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鲁修学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8751|回复: 52

批驳:上师们的缺点(再贴一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6-5 09:3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文章文笔不错,但是有个本质问题,不合教理。
文章的中心思想是:上师在这样一个时代,是有缺点的,有缺点是可以谅解的。
这是一个看似正确的道理,但是个世俗的道理。是典型的误导。


密法中:
任何教义均指出,只要是你的上师,就是佛菩萨的化身。

我们修学密法,千万不要忘记了根本,不要被世俗的教育所误导。
密法的最重要的基础是:视师如佛,连佛都不相信了,就相信自己的判断?

大家是不是感觉:佛是全对的,但上师好像不全对。
可以说,有这样的想法,你根本就没有入密法的门。


你有时念着上师传给你的咒语,有时想,好像上师这个地方不太如法呀,是不是指出来,让他改正一下?
你有一丁点这样的想法,已经失去了诸佛菩萨的加持,已经毫无传承可言。

如果已经是你的上师,他永远是佛菩萨的化身。记住了,永远不要忘记。不但是这辈子,生生死死都是你的上师。
不要在身、口、意上有任何时候冒犯你上师的举动。包括认为你上师好像有的地方是错误的。

如果不是,你还可以慎重选择。

大家还有人认为上师好像就是有缺点的,可以判断,你还不适合修学密法。

先念念:四皈依。
想想:为什么是四皈依。
念:四皈依;思维:四皈依;然后在上师面前忏悔。用一生来忏悔。
发表于 2009-6-5 09:48 | 显示全部楼层
正信的佛教是鼓励佛佛弟子质疑思辨和修正的,如果皈依了上师就不加主观的照盘全收,会不会堕入偏听的外道?毕竟佛门开了什么人都有,不是人人都有幸一开始就皈依了具善具智大慈悲的上师的.

一孔之见,言有不妥望师兄们指正.
发表于 2009-6-5 09:53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是不是没看清楚我的帖子啊。第一段里就有:

作为弟子的,没有人愿意承认自己的上师有缺点。所以我们这里讨论的,并非是自己的上师,而是现在在充当大众师父的上师们。
 楼主| 发表于 2009-6-5 09:54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果皈依了上师”
对不起,那就什么都定了,你可以选择是否皈依,但皈依后,你就没有机会批评上师了。
 楼主| 发表于 2009-6-5 09:57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静风 于 2009-6-5 09:53 发表
楼主是不是没看清楚我的帖子啊。第一段里就有:

作为弟子的,没有人愿意承认自己的上师有缺点。所以我们这里讨论的,并非是自己的上师,而是现在在充当大众师父的上师们。


把题目改掉:上师们的缺点,你可以写:假冒上师们的缺点,我看那不是就不用写了。
发表于 2009-6-5 09:59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果皈依了上师"貌似你皈依的对境应该是三宝而不是某个人.师父是引导证明吧.尊重当然是应该的.
发表于 2009-6-5 10:00 | 显示全部楼层
你什么意思?没看明白
发表于 2009-6-5 10:11 | 显示全部楼层
万一有人遇到假冒的上师怎么办,也必须生生世世把他当作上师当作佛?
发表于 2009-6-5 10:1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静风 于 2009-6-5 09:53 发表
楼主是不是没看清楚我的帖子啊。第一段里就有:

作为弟子的,没有人愿意承认自己的上师有缺点。所以我们这里讨论的,并非是自己的上师,而是现在在充当大众师父的上师们。



是的,是的,
即使 是 真正至尊上师三宝 在外显上示现凡夫相时,在我们凡夫众生的认识境、大家的共许中 或许有  种种的不足(上师有缺点)吧(比如至尊大宝恩师 有时也有口误),

但是 在我们自己的学修上师瑜伽时,却应该是 :
“ 经过这样相互选择好,这样的上师你就要真正当作佛来看,不是表面上,而是从内心的当作佛来看。”
“把上师看作是佛来度化自己的化身,只要是给你传过法的,无论他的地位高低怎么样,学问怎么样,都要当佛来看,不能计较缺点。”
“显宗是看作佛的代表、总代表,三宝的代身和佛的代表,  即 事(视)师如佛  ;  但是密宗里是直接就看作是本尊   即 事(视)师为佛,作为这个直接的本尊来看待。这样的话有特别的加持。” ( “如”  和  “为” 有此差别义)

