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鲁修学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0322|回复: 48

【转贴】大藏寺法台祈竹仁寶哲【甘露珠蔓 - 菩提道次第禅修手册】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5-2 13:0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P>大藏寺法台祈竹仁寶哲【甘露珠蔓 - 菩提道次第禅修手册】 <BR>编者的话 </P><P>近数十年来,汉地佛子对藏传佛教格律派的【菩提道次第广论】,乃至其他菩提道次第系列之教理论著,都开始有所了解,唯市面上仍少见与此配套的实修开示著作。为填补这方面的需要,大藏寺法台祈竹仁宝哲于2004年10月在香港东莲觉苑,以十一天开示了菩提道次第八大导论中之【乐道论】,经笔录、翻译、整理及编辑而成本书。 <BR>【乐道论】乃第四世班禅善慧法幢大师(Panchen Lobsang Chokyi Gyaltsen, 1567-1662)所著,其内容为专门提供予行者实修之要诀,故成为历代实修者必读及倚靠而禅修之权威导引。 <BR>本书固然可被视为个别独立之禅修手册,唯编者建议读者首先研学老法师之【甘露法洋】、【甘露心华】及【甘露法味】此三本著重教理方面之菩提道次第系列著作,然后方使用本书而配套实修,俾能获得至大利益及进步。</P><P>禅修导言 <BR>每一個人,甚至每個生命,所希求的理想都一樣。世上的人,有的追求金錢,有的追求名聲,也有追求美色的,但最終來說,我們所追求的,其實不外乎是欲離開痛苦及欲得到快樂。可是,我們可以靠觀察而得出結論:快樂並不可從心外求得。如果我們真的想得樂離苦,就必須作心上面的修持。 <BR>修持必須先學懂正確的方法及知道這樣做的目的,而不是隨便地坐下來、閉上雙眼,便以為這就是所謂的「修行」。有些人一聽到「修持」這個字眼,便聯想到在天上飛、未卜先知、天眼通或甚麼神通法力等等,其實這全都不是我們這所說的修持。所謂「修持」,是指訓練自己的心,令它能受控制及漸漸遠離貪、瞋、痴等煩惱,以達到真正及恆久的快樂,從而切斷痛苦的來源,乃至最終成就最完美的境界 —— 佛境。 <BR>這所將教授的,是佛教二千多年來代代相傳下來的菩提道次第教法。它始自本師釋迦牟尼,後由阿底?#123;祖師(982-1054)整理,再由宗喀巴祖師(1357-1419)等歷代大師發揚光大,傳承至今從未中斷或被歪曲過,所以這些教授完全可靠。在二千多年來,歷代祖師及許多修行人,都依賴這所說的方法,而得到了傑出之修行成果。 <BR>這提供了整條成佛之道上每一步應修的內容。有些人或許在略學了一下各禪修章題內容後,便心生一念:「這些教理很淺白,我早就懂得了!」,可是,如果缺乏了正式的禪修,我們便永不可能生出對它們的真正而堅固的覺受,這些教理永遠只會是與自己無關的理論,並無助於我們得樂離苦,也不可能令我們解脫乃至成佛。故此,對真正欲得樂離苦乃至發願成佛的人,禪修是必需的修持。 <BR>在第一次正式禪修之前,首先我們必須具備某些基本條件及學習有關的基本知識:</P><P>预备禅修 <BR>预备禅修 </P><P>师承 <BR>本书的依据是菩提道次第显宗教法,尤其是菩提道次第八大导论中的【乐道论】。 <BR>佛教十分注重传承,而禅修之成功与否,并不单取决于智慧,同时亦依赖历代传承加持,故此我们若能具备由本师释迦牟尼历代相传下来之清净传承,将会最有利益。初修的人固然可以依本书先行自修,但我们若欲修持最为有效,则必须同时寻找具备此传承之明师,向他求学菩提道次第的口传传承乃至讲解导引,而在具德上师的引导下进行修持(注:有关寻找及依止师长之详细开示,见于法师著作【甘露法洋】、【心生欢喜】及【悉地本源】中)。 </P><P>地点 <BR>在日常生活中禅修的人,假设条件所及,宜在居处选择一间清静的房间或一个不会受到打扰的角落,以进行每日的禅修活动。