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鲁修学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2486|回复: 0

格鲁派教义的殊胜——摘自观空法师的《西藏佛教格鲁派概观》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5-17 09:5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四 格鲁派教义的殊胜<BR><BR><BR>  释迦如来的一代正法,不外教证两种,而一切教的正法,又摄在三藏,一切证的正法,摄在三学。<BR>因此,三藏未可偏废,三学亦须全修。当时西藏有些佛教徒,颇不注重广学,甚至讥诽三藏多闻者为分<BR>别师或戏论者,而妄计以修学一种简略的法门,便能够得到解脱。也有只学一部经论,就自矜为已经从<BR>事闻思了。不知求解脱的人,也须精研三藏,多闻深思,立正知见,长期修习,才能由三学道得到解脱<BR>和一切智。不知闻思不广,则修学难得圆满,那又怎能得到大圆满觉的佛果?格鲁派就是力主对于经藏,<BR>多闻深思,在大小乘的三学上,认真修习。并力主于律藏的努力闻思,以成办戒定二学。对法藏(即论<BR>藏)的闻思修习也不放松,这是得生如实通达诸法性相的智慧后,成办慧学。尤其是对于大乘三藏中所<BR>说的“菩提心”和“六度行”,以及极细“无我”等无边理趣,都力主为从闻思修,入境行果的中心纲<BR>要。因此,格鲁派的教义,极为殊胜,极为圆满。<BR>  古德常说:正法是否清净,即在见、修、行三种离垢与否而定;见、修、行三种离垢与否,又依它<BR>们本身是否能够随顺解脱为尺度。格鲁派的见、修、行三种,是有它很多的优点,现在略举于后。<BR>  1.正见的真义 西藏古代学者;有执“性空”为“毕竟无”,否定善恶业果等法,认为它的自性本<BR>来空故。这是把恶劣断见执为正见,与外道的见解相同,极不应理。缘古印度异学中有顺世外道的分别<BR>论者和等入论者,前者承认百世以内有业果等,但是不承认有解脱;后者则否定业果和解脱。西藏的性<BR>空毕竟无的论师们,执业果是完全没有,又承认有解脱道可修者,于内学外学,均属无据。<BR>  又有一些学者,执空性为实有。他们说世俗法空,是究竟实际。此亦非理,如中论说:“若于空起<BR>执,斯人无可救。”龙树认为有这种思想的人是绝对“常执”,是不可救疗者。按龙树菩萨是佛在楞伽<BR>经中授记他为演说了义的标准士夫,因此,大乘佛教学者对于修习正见,当以龙树所说为准绳。<BR>  另有些学者说:若计为有,即是取相的执着,因为一切法,既非是有,也不是无。他们主张在修见<BR>的时候,全不作意有我无我,是空非空,以“不作意”,为修真性,并以“不见”为见。这种说法,亦<BR>不合理。由于有与无,常及无常,一和异等,彼此极端相违矛盾的现象,都是一事物上的表遮两门,印<BR>度大德们,曾以很多理论来成立它。并且心中若存一个“不作意”之念,即此已成作意。又即“不见”,<BR>已成见与不见两种。因此,他们的说法,仅是自相矛盾之语而已。<BR>  又有一类自称修静虑者说:凡有分别计度的善行,都未离却散乱,所以主张只应专修实际之理。并<BR>说修实际之理,也不应依着正理去观察,只要在不寻伺中,勿追过去,不迎未来,于现在心不起造作,<BR>唯在明空无执之中,弃舍一切分别造作,全不作意,平缓而住其心,即得亲见法身。这种说法,亦不应<BR>理。如果全不作意,平缓而住,即能得到佛的一切智时;那末,就是从异因而生异果,则一切非因,皆<BR>当生一切果了。<BR>  宗喀巴大师对于西藏古德教学的各种异见,就是运用他的智辩,在菩提道次第、中论释、入中论释<BR>等著作中一一加以批判抉择,不能详叙。<BR>  宗喀巴大师思想体系,是继承了佛所授记的圣者龙树师资之旨,理论基础在于了知生死涅槃,一切<BR>诸法,都由名及分别之所安立。在胜义中,虽不可得;在世俗中,都能成立。他的缘起论的中心是这样<BR>说:由于一切法自性本空,故业果等缘起之法才能生起;设若自性不空,就不能生起业果等作用。又即<BR>由于了知缘起之力,才能了知自性本空,因为业果等法待众缘才能生起故;那末,它的自性就是空的了。