[ 本帖最后由 雪冬儿 于 2009-6-5 10:18 编辑 ]
发表于 2009-6-5 10:26 | 显示全部楼层
上师的行为一切都是圆满的吗?         嘉瓦仁波且
  
一般而言,在修学依止上师法中,最重要的是要把他的一切行为都看成圆满无缺。但依我的看法,我不喜欢这一个教法应用得太过度。虽然我们在佛经上看到「上师的行为一切都是圆满的」这句话,但是我们必须藉佛陀之光明去了解它。因为佛陀曾经说过:「要接受我的教法,不能依靠盲目的信仰,而是必须透过理智的抉择,就像买金子的人须先把金子鉴定一样。」(比丘与智者,当善观我语,如炼截磨金,信受非唯敬。)  

「把上师的一切行为都看成完美」这个教法,如果不透过正确的抉择,很容易变成上师与弟子的毒药。所以我在教授此法时,总是叫人不要太过份的强调。如果上师所做的行为不如法,或所讲的言论与佛之正法相违,这时我们必须谨慎的以理智和圣教量去加以辨别。  

以我为例,因为过去历代的法王喇嘛都是伟大的圣者,而我又被认为是他们的转世,且我又时时为大众说法,因此很多人对我能生起大信心,于是他们在修上师法时,就把我观成佛。如我同时我又被推为世间的领袖,那「于上师的一切言行都看成十全十美」这教法,很容易在人民推行宗教或法令时变成毒素。因为我可以这么想:既然他们把我看成佛,那我无论说什么他们都接受,那么我大可利用此机会为所欲为了。所以说,太过份的迷信和无条件的把一切都看成圣洁的态度,是会很容易把事情弄糟。  

因此,我一直建议大家,「把上师的一切行为都看成十全十美」这个教法,绝不可以在一般的修行人当中强调它。如果人们将此修无上瑜伽密才须要用的甚深教法,随意应用到其它不相应处,这是很不幸的事。  

或许你会想到,法王难道没有学习「菩提道次第论」吗?他为何不知道「没有上师就不可能学到佛法」的道理呢?事实上,我不是不认同「菩提道次第论」里所说的教法,作为一个弟子,当然必须依止上师,以及思维上师的种种功德的。但这个「把上师的行为都看成十全十美」的教法却必须在完整的教规中以正理去运用它。因为此「十全十美」的教法,乃是出自于「无上瑜伽续」中,菩提道次第论之所以引用它,目的是作修学者未来进修「无上瑜伽密」的前行。所以初学佛法的人对处理这件事要特别小心。  

上师如果利用密宗上师三昧耶戒来愚弄虔诚而无知的弟子,却于弟子处获得他所要的好处,不管他要的是名闻利养或淫欲,这种行为就像是把地狱中的滚热铜汁硬灌进弟子的肚子里一样。所以说做为一个佛弟子,依止上师一定要依理智和佛之正见来作主要的引导。如果弟子不具备这样的善巧方便,是绝对无法在佛法上获得证悟的。  

弟子在正式依止上师之前,一定要对上师作全面的观察,乃至于只须以世俗的看法,把上师看成佛陀的代表,而不须认为他是真正的佛陀。至于「把上师的一切行为都看成十全十美」的这个教法,则留待到修学无上瑜伽密法时才全面运用它,那时这个教法就有新的意义了。因为修学密乘,尤其是无上瑜伽密中有一个主要的本尊瑜伽法,就是将整个世间看成佛的坛城,把一切众生都看成佛。此时在这种每一个人都是佛的情况之下,上师反而不是佛,这岂不是既荒谬又可笑吗?  

佛法在西藏已广泛的流传,又由于历代上师的慈悲,一般西藏人对佛法都能普遍生起很大信心,即使是一块小红布,他们也能把它视为真实的僧伽(注:西藏出家人的袈裟是红色的)。对他们来说,修习「把上师的一切行为都看成十全十美」这个教法是不大困难的,所以净化传承教法的责任,就完全落在上师的手里。但是很不幸的是,许多上师不但不这么想,反而被这所谓「视师行为皆完美」的教法所宠坏。事实上,一个越被人恭敬的人,应当越加谦逊才对,但这个理论有时却变成反面。所以一个真正发菩提心的上师,必须时常很小心的防护自己,并牢记仲敦巴的话,仲敦巴说:「修行者应当利用别人对你的恭敬,而发展你的谦虚。」这是做上师的责任。  

那么做弟子的人应负什么责任呢?  

