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鲁修学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4990|回复: 0

[转贴]【分享】多宝通讯 第74期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6-13 05:3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STRONG>【分享】多宝通讯 第74期</STRONG> <HR style="COLOR: #d1d1e1" SIZE=1><!-- / icon and title --><!-- message -->&lt;DIV>  目 录<BR><BR>  佛经故事<BR>  增壹阿含经卷六·利养品第十三 ……………………… 苻秦三藏昙摩难提译 三<BR>  佛学知识<BR>  增壹阿含经学记(十一) ……………………………………………… 能海上师 二一<BR>  开示录(连载)<BR>  上海居士林开示(连载) ……………………………………………… 智敏上师 三十<BR>  报师恩 报佛恩 建设大雄宝殿<BR>  庄严古刹--多宝讲寺 ……………………………………………… 李明权 三五<BR>  多宝讲寺大雄宝殿建修缘起 …………………………………………… 朱嘉楠 三六<BR>  略述大恩清定上师与多宝讲寺之胜缘 ………………………………… 朱嘉楠 三九<BR><BR>  定公上师与多宝讲寺的深厚因缘 ……………………………………… 陈长健 四四<BR>  回报师恩 兴寺办道 ………………………………………………… 学法居士 四八<BR>  多宝简讯<BR>  函授部招生简讯(更新) ……………………………………………… 函授部 五一<BR>  放生护生简讯 …………………………………………………………… 通讯员 五四<BR>  赠送结缘经书 …………………………………………………………… 赠经处 五五<BR>  光盘磁带信息 …………………………………………………………… 流通处 五六<BR>  十方乐助功德芳名 ……………………………………………………… 赠经处 五六<BR>  附表 函授部中级班二00五年教学日历 ……………………………… 函授部 六二<BR>  附表 光盘磁带流通目录 ……………………………………………… 流通处 六三<BR>  附表 赠经处收支明细表 ……………………………………………… 赠经处 六四<BR><BR>  佛经故事       <BR>  增壹阿含经卷六     苻秦三藏昙摩难提译<BR>  利养品 第十三<BR>  (一)<BR>  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BR>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受人利养甚为不易。令人不得至无为之处。所以然者。若修罗陀比丘不贪利养者。终不于我法中。舍三法衣而作居家。<BR>  修罗陀比丘本作阿练若行。到时乞食。一处一坐。或正中食。树下露坐。乐闲居之处。着五纳衣。或持三衣。或乐冢间。勤身苦行。行此头陀。是时。修罗陀比丘常受蒲呼国王供养。以百味之食。日来给与。<BR>  尔时。彼比丘意染此食。渐舍阿练若行。到时乞食。一处一坐。正中食。树下露坐。闲居之处。着五纳衣。或持三衣。或乐冢间。勤身苦体。尽舍此已。去三法衣。还为白衣。屠牛杀羊。不可称计。身坏命终。生地狱中。诸比丘。以此方便。知利养甚重。令人不得至无上正真之道。若未生利养。制令不生。已生。求方便使灭。如是。诸比丘。当作是学。<BR>  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BR>  (二)<BR>  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BR>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当灭一法。我证汝等成果神通。诸漏得尽。云何为一法。所谓味欲。是故。诸比丘。当灭此味欲。我证汝等成神通果。诸漏得尽。<BR>  尔时。世尊便说此偈:<BR>  众生着此味 死堕恶趣中<BR>  今当舍此欲 便成阿罗汉<BR>  是故。诸比丘。常当舍此味着之想。如是。诸比丘。当作是学。<BR>  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BR>  (三)<BR>  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BR>  尔时。于舍卫城内。有一长者。适丧一子。甚爱敬念。未曾能舍。彼见子死。便生狂惑。周旋往来。不停一处。若见人时。便作是语。颇有见我儿乎。<BR>  尔时。彼人渐渐往至祇洹精舍。到世尊所。在一面住。尔时。彼人白世尊曰。瞿昙沙门。颇见我儿乎。<BR>  世尊告长者曰。何故颜貌不悦。诸根错乱。<BR>  尔时。长者报瞿昙曰。焉得不尔。所以然者。我今唯有一子。舍我无常。甚爱敬念。未曾离目前。哀愍彼子。故令我生狂。我今问沙门。见我儿耶。<BR>  世尊告曰。如是。长者。如汝所问。生、老、病、死。世之常法。恩爱别离苦、怨憎会苦。子舍汝无常。岂得不念乎。<BR>  尔时。彼人闻世尊所说。不入其怀。便舍而退去。前行见人。复作是语。沙门瞿昙说斯言曰。恩爱分别。便有快乐。如沙门所说。审实尔不。<BR>  前人对曰。恩爱别离。有何乐哉。<BR>  当于尔时。去舍卫城不远。有众多人而共博戏。尔时。彼人便作是念。此诸男子聪明智慧。无事不知。我今当以此义问彼诸人。尔时。即诣博戏所。问众人曰。沙门瞿昙向我说曰。恩爱别离苦、怨憎会合苦。此者快乐。诸人等今于意云何。<BR>  是时。诸博戏者报斯人曰。恩爱别离。有何乐哉。言快乐者。此义不然。<BR>  是时。众人便作是念。审如来言终不虚妄。云何恩爱别离。当有乐耶。此义不然。 尔时。彼人入舍卫城。至宫门外称。沙门瞿昙而作是教。恩爱别离、怨憎之会。此者快乐。<BR>  尔时。舍卫城及中宫内。普传此语。靡不周遍。当于尔时。大王波斯匿及摩利夫人。共在高楼之上相娱乐戏。尔时。王波斯匿告摩利夫人曰。沙门瞿昙审有斯语。恩爱离别、怨憎之会。此皆快乐。<BR>  夫人报曰。吾不从如来闻此言教。设当如来有此教者。事亦不虚。<BR>  王波斯匿告曰。犹如师教弟子。为是、舍是。弟子报言。如是。大师。汝今摩利亦复如是。彼瞿昙沙门虽作是说。汝应作是言。如是不异。无有虚妄。然卿速去。不须在吾前立。<BR>  尔时。摩利夫人语竹膊婆罗门曰。汝今往诣祇洹精舍。到如来所。持我名字。跪如来足。复以此义具白世尊云。舍卫城内及中宫人有此言论。沙门瞿昙言恩爱别离、怨憎合会。此皆快乐。不审世尊有此教耶。若世尊所有说者。汝善承受。还向我说。<BR>  是时。竹膊婆罗门受夫人教敕。寻往至祇洹精舍。到世尊所。共相问讯。共相问讯已。在一面坐。<BR>  时。彼梵志白世尊曰。摩利夫人礼世尊足。问讯如来兴居轻利。游步康强乎。训化盲冥。得无劳耶。<BR>  复作是语。此舍卫城内普传此言。沙门瞿昙而作是教。恩爱别离、怨憎之会。此乐快哉。不审世尊有是言教耶。<BR>  尔时。世尊告竹膊婆罗门曰。于此舍卫城内。有一长者丧失一子。彼念此子。狂惑失性。东西驰走。见人便问。谁见我子。然婆罗门。恩爱别离苦、怨憎会苦。此皆无有欢乐。昔日此舍卫城中。复有一老母无常。亦复狂惑不识东西。复有一老父无常。亦复有兄弟姊妹皆悉无常。彼见此无常之变。生狂失性不识东西。婆罗门。昔日此舍卫城中有一人。新迎妇。端正无双。尔时。彼人未经几时。便自贫穷。时。彼妇父母见此人贫。便生此念。吾当夺女更嫁与余人。彼人窃闻妇家父母欲夺吾妇。更嫁与余家。尔时。彼人衣里带利刀。便往至妇家。当于尔时。彼妇在墙外纺作。是时。彼人往至妇父母家问。我妇今为所在。妇母报言。卿妇在墙外阴中纺作。尔时。彼人便往至妇所。到已。问妇曰。云卿父母欲夺汝更余嫁耶。妇报言。信有此语。然我不乐闻此言耶。尔时。彼人即拔利剑。取妇刺杀。复取利剑。自刺其腹。并复作是语。我二人俱取死。婆罗门。当以此方便。知恩爱别离、怨憎会苦。此皆愁忧。实不可言。<BR>  尔时。竹膊婆罗门白世尊曰。如是。世尊。有此诸恼。实苦不乐。所以然者。昔我有一子。舍我无常。昼夜追忆。不离心怀。时我念儿。心意狂惑。驰走东西。见人便问。谁见我儿。沙门瞿昙今所说者。诚如所言。国事烦多。欲还所止。<BR>  世尊告曰。今正是时。<BR>  竹膊婆罗门即从坐起。绕佛三匝而去。往来至摩利夫人所。以此因缘具白夫人。<BR>  时。摩利夫人复至波斯匿王所。到已。白大王曰。今欲有所问。唯愿大王事事见报。云何。大王。为念琉璃王子不。<BR>  王报言。甚念。爱愍不去心首。<BR>  夫人问曰。若当王子有迁变者。大王。为有忧也。<BR>  王复报言。如是。夫人。如汝所言。<BR>  夫人问曰。大王当知。恩爱别离。皆兴愁想。云何。大王。为念伊罗王子乎。<BR>  王报言。我甚爱敬。<BR>  夫人问曰。大王。若当王子有迁变者。有愁忧耶。<BR>  王报言。甚有愁忧。<BR>  夫人报言。当以此方便。知恩爱别离。无有欢乐。云何。大王。念萨罗陀刹利种不。<BR>  王报言。甚爱敬念。<BR>  夫人言。云何。大王。若使萨罗陀夫人有变易者。大王为有忧耶。<BR>  王报言。吾有愁忧。<BR>  夫人言。大王。当知恩爱别离。此皆是苦。<BR>  夫人言。王念我不。<BR>  王言。我爱念汝。<BR>  夫人言。设当我身有变易者。大王有愁忧乎。