,龙的地位远在凤鸟之上。
  其二,中国古代传说中的龙,能够升天入地,沟通天人;能为神仙乘驭,来往于天地之间。如黄帝乘龙升天,颛顼、帝喾、启亦乘龙往来。而印度佛教中的龙则没有这种神性。大神乘骑的是金翅鸟,如古印度人的天神毗湿奴常骑在金翅鸟上飞行。佛教中的文殊菩萨乘的是狮子或坐白莲台;普贤菩萨乘的是六牙白象或坐青莲台。
  其三,在佛教中的龙王崇拜传入之前,中国的龙没有地域性,龙被奉为主宰雨水之神,受到各地各民族的普遍崇拜,龙的形象基本上也相同的,只有颜色的区别,分为青、赤、白、黑、黄五种。印度人虽然封龙为“王”,给龙造“宫”,但印度龙的地方神特性较明显,龙王的种类繁多,各水域都有龙王、龙宫,说明龙只不过是某一水域的主宰神。
  其四,在印度,龙王是佛的信徒、供养者或守护神,而中国因受道教和儒教的影响,龙王信仰也发生了种种变化。在道教的影响下,中国的龙王成为玉皇大帝的部下;在儒教的影响下,中国的龙王传说强调仁、信、义,强调夫妇、弟兄、父女之情,并有善恶之分。此外,中原各地的龙王一般有姓、名和封号,这也是中国特有的。
  从以上差异来看,龙文化传入印度在秦汉之前,因为龙在秦汉开始与帝王崇拜结合在一起。在此之前,龙的主神性是主宰雨水,而印度的龙王也一样,主宰大海、湖泊和水潭等水域。龙崇拜传入印度之后,经过再创造,与本地文化相结合,形成了具有印度特色的龙文化。
  同时印度佛教艺术的传入,对中国龙形像也有较大的影响。从汉晋到唐宋时期,龙的形像在演变过程中,明显地受到佛教艺术的影响。如敦煌北魏壁画上的龙,其动态是在奔腾,却给人以一种安详、宁静的感觉,这种造型显然来源于同时代佛教中的飞天。印度佛教中的狮子对中国龙形像的演变影响也很大,唐宋时期的龙吸收狮子的形像。头圆而丰满,脑后披鬣,鼻子也近似狮鼻。江西江宁南唐要升墓中壁画上的龙,不但头部像狮子,就连整个身体也有点近似于狮子。龙吸收狮子形像,主要是为了言其神威,增加它的神通。
发表于 2009-12-26 15:19 | 显示全部楼层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社区

x
发表于 2009-12-26 15:53 | 显示全部楼层

同意3楼

发表于 2009-12-26 16:25 | 显示全部楼层
看了这么多, 目前除了知道龙是brug.jpg,龙族藏文是klu,梵文是naga.jpg,图片外形不同,之外,仍觉得差不多。:L
发表于 2009-12-26 16:47 | 显示全部楼层
韩国人拍的大片“龙的战争” 明明是大蛇嘛

发表于 2009-12-27 01:06 | 显示全部楼层
龙族还学习佛法,守护财宝,那龙平时都干些什么呢?
发表于 2009-12-27 09:06 | 显示全部楼层
就是啊  龙在佛教里代表什么  怎么解释的啊
 楼主| 发表于 2009-12-27 11:09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eff 于 2009-12-27 01:06 发表
龙族还学习佛法,守护财宝,那龙平时都干些什么呢?


可能和狗猫差不多,不干什么吧?!
发表于 2009-12-27 12:04 | 显示全部楼层

天龙8部

龙分天龙,地龙,水龙等。

   一般天龙主管降雨!

  现在有所放龙王宝瓶者,能增加财产之利,利益水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社区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格鲁教法集成

GMT+8, 2024-11-26 20:26 , Processed in 0.035858 second(s), 17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