在这个房间或角落,我们必须如法地供置一个佛坛,并要有供禅修所用的座垫。 <BR>如果我们有机会作更严格之闭关专修,最佳条件是另觅地点进行禅修。对这个地点,传统上有详细要求。首先,此处应是清静无人之处、利于健康及周围没有可能导致行者分心的干扰,而且并无盗贼、猛兽或天灾等潜在威胁。第二,我们必须寻求佛法上的善友帮忙,在关期中打水及做饭等。最佳之闭关地点是历代祖师曾驻锡过的圣地,而最低要求是此处从未曾发生过大型集体杀生行为(如古战场、屠房等地)或违犯戒律的事(如曾发生僧团分裂之地)。在关房中,我们应供置佛坛及预备好禅修座垫等,如前所述。 </P><P>清洁 <BR>在第一次设置佛坛时,我们为表尊重三宝及修持,必须预先打扫清洁禅修的房间或角落与佛坛所在。首先,我们以干净的水洒在地上及周围,心中想此水净化了此地及六道众生之业障,然后我们用一把扫帚打扫地方。佛教修持上的打扫异于日常生活中之打扫,因为它是为了净化五大烦恼等心垢而作的。我们手持扫帚,观想此即为无我智慧,以此打扫,同时心想正在以无我智慧切除心中的烦恼与证悟菩提道次第心要之违缘、障碍。 <BR>在设置好佛坛后,我们每一天也必须在早上或禅修时段前打扫一番。即使地方十分干净,我们仍然必须象征式地以扫帚略为打扫地方及以孔雀毛等羽毛清洁佛坛与佛像等,以表去除心垢及障碍。 </P><P>佛坛 <BR>为了我们禅修者自己的利益,在关房或家中日常修持的地方,我们必须设置一个佛坛。佛坛虽不必铺张,但必须布置得如法。它不应太高或太低,放在略高之处即可。在坛上,应至少有一尊本师释迦牟尼像或图片,不论大小。出家人一般已拥有一尊随身带的释迦像,这已可以算是足够了。 <BR>佛像虽不是佛,但它代表了佛,所以其带来之利益十分大。即使以嗔恨心狠瞪佛像一眼的人,由于佛陀的力量,尚能因此而积下了功德,何况以善心及信心恭敬仰望呢!我们应把佛像想为真正的佛陀,并常常恭敬观望,如此便能引发自己内心中的信心、得到佛陀之加持。 <BR>此外,坛上应分左右(以面向佛坛而说)而供佛经及佛塔各一。佛经以【菩提道次第广论】代表即可,或用【大品般若经】、【圣妙吉祥真实名经】、【入菩萨行论】或任何自修之正信法典均可。佛塔不论金、银、铜或泥造均可。藏式佛塔分为八种风格,若采用菩提塔最佳,但供其他七种亦可。除以上八种选择外,在佛教艺术上称为“宝幢塔”的汉式佛塔,及在西藏称为“钵塔”的小泥塔,这些亦可以用在佛坛上。 <BR>作禅修的人,应于每天早上或在上座禅修之前,以孔雀毛等任何羽毛束在一起,略为拂拭佛像及佛坛,并以恭敬心瞻仰佛像片刻,这样会有利于得到禅修中所欲培养出的觉受与证悟。 </P><P>供品 <BR>佛陀当然并不需要我们的供品,但为了利于自己的修持,我们应多作供养。 <BR>在佛坛上,我们应每早或在上座禅修前放上供品。我们可以自由选择供水、鲜花、燃香、涂香、素品、蜡蠋、油灯或电灯,随自己负担能力及喜好而决定。可是,我们必须注意供品来源及供养动机。以杀生、偷盗或妄语等不当方法骗来的供品,并不适合上供。为求名、求利之私心,或以舍不得的心上供,也是不适当的。我们应整齐地摆好供品,心想是为了证悟佛法以利益众生的目的而上供。 </P><P>座垫 <BR>对严格的闭关专修者来说,禅修座垫有比较多的要求,这是因为闭关者每天将有很长时间必须坐在其上,不合适的座垫可能导至不适,以致成为禅修的障碍。 <BR>如果条件所及,我们应在地上以白色粉笔画上一个象征禅定坚固的图案,再在其上铺上少许吉祥草及百节草,以纪念佛陀成道的典故,并以此集清净、长寿、禅定坚固及早日成佛的吉祥缘起。座垫应以前低后高、人坐上后四周留有余位者为宜,或以令自己坐得舒适的为宜。在整个关期中,我们不应移动此座垫。如果只在日常生活中禅修而条件不足,我们挑一个舒适的座垫放在地上使用即可。 <BR>座垫的面对方向,以座西朝东为最佳,但只要并不背对佛坛,以其他坐向摆放亦可,不必一定要面向正东或正面对佛坛。 </P><P>时间 <BR>有条件作闭关专修的人,在关期中应限制外出,把关期中的几乎全部时间用于禅修之上。