<BR>  王言。设汝身有变易。便有愁忧。<BR>  大王。当以此方便。知恩爱别离、怨憎合会。无欢乐心。<BR>  夫人言。云何。大王。念迦尸、拘萨罗人民乎。<BR>  王言。我甚爱念迦尸、拘萨罗人民。<BR>  夫人言。迦尸、拘萨罗人民设当变易者。大王有愁忧乎。<BR>  王言。迦尸、拘萨罗人民当有变易者。我命不存。况言愁忧乎。所以然者。我因迦尸、拘萨罗国人民力。当得自存。以此方便。知命尚不存。何况不生愁忧乎。<BR>  夫人言。以此知之。恩爱别离。皆有此苦。无有欢乐。<BR>  尔时。王波斯匿右膝着地。叉手合掌而向世尊。作是说。甚奇。甚奇。彼世尊而说此法。若当彼沙门瞿昙来者。尔乃可得共言论。<BR>  复语夫人。自今以后。当更看汝胜于常日。所著服饰与吾无异。<BR>  尔时。世尊闻摩利夫人与大王立此论本。告诸比丘。摩利夫人甚大聪明。设当王波斯匿问我此语者。我亦当以此义向彼王说之。如夫人向王所说而无有异。<BR>  又告诸比丘。我声闻中第一得证优婆斯。笃信牢固。所谓摩利夫人是。<BR>  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BR>  (四)<BR>  闻如是。一时。佛在拔只国尸牧摩罗山鬼林鹿园中。<BR>  尔时。那忧罗公长者往至世尊所。头面礼足。在一面坐。须臾。退坐白世尊曰。我今年朽。加复抱病。多诸忧恼。唯愿世尊随时教训。使众生类长夜获安隐。<BR>  尔时。世尊告长者曰。如汝所言。身多畏痛。何可恃怙。但以薄皮而覆其上。长者当知。其有依凭此身者。正可见须臾之乐。此是愚心。非智慧者所贵。是故。长者。虽身有病。令心无病。如是。长者。当作是学。<BR>  尔时。长者闻说斯言。从坐起。礼世尊足。便退而去。<BR>  尔时。长者复作是念。我今可往至尊者舍利弗所而问斯义。是时舍利弗去彼不远。在树下坐。是时。那优罗公往至舍利弗所。头面礼足。在一面坐。<BR>  是时。舍利弗问长者。颜貌和悦。诸根寂静。必有所因。长者。故当从佛闻法耶。<BR>  时。长者白舍利弗言。云何。尊者舍利弗。颜貌焉得不和悦乎。所以然者。向者世尊以甘露之法。溉灌胸怀。<BR>  舍利弗言。云何。长者。以甘露之法。溉灌胸怀。<BR>  长者报言。舍利弗。我至世尊所。头面礼足。在一面坐。尔时。我白世尊曰。年朽长大。恒抱疾病。多诸苦恼。不可称计。唯愿世尊分别此身。普使众生。长获安隐。尔时。世尊便告我言。如是。长者。此身多诸衰苦。但以薄皮而覆其上。长者当知。其有恃怙此身者。正可有斯须之乐。不知长夜受苦无量。是故。长者。此身虽有患。当使心无患。如是。长者。当作是学。世尊以此甘露之法。而见溉灌。<BR>  舍利弗言。云何。长者。更不重问如来此义乎。云何身有患心无患。云何身有病心无病。<BR>  长者白舍利弗言。实无此辩重问世尊。身有患心有患。身有患心无患。尊者舍利弗必有此辩。愿具分别。<BR>  舍利弗言。谛听。谛听。善思念之。吾当与汝广演其义。<BR>  对曰。如是。舍利弗。从彼受教。<BR>  舍利弗告长者曰。于是。长者。凡夫之人不见圣人。不受圣教。不顺其训。亦不见善知识。不与善知识从事。彼计色为我。色是我所。我是色所。色中有我。我中有色。彼色、我色合会一处。彼色、我色以集一处。色便败坏。迁移不停。于中复起愁忧苦恼。痛、想、行、识皆观我有识。识中有我。我中有识。彼识、我识合会一处。彼识、我识已会一处。识便败坏。迁移不停。于中复起愁忧苦恼。如是。长者。是为身亦有患。心亦有患。<BR>  长者问舍利弗曰。云何身有患心无患耶。<BR>  舍利弗言。长者。贤圣弟子承事圣贤。修行禁法。与善知识从事。亲近善知识。彼亦不观我有色。不见色中有我。我中有色。不见色是我所。我是色所。彼色迁转不住。彼色以移易。不生愁忧、苦恼、忧色之患。亦复不见痛、想、行、识。不见识中有我。我中有识。亦不见识我所。亦不见我所识。彼识、我识已会一处。识便败坏。于中不起愁忧、苦恼。如是。长者。身有患而心无患。是故。长者。当作是习。遗身去心。亦无染着。长者。当作是学。<BR>  尔时。那忧罗公闻舍利弗所说。欢喜奉行。<BR>  (五)<BR>  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BR>  尔时。世尊与数千万众。前后围绕而为说法。尔时。江侧婆罗门身负重担。便至世尊所。到已舍担一面。在世尊所。默然而住。尔时。彼婆罗门作是思惟。今日沙门瞿昙与数千万众。前后围绕而为说法。我今清净。与沙门瞿昙等无有异。所以然者。沙门瞿昙食好粳粮。种种肴馔。今我食菓蓏以自济命。<BR>  尔时。世尊以知婆罗门心中所念。告诸比丘。其有众生以二十一结染着心者。当观彼人必堕恶趣。不生善处。云何为二十一结。嗔心结、恚害心结、睡眠心结、调戏心结、疑是心结、怒为心结、忌为心结、恼为心结、嫉为心结、憎为心结。无惭心结、无愧心结、幻为心结、奸为心结、伪为心结、诤为心结、憍为心结、慢为心结。妒为心结、增上慢为心结、贪为心结。诸比丘。若有人有此二十一结染着心者。当观其人必堕恶趣。不生善处。犹如白氎新衣。久久朽故。多诸尘垢。意欲染成其色。青、黄、赤、黑终不得成。何以故。以有尘垢故。如是。比丘。若有人以此二十一结染着心者。当观其人必堕恶趣。不生善处。<BR>  设复有人无此二十一结染着心者。当知斯人必生天上。不堕地狱中。犹如新净白氎。随意欲作何色。青、黄、赤、黑必成其色。终不败坏。所以然者。以其净故。此亦如是。其有无此二十一结染着心者。当观其人必生天上。不堕恶趣。<BR>  若彼贤圣弟子起嗔恚心结。观已。便能息之。起恚害心结、起睡眠心结、起调戏心结、起疑心结、起怒心结、起忌心结、起恼心结、起嫉心结、起憎心结、起无惭心结、起无愧心结、起幻心结、起奸心结、起伪心结、起诤心结、起憍心结、起慢心结、起妒心结、起增上慢心结、起贪心结。<BR>  若彼贤圣弟子无嗔、无恚、无有愚惑。心意和悦。以慈心普满一方而自娱乐。二方、三方、四方亦尔。四维上下。于一切中。一切亦一切。一切世间以无限无量。不可称计。心无恚怒而自游戏。以此慈心。遍满其中。得欢喜已。心意便正。<BR>  复以悲心普满一方而自娱乐。二方、三方、四方亦尔。四维上下。于一切中。一切亦一切。一切世间以无量无限。不可称计。心无恚怒而自游戏。以此悲心。遍满其中。得欢喜已。心意便正。<BR>  复以喜心普满一方而自娱乐。二方、三方、四方亦尔。四维上下。于一切中。一切亦一切。一切世间。以无量无限不可称计。心无恚怒而自游戏。以此喜心。遍满其中。得欢喜已。心意便正。<BR>  复以护心普满一方而自娱乐。二方、三方、四方亦尔。四维上下。于一切中。一切亦一切。一切世间以无量无限不可称计。心无恚怒而自游戏。以此护心。遍满其中。得欢喜已。心意便正。<BR>  便于如来所成于信根。根本不移。竖高显幢。不可移动。诸天、龙、神、阿须伦、沙门、婆罗门。或世人民。于中得欢喜。心意便正。此是如来、至真、等正觉、明行足为、善逝、世间解、无上士、道法御、天人师。号佛、众祐。于中得欢喜。心意便正。亦复成就于法。如来法者。甚为清净。不可移动。人所爱敬。如是智者当作是观。便于中而得欢喜。亦复成就于众。如来圣众甚为清净。性行纯和。法法成就。戒成就、三昧成就、智慧成就、解脱成就、解脱见慧成就。圣众者。四双八辈。此是如来圣众。可爱可贵。实可承事。于中得欢喜。心意便正。<BR>  彼复以此三昧。心清净无瑕秽。诸结便尽。亦无沾污。性行柔软。逮于神通。便得自识无量宿命事。所从来处。靡不知之。若一生、二生、三生、四生、五生、十生、二十生、三十生、四十生、五十生、百生、千生、百千生。成败劫、不成败劫、成败不成败劫、无数成败劫、无数不成败劫。我曾在彼。字某、名某、姓某。如是生、如是食、受如是苦乐。受命长短。从彼终生彼间。从彼终生此间。如是自识无数宿命事。<BR>  复以此三昧。心清净无瑕秽。知众生心所念之事。彼复以天眼观众生类。有生者、有终者。善色、丑色。善趣、恶趣。若好、若丑。随众生行所作果报。皆悉知之。或有众生。身行恶。口行恶。心行恶。诽谤贤圣。邪见造邪见行。身坏命终。生三恶道。趣泥犁中。或复有众生。身行善。口行善。意行善。不诽谤贤圣。正见、无有邪见。身坏命终。生天上善处。是谓清净天眼观众生类。有生者、有终者。善色、丑色。善趣、恶趣。若好、若丑。随众生行所作果报。皆悉知之。<BR>  彼复以此三昧。心清净无瑕秽。无有结使。心性柔软。逮于神通。复以漏尽通而自娱乐。彼观此苦。如实知之。复观苦集。复观苦尽。复观苦出要。如实知之。彼作是观已。欲漏心得解脱。有漏心、无明漏心得解脱。已得解脱。便得解脱智。生死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办。更不复受有。如实知之。如是。比丘。贤圣弟子心得解脱。虽复食粳粮、善美种种肴饍。抟若须弥。终无有罪。所以然者。以无欲、尽爱故。以无嗔、尽恚故。以无愚痴、尽愚痴故。是谓比丘中比丘。则内极沐浴已。<BR>  尔时。江侧婆罗门白世尊曰。瞿昙沙门。可往至孙陀罗江侧沐浴。<BR>  世尊告曰。云何。婆罗门。名之为孙陀罗江水。<BR>  婆罗门曰。孙陀罗江水是福之深渊。世之光明。其有人物在彼河水浴者。一切诸恶皆悉除尽。尔时。世尊便说此偈:<BR>  此身无数劫 经历彼河浴 及诸小陂池 靡不悉周遍<BR>  愚者常乐彼 闇行不清净 宿罪内充躯 彼河焉能救<BR>  净者常快乐 禁戒清亦快 清者作清行 彼愿必果成<BR>  设护不与取 行慈不杀生 守诚不妄语 心等无增减<BR>  汝今于此浴 必获安隐处 彼河何所至 犹盲投于冥<BR>  尔时。婆罗门白世尊曰。止。止。瞿昙。犹如身偻者得伸。闇者见明。迷者示道。于闇室然明。无目者为作眼目。如是。沙门瞿昙。无数方便说此妙法。愿听为道。<BR>  尔时。江侧婆罗门即得作道。受具足戒。所以族姓子。出家学道。修无上梵行。