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鲁修学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2847|回复: 4

【又是一年】——刚晓法师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4-8-13 20:2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P>看到这篇文章,正好和我心里长久以来思考的一个问题相关,因此转载于此。</P><P><SPAN class=b1><STRONG><FONT color=#766549 size=2>又是一年</FONT></STRONG></SPAN></P><P><SPAN class=w><FONT color=#6b614b size=2>  又是新的一年,按照惯例,理所当然地应在卷首向读者说点儿吉祥话,这本未可推辞,也无可厚非。<BR>  而且我认为,对于我来说,这点儿小事实在算不得什么,毕竟受中华文明的洗礼二十余年,已经深得炎黄礼仪的个中三昧了。但是,天下吉言佛说尽,用得着我这后辈小子再来饶舌吗?再者,目下的佛教现状容许我们躺在吉祥的温床上呓语吗?<BR>  佛教的中心教义即是成佛度众生,这也是我们佛教徒应生生世世为之努力的目标、追求的梦想。这个梦想不但是伟大、美丽的,而且是沉甸甸的。 <BR>  近几年来,汉地佛教有一个奇特的现象,那就是对藏传佛教(密宗)以及南传上座部佛教的狂热,当然,这不算坏事儿,但做为汉地佛教徒,我们不该思维一下吗?<BR>  比如我,在佛学院教书。我所注重的是从战略上培养学僧的精神气度,我所要求的是让学僧们承担起该承担的一切,让学僧们都要有“弘扬正法,舍我其谁”的勇气和胆量,要有“天上天下,唯我独尊”的气魄,教育学僧,对于先辈祖师大德,在人格上一定得尊重,但不必固守他们的思想……我自忖,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大师”。 <BR>  比如汉地佛教,象天台宗、华严宗、三论宗、唯识宗等,任何宗派,都可以统摄起整个佛法的义理。<BR>  我后辈小子不值一提,但是,为什么现在汉地佛教徒会大批地舍弃天台、华严、唯识、三论……去往藏传、上座部靠呢?汉传佛教与藏传佛教、南传上座部佛教的区别究竟在哪里呢?<BR>  南传上座部佛教我接触的少,但藏传格鲁派宗喀巴大师的菩提道是我们学院的主课,它讲修行是有次第的:首先要有道前基础,然后下士道、中士道、上士道一步步上去,这确有具体的可操作性。这实在是藏传的长处。<BR>  那么汉传佛教呢?修行方法确实过于笼统,过于原则化,缺乏可操作性:天台的止观;华严的华严三昧观、华藏世界观、三圣圆融观;唯识的唯识观……到底有几人能够行得?天天生活在贪、嗔、痴之中,来世连人身也难以确保,谈得上修观法吗?如同要盖一幢大楼,却是在地面上立马垒墙而没往地下挖基脚,这绝对行不通。汉传的这些修法是藏传中上士道的内容。 <BR>  但是,汉传佛教能够在历史上留下辉煌灿烂的宏伟篇章,绝不可能没有具体操作内容!在各宗之中,确实都隐含有丰富的次第操作内涵。宋元以后,“禅宗”、“净土宗”(注意,带引号)一统天下,顿悟成佛、带业往生占据了主导地位,湮没了佛教修行次第,只剩下莫名的“照顾话头”和“老实念佛”。我们都该忏悔,我们都是战略家,但缺乏平常心。我们想高高山顶立(实际也没做到),却没有深深海底行,我们多了感情用事,少了理智。成佛做祖是伟大的梦想、崇高的目标,这梦想与目标的实现靠的是一步步的走。目下,我们该做的是,潜下心来,开发出汉传各宗中具体操作的步骤,重塑佛教精神。 </FONT><BR></SPAN></P>
发表于 2004-8-13 21:11 | 显示全部楼层
客观!
发表于 2004-8-13 23:57 | 显示全部楼层
<P>在对待汉传佛教的整体看法上,我的认识稍嫌激进,《唯识抉择谈》中的多半问题,恐怕很值得汉传诸宗学者仔细检讨。</P><P>“<FONT color=#6b614b size=2>笼统,过于原则化,缺乏可操作性</FONT>”,背后的理论基础恐怕是更该引起思考的……</P>
发表于 2004-8-14 16:05 | 显示全部楼层
<P>非常欣喜地看到如刚晓法师、济群法师等一批汉传佛教中承担僧伽教育的后起之秀们能够开始冷静地反思了!</P><P>崇尚玄谈的风气,渐渐被打破了。“踏踏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做事”的古训渐渐在学子心中显现出力量。</P><P>近现代以来社会的巨大变革,使人们的思维习惯也产生了重大变化。私塾式的传统教育模式,转变成了学科分明的、逻辑思维系统缜密的现代教育模式。受这种系统化学习训练出来的头脑,自然习惯于系统地按照一定的逻辑关系去认识事物。</P><P>人活在世上,必须要有点信念,这种基于人生信念的追求,可进一步升华为某种宗教的信仰。在经历了近一个世纪的翻天复地的巨变之后,中国,尤其是我们汉地,固有的社会价值观已被彻底打破,新的价值观,特别是人生的信念几乎完全没有建立起来。满足了一定生活要求的人们,无不在寻求一种精神的寄托,人们希望通过系统的、逻辑的思维,能够比较快地找到属于自己的信仰。能够满足今人这种需求的教法,莫过于《菩提道次第论》了!我想这就是为什么现代人特别是知识分子对格鲁教法分外垂青的原因吧。</P><P>佛教的发展,必须适应时代的需求,所谓“法无定法”。佛陀说法时,无不随顺众生的机缘。道次第教授,本属佛法所固有,非宗大师独创,而宗大师独能使此法大振,也是应了众生的机缘,方有此成就。而我汉地,时至今时,方始见此法兴盛的端倪,还是应了众生的机缘。</P><P>每念及此,不觉庆幸满怀——我们生逢其时!</P>
发表于 2008-7-7 13:28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释观清 于 2004-8-13 11:57 PM 发表
在对待汉传佛教的整体看法上,我的认识稍嫌激进,《唯识抉择谈》中的多半问题,恐怕很值得汉传诸宗学者仔细检讨。“笼统,过于原则化,缺乏可操作性”,背后的理论基础恐怕是更该引起思考的……


说到背后的理论基础,这个问题就可能太刺激人了。单有人说《大乘起信论》是汉人自己造的,就引起轩然大波,要进一步去思考背后的理论基础,更简直就等于要根本上否定汉传佛教了。

最近翻阅了因明唐代疏释的片断,有些感想。单就因明一事而看,汉传因明传承的中断和理论脱离实践二事是造成汉传因明曾经辉煌而今气息奄奄的两大弊端。唐疏中不乏精彩之处,但到了后世,传承的中断使得依文解疏都成了大问题,试想连文意理解都分歧巨大或者干脆无法消文,谈何继承?反观藏地众多扎仓传承不断,遇诸难处可有师长可以咨询,事半功倍。理论脱离实践也是明显的。因明本为立自破他,汉地如今只把因明当作故纸来注释研究,却根本没有了当年玄奘法师将因明和唯识结合使用的风骨,当然也谈不上发展。

藏地因明,传承未断,然藏地因明由于多年佛教来在藏地少有敌宗(苯教不成气候),定于一尊,辩论多以自宗内部为主,于新起之多种外道,比如基督教、伊斯兰教以及西方多种哲学,少见有透彻研究及公开论战破斥,也少有当年力破六师外道之风。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社区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格鲁教法集成

GMT+8, 2024-11-28 09:43 , Processed in 0.031756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