我们可以把一天分为四座修持,第一座由凌晨起至日出为止,然后在早餐后进行一天中的第二座修持,至午饭时间为止,第三座由下午两点左右开始,至五点左右下座,第四座在晚饭后、约八点开始,至十一点左右结束。在每天中,有四个时份必须尽量避开,一为日出,二为正午,三为日落,四为午夜,这是因为传统说这四个时刻并不太有利于修持之故。 <BR>现代的人大多不可能终生或常常作上述的那种严格闭关专修,但我们却可以在日常生活中禅修。选择以这种方式修行的人,可以在上班或上学等忙碌的生活中,每天都抽一点时间出来上座禅修。禅修的时间并无硬性规定,只需尽量避免上述四个不利于修持的时刻便可,但以在早上修持为较佳选择。我们可以每天修持一座、两座或更多座,最重要的是我们必须坚持每天不论多忙、多累,也起码强逼自己上座略修片刻,绝不让修行中断一天。 </P><P>坐姿 <BR>在每次上座前,我们应先对佛像等恭敬顶礼三拜,然后才坐下。 <BR>最理想及标准的坐姿,称为“毗卢七支坐姿”。我们以左足在内、右足在外的方式双足盘起,把右掌仰天在左掌上,两姆指相触,腰挺直,牙及唇保持自然,舌尖抵上颚,眼睛半闭而目光注视前下方地面,头部微向前倾而下巴向内收,双肩挺拔平行,双臂并不贴腋下而留少许空间。 <BR>以上所说的,是标准坐姿。初学或有足患的人,采单盘坐或交叉脚的方式禅修亦可,但因为传统的原因,我们最好不要坐在椅上修持。 </P><P>调心 <BR>在上座后、开始进行每一座禅修前,我们首先应观察自心状态,看它是否处于纷乱、贪、嗔或痴的状态中。如果答案是肯定的,我们必须首先调息,透过这个简单而有效的方法令心安静下来。 <BR>调息的方法是,先举起右手起食指,以右食指指背压左鼻侧,用右边鼻孔吸气,再把右手指移至右鼻侧,以指肉压右鼻侧,用左鼻孔呼气,如此做三次,然后放下右手,改以左手指指背压右鼻侧,用左鼻孔吸气,再用左手指肉压左鼻侧,以右鼻孔呼气,如此作三次,最后放下左手,以两个鼻孔同时吸气,又再呼气,也是重复三遍。整个循环共有九次呼吸,每一呼、一吸均应尽量绵长、细微而深入。在吸入时,想正在把犹如白光的佛众加持摄入。在呼气时,想正在把犹如黑烟的心中烦恼呼出。以此方法重复作几遍循环,便可把心静下来了。</P><P>如何進行禪修 <BR>如何进行禅修 </P><P>如法及有效的一座禅修,必须具备前行、正行及结行此三部份,缺一不可。对大部份人来说,我们未必每一座禅修正行均能见最理想的效果或生出觉受,但如果我们至心地进行前行环节之祈请及结行部份之回向等,便能积广大功德,而并不会因该座正行未能顺利而致一无所得。 <BR>曾学习及有能力的行者,应依【贤士颈严&#8231;六前行仪轨】修诵前行(注:见法师著作【甘露法洋】),但初学禅修的人,可依以下简易方法进行。 </P><P>如何进行禅修前行 <BR>在上座、调心后,首先心想: </P><P>我现在有幸得此宝贵人身,并有机会修持善法,但若现今不好好利用它,来世极可能堕入三恶道中,无法再得同等修行良机了,而且尚会受种种大痛苦,故此我现在必须好好利用此机缘,在今座上努力修持,以期迅速成佛以利益众生! </P><P>然后我们观想皈依境。皈依境有不同观法,分广、中、略版本,甚至还有并不观想出具体形相的传统。简略的观想法是,我们观想面前眉心对开之虚空中,有一片由佛之悲心所化现的云海,其上为由八狮承托之宝座,上有莲花、月座及日座,本师释迦牟尼佛正坐在此座上。佛陀并非似泥像或铜像般,而是由光形成、活生生的真正佛陀,具三十二相及八十种好,其心不断有化身化出。我们必须想,此即自己师长、历代祖师、所有本尊、一切诸佛、菩萨、罗汉、空行及护法之总化现。 <BR>现在我们观想父亲坐在自己右边,母在左边,亲友在后,与我们过不去的人在前方,其余众生一一现人相围绕。 <BR>我们心想: </P><P>正如我自己亦常受各种痛苦,六道众生皆如是,而且痛苦程度更甚于我!在此苦海中,我们唯一的依靠便是您了!我与一切众生之脱苦唯靠您了! </P><P>在此心态中,我们诵念皈依文三或更多次,并心想身边之众生亦同声念诵。 <BR>皈依文是: </P><P>行者皈依直至成正觉 佛陀正法以及圣僧众 <BR>因作布施等诸修持故 愿证佛境利普有情生 </P><P>在诵皈依文时,应观想面前佛陀放白色甘露与光,进入我们与众生,令我们之业障及烦恼变成黑水般由身体下部流走,又加持而令我们的功德、智慧、寿命及善心都增长了,从此与上师、佛、法、僧永不分离。 <BR>在修诵皈依文后,我们观想佛陀变出许多化身,每一化身入于一位众生中,包括我们自己。在佛陀化身融入身体后,我们心想自己与众生都变得像佛陀般清净了,此时心中必须生欢喜心。 <BR>接下来,我们修诵四无量心: </P><P>若一切有情能离亲疏爱憎安住等舍 何其善也 愿其安住  <BR>我当令其安住 恳请上师本尊加持我能如是  <BR>若一切有情具足乐及乐因 何其善也 愿其具足 我当令其具足 恳请上师本尊加持我能如是 <BR>若一切有情远离苦及苦因 何其善也 愿其远离 我当令其远离 恳请上师本尊加持我能如是 <BR>若一切有情不离增上生暨解脱胜乐 何其善也 愿其不离 我当令其不离 恳请上师本尊加持我能如是 </P><P>以上的第一段是修平等心,其目的犹如在播种前预先把田地弄平,以令再接下来将修的慈心、悲心等可以顺利培养。在诵此段时,我们观想面前皈依境放光,加持我们生出真正的平等心。 <BR>第二段是修慈心,我们发愿令众生皆得到快乐。在诵此段时,我们观想面前的佛陀放光,加持令我们早日生出真正的慈心,同时也加持以令众生得乐。 <BR>第三段是修悲心,我们发愿令众生远离苦及苦因。众生之受苦,乃因其过去生中所作之不善业。故此,我们观想佛陀放光除去他们的业障,令其离苦,同时佛陀亦放光加持,令我们早日生出真正的悲心。 <BR>乐亦分为世俗的乐及究竟的乐。在第四段中,我们发愿令众生得到究竟之乐。故此,我们观想佛陀加持他们得到究竟快乐,同时也加持我们真正生出这种喜心。 <BR>在目前,我们虽然常常念诵以上四无量心的文句,但我们并未能真正生起坚固的慈、悲、喜、舍之心。所以,在念诵时,我们应在心中祈求加持,而观想佛陀消除障碍我们真正生出四无量心的种种烦恼。 <BR>然后我们念诵: </P><P>为利诸母一切有情 必须尽力速疾速疾证得正等觉位之宝 为证此故 当以深道上师本尊瑜伽为门 趣入修习菩提道次第教授 </P><P>以上是殊胜发心的文句,其意思是说:“为了众生之利益,我必须马上好好地禅修,以期速疾地成佛!”在念诵时,我们必须如此地起念。 <BR>在诵完殊胜发心后,我们观想面前的佛陀变成小小的一点白光,由我们的眉间入于我们身中。 <BR>接下来,我们必须观想资粮田。资粮田有许多种版本,例如【上师会供】及【速道论】版本等等,但初学者可以单单重新作如前所观想之本师释迦牟尼佛在前,以此一尊涵摄历代祖师、上师、诸佛、菩萨、罗汉及护法等一切三宝圣众,然后观想其心放光,召引一切佛等圣众融入其身。 <BR>为了积累功德及忏净罪障,以利于生出禅修觉受,我们念诵以下的七支修持及供养曼达文。 </P><P>俱胝妙善所生身 满足无边众生语 <BR>如实尽观所知意 释迦教主诚礼敬 <BR>无上导师佛陀宝 无上救者正法宝 <BR>无上引导僧伽宝 皈处总聚尊前礼 <BR>实设意变无余供 无始积罪尽忏悔 <BR>圣凡诸善皆随喜 轮回不空请安住 <BR>为众生转正法轮 自他诸善回菩提 <BR>四洲须弥日月七珍宝 妙宝曼陀普贤供养聚 <BR>供献上师本尊三宝前 恳请垂悲受已求加持 </P><P>七支修持为顶礼、供养、忏罪、随喜、请转法轮、请佛住世及回向此七者。在诵念时,我们可以观想一切佛、菩萨及圣众充满面前虚空中,自己周围是六道众生,如前所述,自身又再化出无数化身,众生及自己之无数化身悉皆同声称诵。 <BR>然后,我们念诵【普善德根本】,其偈文是: </P><P>一切功德之基具恩主 如理依止乃是道根本 <BR>善了知已自当多策励 以大恭敬依止求加持 <BR>侥幸一次得此具暇身 当知最极难得具大义 <BR>遍诸昼夜相续恒无间 生起取坚实心求加持 <BR>身命动摇犹如水中泡 速疾坏灭之故当念死 <BR>死后如影于形紧相随 黑白善恶业果恒随逐 <BR>于此获定解已罪过聚 纵极细微亦当作断除 <BR>尽力成办一切善资粮 常不放逸谨慎求加持 <BR>受用无饱一切痛苦门 不可保信三有众圆满 <BR>见过患已于彼解脱乐 当生大希求心求加持 <BR>以此清净意乐所引发 正念正知极大不放逸 <BR>以彼圣教根本别解脱 作为修持心要求加持 <BR>正如自身沉没有海中 一切慈母众生亦如是 <BR>见已荷负救度众生担 胜菩提心纯熟求加持 <BR>惟具发心若不学三戒 当善了知定不成菩提 <BR>故应发起猛力大精进 学习佛子律仪求加持 <BR>于颠倒境弛散能息灭 且能如理观察真实义 <BR>由是止住妙观双运道 速于相续中生求加持 <BR>共同净治转成法器已 一切乘中最胜金刚乘 <BR>有缘士夫最上之津梁 速疾顺易趣入求加持 <BR>彼时成就二种悉地本 谓护清净律仪三昧耶 <BR>获得不假造作决定解 纵舍生命守护求加持 <BR>复次续部心要二次第 诸般扼要如实通达已 <BR>勤行四座瑜伽不散乱 如正士语修习求加持 <BR>开示如是妙道善知识 如理修习诸友坚固住 <BR>内外一切中断障碍聚 悉皆速疾消灭求加持 <BR>一切生中不离清净师 恒常受用正法大吉祥 <BR>地道功德完全圆满已 速获金刚持位求加持 </P><P>这是一段祈请诸圣令我们生起觉受与证悟的祈祷文,其加持极大(注:其讲解开示见于法师著作【甘露法味】中)。 <BR>在念诵【普善德根本】后,面前之释迦牟尼作一百八十度转身,而来到行者头顶上空,与行者面向一致,然后我们诵以下之祈请文。 </P><P>四种佛身自性本尊师 能仁金刚持前诚启请  <BR>离障法身自性本尊师 能仁金刚持前诚启请  <BR>大乐报身自性本尊师 能仁金刚持前诚启请  <BR>诸般化身自性本尊师 能仁金刚持前诚启请  <BR>总摄一切上师本尊师 能仁金刚持前诚启请  <BR>总摄一切本尊本尊师 能仁金刚持前诚启请  <BR>总摄一切诸佛本尊师 能仁金刚持前诚启请  <BR>总摄一切正法本尊师 能仁金刚持前诚启请  <BR>总摄一切僧伽本尊师 能仁金刚持前诚启请  <BR>总摄一切空行本尊师 能仁金刚持前诚启请  <BR>总摄一切护法本尊师 能仁金刚持前诚启请  <BR>总摄一切皈处本尊师 能仁金刚持前诚启请  </P><P>在此段祈请文后,我们便可进行禅修之正行了。 </P><P>如何进行禅修正行 <BR>在本书后面篇幅中,教授了成佛之道上每一步禅修的主题。这些章题共有三十四个,其先后顺序排列是有其合理性的,所以我们应从首章题 —— 对师长生信心 —— 开始禅修,不可随自己喜好而随便挑章题来修。 <BR>在任何一座中,我们只挑一个章题而禅修。在禅修时,我们依教授内容而细细思维,沿教授内容之思路一直分析下去,辅以逻辑、自己所知之佛经引据,甚至日常中所见到的实例,以期令自己对所修主题产生强烈而明显的感受。当这种感受产生时,我们便放下分析、思维,而把心专注于这个感受上,令心念不散失。 <BR>在初学时,我们的心自然不受控制,即使能培养出一定的感受,我们亦无法把心停驻在此之上,所以我们必须同时留意自心的焦点所在,在心念一游离此感受时,我们又再次沿教授内容之思路,重新带出失去了的感受,然后又再次尝试把心停驻在此念之上。以参思恶道苦的章题为例:首先我们沿教授所说内容思维,幻想自己身在地狱道、饿鬼道或畜牲道之情况,当自己感到对此等痛苦之厌恶、恐惧及难忍时,便停止思维及分析,而把心专注于这个感受上面。在一分心时,我们又再次重复想及地狱道等之苦况,以重新培养出刚失去了的感受…如此反覆练习。 <BR>透过恒常熟习,我们便能加强分析力及专注力,从而令自己易于生出该座所欲培养之感受及令心念不散失。 <BR>以上所述,便是禅修之方法。简单地说,我们依教授内容及其他助缘,培养出特定的感受。一旦这种感受强烈地生出时,我们便紧紧地抓它,把心停驻在其上,令自心浸淫于此念之中,越久越好。 <BR>在初学时,我们每一座不必修太长时间,否则便可能产生厌恶禅修的反效果了。在开始时,我们用两小时、一小时甚至单单半小时进行禅修正行便足够了。在自己习惯于禅修后,我们才把每一座的时间逐渐延长。总而言之,座时太短会导致没有足够时间培养觉受的问题,太长则会令自己对禅修产生厌恶、反感等反效果,所以我们宜依个人经验及耐性而自行试验及调整每座之长短。