<BR>这样,就从理解上也可以见到自性空与缘起有,不仅不相违,并且相互成立。就它的理论方式上,也可<BR>结归于:由于自性空,才能缘起有;因是缘起有,所以自性空。显然,此中缘起有与自性有的义理有着<BR>它的不同,自性空与毕竟无的义理也有所区别。更显而易见地指出:自性有与毕竟无的说法,是错谬的,<BR>应当遣除;缘起有与自性空的义理,是正确的,应当修习。欲得中观正见,对于这些词句的定义与内容,<BR>首先要通过正确理解。<BR>  宗喀巴大师依文殊菩萨的教授,对于龙树的中观正见,如实通达,并且著书广为阐明,在西藏古代<BR>大德中,实属罕有。大师上首弟子嘉曹杰称之为:“能断三有根本道,缘起离边之中见,未遇至尊师以<BR>前,一分亦未能通达。”次之,西藏古代学者在宗喀巴大师出世之前,对于唯识宗所说色的体相和遍计,<BR>以及安立遍计为无自性的法无我义,也难如实说明。克主杰在释唯识宗的教义时说:“诸未能显示,甚<BR>深处密意,今开宝藏已,由此生欢悦。”从这里可以看出大师对中观与唯识教义上所发生的深刻影响。<BR>  有人(土官宗派论中说)问:像麻巴弥拉热巴、萨迦本清、仁达瓦等诸位古代大德,也没有通达中<BR>见吗?事实是这样:如弥拉热巴等各位大师,虽然不能说他们未证中见,但是可以说像宗喀巴大师对于中<BR>观深义,先从无垢教理广为抉择,并造大论,如实解释龙树师资教义者,他们未曾下过这种工夫。大师<BR>在发愿文中指出:“由畏甚深真实义,妄执臆造少分空,愿断彼等邪谬见,通达诸法本来空。”说明了<BR>他们那些所证的空,仅是臆造和少分空而已;诸法本来空,应当从色法起,至一切智等所有一切法上,<BR>皆无自性的空性。只有通达这个空性的见,才为佛的究竟了义,最极圆满,甚深中见。这就是格鲁派正<BR>见的真义。<BR>  2.修习的优点 西藏佛教中古代修静虑者对于修习的方法,颇有多种的说法:有说一切分别应断。<BR>有说分别是法身现相,分别愈多,修证愈广。有说分别是大无明。有说分别即是法身。有说意未散动,<BR>明了安住时,即是佛陀,或名涅槃;若略散动,即是众生,或名输回。有说于暗室中,结跏趺坐,瞪目<BR>而视,心不作意,安住之时,所现烟等各种幻相,都是法身和自性身,并说凡夫异生,也能现见法身。<BR>有说以上诸说,虽非法身,但是速见法身的前相。有说这些唯是乱心所现迷乱之相,毫无益处。种种谬<BR>论,举不胜举。<BR>  对于上述这些误解修习的体相的谬论,大师一一给以驳斥。例如说一切分别应断,则通达空性的理<BR>智比量,也应断除,是分别故。可是正观诸法,若先没有通达空性的理智比量,也就不能生起现证空性<BR>的现量,那末,瑜伽现量,就没有了,而实不然。所以说一切分别应断非理。反之,计执分别即是法身,<BR>那末,我们所证,应比佛高,分别多故,所以这一说亦不合理。其余各说,亦是枉设劬劳,全无成果。<BR>  又有以为在修习静虑时,只应止住修,遂把修见时所起如理观察,也认为是过失;此种唯以“住分”<BR>为主之说,实在是通达实际真理之障。甚至误解“心高举者,亦令低下”之语,用在善策励者,亦令放<BR>松;因此,对于积聚细沉,甚至以陷于惛沉状态境界,误为善修。至于真正奢摩他体和毗钵舍那之体,<BR>各各成就之量,以及止观双运之分齐等名,亦不了知。还有把定心不明利的细沉当作修定的好现象。因<BR>此,对真正修定之法,很难得到实益。<BR>  宗喀巴大师如理破斥唯止修论的谬见后,指出应依印度大德迦玛拉希拉(莲华戒)大师着的修习次<BR>第等书中所说的于应观察修者即观察修,应止住修者即止住修,止观二种须轮次修者即轮次修的修定方<BR>法。又指出应依慈氏五论和瑜伽师地论,以及修中观次第论等书中广释经的密意,而得到真正修三摩地<BR>的教授。如最初备办止观的资粮和认识所缘的差别,观察修和止住修的分析,以及由具九住心和八断行,<BR>如理修习而得止观随顺之量。再于真正止观,最初各别成办之量和它的次第,后于真正止观双运三摩地<BR>圆满具足之量,以及初中后对于这些生起领纳的方法和身心上生起之相,认识沉、惛二者的差别,散、<BR>掉二者的差别,并用如何对治而遣除之。并指出怎样认识念和正知及其差别,何时依止正知正念。对初<BR>修习者新修定时,说明仅有住分是不够的,必须具有明利等义,都是依据龙树無著等菩萨的诸论意旨,<BR>作出了正确的抉择。