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帮你贴个资料
林純瑜《萬德莊嚴──波昂大學中亞所唐卡研究方法應用實例之一》
提要
1985年第十世班禪額爾德尼延請札什倫布寺畫師噶欽洛桑彭錯,採傳統唐卡畫風,繪上師、本尊、佛、菩薩畫像十一幅後,使用紙張印刷,以普及價格發行。瞻仰這些畫像令人易生敬仰佛法之心,足以撫慰西藏人民希求佛法的傳統情懷。對於西藏文化愛好者而言,這些畫像除了賞心悅目之外,並且提供一個認識西藏佛教與藝術的機會。
......
(九)圖九
9a.阿底峽[98] :坐於中央上方
9b.種敦巴[99] :坐於右下方
9c.雷必謝饒[100] :坐於左下方
種敦巴與雷必謝饒座前有岩石、流水,水中有水鳥、植物及部分七寶。兩者座間,阿底峽座前地上供七寶和五色寶石。阿底峽座前設桌,桌上自右至左供水果、缽[101] 、淨瓶、曼達[102] 、海螺(內盛香水)、花瓶(插有鮮花)與水果。種敦巴座後右側有樹木、岩石、雪山,山上有雪獅三隻,雲朵自山間延伸至阿底峽後方右側天空中。雷必謝饒座後左側有流水、岩石、草山,山腰上有鹿三隻,山頂有雲朵若干。阿底峽座後藍色天空中有許多金色八吉祥圖案與三寶石。左後上方天空中有金色太陽,上方有藍色雲彩;右後上方天空中有白色月亮。
/lnga brgya’i gtsug rgyan dpal ldan mar me mdzad/
五百頂飾具德燃燈智
/bka’ gdams bstan pa’i mes po ’brom ston rje/
噶當教法祖師種敦巴
/mkhyen pa’i gter mnga’ legs pa’i shes rab zhabs/
智慧藏主雷必謝饒足
/jo ’brom yab sras gsum la gus phyag ’tshal/
覺種父子三人誠禮敬
號 碼: 9a
名 稱: 阿底峽
表現型: 上師
象 徵: -
1.名號: 阿底峽
2.性別: 男
3.特性: 祥和
4.外表: -
5.體色: 膚色
6.頭/面: 1,略朝右傾[103]
7.毛髮: -
8.眼: 2
9.口: 微笑
10.手/臂: 2
11.手印/標誌:雙手結轉法輪印
身後右方有舍利塔[104] ,左方有一圓篋
12.腿/足: (2)
13.姿勢: 採坐姿
14.飾物/衣著:披比丘三衣,著藍色背心[105] ,戴班智達帽[106]
15.基座: 獅子座(由白色雪獅支撐),上有兩層坐墊(下藍,上綠,各飾以金紋),墊上鋪熊皮[107]
16.靠背: 藍色飾金紋,上披白色哈達
17.周環/光環:身放金色光芒,身體周圍形成金色光環
頭部周圍有綠色金邊光環,光環內有五顆三寶石
18.位置: 畫面中央上方
19.伴隨者: 2
20.其他: 光環後方左側金色花與粉紅色花盛開
號 碼: 9b
名 稱: 種敦巴
表現型: 上師
象 徵: -
1.名號: 種敦巴
2.性別: 男
3.特性: 祥和
4.外表: -
5.體色: 膚色
6.頭/面:1,略朝左傾
7.毛髮: 黑,披肩
8.眼: 2
9.口: 微笑
10.手/臂:2
11.手印/標誌:右手結說法印,拈蓮花莖,蓮花於其右肩外側盛開;左手結施勝印
12.腿/足: (2)
13.姿勢: 採坐姿,上身略朝左側彎
14.飾物/衣著:著平民衣,下身罩灰色披風
15.基座: 兩層坐墊(下藍、上綠,各飾以金紋)
16.靠背: 藍色飾金紋,上披白色哈達
17.周環/光環:身放金色光芒,身體周圍形成藕色光環
頭部周圍有綠色金邊光環
18.位置: 主尊右下方
19.伴隨者: -
20.其他: -
號 碼: 9c
名 稱: 雷必謝饒
表現型: 上師
象 徵: -
1.名號: 雷必謝饒
2.性別: 男
3.特性: 祥和
4.外表: 老
5.體色: 膚色
6.頭/面: 1,略朝右傾
7.毛髮: 頂禿白髮,眉、鬚皆白