生死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办。更不复受有。如实知之。是时。尊者孙陀罗谛利即成阿罗汉。<BR>  尔时。尊者孙陀罗谛利闻佛所说。欢喜奉行。<BR>  (六)<BR>  闻如是。一时。佛在罗阅城耆阇崛山中。与大比丘五百人俱。<BR>  尔时。释提桓因日时已过。向暮便往至世尊所。头面礼足在一面坐。<BR>  尔时。释提桓因即以偈颂问如来义:<BR>  能说能宣布 渡流成无漏 以渡生死渊 今问瞿昙义<BR>  我观此众生 所作福祐业 造行若干种 施谁福最尊<BR>  尊今灵鹫山 唯愿演此义 知释意所趣 亦为施者宣<BR>  四趣造福无 四果具足成 诸学得迹人 宜信奉其法<BR>  无欲亦无恚 愚尽成无漏 尽度一切渊 施彼成大果<BR>  此诸众生类 所作福德业 造行若干种 施僧获福多<BR>  此众广无量 犹海出珍宝 圣众亦如是 演慧光明法<BR>  瞿昙彼善处 能施众僧者 获福不可计 最胜之所说<BR>  尔时。释提桓因闻佛所说已。即礼佛足。便于彼退而去。尔时。释提桓因闻佛所说。欢喜奉行。<BR>  (七)<BR>  闻如是。一时。佛在罗阅城耆阇崛山中。与大比丘五百人俱。<BR>  尔时。尊者须菩提亦在王舍城耆阇崛山侧。别作屋庐而自禅思。尔时。尊者须菩提身得苦患。甚为沉重。便作是念。我此苦痛为从何生。复从何灭。为至何所。尔时。尊者须菩提便于露地而敷坐具。直身正意。专精一心。结跏趺坐。思惟诸入。欲害苦痛。<BR>  尔时。释提桓因知尊者须菩提所念。便以偈敕波遮旬曰:<BR>  善业脱诸缚 居在灵鹫山 今得极重患 乐空诸根定<BR>  速来往问疾 觐省上尊颜 既得获大福 种德莫过是<BR>  时。波遮旬对曰。如是。尊者。<BR>  尔时。释提桓因将五百天人及波遮旬。譬如士夫屈伸臂顷。便从三十三天没。来至灵鹫山中。离尊者须菩提不远。复以此偈语波遮旬曰:<BR>  汝今觉善业 乐禅三昧定 柔和清净音 令使从禅起<BR>  波遮旬对曰。如是。<BR>  尔时。波遮旬从释提桓因闻语已。便调琉璃之琴。前至须菩提所。便以此偈叹须菩提曰:<BR>  结尽永无余 诸念不错乱 诸尘垢悉尽 愿速从禅觉<BR>  心息渡有河 降魔度诸结 功德如大海 愿速从定起<BR>  眼净如莲花 诸秽永不着 无归与作归 空定速时起<BR>  渡四流无为 善解无老病 以脱有为灾 唯尊时定觉<BR>  五百天在上 释种躬自来 欲觐圣尊颜 解空速时起<BR>  尔时。尊者须菩提即从坐起。复叹波遮旬曰。善哉。波遮旬。汝今声与琴合。琴与声合。而无有异。然琴声不离歌声。歌声不离琴声。二事共合。乃成妙声。<BR>  尔时。释提桓因便往至尊者须菩提所。头面礼足在一面坐。尔时。释提桓因白须菩提言。云何善业所抱患苦有增损乎。今此身病为从何生。身生耶。意生乎。<BR>  尔时。尊者须菩提语释提桓因言。善哉。拘翼。法法自生。法法自灭。法法相动。法法自息。犹如。拘翼。有毒药。复有害毒药。天帝释。此亦如是。法法相乱。法法自息。法能生法。法能灭法。黑法用白法治。白法用黑法治。天帝释。贪欲病者用不净治。嗔恚病者用慈心治。愚痴病者用智慧治。如是。释提桓因。一切所有皆归于空。无我、无人。无寿、无命。无士、无夫。无形、无像。无男、无女。犹如。释提桓因。风坏大树。枝叶凋落。雷雹坏苗。华菓初茂。无水自萎。天降时雨。生苗得存。如是。天帝释。法法相乱。法法自定。我本所患疼痛苦恼。今日已除。无复患苦。<BR>  是时。释提桓因白须菩提言。我亦有愁忧苦恼。今闻此法无复有愁忧。众事猥多。欲还天上。己亦有事及诸天事。皆悉猥多。<BR>  时。须菩提言。今正是时。宜可时去。<BR>  是时。释提桓因即从坐起。前礼须菩提足。绕三匝而去。<BR>  是时。尊者须菩提便说此偈:<BR>  能仁说此语 根本悉具足 智者获安隐 闻法息诸病<BR>  尔时。释提桓因闻尊者须菩提所说。欢喜奉行。<BR>  调达及二经 皮及利师罗 竹膞、孙陀利 善业、释提桓☆  (待续)<BR>  佛学知识                  <BR>  增壹阿含经学记(十一)  ※ 比丘能海学抄及记<BR>  利养品 第十三<BR><BR>  以上诸经,总教决定善恶,以离利养名闻为断法之要,以一入道去五盖修四意止为修法之主,依头陀行入行,学迦叶尊者,决不可学提婆达兜,是前加行重要决定断修之门。<BR>  今此品有七经,显示修行对治习气转变自然之趣势及特殊境事觉明之方便也。<BR><BR>  第一经<BR>  佛说修罗陀比丘,修头陀行,勤身苦行,常受国王供请,日日以百味饮食给与,彼比丘意染此食,渐舍头陀,去三法衣,还为白衣,屠牛杀生,不可称计,身坏命终生地狱中,是故诸比丘,当以此方便,知利养甚重,味欲过患!<BR><BR>  第二经<BR>  佛告诸比丘当灭一法,我证神通诸漏得尽。云何一法,所谓味欲,是故诸比丘常当舍此味欲之想,偈云:<BR>  众生着此味 死堕恶趣中 <BR>  今当舍此欲 便成阿罗汉<BR>  如是前说诸经,显示贪欲财利之大害,行人知之,努力制伏,此时我性(八十种遍计息风之动力无处发展)无依止处,其势力偏向味欲或别余嗜好上发展,向味欲者多,一切有情皆依食住,食谓四食,然此是欲界行人发展之力多在段食、味尘上触受而起,若不善调对治善巧,则便助欲增恚,福德日减,多病多障,气机不调,不能一心,禅定退失,虽修无力,此一般之常例也。甚者则成修陀罗比丘,应可怖畏。<BR>  又第二经,佛言自证,以灭味欲故,我证神通,诸漏得尽,如是贤愚,智者善识,是修行成道必经之一大关头也,非是小事,行者勿怠慢之。<BR><BR>  第三经<BR>  佛说苦谛,世有不忍外道复以为不祥之论,若闻此经,自然领解佛说谛实,灭除疯狂之见解也。<BR>  又修行道中常有不虞之毁誉,此天魔倒引鬼神之所作,或疯狂之言,或谣传增减失实之八风言论,不识者亦有障行之患。如是之类,应守正义律法,心莫挂碍,不实之言,自会证明,无有可虑,亦无可怖。<BR><BR>  第四经 (此经亦并显苦谛之义)<BR>  尔时佛在鬼林鹿园中,时有长者罗公,白佛言:我今年朽,加复抱病,多诸忧恼,唯愿世尊教训,使众生类,长夜安隐。<BR>  佛言长者当知,其有依凭此身者,正可见须臾之乐,此是愚心,非智者所贵,是故长者,身虽有痛令心无病,当作是学。<BR>  复次舍利弗广演其义者,凡夫之人不受圣教,不顺其训,亦不见善知识,不与从事<BR>  彼计色是我<BR>  色是我所<BR>  我是色所<BR>  色中有我<BR>  我中有色<BR>  彼色、我色会合一处,已集一处,色便败坏,迁移不停,于中复起愁忧苦恼,受想行识,亦复如是,是名身亦有患,心亦有患。<BR>  云何身有患而心无患耶,贤圣弟子,承事贤圣,修行禁法,与善知识从事,亲近善知识。<BR>  不观色是我<BR>  色中有我<BR>  我中有色<BR>  色是我所<BR>  我是色所<BR>  彼色迁转不住,彼色已移易,不生愁忧苦恼,是名身有患,而心无患,是故长者当如是学。身有患心无患,遗身去心,亦无染着。(参读金刚经)<BR>  此中密意者,色与色触乃至识与识触,彼色识等体上,遍计息风与遍计识种子同时发动出入收放。(参看元子照相活动能见部分粗相)此色彼色,我识彼识,如万马奔腾(律有广文)一齐动化不息,使色识等败坏迁移不息,生极细之变化,常眼不见,乃至消磨败坏,形像隐微,今见无常老病是粗相之显现也,然世人救济之方皆就粗相上施为,而不知根本止息遍计名色,触受不生受染取着缘生道理,若能意常静定,万病息除,今虽有用气功疗养不须药力,但是粗法,亦不知病之所以然也。<BR>  今尊者舍利弗,广演佛教彼色我色,彼识我识,合会一处,便生败坏,实是恩同于佛,但此中缘生之理必须了解十二缘起之义,是故如来教人出家离欲闲静独居,定心存养,雪山六年苦行之意可以少分了知。<BR>  复次若是本来无我,修行存养何物。答云集中定力存养慈悲愿智,尽度无极,无我存在,亦曰无漏智体,非常人之我见我痴我慢我爱之我,是修行戒定慧所成,诚实悲智,精纯无漏之主宰,无我之我,亦随世间,假名为我也。<BR><BR>  第五经<BR>  此说修行者己能绝欲离财,不贪名闻,能行头陀,复不贪味,如是等功德成就者,实亦不易,世之稀有,但此时易生贡高我慢(前说我慢,憎梵行人),此属自恃功德,更加憍气,虽在佛前不观佛德自欲胜佛,余人余事可以比知矣。如彼大梵光明能照三千大千世界而不能见己身,此人能照见己之功德而不能照见自内结使,佛随彼人自分相应习惑,随出廿一种指告劝说,慈悲喜护,四无量心,以此护心,心无恚怒,得欢喜已,心意便正,于如来所成就正信根本不移,(以此利人)竖高显幢,不可移动,能令诸天龙神阿须伦等,沙门婆罗门或世人民于中能得欢喜,心意便正,识知如来功德种种,知如来法,甚为清净,不可移动,知佛圣众清净纯和,法法成就,五分具足,四双八辈可敬可贵,实堪承事,于中得喜,心意便正。<BR>  彼复以此三昧(四无量观之宝)心净无秽,尽诸结使,性行柔软,逮得神通,自识宿命,他心天眼见众生行善恶区分,以此三昧,得心正住,净断结使,心性柔软,得漏尽通,观苦等四谛,三漏解脱,乃至实知真如,如是贤圣弟子心得解脱,虽复粳粮善美种种肴馔,搏若须弥,终无有罪,所以然者,无爱恚痴尽三毒故,是谓比丘中比丘。<BR>  复次,如是人类,虽闻法义次第因缘,而有往昔迷信难除,欲求河水洗罪,佛告以于五解脱中浴洗,内极沐浴乃得正真清净,江水无知犹盲投于冥何可解罪,此总破除各种迷信,不识缘生因果故。廿一心结:嗔、恚害、睡眠、调戏、疑、怒、忌、恼、嫉、憎、无惭、无愧、幻、奸、伪、诤、憍、慢、妒、增上慢、贪。<BR><BR>  第六经<BR>  此经由天人问佛,造行若干种,施谁福最尊,佛偈言(摘抄)施僧获福多,此众度无量,犹海出珍宝,演慧光明法,此总言僧海中出宝,宝者正法,僧施培养正法,使正法久住故。