做弟子的人应负的责任,就是必须运用智能,善巧的表达自己的信心和恭敬,因为信心固然可以产生功德,但若不在智能的指引下,会造成很多的麻烦,和失望,乃至断送自己的慧命。  

我们西藏人对传法上师普遍都有过度的信心,而我们也都认为这是理所当然的。但是身为上师的人应该知道:一个依赖施主而过活的出家人,如果不如法修行,不依循佛之教诫,这样便是造下大恶业,就如同盗用三宝物一样。出家人必须具足善行,或精进的修学,或殷重修持令己能具堪受供养之身,如此接受布施方来得有意义。若是毁法犯戒的出家人,那就宁愿饮下烊铜铁汁也不受人供养。  

作为一个上师,如果是为了利益众生,而举行法会或灌顶,这样做是正确的,是值得的,并且有功德。反之,如果是为了获取世间名闻利养,那倒不如改行做个生意人还好些。  

带着佛法之假面具到处招摇骗,利用众生,这种行为会造成很大的损害。纵使像恶魔的敌人曾无情的伤害我们,但相较之下,如果我们利用佛法来达到分宗分派的目的,或利用众生,其所造成的伤害,将远远超过敌人对我们的伤害,因为这种恶行损害了正法和善行。  

密勒日巴尊者曾经说过:「修道之人的行为若不如法,那么他的行为皆是在破坏佛法。」所以凡是利用教法来分宗立派,或利用教法来欺骗众生,这种行为就是在破坏佛法。  

我们与其花费很大的力气供设佛堂,或长途跋涉的去朝圣,倒不如忆念佛陀「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之教诫来得好。修道之人如果因为修行而增长了自己的恶业和愚痴,更令自心烦恼,那显然这是修错方向了。  

据说八百年前的印度佛法之所以衰落,是由于具器不够的人修了金刚乘的密法,以及僧伽的腐化,而造成宗派林立。所以任何人在宏扬西藏佛教的时候,都应牢牢记住,随意使用「把上师的一切行为都看成十全十美」的教法是十分危险的,尤其是对于初学的人!
发表于 2009-6-5 10:27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lxfx123 于 2009-6-5 09:54 发表
“如果皈依了上师”
对不起,那就什么都定了,你可以选择是否皈依,但皈依后,你就没有机会批评上师了。



师兄,您好,这里或许需要仔细 进一步辨析:

具备了这些条件,拜了刚才所讲具备条件的师父,但还要注意一点:如果你拜了不如法的法师,受了灌顶,但发现有些缺点,那怎么办呢?不能马上背叛师父,首先尽可能不去想他的缺点,尽可能想他的优点,对他说的不如法的事,放在一边,不与师父争论就是了,然后善巧的吸收、接受正确的部分。《三摩地王经》说:“如一类士夫,称扬旃檀德,谓旃檀如此,香相极可爱。此有诸余人,问如所称赞旃檀少有耶?诸士夫此问,答彼士夫云,我赞旃檀香,以求自活命。非我有其香。如是末世出,诸不勤瑜伽,以赞戒活命,彼等无尸罗。”这是什么意义呢?我在刚才的戒律当中讲,每一个标准都非常重要。佛在这里打了个比喻,说有一个人专门赞叹旃檀香是如何地好,这时候有人问他:你有没有少许的旃檀香呢?他说我是专门赞叹旃檀香来生存的却没有这种旃檀香,原来他赞叹了半天完全是为了活命的。佛又说在末法时,就会有很多诸如自己不修瑜伽,自己不去修炼,只是赞叹守持戒律是多么地好,自己完全违背戒、定、慧三学的人。同样,寻找善知识,必须寻找一个戒律清净,戒定慧修得非常好的人,具备一切条件,不能找用佛法来活命的人。

     因此,我们学密法,受灌顶一定要慎重。不过有人认为,既然这么复杂,干脆我不去拜师,在家里看书就得了。不成!没有师父不可能得到任何加持和成就,没有传承,修佛法简直是盲人摸象。“如果以前亲近过的完全是恶知识,你应该完完全全地远离他。”如果既不是善知识,也不是完全恶知识,善恶各半,可以放弃他。如果具备50%以上这些德相,主要功德还是具备的,还可以继续亲近他,在未见到真正善知识之前,只好在他那里学,力求自己有所长进,有所提高。当有一天你遇到了圆满的善知识,也应敬重过去的善知识,凡是在他那里传的,还是在他那里听授,不具备的部分还是找一个真正的善知识来继续引导。