8.眼: 2
9.口: 微笑
10.手/臂: 2
11.手印/標誌:雙手捧曼達於胸前[108]
12.腿/足:(2)
13.姿勢: 採坐姿,上身略朝右側彎
14.飾物/衣著:披比丘三衣,著藍色背心[109]
15.基座: 兩層座墊(下藍、上綠,各飾以金紋)
16.靠背: 藍色飾金紋,上披白色哈達
17.周環/光環:身放金色光芒,身體周圍形成藕色光環
頭部周圍有綠色金邊光環
18.位置: 主尊左下方
19.伴隨者: -
20.其他: -
注释:
[98] 阿底峽(Atiwa, 982~1054),藏人敬稱覺沃杰(Jo-bo-rje),原為今孟加拉國王子,出家法名燃燈智(Dipajkara Wri Jbana)。受谷格(Guge)王朝菩提光(Byang-chub-’od)之邀,於1042年入藏,是使佛教在西藏復甦之重要人物。曾著《菩提道燈》,為西藏菩提道次第著作之濫觴。居藏十三年後於七十三歲往生。參Ferrari, p.78, fn.7, Hoffmann, pp.118-122, Olschak & Wangyal, p.120。
[99]種敦巴(’Brom-ston-pa rGyal-ba’i ’byung-gnas, 1005~1064),噶當派創始人,阿底峽之心傳弟子。參Ferrari, p.77, fn.4,Hoffmann, p.122,Olschak & Wangyal, p.120。
[100] 雷必謝饒(Leg-pa’i shes-rab),與仁欽桑布(Rin-chen bzang-po, 958~1055)同為谷格王朝國王智慧光(Ye-shes-’od)選拔,送至喀什米爾求法。經過七年,同行共21位青年之中只有他們兩人學成,安然返藏。後仁欽桑布譯經無數,人稱大譯師(lo-chen),雷必謝饒則被稱為小譯師。參Hoffmann, pp.115-116。
[101] 內容水果三個,象徵福、祿、壽。
[102]象徵阿底峽經常接受說法之請。
[103]根據菩提道次第之教法傳承,阿底峽又稱dbu-yon-ma。依人體氣脈流向的分佈,瞋流經右脈,貪流經左脈。阿底峽以修大悲心著名,傳統唐卡圖像上,其頭部均朝右傾斜,象徵他已經修成大悲心,因為大悲是瞋心的剋星。除阿底峽之外,其他唐卡人物畫像頭部傾斜者,均為畫家之自由藝術表現,不具特殊象徵含義。
[104] 阿底峽總是隨身攜帶舍利塔,故其圖像中必會出現舍利塔。據說他若造惡業,必定立刻取出舍利塔,在塔前禮拜、懺悔,所造惡業當天立即淨除,絕不等到第二天。
[105] 見注81。
[106]見注82。
[107]根據西藏的傳統,上師圖像之基座除蓮花生、阿底峽、宗喀巴三者可畫為蓮花座之外,其他上師之基座一律應當畫成坐墊。此唐卡將阿底峽基座畫成坐墊,非常例外。另外,座上看似鋪熊皮,其象徵意義不明。
[108]手捧曼達是雷必謝饒圖像的標誌。阿底峽除了與種敦巴之間師徒關係較為特殊之外,在其他所有弟子之中,以雷必謝饒最常向阿底峽請法。另外,獻曼達也是雷必謝饒個人的專修法門。因此,其畫像中雙手捧曼達一方面象徵他經常向上師請法,也暗示他個人的修持法門為獻曼達。
[109]雷必謝饒於畫中著藍色背心應是畫師之誤,參注81。
[81]依札雅仁波切之記憶,此藍色背心大概稱作sang-gos(?)。依印度傳統,唯有王子出家才能穿這種背心,最常見之例為阿底峽。背心通常為尖領,與畫中稍有不同。
[82]班智達帽(pan-zhva),紅褐色飾金紋,但覆蓋兩耳之部分應較長,見圖11b。據說為佛教在印度弘傳時,佛教學者所戴之帽。西元第八世紀赤松德贊王朝時,入藏弘法的寂護即戴此帽。班智達帽後為西藏所有教派接受並採用。參Gega, p.117,另見Tucci (1970), p.143, 145。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