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鲁修学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2598|回复: 57

学藏传佛教格鲁派的学人,应该怎么看待其他教派的著作?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10-8 17:5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这是一个看上去很简单,但又不那么简单,甚至可以说是很有意思的话题,呵呵!

坛子里的弟兄们,看上去对汉传很不满啊,特别是对汉传阐述藏传的经典不满。

前一阵子争论广论传承的事儿,现在开始说释量论了。

细分一下,其实这个问题可以分为如下这么几个子问题:

1、针对汉传佛教祖师大德的著作,应该怎么看待?

2、针对汉传佛教僧人甚至是在家居士,阐述藏传佛教经典,应该怎么看待?
例如:元音老人讲中阴救度和大手印,济群和尚讲三主要道和略论,刚晓法师讲释量论。

3、针对其他藏传教派讲五大论和道次第,怎么看待?
例如,益西彭措讲广论、索达吉讲三主要道和现观、俱舍、释量论。

特别是后两个问题,是应该随喜他们的努力,随喜百花齐放,还是恶紫之夺朱也,觉得他们是在鱼目混珠?
甚至还是,以平常心看待,认为这是教法初传阶段一个不可避免的过程呢?
发表于 2009-10-8 18:47 | 显示全部楼层
有不同的看法很正常,大家都是一家人,都是学佛之人,天下和睦才是根本
发表于 2009-10-8 19:58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发表于 2009-10-8 20:21 | 显示全部楼层
很多问题在阐明时,会有不止一个立场,不止一种视角。所以大而化之是无法表态的。如果有人说“嗯,好”或“嗯,不好”,那么说话者的立场和视角是需要来猜的。如果是辩论中的攻守,其实最后也是争论在某个立场或视角下的论点。所以笨老大想找话题,应该从深细一点的地方立论,如果靶子明确,射箭的人才会多。呵呵。
发表于 2009-10-8 20:42 | 显示全部楼层
学术无禁区,实修还是根据各自传承为好。
 楼主| 发表于 2009-10-8 21:51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洛桑索南 于 2009-10-8 20:42 发表
学术无禁区,实修还是根据各自传承为好。


学术无禁区,指的是什么呢?
把佛教经典作为学术化的去研究吗?不必考虑传承?
还是学修分割,学的是一回事,可以学术化的去搞,修的时候修另外一个和学的没什么关系的传承?

另外,对于初修之人来说,怎么分辨某人“讲的不偏离佛的教义,讲的不偏离祖师的本意”呢?
发表于 2009-10-8 22:36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真的很难呐~似乎在汉地~都是那种比较自由的阐释发挥~就好像佛像的铸造~很少有按照度量的~

不过再怎么说,也应符合佛经原旨为好吧~

笨笨老大提了三个问题,我也笨笨地想,汉传大德的著作,有不少也都是很好的,尤其是以前的大德们,那就“拿来主义”可以吧?
至于汉传僧人和居士阐释藏传教典,就要看他怎么阐释了,是引经据典有理有据,并且有传承当先,还是借助名声自由发挥,目前来看,据说后者多?~
至于第三个问题,小弟俺可是吃了大亏了,当初堪布们开讲广论、三主要道,就有师兄弟拽俺“入会”,虽然知道很好很殊胜,不过还是觉得怪怪的,很有那种美国老师教汉语的感觉,就怵怵地问了句:出离心、菩提心即使相近好办,那中观见咋办?得到的回答是:堪布们当然是以自宗大圆满见来摄持。私下腹诽:那讲的还是广论?三主要道?由是,拒绝学习,并且不慎说了句,如果想学,当然要学正宗的,遵循格鲁家风、八大导引来学。堪布们要讲,如果讲讲普贤上师言教,还可以学学。结果,就被说是:诽谤堪布、诽谤五明~555~

说道学术无禁区,就学术而言的确如此,不过仅限于搞学术而已,这种行为,理应远离教法,如果放在教法上,恐怕就会误人子弟,无禁区=无限制=自由发挥,那佛经论典还要来做么呢?学修不结合,如何上进呢?~