可是,不论我们有多累或多忙,我们绝不中断禅修。如果我们在某天中特别忙碌或是病倒了,也应该强逼自己至少仍上座略修片刻,以保持每天禅修之习惯及其惯性力量。以上教授普遍适用于绝大部份章题的禅修,但在修禅定时,我们应改以把每天分为十多、二十段较短的时段而修,因为这样比较有利于禅定的进步。 <BR>前面已经说明,菩提道次第修持章题的先后排列,是有其逻辑性的,各章题环环相扣,下一环节的成功建基于对上一个章题的觉受。如果我们随意挑一个章题来修而不依次序进行,效果并不会显著,所以我们应从第一个章题始修,一步一步地顺序修成,直至最后一个章题。如果要依最严格的传统,我们应把第一个章题修至觉受坚固及合格,然后才可以开始修第二个章题,如此经年累月地慢慢修上去。有些章题需要我们每天禅修、每座均修同一内容,这样地持续好几个月甚至几年时间,方能得到坚固的觉受。另一些章题,则可能只需较短时间。以上这种方法,是最有效的成就方法,但我们亦可以选择以涉猎的方式进行禅修,譬如说我们可以顺序对每一个章题禅修一周、两周乃至一个月,在此期间的每一座中,我们对此内容尽力培养或多或少的觉受,在期满时我们便移至下一个章题,而修习一周或两周等等,这样地顺序修上去,直至我们完成所有章题为止。这样修的话,我们虽未可说是圆满了任何一章题的修习,但却可以在大半年至几年之间完成整个循环,而对每个章题皆有所认识,以种下习气及因缘。在完成一个循环后,我们既可以开始一个新的循环,也可以改以前述之最有效方式进行新一轮的修持。 </P><P>如何进行禅修结行 <BR>在完成禅修之正行部份后,我们应一心向顶上的佛陀祈祷、发愿,并诵本师释迦牟尼真言若干遍,越多越好,观想祂由心间流出甘露,净化了我们在进行正行时所犯之过失。 <BR>本师释迦牟尼真言是: </P><P>唵 牟尼 牟尼 玛哈牟尼伊 疏哈 <BR>om muni muni mahamuniye soha  </P><P>最后,顶上佛陀化光融入自己的身中,自己变化成为佛陀,心中放光出外净化六道一切有情众生,并依此观想又再持诵本师释迦牟尼真言若干遍,然后念诵回向文: </P><P>如宝珍贵菩提心 未生出者愿生出 <BR>已生出之菩提心 祈不退转倍增长 <BR>以此功德愿众生 积聚圆满福与慧 <BR>成就依福慧所生 二种神圣之身相 </P><P>在念诵回向后,我们便完成了结行工作,同时亦完成了整座禅修,现在可以离座了。 <BR>在座下的生活中,为了利于禅修的进步,我们在饮食、睡眠等事情上,亦必须配合修行。 <BR>在座下的时间,我们应多选择与该阶段修持有关的书本阅读,譬如说我们最近正在修持敬师的章题,便应挑选阅读与师徒关系有关的论著,或历代祖师传记中有关祖师们如何侍奉其师长的部份。 <BR>在饮食方面,太饱会令胃胀及易困,但太饿却不足以支持身体作修持,所以我们大概吃七分饱即可,戒过饱或过饿。在闭关中,我们尤其应注意饮食,最好能用全素,而且千万不可过饱或过饿,否则都不利禅修之进步。 <BR>在睡眠方面,若能以吉祥无畏狮卧姿入睡为最佳。在日常生活中修行的人,尽力试习即可,但在闭关修持中的人则应致力于培养以此睡姿入眠的习惯。 <BR>在临睡前,我们应发愿: </P><P>寿命及生死是无常的,说不定我今晚在睡眠中就死去了!若我不再醒过来,愿我不入三恶道而再次得人身转世!若我能再醒过来,则愿继续努力为众生而修持,乃至成佛方休! </P><P>在早上起床时,应提起精神马上离床。 <BR>在平时或闭关中座与座之间的空档时间,应小心观心及管好自己的嘴巴,不要令自己或别人生烦恼,否则的话,座上所得之觉受便像倒在漏碗中的水般,旋即衰退或失去,令我们在座上的修持全部白白浪费了。禅修之进步及觉受,并不完全取决于座上时间的努力或智慧的累积,而同时亦端看我们有否足够的功德。所以,在日常生活中或闭关中的座与座之间空档,我们应多作供养、礼佛、忏罪及转经等修持。在闭关期间,我们尤其应尽力把座与座之间的空档,放在此类修持上,而避免进行写信、看电视或闲聊等世俗活动上。</P><P>1. 