总之,你求师学法的目的是为了自己有所长进。达到了最高境界,再不能继续引导时,再寻找一个更得力的师父,在原来的基础上继续修炼  . . .因为你已经受了灌顶了,不能把它放弃,还要修原来的,把我这个加在前面三皈依的位置就行了,你每天修的时候先修几百遍三皈依作为一个突破口。他问修完三皈依还干什么?我说再传你发出离心的修法,发出离心作为第二个突破口,然后再修菩提心,而且也“别抛弃原来的善知识,只要是善知识就不要抛弃。”


详见   http://www.xiaba.org/chuanfa/Sho ... cleID=4&Page=11
 楼主| 发表于 2009-6-5 11:06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认同:冬雪儿的补充,如果是恶知识,应该远离,但即使是这样,也是远离,不要以弟子的身份去批评。

密法和显宗最大的区别就是上师的问题,现在没有人强调择师的重要性了,大家听说来了藏地的出家人,都去皈依,去拜师。记住:可以去结个缘,没有问题,但皈依一定要慎重,也不要想,这是我的上师,如果你这样想了,皈依了,那结果已经产生了,没有办法改了。他就是你的上师了。
对上师,这个问题你要非常非常慎重对待了。


       尊师重教,视师如佛
                                                      多识仁波切

     尊重老师,依教奉行,把自己的上师看做佛一样地来皈依。

因为,没有上师之前,我连佛的名字都没听到过,三宝是什么我也不知道,通过师父我才知道佛的伟大,法的伟大,僧的伟大。我没有见过释迦牟尼佛,给我传法的是我的师父。佛是空洞、抽象的,三藏经典中佛的法印、思想是师传授给我的。因此,师的地位是最重要最重要的。

汉地的文化是天、地、君、亲、师,师在最后。藏传佛教不是这样,师是最高的。你去去藏地看一看,红教的寺庙排在第一个的是莲花生大师,黄教寺庙中间是宗喀巴大师像,旁边才是释迦牟尼佛像。这是为什么呢?因为上师的地位比佛还要高。尊师如佛,才能得到真正的传承和真正的学问,这是非常重要的。
  

藏传佛教的师徒关系亲如父子,违背了上师的人是没有地位、被瞧不起的。在藏地,考察一个传法的法师,他的法流纯真不纯真,首先看他对自己上师的态度。如果他违背了上师的教导,与上师闹矛盾或者关系破裂,那他已经破了上师戒了。密宗第一戒是尊重上师,如果违背上师,那根本戒就没有了,一切都毁坏了,就像僧人犯了淫戒已不具备僧人条件一样。

显宗、密宗都是这样,菩提道次里面开始便讲亲近善知识、亲师法。“亲近上师,入法之门”,这个门必须要进,否则就没有清净的法脉传承。

                                              有关菩提道次第所出问题解答

   问:应视师如佛,许多行者都知道,且口头上能道其理,然心中仍不能视为真佛之主要障碍为何?应以何法净治?

答:不能视师如佛之障碍甚多,其中主要障碍,由于观人过失习惯,总觉自智他愚,以此心中仍不免观师过,甚至师德亦观为过,而且胡作批评,因毫未生起观师诸行(摄见为过失,如四波罗夷诸行),皆为功德之心。此之对治,应先察自己有无骄慢,必须毫无慢心,必须不观师过,尽观师德,师之诸行,皆为功德,以为对治。
 楼主| 发表于 2009-6-5 11:52 | 显示全部楼层
强调一下:
一、择师真的是非常重要的
二、如果已经建立是师徒关系,上师就是佛菩萨。