<BR>  复次此中更有密意者,修行之人离欲慕道,不贪利名,复能淡味食粗,苦行头陀,亦不自恃,求知多闻,精进三学。复能持修上路次第随将进修途程亦复了了,正好引人入道。然不能入僧中自修教人,何以故。一者怖畏僧众合聚之劳,或观他过失,自谓清洁,不同凡流,独居高处,身虽出家,终不与众共住,如兵不入伍,而欲一人战胜强敌,二者,虽处僧处僧团,不能摄取于僧,令僧欢喜,令僧安乐。三宝僧伽,兴衰得失,视若他事,无谋无虑,逢事不管,借屋避雨,甚者或能侵僧自利,以是之故福德日消,住于僧中,多无顺缘,人所不爱,虽然处众,不得僧益,因果法尔,莫谁为之。佛悲此辈,自与僧众绝缘,有退无进,终必堕落堪愍。补救之法者,海中求珍宝,天空见日月,摄取令安乐,施僧为第一。<BR>  复次不能入僧中,道行之大忌也。入僧之道,随顺第一。随顺者,注意摄取令僧欢喜安乐是最胜之方便。若其方便未尽善巧之时,以施补济,久则令僧意喜,不合之障消除,福增则人所爱敬,得安享六合之利,一切成就最快而且顺缘。<BR><BR>  第七经<BR>  尊者须菩提,身得苦患,甚为沉重,便作是念,我此苦痛,为从何生,复从何灭,为至何所。<BR>  苦从何生,从我身生<BR>  复从何灭,无身则苦灭<BR>  为至何所,缘聚则生,缘灭则灭,无所从来,亦无所去。<BR>  此段显明缘起无我无自性治病之法。<BR>  尔时尊者须菩提,便于露地,而敷坐具,直身正意,结跏趺坐,专精一心,思维诸入,欲害苦痛。<BR>  露者去盖离恶之地,多修禅定是其入路,非心不定之人了,所能悟解。<BR>  思维者,有觉有观。<BR>  诸入者,眼入乃至法入。<BR>  欲害痛苦者,诸根与名色相触入受,则生欲害,色等败坏消磨,故生苦痛。(第四经应参考)<BR>  此章显示禅治病,及疾病不生,生已除灭之方便也。总此二章指示二谛,双用之法藉下文以明亦复指示定慧不离之道。<BR>  善哉波遮旬,汝令声与琴合,琴与声合,而无有异,即是声与韵合,谱与调合,韵声与谱调不异。 亦定慧同修一法。<BR>  然琴声不离歌声,歌声不离琴声,二声共合,乃成妙音,此言法随于义,义随于法,法义和合,辞味乐说称妙,此显为人说法,四无碍辩。<BR><BR>  天问善业,所抱患苦,有增损乎,今此身痛为从何生,身生耶,意生乎。(看第四经)<BR>  尊者报言,法法自生,法法自灭,法法相动,法法自息,有毒药,复有害毒药。<BR>  法法从因缘生则生,<BR>  法法从因缘灭则灭,<BR>  法法由内外击触收放而动,<BR>  法法定静住止则息。<BR>  毒药者,触动败坏。<BR>  害毒药者,静止与生克对治也。<BR>  如是结云:法法相乱,法法自息,法能生法,法能灭法。(以缘起因果条件为定律)<BR>  若对治法门者,黑法用白法治,白法用黑法治,贪欲、嗔恚、愚痴,以不净、慈心、智慧对治。若总对治者,以空无我为对治。风坏大树,雷雹雨水等喻黑白对治之增上等诸缘也。<BR>  天人事猥,便还天去,可惜也。偈云:能仁说此语,根本悉具足,智者获安隐,闻法息诸病。☆                      (待续)<BR>  开示录         <BR>  己卯年(一九九九年)十一月初八至初十讲于上海居士林<BR>  ※ 智敏上师讲授        <BR><BR>  (接上期)《华严经》偈言:“戒是无上菩提本,应当具足持净戒,若能坚持于禁戒,则是如来所赞叹”。《涅槃经》亦云:“欲见佛性证大涅槃,必须深心修持净戒,若持是经而毁净戒,是魔眷属,非我弟子,我亦不听受持是经”。《毗婆沙》云:“具足戒者,戒言尸罗,亦言行也,亦云守信,亦名为器”。“能善护故言守信也。能至涅槃城故言行也。功德所依名器也。尊者瞿沙说曰,不破义是尸罗义,如人不破足能有所至,行者不破尸罗故能至涅槃”。从上面列举的经论中,很明显地指出,欲证菩提涅槃胜果,是离不开清净持戒的。开悟必需要有定慧,大家公认,但经云“依因此戒,得有定慧”。质言之,若没有清净持戒,则定慧不生,何从而得开悟见道呢?<BR>  有人却认为,持戒是执着,他说:“不思善,不思恶;好的不要去执着,坏的也不要执着,你持戒是一种执着。我呢,既不持戒,又不犯戒,最好”。那么,试问你既然不“执着持戒”,不去学戒,你怎么知道自己犯不犯戒? 我们说,居士五条戒,怎样是犯了根本的,怎样不算犯的,学过《南山律在家备览》就知道有些地方是很微细的。出家的二百五十条、三百四十八条戒是更微细了。你说你不执着,啥也不知道,而能也不犯,也不持,怎么可能呢? 这真正要做到,要持戒精严,极纯熟后,无功用任运能持,如见道后,五戒任运不会犯,因为已有证的功能,亲证到戒的功德(四证净)他的心跟戒已经合二为一了,那当然不会犯了。这功德祗有圣者才能;但是凡夫,戒是戒,你是你,心里满腹烦恼习气,与戒全不相应,如果不持戒,不学戒,自己犯了多少还不知道。自己认为没有犯,实际上很多戒都犯到了,甚至很严重的,那怎么能行? 见道开悟的希望是绝对没有的。回顾上面所引经论,犯戒的人想见道开悟,证空性,是不可能的!我记得,讲寺以前来过一位师父,人很好,善良忠实,但碰上了违缘,告假出去,与他一位师兄相值,犯了根本罪,他初不知道是根本,知道后很后悔,我们就劝他好好的忏悔。根本戒在别解脱戒里面,对首忏是忏不了的,是不通忏悔的。但是佛陀的慈悲,还有见相忏能忏,就是说,可以修一种忏悔法,就象昨天我们传授的金刚萨埵忏悔法、大礼拜等等,这些都是忏悔法中最有效的方法。如果把这个法修了之后,修到一定的数量,就会见到瑞相:在定中梦中见到佛放光,抚摸自己头顶,见到自己吐黑色的脏东西,或是看到自己在清泉水里沐浴,把身上的脏垢都洗掉了,或是见到自己升入佛殿,亲近三宝等,这些就是罪障清净的瑞相了。这些瑞相也不是偶现一次,就算罪障清净,要多次显现之后,那就是说明所忏的这个罪清净了。这样做,也不是很容易的事,要在定中、梦中见到这些瑞相,而且不止一次,而是多次的见到,这并不是自己可以掌握的,什么时候能见到,不知道。缘起法嘛 ,一定要罪障清净了,自然能多次见到。但是,我们切不要刻意去求见瑞相,主要的重点是抓好这个忏悔法,痛悔往昔,未来誓不再造的专诚一心地忏,那么,如前所说因缘够了,这个瑞相就会呈现。决不能单从相上去求,否则,魔就会来扰乱。魔也有通力么,他给你托个好梦,甚至化现出佛的相好,放光照你一下,你就以为罪业清净了,也再不去诚意忏悔了,那就上当了!所以,我们忏悔的时候,要从因上求。我经常说这个话,佛法是缘起论者,要求得到什么果,要从因上去求,祗要因缘具足,兜够了,果决定会来,不能从果上求的。譬如说那天我们讲的比喻:你要吃饭,不能就饭上来求,饭在哪里? 饭要从米里烧煮出来的,你要吃饭的话,先要找米、找水、找锅,找灶,找火柴,还要找燃灶的柴,或者是炭,或者用电灶、电炉。这些因缘条件够了,把它如法的按次第配合起来,把米淘好,锅里放好,加一定的水,火点上,煮半个多小时,果就出现了,饭就烧好了,很简单,家庭妇女都知道。但如果锅不要,水也不要,米也不要,木柴也不要,引火的火柴也不要,或电灶电不要,乃至少一个环节,那你说我要吃饭,饭从何来? 没有办法的。不错,旧社会乞丐是要饭的,但也是人家烧好了的才要得到。因缘条件够了,自然果就会来,单是从果上求,而不从因上求的话,果是见不到的。忏悔也是一样的,如果一天到晚想着,做个梦,梦见佛放光照我了,自己在清净水里沐浴了,脏东西从口里吐出来了等等,这样想的话,有时会适得其反,但即使梦到了,也是魔加持,不是真的罪障清净的瑞相。再说一遍,真正的清净瑞相,一定要从因上求,就是把忏悔法,依四力门好好地修。自己要发愿,过去犯的错误,现在痛切追悔,现在不干了,以后再也不干了,哪怕是牺牲生命,逼着你干都不干了,依止三宝、菩提心,猛利的把忏悔法努力好好修。这样因缘够了之后,自然好相会现,罪也会消失;然不能从果上去求。这个道理,在我们佛教里到处都是一样的。若要成佛,从成佛的因缘上去求;若要见道,从见道的因缘上去求。见道的因缘,上面引的《俱舍颂》已说了,即是说,要住戒,清净持戒;还要修闻思修三种智慧,这样,就会见道。就是前面说的:以清净持戒为基础,在这个基础上,依止善知识,听闻正法,如理思维,然后定中去观察薰修,最后,一刹那的无漏慧出现了,见道了!这些都是说见道的因缘,把因缘具足修好了,见道自然会来。若因缘不具(不够),戒也不持,善知识也没有,法也不闻,也不思维,单就是呆呆的修定,真不知从何修起。那么,不要说得不到定,若谓得定,必是鬼神加持的邪定,连外道的无想定也难得到。外道的无想定,就是一切都不要想。外道也知道,我们众生的烦恼很重,动辄就要起恶念,做坏事,受苦报。他们也想息苦,他们想的方法,是把心息下来,不要动,心不动的话,烦恼也就不起,坏事也不会做了,认为这样,就可以离苦得涅槃。他们以这样的方式去修,结果得到无想定。这个无想定也不低,依第四禅才能修起,也要依师学习才行,它的果报,就是说修得无想定后,来世能生到四禅天里的一个天(广果天)里,叫无想天。但是,修得无想定的效果是什么呢? 仅仅是把自己的心(第六意识)暂时灭下去了,不动了。等于说一个人没有思想了;没有思想,当然坏的念头不会起,坏事也不会做了,就这样子呆呆地呆在那里,但好的念头也同样起不来了。这样的人,死掉以后,就生到无想天去,无想天里寿命有五百大劫,时间很长,中间不起坏念,好像享受定中一些清净。但是自己没有心识思想,时间再长,也不感觉。五百大劫完了之后,以前心识被定力镇住像石头压了一样,压了五百大劫,五百大劫过了,定力消失了,心识活动能力又恢复增长起来了。但这次的增长,却因为心识不动,压得太久了,就像刀久不磨而变钝一样,心也变得愚痴了。智慧是靠动脑筋磨练出来的,不动脑筋就会退化成愚痴,愚痴的果报,大家知道,是感畜生道。所以,无想天下来的,一般都入畜生道。若是过去做过其它坏事,还会生饿鬼、地狱道去受苦。这是外道修的定,不足取,它不能真正解决起惑造业受苦轮回生死的问题。