對師長生信心 <BR>对真正想修行的人来说,敬师之基础极为重要,而且是修行道路上的极大助缘。欲要成佛,必须依靠历代师承,以师长教法来转化自心,故此敬师为修行的第一步,一切成就无不源自正确地依止师长。 <BR>在修此章题及第二与第三章题时,除了本书所提供之大纲外,我们宜辅以自己所知之任何经论依据,例如【金刚手灌顶经】、【怖畏金刚续】、【事师五十颂】及【菩提道次第广论】等之相关段落,尤其敬师之八大利益及不敬师之八种损失等内容,而用心禅参,以务求令心有所打动、令对师长之信心能顺利及坚固地生出。 <BR>在修至对师长之信心生出时,我们甚至会泪如雨下、深深感动,这是很正常的现象。由于各人根器不一、过往习气并不相同,有些人或许一至二周便能证得敬师方面之觉受,另一些人却可能要潜修一年甚至两年才有所成。一般来说,在家人最重要的是勿生邪见及要有一定的信心,觉受一时间未能证得亦不必气馁。若实在苦修多时却丝毫未见进步,我们可以尝试多作金刚萨埵忏罪修行(注:见法师著作【本尊海会I 】)。 <BR>本章题的禅参方法是: </P><P>前行 <BR>在上座调心后,依教授而修诵前行,然后向顶上佛陀祈求加持生出禅修觉受。 </P><P>正行 <BR>观想顶上佛陀发放出所有与我们曾结法缘的师长之形相在我们面前。面对这些师长,我们在心中思维: </P><P>我的这些师长,其身为清净佛身化为凡夫之相,其语为法,其意乃我欲证得之成就。有时我或许因为见到师长也会肚饿、身体无光等种种原因,而误以为他们是凡夫,可是经典中说:“佛亦以凡夫相度众生!”;有时师长亦似有四苦,可是佛经说:“为利众生,佛亦示现四苦之相!”由此可知,我的师长实为佛陀之化身,所以我必须信赖恩师。 </P><P>在生出强烈感受时,尽力把心专注于此念中。 </P><P>结行 <BR>依教授而一心向顶上佛陀祈祷及发愿,并作诵咒、佛陀融入自己及加持众生之观想等,最后念诵回向文。 </P><P>于座下时,应多阅读与敬师教法有关之典籍与阿底峡、密勒日巴及宗喀巴大师传记中之有关部份。</P><P>2. 常念師長恩德 <BR>著名的阿底峡祖师,每在提到他的师长金洲大师时,每每泪如雨下地称颂:“我之三世大恩师…”有人问他:“你为甚么这么恭敬金洲大师?”祖师答:“我本来甚么都不懂,现今我若有一丁点的善心,这亦全因师恩而修得!”由此可知,师恩是深如海、重如山的。 <BR>佛陀虽曾在二千多年前来到世上,为众生说法,可是我们却并未遇上佛陀。在现时,度化我们的是师长。在遇师前,我们甚么佛法都不懂,可是师长却把教法、灌顶、口诀及心要等全都交予我们,等于是把佛境直接放在我们的掌握中了。由于师长之教导,我们一天比一天更接近佛果。我们任何进步或成就,乃至最终证得佛境,无一不是因为诸师长教导而得。由此角度来说,师恩可说是比佛恩还要来得深。故此,念师恩是修行道路上十分重要的一环。若不念师恩,纵管努力作很多其他类别的修行,亦极难以有所成。 <BR>本章题的禅参方法是: </P><P>前行 <BR>在上座调心后,依教授而修诵前行,然后向顶上佛陀祈求加持生出禅修觉受。 </P><P>正行 <BR>观想顶上佛陀发放出所有与我们曾结法缘的师长之形相在我们面前。面对这些师长,我们在心中思维: </P><P>我与一切众生,由无始以来轮回,受尽大苦,虽欲得乐,却不知如何积集乐因,虽欲脱苦,却不懂如何远离苦因,皆因未遇师长。现在我终于遇上了师长,这是十分幸运的。因师长之教导及恩德,我现在有机会脱离轮回苦海,甚至还可以成佛,所以,师长之恩德极为深重。佛虽曾住世而开示佛法,可是我却未曾遇上祂。现在直接教导我的是我师长,所以师恩可说是比佛恩更重! </P><P>在生出强烈感受时,尽力把心专注于此念中。 </P><P>结行 <BR>依教授而一心向顶上佛陀祈祷及发愿,并作诵咒、佛陀融入自己及加持众生之观想等,最后念诵回向文。 </P><P>于座下时,应多阅读与敬师教法有关之典籍与阿底峡、密勒日巴及宗喀巴大师传记中之有关部份。</P><P>3. 承事師長 <BR>除了念恩外,我们亦应在行为上承事师长。在过去,历代成就者皆因敬师及事师而得成就。