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鲁修学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764|回复: 2

吉祥经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5-11 23:0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吉祥经
  
  李荣熙 译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祗陀园给孤独精舍。时已夜深,有一天神,殊胜光明,遍照园中,来至佛所,恭敬礼拜,站立—旁,以偈白佛言:众天神与人,渴望得利益,思虑求幸福,请示最吉祥。世尊如是答言:
    
  勿近愚痴人,应与智者交,尊敬有德者,是为最吉祥。
  居住适宜处,往昔有德行,置身于正道,是为最吉祥。
  多闻工艺精,严持诸禁戒,言谈悦人心,是为最吉祥。
  奉养父母亲,爱护妻与子,从业要无害,是为最吉祥。
  布施好品德,帮助众亲眷,行为无瑕疵,是为最吉祥。
  邪行须禁止,克己不饮酒,美德坚不移,是为最吉祥。
  恭敬与谦让,知足并感恩,及时闻教法,是为最吉祥。
  忍耐与顺从,得见众沙门,适时论信仰,是为最吉祥。
  自制净生活,领悟八正道,实证涅槃法,是为最吉祥。
  八风不动心,无忧无污染,宁静无烦恼,是为最吉祥。
  依此行持者,无往而不胜,一切处得福,是为最吉祥。
 楼主| 发表于 2009-5-11 23:06 | 显示全部楼层
人生感悟:积小善可成大德
  
  世间有许多人虽然满怀壮志的准备着做一番大事业,却不能认真的做好身边的每件小事。然而,人世间任何伟大的事业都是由很多小事所组成的,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或许可以完全改变人的一生,因此任何无心无私的充满友善的举止行为,都将会给人带来不可预想的喜悦。
  
  童话故事中说:一只小蚂蚁在河边喝水,不小心就掉进了河里。它用尽全身的力气想靠近岸边,但游了一会儿就没有力气了,只能在原地打转不动,小蚂蚁近乎绝望的挣扎着。这时正在河边觅食的一只大鸟看见了这一幕,它同情的看着这只小蚂蚁,就衔起一根小树枝扔到它旁边,小蚂蚁挣扎着爬上了树枝,终于脱险回到了岸上。
  
  当小蚂蚁在河边草地上晒身上的水时,它听到了一个人的脚步声。原来是一个猎人轻轻的走了过来,手里端着猎枪,准备射杀那只大鸟。小蚂蚁迅速的爬上了猎人的脚趾,并且钻进了他的裤筒,就在猎人扣动扳机的瞬间,小蚂蚁拚命的咬了他一口。猎人被咬后一分神,**就打偏了。枪声把大鸟惊起,振翅高飞逃走了。尽管蚂蚁是比大鸟弱小许多的小动物,但它却用自己的力量帮助大鸟躲过一次杀身之祸。
  
  由此可见,宇宙中的万事万物,即使是一种比较弱小的动物,它们的善行也绝不会白费。做人的道理也是一样,积小善可成大德,积小成可成大功。人世间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都可以显现出人心中的真假善恶与正邪美丑,因此人生中的一丝一念都是非常重要的。俗话说:“千里之堤,溃于蚁穴。”不管是善心还是恶念,都是积少成多,积小成大,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也是做人的正理之一。
  
  本文是转贴
 楼主| 发表于 2009-5-11 23:07 | 显示全部楼层
略说佛教因果
  
  仁俊法师著
  
  佛教所说的因果,是建立在不可动摇的理论与事实上的;理解了因果的理论与事实,对世出世间的一切潜性与显相,则能洞彻无疑。约这一意义说,证明佛教所阐扬的因果,实是恰如其分的说明一切事相的来龙去脉,非但毫无愚弄作用,且更具有对治一切邪因邪果的伟大效用。佛教建立因果的动机,首先是将一切有情从邪因邪果中引进到正因正果中来;信解了正因正果,心行则能自动自警的力趣于正。从因果果因的复杂性上看,真够深微而难以了知,所以,‘世间智者’虽也讲因说果,但因对它的深微性没有体悟,总不能直从自身上把握因果的真义。佛法的因果主要是从自身上讲起,了知自身无实性,无真我,乃是由因缘幻合所引起的相续的生命之流,因果就建立在相续的生命流上。生命必依时空而存活,从时间上认定著[三世],生命流上的因因果果才信得切。
  
  一切因果的创变者——生命,离了生命,一切因果就没法谈了。因果是由生命的活动,所表现出的无限现象,生命是由因果的支配所演化出的无量有情,二者有著连锁性的关系。生命最神秘的是个生字,生,是指每一个生命都在长期的引续下去,向前看有过去的生命,向后看有未来的生命,向中看有现在的生命,过去的生命为因,现在的生命是果。同时,现在的生命为因,未来的生命是果;生命之流就这样的三世三世的流下去。有情界到处结织成因果网络,各自的活动,就各自拘限在各自的因果网络上。世俗因缘所引生的世俗因果的生命现象大都如此。这种因果就理论上说,似乎太机械,就事实上说,似乎太平凡,但却是世间实相。讲因果,信得了这,才能接受高深因果的理论与事实。从因果的恒转上看,确是可变的,真能改变因果的惟有人,能改变因果则能创造因果。生命之路—因果,这条路大有宽狭明暗之别:迷信邪因邪果则最极狭暗,正信正因正果则非常宽明。因果本身给人的启示:将生命之路先辟得宽明了。
  
  人类的得救,是自救自,虽然也需要他力相助,但那仅是增上缘,自心才是得救的因缘。视自心为因缘之本,理会到一切因果皆此因缘所生,而此因缘乃是心熏心、心生心相依而起的。因果既离不开缘起的心,那末,把握现前的心(意识),注察其最微的动念—因,以法以智熏培而纠导它,就会感到好果。人类生命的真转机—抉择因果,在因上抉择得精密正确,果上就免得许多纡曲波折。佛法教人‘慎因’‘畏因’,都是要人重视因!
  