要出轮回、了生死乃至成佛度众生,是一定要靠般若智慧的。☆           (待续)<BR>  报师恩 报佛恩 建设大雄宝殿<BR><BR>  庄严古刹--多宝讲寺 上海佛教协会常务理事<BR>  上海古藉出版社编辑<BR>  李明权<BR><BR>  浙江三门高枧乡,群山环抱,林木幽深,是个远离尘嚣的僻壤。其中有一座金碧辉煌的庄严古刹——多宝讲寺。古刹始建于东晋,初名“龙翔院”。南宋时始改称今名,曾属天台山国清寺下院。清代曾二度重修。至1992年智敏上师住持时,古刹仅剩破殿、残垣。敏公率众筚路蓝缕,重光山门,并新建宗喀巴大师殿,融会汉藏风格而为一体,使多宝讲寺成为江南藏传佛教的首刹,驰名海内外。<BR>  住持智敏上师以戒为本,定慧双开;学修并重,显密兼通;深入三藏,辩才无碍,是一位人天共仰、不可多得的僧宝。上师早年随范古农居士研习唯识,后由清定上师披剃出家,依止能海上师学法,居五台山十三载,尽得格鲁派的真传。上师长期从事僧伽教育,以中观为了义,唯识为方便,以俱舍论为基础,以道次第为实践,创立了系统而又严谨的教学方法,培养了一批能够续佛慧命的僧材,使多宝讲寺成为十方闻风来归的法筵、道场。<BR>  上师在弘法、讲经的同时,不断印行显密经论。为了让广大弟子、学人便于理解,同沾法益,上师不顾年高体弱,广征博引,注释经论,并把讲记整理成书,印行流通。有些还交付上海古籍出版社公开发行,使受众更为广泛。其慈悲济世之心,人天共鉴。<BR>  有高僧必有法众,有法众必有道场。由赵朴初大德题“多宝讲寺”、“大师殿”匾额的古刹,每天早晚课诵、每月两次布萨、每年结夏安居,持午过堂,一派整肃的威仪道风,成为佛门加强自身建设的模范。如今,拟修建大雄宝殿,弘通法宝,希望十方善信随缘乐助,共沾法益,高树法幢!☆<BR><BR>  多宝讲寺大雄宝殿建修缘起<BR>  上海居士 朱嘉楠 <BR><BR>  多宝讲寺为定公上师生前所倡建,多宝讲寺大雄宝殿奠基仪式为定公上师亲自主持。如今十载一瞬,定公上师灵塔在侧,大师殿竣立,独缺大雄宝殿庄严。弘继正法责不我贷!为实现定公生前宏愿,呼吁定公上师海内外所有弟子为这一清静格鲁道风的金刚道场之大雄宝殿发心。!“尽我积集所有诸善根,兴隆正法饶益遍有情。”每一位海公上师、定公上师的弟子都应该尽自己身心的福智资粮出资出力,来完成这一殊胜无比的功德!<BR>  我辈正值末法,佛陀正法也在物欲横流、贪著名闻利养的当代面临严峻考验。如今邪师邪说横行,显密佛法的弘扬遇到诸多障碍,众生因缘福德日趋衰微,如日月般珍贵的高僧定公上师等大德相继离去;而面对在世的诸多圣者,不具正见之人又徒造身语意的罪业,难以趋于佛法的正道。无论是希求人生安乐之人、还是为最终解脱而修行的佛子,都在追求目标的道路上障难重重……种种情形令人叹息。 <BR>  有感于此,智敏上师欲成就众生解脱具真实利益的缘起,乃建立江南最大之正法汉藏金刚道场,藉由文殊菩萨清净无垢的智慧之光,驱除众生无明痴暗的浓雾,斩断轮回牢狱的束缚,引众生达至究竟安乐的解脱之地。讲寺对内组织如法僧团,重振戒纲,同时走学修结合、解行并重的实践之路。对外以多宝通讯和函授办班的形式弘化范围极远极深。待大雄宝殿建起后,一方面供信众顶礼朝拜,培植广大福田,另一方面,也作为无上密法的弘扬宝殿,供修行人闻思解惑、灌顶受法之吉祥所在。 <BR>  佛经中曾云,一切有漏善根之王,今生今世若欲造就通往上界之天梯,成就犹如如意宝树般的异熟善业,就须于从前未有佛塔之地兴建如来舍利宝塔,为僧众修建经堂庙宇,消除对佛法闻思之差异,精勤修习禅定及慈无量心。此四项事业,是今生成就梵净福泽的殊因。 <BR>  何为梵净福泽的标准? 无论何种福泽,均应一心向往善趣,即可反复不断地趋于异熟善报,此称为梵净福泽,亦等于三摩地及心自在善报。 <BR>  以上教言都是佛陀无垢的思想。为何供养三宝、建寺的功德最大? 因为佛像寺庙为佛陀身、语、意的真实所依,修行人行持正法、宣说世间真理、延续佛法清净不间断的传承,能令众生出离生死,因此供养他们就是真正地帮助众生。密勒日巴尊者曾云:护持我修行者,功德与我等同。 <BR>  由此可见,建寺造塔塑像,供养修行人,都有供佛安僧、绩佛慧命的功德。如此积聚善业功德,将可利益我们在生活中、修行上减轻障碍,累积福德资粮,获得现世和究竟的安乐。凡以欢喜心随力捐资,钱数大小不拘,但也如小流汇入海洋,海不枯则功德之水一滴不灭,最为殊胜,即使仅仅以欢喜心随喜,功德亦是不可思议无量无边,清净之发心为最重要。 <BR>  以此功德无偏回向法界一切有情,愿所有见闻者悉得解脱!☆<BR>  捐资账号:11100 9040 1201 0000 10224 <BR>  户 名:三门县多宝讲寺 开 户:高枧信用社 <BR>  联系人:宗前师 电 话:13336750270 查询网址:http//:<A href="http://www.duobaosi.com/" target=_blank><FONT color=#22229c>www.duobaosi.com</FONT></A><BR><BR>  略述大恩清定上师与多宝讲寺之胜缘<BR>  上海居士 朱嘉楠 <BR><BR>  “尽我所有积集诸善根,兴隆正法饶益遍有情,尤愿法王第二宗喀巴,圣教心流恒常普光映……”当一般人还沉浸在梦乡中时,多宝讲寺的出家人已开始了一天的修行功课。那种舒缓柔美而又慈悲悠远的念诵声,飘荡在多宝讲寺的夜空中,令人觉得身心都被涤荡一空,那声音飘荡着,似乎在碰触着心灵最深处的某种东西,它令我想起了我的大恩上师上清下定上师,他老人家生前每天也是用这样慈悲柔和的调子,念诵着《上师供》的。虽然那已是多年前的事了,但他老人家生平的点点滴滴,我又怎能忘记……<BR><BR>  上清下定上师(以下简称定公或上师)于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12月16日出生于浙江省三门县高枧乡一名门望族,家境殷实。其父为清末秀才,家世信佛。而多宝讲寺即坐落在他的家乡高枧乡,始创于东晋,旧名“龙翔院”,乃天台山国清寺的下院。上师7岁即开始念诵佛经,童年常去多宝讲寺参拜游玩,心中对这座寺院,总有一种特殊的感情。稍长进入县立高等小学、县立中学读书,熟读四书五经及诸子百家著述,并从其父那里初步接受了佛教教义,后去广东读大学。上师的前半生真实地见证了中国最风云变换的那个年代,他痛感国家积弱,生灵涂炭,以一腔热血,毅然投笔从戎,后又因厌恶官场腐败,在以少壮之年而荣登少将军衔的巨大光环下决然退隐,出家为僧……不知上师当年是否也是听到了多宝讲寺的清凉钟声,而顿发出世之想呢? <BR>  定公跟随能海老上师学法的过程是辛苦而充实的,而他凭借自己的智慧,愿力和修持,成为了最早接下能海老上师传承的金刚阿阇黎位的弟子,并住持当时的上海金刚道场。多宝讲寺的住持智敏法师,就是在五台山清凉桥由定公上师剃度出家的。解放后,由于定公出家前的政治背景,他老人家受到了错误的对待。在智敏法师在五台山依止能海上师学法以及后来文革被迫害而回到上海的二十几年中,定公上师大部分是在监狱中度过的。而后来平反出狱后,他老人家却没有一句怨言,这该是怎样的一种心胸啊!<BR><BR>  天色悄然地亮了,多宝讲寺的轮廓在晨光中渐渐清晰。周围的竹林笼罩着一层薄雾,其间并有青松挺秀,亭亭如盖。寺后青山巍然,漫山灿烂的杜鹃掩映其中,不知是朝霞映红了花朵,还是花朵映红了朝霞。寺前不远有小河温柔地流淌着,它一定见证了更多定公上师的足迹吧……<BR><BR>  定公上师出狱后回到家乡行医,那时的多宝讲寺已不再是他童年的那块心灵净土了,大殿危殆,其余房舍不是几近倾塌就是已被高枧乡学校占据。文革虽已过去,但汉地格鲁的珍贵法脉也已元气大伤,和这劫后残生的寺院又有何不同呢? 上师的心在流血,他暗暗发愿,宁舍身命,一定要重兴汉地格鲁法脉,以报答能海老上师的深恩。<BR>  1985年底,定公上师受昭觉寺众僧恳请,重返阔别了四十余载的昭觉寺出任方丈。此后直到九七年定公退隐,每年必返乡一次为父母扫墓(他老人家父母的墓就在讲寺旁边),更时常关注自幼常时瞻礼的多宝讲寺。<BR>  1985年,讲寺仅存之一座大雄宝殿,屋架危危欲坠,当即出资修缮,免于倾圮。又购大檀香木料一根,准备雕塑佛像之用。此后几年,上师感到重兴多宝讲寺时机已到,遂找到能海上师的侍者兼得意弟子智敏法师,支持他出任多宝讲寺方丈。1992年9月下旬,又亲来讲寺为缅甸供献之玉佛,举行开光典礼,多宝讲寺终于正式落成了。<BR>  定公上师嗣复每年都回家乡,在讲寺举行开光、灌顶,主办传法、法会,他老人家对多宝讲寺财物,法宝,加持,策划等方面的支持,多是不胜枚举。为了让故乡高枧中学腾出占用的寺院房间而又不会影响学生上课,定公上师捐资三十万元,承担了新建教学楼的主要费用。<BR>  1994年,定公上师又亲自主持了多宝讲寺大雄宝殿新址奠基仪式,为建修新殿作下准备。<BR>  当时是农历八月十五风和日丽的一天,多宝讲寺钟鼓齐鸣,四众咸集,嘉宾如云,都为参加“多宝讲寺大雄宝殿奠基大典”。中国佛教协会常务理事、中国佛教协会咨议委员会副主席,还有时为成都昭觉寺方丈的定公上师亲临讲寺,三门县委、县政府各级领导、及海内外近千名弟子参加了盛会。定公上师执锹为大雄宝殿基石培覆了第一锹土……<BR>  但遗憾的是,直到他老人家圆寂的那一天,也未能看到大雄宝殿的破土动工。<BR><BR>  出家师父们的早课已接近尾声。在那琅琅的念诵声中,清晨的阳光温柔地洒在寺院的每个角落,恰似上师对我们的慈悲关怀那样的无私温暖而又无微不至……<BR><BR>  十年前,是定公上师亲自带我回到他的家乡,并第一次接触到多宝讲寺。在那一个星期里,我们几乎是形影不离。