各种修定的方法和发定的各种现象,都详载菩提道次第中。<BR>  3.格鲁派行持的殊胜 西藏学者有谓经中所说断酒和不非时食等戒,是为信解小乘者说,大乘人和<BR>已见真性者则无须此束缚之法。因此,不仅对于出家者所应保持的行持弃而不顾,并且任意脱卸三衣,<BR>破坏清净律仪,致使佛教徒具形式。宗喀巴大师见此现象,心极悲愍,因念佛教基础,本是增上戒学,<BR>对于断酒和不非时食,以及授食等微小戒法非常重视,他是以身作则一一依律而行。他在入密乘时,也<BR>依密经中说的“外护声闻行,内悦集密义”而安住律仪之中,修习二种次第瑜伽等清净行持。此外,大<BR>师更于菩萨律仪和金刚乘律仪中所说一切遮制分齐,亦勤守护,如眼中珠。<BR>  西藏大德打仓巴初对于宗喀巴大师的著述不甚满意,曾设十八个问难,后因见到大师的清净行持,<BR>生起信敬,并作偈赞扬说:“有持律者谤密乘,诸密乘师亦诽律,了达佛语不相违,善修持者(指宗喀<BR>巴大师)前敬礼。”“学显讥密为食法(意谓耽着饮食之法门),持密毁显是空谈,显密不全难成佛,<BR>善了知者(也是指大师)前敬礼。”第五世达赖善慧海大师亦说:“具足希有清净戒,勤修广大菩萨行,<BR>密习殊胜二次第,愿遇善慧胜者教。”格鲁派中真修实证之士,不胜枚举,他们的懿德美行,都能保持<BR>了宗喀巴大师的作风。<BR>  4.格鲁派密乘的殊胜 在密部的数量和灌顶、三昧耶戒、近修,以及曼陀罗的事业、次第等方面,<BR>宗喀巴大师都依据密经和印度大德的释论,阐发入微,使后来修密宗者,得到殊胜教授。西藏古代有些<BR>学密者对于密乘根本经中所说二次第的纲要,当如印度得大成就者一样,依据释经,显示本经之义不甚<BR>了解。他们妄认为密经相续和大成就者的论典,只是供博学多闻增长知识的工具,于是竟视若无睹;反<BR>而对于一束小纸上所写的修行口诀,认为是最上教授,并说它比诸大经论更为殊胜。对那些口诀教授如<BR>果发现到与密经和印度大论典相违,他们也仍认为它是殊胜教授。这种妄计,是由对于广大正法,既缺<BR>闻思,亦未修习;对圆满道体,仅于一种教授,听闻修习;对于支分不全,少许暖相,认为已得定解和<BR>高上修证;甚至有些人对于经论中所说要义,谬解倒行。<BR>  宗喀巴大师对于四部密宗,一切道次,不但以历代相承的教授作为依据,并且汇通本经释经等密经,<BR>以及大成就者的标准论典,对于道的体相和数量、次第、以及如理修持而生证德的方法,断过、除障和<BR>修行证果的方法等都能如理抉择。以了知一切经论,皆是修行证果的教授者,即为格鲁派的极殊胜处。<BR><BR>  五 格鲁派兼具各派教义之胜<BR><BR>  西藏向来相传的上传戒律和下传戒律等所有戒律传承、讲说、以及一切行法;从阿底峡尊者等迦当<BR>派大德所传的菩提道次第和菩提心教授等,峨洛札瓦师徒等所传俱舍、现观庄严、中论、因明等大论讲<BR>传,麻巴和廓洛札瓦等所传集密;惹、卓、雄等所传时轮;萨迦本积达师资所传胜乐和喜金刚;玛玑喇<BR>嘛等所传大轮金刚手;惹、觉、当等三位大德所传红黑怖畏等四部曼陀罗灌顶和密经讲传、以及生圆二<BR>次第等一切甚深教授;并迦举派中法义心要的乐空大手印、那若六法、尼古六法等,以上藏地所有甚深<BR>教授,在格鲁派中无不兼具并包各派的胜义。<BR>  格鲁派还具备五明学处,若声明、因明、医方明、工巧明,以及文法、算术等世间艺术,亦甚丰富。<BR>因此,格鲁派的正法宝藏,是把从上释尊的正法雪山所流出显密深广一切教授河流,而复使之汇合为一<BR>的广大法海。<BR>  今年值宗喀巴大师诞生六百周年,谨从土官宗派论中译述出关于宗大师的事迹和格鲁派的教义部分,<BR>以为纪念。只是芜蘥匆促,错误必多,尚希阅者方家指正!<BR>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社区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格鲁教法集成

GMT+8, 2024-11-30 10:34 , Processed in 0.032723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