  业行的律则——因果,有因一定要感果的,这是约因已种而果快成熟说的,假使因虽种而尚未成果,新的强有力的因透入了心坎,它就会多少起著变化,甚或全部改观。这与宿命论所讲的不同。因果能起变化,当然就能进步。佛法倡说世间因果,用意即在于由变化而臻于净化,由恶而向于善,是进化的基础。陷在流转中的有情,受著种种障覆,总是退化多于进化。这,一切通在恶未止而善未行,对于善恶因果的本质还未清楚。对治这,只有弘宣五戒十善,以此为因而感果,再由果上而践因,生生世世则能以人生而上进。正因果中养成的正式心境,对己则不敢贪纵,对人则不肯刻暴,兹福观念由此而来。这是人间的和善之本;和善中的相互提携,一切才能进化。一分科学者的进化观,著眼在由物而人的竞争上,进成退败的世相是如此,但因竞争而引起的斗争、杀害,许多处又显得退化了。依佛法说,动物虽有进化的潜能,但因种种限制,决不能真实进化,一定要舍了物生而取得了人生,明因果,持戒善,才能步入进化之程。从自家一个个的生命上讲进化,这在特重见(到才)知(到)的物质实验者很难相信。但是,佛法从现象的推知与智慧的证知上,确是如此。蔽于见知的人,总是将现生孤立起来看,一死就都完了,这谈到进化吗?佛法彻见到这弊端,故以推知与证知说明生命的继续相引。人类生命的特征—灵知性强,进化,即是灵知性向正确方面一直发展。不过,人的灵知一被(染污)无知所掩,就难以进化。因此,必须以善行扶植灵知,进化始能趣入定向。在善行的进化中讲因果,这是人生进化的开始。
  
  人,知道生命无尽,而又信得生命进化,便能提起积极精神。人类社会最大的稳定力:是各人‘确信业报由各自负责’。这个观念一遍透了,自洁自好,自强自立的风气才播得开。
  
  进化,专限在世间上说,不够彻底,有漏戒善中的凡夫,观慧薄弱,一著果而昧因就难进化了。因此,佛教才又说转染为净的因果。这一层因果著重在出世间。世间的一切是无常,是蒙蔽,有进也有退。所以,真实的进化必须于净化中求。三乘圣者都是于净化中求进化的。净化之因是(八正)道,净化之果是(择)灭(无为)。依八正道而起信起行,则能悟灭而得净。生活在净化中,一切尽是赤裸光灼,鉴彻无碍。这样的生命所表现的,不但超世也能化世。有情误认染欲为美,这都是偏著在事境的艳丽的一面,而忽视了理境的空净的一面。为艳境迷陷的人多极了,要跃出这个陷坑,非悟入空净的理境不成。世间的宗教与‘净道’(四禅、四无量、四无色),虽也能相对净化,但不能绝对净化,惟有八正道才能绝对净化。自利之根—净,这个根彻底净了,净他的净力才会充实。净化的法味熏得深了,虽不能立即转染成净,至少不会粘得浑身泥滓。在净化过程中不昧因果,在世间事行上才能扭转因果,这是凡圣迷悟的关键,拨开了这道关键,才能出迷入悟。
  
  学佛最重要的:把握凡圣之辨,把握由凡入圣之念。这一念深牢了,转染成净就不远了。我们应该重视这一念,护持这一念。
  
  生命净化到无系(缚)无(流)转,约价值说,已比世间的神或贤圣高得多。一分的二乘到此境地,出世而感到无事可‘作’,安寂地等著入灭。重自净而忽于净他,当然要受到弹斥。大乘是自净与净他同样重视,因果观才圆纯了。这一层因果,是就六度与大菩提说的。因位上不计时劫而广修六度,从法相的分别抉择而契入诸法实性,从法性的冥会默照而断尽一切惑习,便能证大菩提。最超胜的因果—因满而果圆,因满了所应作的尽作了,果圆了所应(适)应的尽应了。从诸佛菩萨的悲愿上看,所作所应则又是无尽的。因此,虽然证得佛果,亦可示现菩萨因身而度生;同样的,虽在菩萨因位,亦可暂现佛陀果身而度生;这种回果而向因,由因而现果的大用,显示了无限的自由。佛法的根本意趣—彻底自由,这是于智证悲行的融彻中实现的,因果的最高的理论与事实—泯除限制。生命到达这种境域,才能面对而深入一切因果果因中去,将有漏的趣寂的根性,一齐接引到圆纯的因果中来。
  
  学佛法,劈头就得选一个正大的因,因选得大而培得足,果才会粹美而圆实。一切的因以六度为最大,一切的果以菩提为最圆;践此因而趣此果,始能浩荡敞豁地于因果大道上往来便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社区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格鲁教法集成

GMT+8, 2024-11-23 17:06 , Processed in 0.031451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