后来上师回川,我去昭觉寺求法亲近但不便长期依止,回上海后上师即来信说:我年事已高,你可依止智敏法师学法,敏公与我无二无别,云云……95年春天,我随定公上师来多宝讲寺时,定公老上师即宣布智敏法师可以代他灌顶传法,我就知道,敏公真正是他老人家所器重的承继正法的大善知识,是我们末法的永久皈救处。定公上师圆寂后,多宝讲寺更成为了定公在我心中生命的延续,处于不可或缺的位置。<BR>  这是一个真正修行人的金刚道场,是能海老上师家风的完美再现。他们持守着“以戒为本”的格鲁家风,学戒持戒,过午不食,结夏安居,半月诵戒,傍晚寺门关上,所有女众全部请出,不准逗留寺内,一切制度犹如佛在世时。他们精勤修学显密教法仪轨,并广为弘扬以“菩提道次第”为主的格鲁教法,利益了无数的汉地有情,成为继定公上师后汉地格鲁的又一面旗帜。他们在坚定地实践着上师指引的道路,并把上师的精神真正完好地保存下来,一代代传下去……<BR><BR>  慈悲悠远的念诵声一阵阵沁入我的心肺,清晨的空气中似乎充满了一种深沉的情感。那是一种上师离去的心泪折射出的淡淡忧伤,那是一种身处多宝讲寺的亲切温暖,那是一种长夜轮回中乍见光明的感动喜悦。这情感,伴随着初升的阳光,在我的心头,升腾,绽放……☆<BR>  定公上师与多宝讲寺的深厚因缘<BR>  温州居士 陈长健<BR><BR>  建于五代时期的多宝讲寺,曾经是天台宗祖庭国清讲寺的下院,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佛教文化底蕴。定公上师正是出生在有着如此背景的地方,定公上师的家族是当地有名望的书绅大家,世代信仰佛教,经常要烧香拜佛,而此寺是当地唯一的一座大寺院,自然也就成为此寺的大护法。上师的童年就是在大人们的带领下经常出入此寺,倍受传统佛教的深远影响,为后来的出家埋下了种子,于是与此寺结下深厚的情感!<BR>  后来上师蒙冤入狱,在一九七六年得到了平反昭雪,此时正在文革后期,佛教已倍受摧残,上师便回归故里。由于受信仰情结和追寻童年的记忆,得知家乡的多宝讲寺在文革中受到毁坏,已被学校侵占,潸然泪下,深深痛惜!为报家乡的恩,此后一直发心要重建此寺,而种种因缘一直都无法遂愿。<BR>  最后经定公上师多年的努力,与当地政府协商,助资三十万元建新的校舍,使学校从多宝讲寺寺址迁出。一边又开始寻找合适的大德来主持此寺,而能够主持此寺的大德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者具有清净圆满正法法流的传承,二者必须是持戒严谨、悲心深广、教证通达、主持僧团的出家大德,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复兴佛教、主持正法,并能利益家乡,这正是上师的悲愿。这样也只能在海公上师法脉的优秀弟子中才具备这样的条件。在佛教才经过文革的践踏,政府刚刚开始恢复宗教自由背景下,在海公上师的众弟子中去寻求是谈何容易呢? 再三考虑,上师想到了当时在佛学院任教的敏公上师。敏公上师依止海公上师十三余载,信仰坚定,尽得传授,无论是戒德、悲心和教证二学之渊深皆屈指可数。经文革中种种摧残,坚持僧戒,不愿还俗,又是上师的嫡传弟子,深受上师的赞赏。就这样上师极力向家乡政府推荐敏公上师,希望政府出面正式邀请他来主持多宝讲寺,并亲自书信于敏公上师,邀请他来上师的故乡三门。在上师多方的推动下,因缘终于成熟,于一九九二年夏,三门县领导亲自来迎请驻锡在温州妙果寺的敏公上师,总算满了定公上师多年来的心愿!<BR>  早于八五年间,寺中唯一大的殿摇摇欲坠时,定公上师立即出资进行修缮,并请全国佛协会长赵朴初先生为讲寺和大雄宝殿题字,赖得保存原殿,乃至开放。此后,几乎每年要来乡一趟,对交通闭塞且贫穷的家乡和仅剩一座破旧不堪的大殿的多宝讲寺更是加倍关注。后得知仅有的一尊文殊菩萨铜像也被偷去,想到失去三宝之一的佛宝心中不免悲伤,发心从缅甸请来两尊工巧精致、庄严无比的玉佛安放在大殿里。九二年的九月定公上师亲临讲寺,监督工人砌筑台基和安放玉佛,还与敏公上师一起为佛像举行开光典礼(一尊释迦牟尼佛,一尊观世音菩萨,现安放在藏经楼),香雾缭绕,钟鼓齐鸣,四众云集,闭塞的当地乡亲们可谓一睹空前的盛况,心中欢喜不已!<BR>  定公上师看到唯一的破旧大殿日益倾斜,心急如焚,大殿旧址又过于靠里面,于是决定另选新址建大雄宝殿。九四年,在讲寺学校遗留的教学楼前,邀请了县领导共同举行了奠基仪式,来自海内外近千名弟子参加了盛会,还发心出资一百万元。由于此地地域偏僻、交通闭塞,经济落后,来往者一般都是少数极具信心的居士,其他信士更是无人问津,大雄宝殿的建设又是需资浩大的工程,一时也难以筹措,因缘也因此不得成熟,后来也不知为何因缘,上师的资金也未曾到位,建设也就一拖再拖。直至现在总算是因缘成熟了,大雄宝殿建设终于开工了,但上师却早已圆寂,非常遗憾,当年这允诺的一百万元也就无法兑现了。现在,这也算是定公上师唯一的遗愿了,凡是上师的海内外弟子都应该尽己所能的发心,随缘乐助,共同来建设大雄宝殿,继续完成上师的心愿,可谓功德无量啊!<BR>  九五年,新大雄宝殿的建设因缘还未成熟,而在台风袭击的威胁下,旧的大殿则定为一级危房。在此同时,多宝讲寺已是熙熙攘攘、人来人往,僧团日益壮大,求法参学者数不胜数,为保护佛像及大众安全,急需一座殿堂供大家诵经、讲学。上师慈悲无限慷慨解囊,立即捐资百余万元先建大师殿,继有大家随缘乐助,于是在九七年春节前夕圆满竣工,建成了在汉地独一无二,融合汉藏风格的标志性建筑——大师殿。<BR>  上师对敏公上师在多宝讲寺宏宣海公上师的法流、主持僧团、建设道场等,大加赞赏,是继上师后在当今佛教界,又一具代表性的人物!温州居士曾经热情的极力请求敏公上师在温建寺宏法,后因上师的邀请来到三门主持多宝讲寺。当时温州对密宗颇为反对,而三门县政府却是非常的支持。假如当初要是留在温州宏法,那可能是困难重重。这都是上师眼光的深邃,也全仰仗上师的加持,多宝讲寺的宏法才会那么顺利,政府才会那么支持!<BR>  只可惜上师在九七年退隐后,就再也没有回乡来寺!后上师圆寂的消息传来后,敏公上师立即带领四众弟子诵经,祈求上师乘愿再来!敏公上师深感上师对多宝讲寺作出诸多贡献,也为报上师的剃度之恩,同时也缅怀上师的诸多功德,于二零零三年发起建筑上师的舍利塔,耗资百余万元,用优质缅玉建造,印度式风格,巍巍屹立在讲寺的龙头山上。并于二00三年举行了盛大的开光典礼,此后来朝拜绕塔的信徒是络绎不绝,都希望能得到上师的加持!由于上师对大家的恩泽是无边无际,大家也都是无法忘怀的,讲寺在每年的十一月十七日(上师的诞辰日),都要隆重的举行千供、会供法会,来纪念上师的功德事迹,并祈求上师快快乘愿再来救度众生!☆<BR>  回报师恩 兴寺办道<BR>  学法居士<BR><BR>  回想起定公上师,虽然他老人家住世时并未亲近过,但是依定公上师强大的愿力和摄受力,见闻忆念礼拜供养亦能得解脱,自己就是这种情形,当年不时去礼拜上海金刚道场那尊弥勒菩萨圣像,并不知此道场来由及所作何用,更不知圣像前那满具慈祥悲悯眼神的照片中人,竟就是定公上师,只照旧祝拜祈愿:早日寻觅得一位具缘具德的佛门导师。旋有素昧平生之人指点——多宝讲寺(正定公上师桑梓),更不久有缘来寺皈依求法,再接下就是在此长住学修转眼已数载有余。<BR>  所以每每思及能来此的一切不可思议,都不禁长长感叹:正是诸佛菩萨的无缘大悲,师承导师的大愿摄受和加持,在此重重苦难的娑婆世界中,最终能让我们找到生生世世的依怙。<BR>  此高枧僻壤偏乡,若不是早于文革后,定公上师就在此培植下佛法的种子;后又多方斡旋请来满腹经论、学修渊深的敏公上师(时尚未授予金刚阿奢黎位)传道授业解惑;再屡复亲来关怀主持、出资助建迁移占地、整修大殿……实难以想象能有今日庄严结界、弘法利生事业繁盛之多宝讲寺!能有让所有来此修学或见闻忆念者,痛苦罪障得以消除,广植现生后世利益安乐,并证得究竟解脱的安身立命之所在!<BR>  经由两代上师的孜孜努力,讲寺在弘法利生上已初具道场规模。十余年来敏公上师一直专注于人才的培养,教证体系的并行,在教法的讲着和弘通上,纵殚精力疲而从不懈厌,克服无数难以备述之险阻艰难,兴盛清净的格鲁法脉于汉地,报师恩佛恩利益父母有情于斯世间。<BR>  敏公上师入主讲寺之初便有总体规划,但怎奈执教多年两袖清风身无长物,要恢复一座庄严的道场却需要大量的物力财力,故只能在现有条件下分期分批解决最亟需的部分。八年前,经请得定公上师首肯,将师最初投资的一百余万与四方资助先用于兴建此时最急需的“大师殿”,这样解决了原只能在十余平米的旧校舍改成的房间中讲经说法,在危危殆哉不时落下粉尘的大殿里念经的历程。<BR>  原文革时留下的两排狭小阴暗的校舍成了主要的僧寮,敏公上师与所有精进修持的弟子们就挤住在这里,一住十年。僧团的壮大,往来参学人员的日益增多,终于02年到04年间新的僧房于多方筹措下刚一落成,油漆味道尚弥漫在楼道里,上师与僧众便都赶在安居前搬了进去。旧有的危舍04年9月最后拆除完毕,虽腾出少许空间为大师殿庄严出一片月台,然近两年来逢大型法会,部分信士就只能徘徊在月台上张望殿内,大师殿原来早已不敷使用,老上师见此每每心急如焚。定公上师曾允之一百万,亦因师之圆寂而无从兑现,资金大量奇缺,但兴建大雄宝殿却成当务之急,十年一瞬,无法再等了。今年春节敏公上师对四众弟子殷重承诺兴建大雄宝殿,尽早解决十方皈仰信士之安住,尽早圆满定公上师亲自培土奠基兴建之心愿。<BR>  偏居一隅的高枧,交通不便物流不丰,但政府开明,民风淳厚,有信善之宿缘,此与定公上师生于斯,长于斯,沐佛于斯,行医于斯,讲经传法于斯,兴建三宝于斯,不能不说有密切关联。以师之远见卓识,早年即对当地居士预言:叫智敏法师来(住持)最好!(弟子因事称师名)此虽于兴建广厦千间因缘多舛,但于受持净戒法席常开却倍具胜缘。赖师之德,终使这里成为汉地培植格鲁教法之沃土,弘扬显密圆通之重地。