不过笨笨老大所说的,我还是很愚笨地以为是“教法初传阶段一个不可避免的过程”,总会经历碰撞融合吧,最后才能走上正轨~:P
发表于 2009-10-8 22:58 | 显示全部楼层
对于初学来说,我觉得只有依靠道次第中择师的标准来选择依止的对象,同时祈请佛菩萨加持不要遇到恶知识
发表于 2009-10-8 23:2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最关注最后一个问题
发表于 2009-10-8 23:30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发表于 2009-10-9 00:25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发表于 2009-10-9 00:46 | 显示全部楼层
大圆满、大手印(大印)、大中观到最后都是一样的境界,不分高下的。
对某一派的传承教法有信心很好,产生了分别心就不好了。
发表于 2009-10-9 01:07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eff 于 2009-10-9 00:46 发表
大圆满、大手印(大印)、大中观到最后都是一样的境界,不分高下的。


此句成立的依据是?若是eff大德引用了尊师或其他大师的话语,请表明出处。若不是,而是大德自己的证悟,那麽,在下对已见道的圣者eff大德顶礼。
发表于 2009-10-9 07:00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问题曾遇到过,同修给与的答案分享

同修一的回复:从行者相续成熟的角度来说,应以一个宗派的传承为主。对初学者来说,最重要的是能够有机会次第学修佛法,而不是在没有佛法基础的情况下,依止不同宗派的上师,学习各种不同法脉的法。
     即使是以一个宗派的传承为主,也主要以一个或少个具德上师为主,其他具德上师为辅,长期依止,依教奉行。        对有些观点,不同的宗派有不同的安立方式,不同的上师,所强调的修行的方式和次第也不尽相同。上师仁波切曾经说:“上师从哪个法中获得利益最大,他就会弘扬那个法。”又曾经说:上师们证悟的途径不同,所以,引导和侧重弘扬的次第、方式也不同。
     
同修二的回复:如《广论》中曾说到此事:

桑朴瓦者,尊重繁多,凡有讲说,即从听闻。自康来时,途中有一隖波索迦说法而住,亦从听闻。徒众白曰:“从彼听闻,退自威仪。”答云:“汝莫作是言,我得二益。”
桑朴瓦有许多上师,凡是遇到有人说法,他便前去听闻。一次,从康区的回来,途中遇到一位居士正在说法,他也去听法。
弟子们说:“依止他听法,有损自己的威仪。”
桑朴瓦却回答:“你们不要这样说,这次闻法我得到两种利益 。”

善知识敦巴者,尊重鲜少,数未过五。
相比之下,善知识种敦巴依止的上师很少,数量不超过五位,分别是:授居士戒的上师、教他念书的上师、舍准大师、班智达弥底、阿底峡尊者。除了在舍准大师前曾听受有关法相的经论外,在其中三位上师前,他只听受过一两次经教,主要是依止阿底峡尊者。
博朵瓦与公巴仁勤喇嘛共相议论彼二谁善,谓于未修心易见师过起不信时,善知识敦巴轨理善美,应如是行。现见此说极为谛实,应如是学。
有一次,博朵瓦和公巴仁勤一起讨论这两种依师轨理哪一种更为妥善。他们认为:在尚未修心、容易见上师过失而退失信心时,善知识种敦巴的轨理较为善妙,应按那样行持。宗大师评论说:“现量见此说法相当实在,应这样修学。”
归纳:
霞惹瓦大师曾说:“现在所有学法者都说,某处有人传法,我们都到他那里去吧!可是种敦巴尊者师徒的宗风不是这样的。种敦巴一生只依止过五位上师……,以善知识博朵瓦来说,他也仅依止过(四位上师)……,说到我自己也是依止甘丹三昆仲,而此中主要是依止博朵瓦。”

[ 本帖最后由 hellotojoy 于 2009-10-9 07:02 编辑 ]
发表于 2009-10-9 07:08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要虔诚对待自宗,亦要尊重他宗。
每个人的根基和法缘都不一样,自己认为不适合的不投缘的未必不适合他人,而且我们短暂的一生也不可能闻思通达所有的法本,三主要道毕竟是我们初学者要抓住的最主要的三个方面:出离心、菩提心和空性正见;
佛创立八万四千法门,是针对众生不同根基而立,只要高僧大德所宣说的不离开佛法的三个要义(出离心、菩提心和空性正见),都是我们随喜赞叹的对境,只要跟着自己具缘的具德上师,好好修就够了。
用个不恰当的比方啊,合格的母亲有无数,都爱孩子,但每个人的母亲只有一个,不要比较谁的母亲好谁的母亲不好,呵呵,自己有信心有意乐心的就是最好的母亲,最适合的修行法门。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社区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格鲁教法集成

GMT+8, 2024-11-26 06:48 , Processed in 0.035494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