转:
祁竹活佛答问如果发现自己之师长所作所为与佛法背道而驰怎么办好呢
○如果发现自己之师长所作所为与佛法背道而驰,怎么办好呢?
◎我们必须在依止一位师长前详加观察,不是看到报纸宣传便一窝蜂地前去依止。世间上的学问,我们尚须择明师而依止而学,何况生死成就大事?如果已经依止了一位师长,我们就应该看他的功德,而不是去挑他的过失。如果他有甚么过失,你应该早在观察期中决定不去依止。一旦已经在心中生起了依止心,再反悔就已太迟了。没有人逼你去依止一位师长,这纯粹是你个人的决择。如果并未好好去观察便盲目依止,只可怪自己了。如果我们以批评及狭窄的心胸去看,世上全都是有过失的人。即使佛陀再世,在你眼中也一样会是充满过失的。佛陀在世时的俗家亲戚提婆达多便是一个好例子:他眼中的佛陀不但并非圆满的圣人,反而是他的敌人,所以他还处处陷害佛陀。若透过智慧的眼光去看,你会发现原来每一个凡夫都有值得你去学习及尊重的特质,何况自己的师长呢?你眼中的师长之过失,极可能是你内心的反映而已,并不一定是师长真的有过失。如果你真的肯定师长在客观上有过失或根本没有真正之不断传承等情况,最好是悄悄地疏远而另寻师长,但绝不可批评已依止之原来师长,心中仍要视他为自己的师长中之一位。在传统中,一个修行人可以有多位师长,所以再依止其他大德是没有过失的,但谤批自己之任何一位师长则是不如法的。如果你已与某人建立了师徒关系(即使只是在心中依止而并无告知师长),就不要再批评他。你尽管可再依止其他师长,但不要评谤原来的师父。其他人如果与他并无师徒关系,这个人又的确真的有很大的根本过失,或许还可出言以维护正信佛教的形像,但作为徒弟的你就不要插嘴了。总而言之,依止一个师长前要观察入微,依止后就要视师如佛了。
摘自大藏寺祈竹仁波切问答选录<<狮吼棒喝>>
发表于 2009-6-5 11:55 | 显示全部楼层

跟进,再贴一下

静风师兄的观点有大问题啊,还是要好好学掌中解脱

特别是《掌中解脱》依止知识法的四个方面的教授
(一)依止知识利益
(二)不依止与不如法依止之过患
(三)意乐依止法
(四)加行依止法

尤其应特别思维第三点“意乐依止法”的教授。

帕祖在开示了依止善知识有哪些利益、不依止善知识又有哪些过患之后,又开示了“应该依止一位怎样的善知识”的问题,指出我们应该依止一位“具相善知识”。

那么,如何是“具相善知识”,帕祖开列了“十种功德德相”、“五种德相”以及末法时代对“具相善知识”的最低要求——— 应该功大於过;视後世较现世为重;视别人较自己为重。

那么,找到“具相”善知识之后,要作的就是意乐依止、加行依止。从帕祖的开示中,在依止“具相”善知识的过程中,哪怕是对于“末法时代最低要求的具相善知识”,从意乐上来说,视师如佛是必然的选择,此时是没有什么所谓“缺点”之说的。反观静风所罗列的“上师们的五项缺点”,是根本无法生起“视师如佛”的意乐的,严重违背《掌中解脱》的教授。

帕祖说:“金刚持认可是佛的上师,我们却认为不是,而执意去盯著上师这样那样的过失,由於「此因不定」和「成为相违」的关系,我们您该运用上面所说的那些能立因,以「绕边绕山」的方式来修,从而认识到上师本来就是佛。
像这样以数理来成立,从而获得上师即佛的定解,换句话说,则能生起上师与—切佛似乎是合在一起的体验时,便是巳生起如理依止善知识的证德。”

此外,掌中解脱中还有一段做弟子的五种德相,以前没多注意,这里仔细拜读了,很有道理很有意思,贴来与诸位师兄分享共沾法益:

◎从弟子这方面来讲,如果他具备以下五种德相的话,修法就一定能成功:(一)对自宗不贪著,对他派不嗔恚,不堕党执、住於公正:(二)具有分辨善恶的智慧;(三)有大希求心;(四)对上师起大恭敬:(五)专心听法
发表于 2009-6-5 11:58 | 显示全部楼层

跟进,接着贴

这里有个前提,具相善知识,也就是说末法时代善知识的德相最起码要具备帕绷喀大师开释的“应该功大于过、视后世较现世为重、视别人较自己为重”以及康萨仁波切“有悲有戒”的教授。

在这个前提下,静风师兄所谓“理解包容上师的五种缺点”实际上还是把具相善知识乃至具德金刚上师视为凡夫,依此所谓“五种理解与包容”是根本无法生起视师如佛的意乐的。

另外龙哥,上面讨论的都是成立师徒关系后所摄,显然“上师们”必然有一位是“自己依止的上师”,也没有哪一位“上师们”不是“他人依止的上师”,而且,静风师兄虽然文首说是不涉及自己依止的上师,但内容上还是回到了这一点,对依师法有严重误导。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社区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格鲁教法集成

GMT+8, 2024-11-27 08:40 , Processed in 0.035766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