回顾与展望,都不能不感佩定公上师之慧力独具。<BR>  定公上师圆寂之初,敏公上师亦在寺内罹患高烧,数日后去昭觉寺迎请定公上师骨灰的居士们回来,敏公上师立时接见,曾郑重对他们说:海公上师未完的心愿,由定公上师完成;定公上师的心愿,由我来完成。居士们深深铭刻了上师的这句话,但上师也以行动来积极验证它。<BR>  今日讲寺待建在即,弘通教法尚需众缘,我们谨希望得到定公上师法脉惠泽之弟子们,能荷师未竟之业,心系上师之愿,回报上师之恩—广建三宝转法轮(定公上师愿)—护持正教,兴建古刹,酬答师恩于万一,俾法轮常转,正法长存,以此所集无量功德,致将来共证佛道,同圆种智,善莫大焉!☆<BR><BR>  多宝简讯<BR><BR>  函授部招生简讯(更新)<BR>  2003年7月,经报上级主管部门批准,正式成立多宝讲寺函授部。全年面向全国招收中级班函授学员。年龄18岁以上僧人、居士,身心健康,无精神病史,有志于学习佛法者,均可报名参加函授学习。<BR>  一、报名手续:<BR>  ⒈向本部索取报名表格,填写后寄回本部。也可由网上下载或直接网上报名,邮编、地址、姓名、联系电话填写要正确详细。包括一寸免冠标准近照3张,身份证复印件一份。<BR>  ⒉学费500元(含两年内全部学费、资料费、邮寄费)。<BR>  二、学习方式:<BR>  ⒈为了适应学员随时报名入学、学习进度不尽相同的特点,所有课程以滚动方式依次开出,学习进度基本以教学日历为准。<BR>  ⒉学员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安排学习计划,以同一段时间内集中精力学习一门课程为好,尽量不要贪多求异而不消化。<BR>  ⒊学习中的问题可以来信来电请问,可以在网上发贴提问,函授部将给予回复。并且每周安排一次电话辅导答疑。<BR>  时间为周二、周四、周六晚8:00~9:00,课程见“教学日历”(本期六十二页附表),<BR>  电话:013325960233<BR>  ⒋每门课程学习中间或结束后,将通过网络或在讲寺进行习题答疑,内容讨论,及学习交流活动。<BR>  时间安排在5月1日~7日,10月1日~7日,元月1日~7日假期间,欢迎学员积极参与。<BR>  ⒌每门课程学习结束后,进行考试。考试成绩由三部分构成:开卷考试70%,闭卷考试15%,演讲15%,不要求提交作业。<BR>  开卷考试试卷由函授部邮寄至学员。闭卷考试由函授部在该门课程的思考题中针对每个学员随机抽取3至5题作为考试题,学员答此试题时不能参考其他资料。演讲暂时以写演讲稿的方式进行。开卷考试试卷、闭卷考试试卷及演讲稿完成后邮寄至函授部。<BR>  ⒍随时报名,滚动学习。学习结业时间不限,应基本保持学习连续不断。学习成绩突出者将给予鼓励。学员应学课程达到考核要求后,准予结业,发给盖有本寺钢印的结业证书。<BR><BR>  三、课程设置与学习次第<BR>  (一)课程设置<BR>  A组 道次第 A1、菩提道次第科颂, A2、掌中解脱,<BR>  A3、菩提道次第广论道前基础<BR>  B组 戒 学 B1、律海十门,  B2、菩提宗道菩萨戒<BR>  C组 定 学 C1、定道资粮颂,  C2、舍利弗禅定品学记<BR>  D组 法 相 D1、大乘五蕴论,  D2、大乘百法明门论<BR>  E组 佛学史 E1、印度佛学史分期略说<BR>  F组 根本乘 F1、俱舍大要<BR>  (二)学习次第<BR>  ⒈每组课程不止一门者,一般以前后次序学习。<BR>  ⒉首先应学习A组课程中至少一门。<BR>  ⒊B组课程是C组课程的基础。<BR>  ⒋E组课程是F组课程的基础。<BR>  ⒌B组课程、D组课程、E组课程一般没有先后顺序,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学习。<BR>  四、联系方式<BR>  地址:浙江省三门县高枧多宝讲寺内函授部  邮编:317102<BR>  电话:13325960233  传真:0576-3117237<BR>  网页:<A href="http://www.duobaosi.com/bbs/" target=_blank><FONT color=#22229c>http://www.duobaosi.com/bbs/</FONT></A>  <BR>  Email: <A href="mailto:hanshou@duobaosi.com"><FONT color=#22229c>hanshou@duobaosi.com</FONT></A>☆<BR><BR>  放生护生简讯<BR>  (本处讯)2005年3月6日,多宝讲寺于临海分别放生鲤鱼、黑鱼、甲鱼、螺蛳、田螺,泥鳅等各种生命,计人民币10720元。4月又于临海放生海鲜、青蟹、红膏蟹、黄鳝、鱼、鸟等动物,共计人民币18792.5元。<BR>  2005年3月份本寺委托杭州居士分别于大关河、浅水湾、城河、华家池、钱江南岸、千岛湖、三墩等地放生螺蛳、泥鳅、甲鱼、龙虾、鲫鱼、甲鱼、鳊鱼、鳗鱼、黑鱼、鲈鱼、鳜鱼、鲇鱼、洋花鱼、红回鱼、河鳗、黄鳝、土鱼、河虾、小鸟、蚯蚓,计人民币20000元。<BR>  3月、4月,本寺委托杭州居士又分别于钱塘江、城河、千岛湖等地放生:鳗鱼,鲫鱼,螺蛳,泥鳅,黑鱼,黄颡鱼,鲇鱼,虾,鲫鱼,白条鱼,大元鳊,鲈鱼,黄鳝,甲鱼,青蛙等,共计人民币39000元。<BR>  3月31日,上虞多宝讲寺放生鲤鱼、泥鳅、黑鱼、河鳗、河蟹、甲鱼、螺蛳、相思鸟、麻雀鸟等动物,共计人民币14687元。<BR>  以上放生功德回向南无寺上大下吉佛爷与本寺和尚法体安康,长久住世,长转法轮,回向所有捐资乐助者,皆所求愿满。☆          (通讯员)<BR><BR>  赠送结缘经书 <BR>  《金刚经》 《普门品》 《药师经》 《佛说无量寿经》 《佛说善恶因果经》 <BR>  《说僧过恶 犯大重罪》 《在家律学》 《菩萨戒品释》 《地藏菩萨本愿经》 <BR>  《三主要道》 《密宗法义精要》 《欲海回狂》 《三皈五戒十善四摄六度》<BR>  《普贤行愿品颂解 (能海上师讲授)》 《梵网经菩萨戒本持犯集证类编》 <BR>  《阿底峡尊者传》 《宗喀巴大师传》 《能海上师传》 《一梦漫言》 《放生仪轨》<BR>  《菩提道次第摄颂略解》 《佛说盂兰盆经浅解》 《新素食-救助现代人》<BR>  《值遇三界法王大宗喀巴圣教愿文讲记》 《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发愿文》<BR>  《修菩提道次第初修法门·大乘菩提心法等合刊》 《烟草之毒害》<BR>  《菩提道次第传承诸师修心语录选集·一切悉地生源》 《德育启蒙》<BR>  《随念三宝经(附浅说)从为什么皈依三宝到皈依三宝后应做什么》 <BR>  《观世音菩萨心咒念诵功德表》 请随汇邮资(寺院需赠书请出示公函)☆<BR><BR>  光盘磁带信息(见本期六十三页附表)<BR>  磁带光盘含☆号者仅限受过此戒的出家众请购。邮请书籍、光盘、磁带,请加邮购总价的30%为邮资;光盘请十张以上者,15%邮资;磁带成套(十盘以上)请购,不另加邮资。本寺流通书籍提供批发,若有需要请先来函来电与流通处联系。(依戒律要求,本寺流通的书籍光盘磁带类法宝,一律依成本价。)☆<BR><BR>  助印经书功德<BR>  5000元:徐啸楠,3000元:谈菊英金承孝全家,2000元:蔡生弟郑伟红蔡海影蔡飞虎蔡子豪蔡子倩蔡子翔陈晓霞黄小燕徐立峥徐士哲,1000元:金凤寺,孙晓芬,700元:释继耐,500元:许小红,梁元秀,宝林山越花师父,490元:张贤岳,300元:倪孟平全家,李炳秀,郑洪郑荐蔚黄萍,281元:华天堂常住,250元:王秀凤,230元:张萨,210元:临海众居士,207.8元:王子明,200元:释法净,周纪斌周纪文,王迪,孙睿孙昱之,郑建辉郑建武金世乐郑淑萍,陈新满杨银娥陈新榜,沈凤玉,洪宝宝,励蓓华,戴旭明全家,周锋周玉英,董晓燕,袁姝,刘昆,杜成法杜敏勋杜敏峰杜家豪杜豪丹,200元:悉檀,163.2元:侯文虎,153.5元:陈果慧,150元:王爱莲,刘宏宇,120元:朱熙,100元:肖术华全家,徐州徐力,章秀娟,孙明书雷安民,刘怡秀,陈霞英,陈炜群,赵丽芳,柳春花,杭州众居士,余秀华,李一罕,许红卫许光磊,吴毅恒黄萍黄荷,章二军全家,何俊彦,忻盛皋,吴秉芹,张丽芬陈文汇,廖柳庆钟晓霞,俞瑾娟,李小彩,乐可全家,周星耀,徐云英董文涛,周颐,沉默潜,叶向上叶日上叶文凯,韩根生,殷天明,袁仲焕,屠福元屠福成屠亚红,黄国平,工行上海市分行信贷检查中心档案检查科所有工作人员,李剑明及蔡青峰全家沈迎宾王惠英全家三个乞丐麻小平陈燕春彭国琴刘和平陈琪全家,王忠杰王乐琦王宁芳,江倩全家,吴夏香周学超周彩芬陈小苗,陈亚萍,修净居士,章荣华,朱兴龙全家,王乐华全家,黄涛黄娟,顾恺韵,顾震强,工行上海分行张江支行档案管理中心所有工作人员,季洁芬,83.5元:许年兰,80元:林祝英姜振光,77.9元:释圣学,75元:释澄戒,陈霞,70元:孙启源,妙音全家,沈慧娟全家,60元:谢友德全家,吉林居士,陈金芳,石孝珍,55元:释云松,50.6元:魏乐军,50元:释果净,释宗旭,罗超,蔡争伟,林祥斌,蔡威黄振雷陈捷徐州叶康康,薛施慧,徐启逸,彭慧敏施鹏,颜华杰,季凤翔全家,林晓霞郑琳,严秀玉,钱古虹,林珂伊,林黎明李乐多李福林,阿兰,陈华荣全家,俞美宝全家,朱简文,陈玉梅全家,陈丽丽全家,刘美丽,尹生国,晓华,周门葵周海波石彩女,黄戟,程红波,王琴彭琦峰,郑洪,吴薇,蒋玮璟,宗华,廉桂心,朱惠珍,王菊兰,43.1元:郑欣,40元:陈芳钱燕君,36.2元:刘太生,35元:高继善,陈曼莉,33.2元:罗丹,31元:释宗德,30元:杨志高赵轶博杨沐阳,李晓薇全家,汪恒妙,德华,宗立,李梦璐,王苗凤,车顺耀,龚雅慧,25.3元:刘振义,25元:柴锐,江美娣,20元:恒善,单海蓉,单信泉,严煜婕,余宁,许良平,王昊宁王琦叶海鹰叶海强,潘伟胜朱彩燕潘楠烨钱南安朱海英钱欢,陈国杰,张皓,卢品莲石笑茹石一兵石鹤鸣,李藏珠,李淑亚,叶志红,徐力,金梅云王小灿关莲娟,徐丽华,钟玲娣,朱雅清,陈树娣,俞容珍,马仙珠,张国娟,蔡晴芬,黄美娟,何宝明,严爱娟,19.1元:张波,15.9元:涂明,15元:王昊宁,沈在冰,13元:朱彩娥,10元:李萍,严煜婕,施虎英,冯国础,鲁小英全家,石官鑫全家,宗芬,沈莲根,李宣辰,张吉有,杭健君,严银祥,5元:圣旭,4.2元:叶芳宏张梅仙 <BR><BR>  放生护生功德 <BR>  1000元:上智下敏上师,2485元:开鲁念佛小组谭斌唐居士王小咪林洪英洪林秋季俞居士杜平王建度于连俊曾红小张,2457元:施无相,2000元:高井芹,1681元:极乐寺,1300元:郭巍,1200元:释寿德,释宗祥黄希文苏玉梅黄彩霞黄彩艳黄彩虹,1050元:上海沉香阁,1000元:金凤寺,持瑞,程运德,赵翎音,王蔚全家,900元:余军,干盛姿,650元:孙殿清王少军李桂平李庚孙孟华孙树田于青莲,600元:欧阳涛,洪云来洪煜于晓红全家,500元:释宗宙,梅华,虞东伟陈锡琴,王国华,李世辉,宝林山越花师父,郭雨,张熙文,赵素珍,400元:圆通寺,徐红坊,300元:释普通,周定宽,邱筱霞,李平,李冰,赵彩英全家,周津羽,290元:陶金利,216.5元:宁波众居士,200元:乐清虹桥弘化寺,释宗霄,释心智,广义寺信众,章汉城,江志友,王豪东徐琳哲王潇楠张兰花,王同日全家,田稳柱,郑爱玲全家,费雪宝忻盛皋忻礼华忻蓉敏周哲玮忻振忻蓉娜周承科何俊彦陈萍,李咸钢,郑洪郑荐蔚黄萍,张丽芬陈文汇,励蓓华,金美凤,袁中华全家,虞吉英,杨似男柴文君柴立君柴晓红,198元:四川众信士,171.5元:台州电厂代居士,170元:陆清华,150元:叶飞翔,丁敏会许红卫孙慧敏,黄涛黄娟,刘宏宇,朱海英,姚振德,李宏宜全家,145元:蔡晓勇,120元:金生根全家,金梦瑾全家,118元:释广行,110元:马一韬,105元:高新勤,100元:释修静,释圣路,慈意斋,丁建苗,章尧灿,丁志安丁漪怡石孝珍,陈习莎叶美英陈林林,蒲炎寿,邵正文,俞岳锋,蒲妙云,俞佳炜,谢斌,孙明书雷安民,章建立,杨舒拉全家,魏金飞,悉檀,俞容珍,林基强全家,朱雅婷,林静霞全家,郑尚品全家,郑敏红,许良平,柯高潮林孙燕柯佳佳林孙顺林孙光林孙萍,陈士星陈学形陈彩花,杨兰桥王月明杨龙杨燕,张海燕张思远,杜刚全家张有生全家,杨心慧杨心莲,徐晶晶,徐正忠严秀玉,忻蓉敏,徐翠凤全家,张文琴,胡应干魏爱玉,朱文,王守伟,卢品莲石一兵,万磊全家,张一鸣张坚君张浅浅张钧君竺益华竺成琳朱丽芬,阮晓珲,杨新娥,严秀玉叶秋琴,韩惠明,崔一群,刘学理,马俊英,刘丰,刘伟,畅丽君,刘彦辰,郑慧珠,毛志辉颜小章全家,张伟,林银峰,徐让,陈瑞英,汪金懿,郑建忠,林祝英姜振光,卢品莲石笑茹石一兵石鹤鸣,洪宝宝,吴秉芹,廖柳庆钟晓霞,顾颐全家,孙明书雷安民,潘申士潘爱君潘爱彬全家,丁建苗全家,妙音程林兵程佳,梁新鑫沈彩芸全家,郎银标郎仲标郎军标,舒文祥,任淑莲,肖术华全家,熊小平,陈银,陈诚,王夏芬,袁洲,裘彩花,程佳,赵志苗赵晶徐菊香,丁志安石孝珍丁漪怡,陈品祥,何爱英朱萍,蒋晓霞朱彦,90元:邵忠根邵洪锋张宝娥,80元:王苗,70元:李建全家,冯香云李绍伟,杜成法杜敏勋杜敏锋杜家豪杜豪丹程国根程升,60元:俞源清,邵忠仙,金建顺全家,许桂娟,祝焕祥,赵海洋全家,李萍全家,57.3元:潘伟胜全家,55元:金达全家孔琴琴金锋意,52元:释宗性,徐国铣,50元:张梦张慧华张慧萍张剑兵章立祥全家,杨水淼全家,王润煜全家,马藕馨,李樱樱后伟达,胡孟珍,林生飞全家,金波,周华,亿月圆,周绍昌,叶山,叶玉英,倪晶椿全家,倪海燕全家,王金英,章彩娟,王天保全家,宋云清,祝阜强,许强华,万宝宝陈嘟嘟,郑名法,郑海敏,叶承裘全家沈在竑沈在端曹惠琴张爱飞,李汝亮,郑小爱全家,徐琳芬,姜惠惠全家,周健伟,徐宁,齐甫春,陈岚,李庚桐,章二军全家,苗东,蔡益松蔡威,汪利军,施兴珍,张金荷罗菊花,周炜翔,黄捷,赵吉莉,刘美丽,俞美宝全家,朱简文,毛铁钢杨之衡毛忠章毛天瑜,朱惠珍,余来庆,苳江燕,于百明,柴培坤,柴文君全家,柴立君全家,杨国标全家,叶伟军全家,王丽辉全家,王琴生,徐秀丁,朱佳钰,陶阿珍全家,43元:释宗坚,41元:谭斌,40元:韩兴灿,叶理智,徐州徐力,张凤云全家,许元伟全家胡柏舟全家,陈洪伟,陈佳琪陈捷英,王绮娟冯运辉冯诗扬段航段舸段舰段念德周剑平,郑松华吴美云郑有军郑有奖郑月仙郑银仙丁清清,叶承裘沈在冰,陆上椿,沈凤玉,陈美娟全家,王晶枝全家,王普渊卜季珍王天保王首勇,吴凤妹叶建设叶二五叶建术叶素亚叶素恒叶综晴,丁宁,阮婷娟,龚雅慧,孙宏虹,孙兰兰,严煜婕,孙启源,车顺耀,谢爱琴,39.5元:阮苗吉, 38元:阮水潮阮如花,31元:谭中攀,30元:释了结,韩丽娟,韩定英,俞小兰,刘华年,严爱娟,朱亦芝徐丽华寿晓燕,沈爱云全家,李元林全家, 陶芙蓉,俞杰全家,章兰珍全家,倪晶椿全家,汪孟久,金桂英,支德胜,杨志高赵轶博杨沐阳,汪恒妙,德华,宗立,谭朝霞,范桂娣,单信泉单中华,袁潇娟娟潇风,朱陆根全家,谷阿凤,赵杰军全家,叶强全家,沈金炎全家,李苗英,钟玲娣,26元:韩和剑,25元:高建英全家,夏金峰全家,江美娣,姚素华,田琦,四六娃,21元:上海居士,20元:韩根生,韩惠凤,印佩芳,成运德,郑素华,钱燕萍,黄戟,程红波,潘雯,张孝仙,严爱芬,严月鑫,霍水祥,陈树娣,徐霞珍,章建亚,刘海根,章洪苗,章镐,孙荣祥,王春香,陈慧明全家,竹昱霖,陈芸英,俞慧娟,吕建国,李军,倪海燕全家,邵惠琴,沈小珍,吴佩利,严立军,樊路丹,陈佳琪,陈燕波,葛美娣,郑尚武,裘樟苗,吴雅琴,张银凤全家,张桂富吴彩萍全家,张冬梅,竺慧珠,徐莺,孙水香,段航,郑梅女,张翠利,张翠利阿嫂,陆清平,林昊,金梅云王小灿关莲娟,鲍建东,俆霞珍,薛阿菊,任阿芬,任芬根,陈志斌,鲍云培,金景支,陈丽明,宣鑫秦,梅仙,关祥,杨伟,杨志娟,孟关荣,杨超云,顾永美,景松松,王菊兰,俞客珍,潘仁德,陈杭佳,金欣全家,金青全家,丁松炎,陈佳琪陈捷英,阮兰珍,阮秋兰,杨胜浩,赵勰,沉江海,沈悦,高荷花,章文珍,韩富娥漕居士,单海蓉项水,王宋安,王爱仙,姜宁,林伟成全家,丁松炎,车娟娟,陈宏全家,陈雅丽,杨芝英,张国娟,杨爱仙,谷巧云,夏静,18元:俞斌,15元:王学成,封明珠,俞华静俞佳,陶芙蓉,单玲,单晨东,马佳君,10元:钱慧君,钱燕君,徐来姑,李慧明,李水琴,王朝晖,于爱萍,王一凡,王志敏,邓冶,邓灿然,邓浩然,陈凤仙,顾银梅,王婉珍,刘思辰,项银香,刘烨,陈香琴,沈菊花,陶军仙,朱彩娥,谢利群全家,哀州全家,沈法根全家,杨明高,冯捍卫,宋锭,宗玉全家,冯伟莲全家,杨宣苗朱亚琴,蔡德森全家,鲁国燕全家,徐水花,吴菊凤全家,裘中强全家,朱雅清,陶招仙,杨金仙,陈莉君,徐群力,叶幼珍,王尚书倪朵花,祁正塔,刘莲茂,陈香梅,何征,朱玉芳刘晓洁,谢作赞林丽霞,叶王星,郑尚武,蒋经伟,钟永先,黄晓玲,黄子晗,王昊宁,沈在冰,柴锐,苏金娜,陈文伟,孙宏虹,严兰芳,陈幼幸,丁勉,杨荣斌,夏威怡,施琦,施群,钱秀六,秦和根,丁小根,车娟娟,顾银美,孙梅英,潘仁英,高荷花,顾岳英,杨金仙,倪彩芸,高彦伟,高理晋,吕松华,李留英,吕琰成,张鑫苗,黄建波,张荷菲,张霞菲,张田娟,许柏荣,陶娟娟,陶彩娟,陶继鑫,朱雅倩,孙铁民,马仙珠,陈树娣,张鑫苗,丁勉,陈幼幸,袁金法,袁淑青,俞梅,朱新根全家,章淼夫,章洪海,赵玉英,朱彩娥,朱雅清,喻凤娣,卜季珍,于居士,付伟珍,王宝根,王中瑛,方婵娟,张国娟,孙宏虹,任宠,徐焕文,夏唯唯,陈德娣,俞容珍,陈幼幸,严爱芬,严爱娟,丁勉,苏金娜,王小清,王伟,王百范,何宝妹,王胜,陈树娣,朱鑫苗,潘申土,孙梅瑛,陶彩娟,严兰芳,蔡晴芬,项冬静,曹海燕,韩实娥,金青,金欣,胡水娟,8元:王舜杰,叶茂钱,5元:释界通,周顺花,周朝泉,刘文萍,许伟育,屠朋朋,屠佳佩,曹永岩,苏俊,陈日俏,曹乔依,4元:季洪斌,3元:冯丽君,1元:杨溪<BR><BR>  乐助通讯功德<BR>  119.4元:马慧英,100元:徐翠凤,邱筱霞,50元:黄涛黄娟,廉桂心,40元:张烨,30元:叶海鹰叶海强,20元:王一力,刘汝奇,丁涛<BR><BR>  弘法经费功德 <BR>  1980元:多宝讲寺常住,200元:郭巍,198.4元:余引等居士,168元:释宏智,153.4元:释慧庄,127元:上海下信上师,100元:张丽芬陈文汇,92元:林斌,91.5元:释传觉,66.2元:周凤岐,64.5元:黄元明,61.2元:吴春,56.2元:赵胜,50元:苗东,40元:刘旭,33.4元:陈金麟,32.4元:佟德志,31.2元:释明镜,24.3元:张新卫,23.45元:谷熠,20元:宁波居士,廖柳庆钟晓霞,19.4元:张天恒,18.4元:向宇,11元:周建榕,5.6元:唐师白,4.65元:释本明,4.5元:何文浩,2.95元:朱殷<BR><BR>  慈善救济功德 180元:赵彩英全家,20元:张雷&lt;/DIV>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社区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格鲁教法集成

GMT+8, 2024-11-30 07:45 , Processed in 0.036298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