印度的那洛巴大师当年虽已极有学识,但为了学修心法门,他依止帝洛巴,并从一开始便生大信心。为了承事帝洛巴的刻意磨难,那洛巴受了近二十年的苦。西藏的密勒日巴大师,为了承事玛尔巴,亦同样地受尽磨难、考验。我们必须效法这些大师,而修持承事师长之道。 <BR>本章题的禅参方法是: </P><P>前行 <BR>在上座调心后,依教授而修诵前行,然后向顶上佛陀祈求加持生出禅修觉受。 </P><P>正行 <BR>观想顶上佛陀发放出所有与我们曾结法缘的师长之形相在我们面前。面对这些师长,我们在心中思维: </P><P>为了我自己的利益及进步,我必须效法过往的祖师,正确地承事师长,如同孩子听父母吩咐般,放下尊严,任劳任怨。凡师长要求的,我都一一照办,不畏辛苦或肮脏。除了以种种物资供奉师长外,我还应为师长代劳,承办任何事情,而最重要的是,我必须按照师长的开示而奉行不辍。 </P><P>在生出强烈感受时,尽力把心专注于此念中。 </P><P>结行 <BR>依教授而一心向顶上佛陀祈祷及发愿,并作诵咒、佛陀融入自己及加持众生之观想等,最后念诵回向文。 </P><P>于座下时,应多阅读与敬师教法有关之典籍与阿底峡、密勒日巴及宗喀巴大师传记中之有关部份。</P><P>&nbsp;</P>
 楼主| 发表于 2005-5-2 13:10 | 显示全部楼层
待续<IMG src="http://www.gelu.org/bbs/images/Emotions/35.gif"><IMG src="http://www.gelu.org/bbs/images/Emotions/80.gif"><IMG src="http://www.gelu.org/bbs/images/Emotions/36.gif"><IMG src="http://www.gelu.org/bbs/images/Emotions/37.gif">
发表于 2005-5-2 18:57 | 显示全部楼层
敬礼大恩上师&nbsp;&nbsp; 期待中
发表于 2005-5-3 01:49 | 显示全部楼层
共有36章题。陆续贴上。
发表于 2005-5-3 02:20 | 显示全部楼层
随喜赞叹
 楼主| 发表于 2005-5-6 15:37 | 显示全部楼层
<P>&nbsp;4. 人身轉生之寶貴及可塑性 <BR>我们现今生在人间,这是极为幸运的。如果生在地狱中,经劫受大苦,便没有机会修持了。同样地,若生为饿鬼、畜牲、聋哑、弱智等,或生于无佛法的地方或信奉邪见的文化背景中,我们亦无法修持。现今我们非但没有上述之不幸,反而生于中土、身心正常,又遇上了佛法及导师,有机缘信奉佛法,这些都是极难同时凑足的修行条件。六道众生中,大部份都缺乏这样的幸运机会,所以他们根本无从修持,可是我们却有了这些条件,足以令我们成佛。对上述这些称为“八有暇”及“十圆满”的条件,我们必须识知而禅参暇满的重大意义,从而培养出善用身命而修持的动力。 <BR>本章题的禅参方法是: </P><P>前行 <BR>在上座调心后,依教授而修诵前行,然后向顶上佛陀祈求加持生出禅修觉受。 </P><P>正行 <BR>保持佛陀坐于自己顶上的观想,心中思维: </P><P>我现今既得人身,又不愁衣食,更遇上了佛法及师长,有足够机会修持,且又没遇上不利于修特的各种违缘,所以我的这个人身十分有利用价值。利用这个人身,我可以受持别解脱戒、沙弥或沙弥尼戒、比丘或比丘尼戒、菩萨戒乃至密戒等,而且可以作任何修行,所以我此生有自主能力选择来生是堕于三恶道中,或生三善道中,或得解脱乃至成佛,这全看我自己的抉择了!我绝对不可白白浪费这个千戴难逢、宝贵的机会啊! </P><P>在生出强烈感受时,尽力把心专注于此念中。 </P><P>结行 <BR>依教授而一心向顶上佛陀祈祷及发愿,并作诵咒、佛陀融入自己及加持众生之观想等,最后念诵回向文。 </P><P>于座下时间,座多阅读开示暇满人身难得的有关教法典籍。</P><P>&nbsp;</P>
 楼主| 发表于 2005-5-6 15:39 | 显示全部楼层
<P>5. 人身轉生之難得性 <BR>人身不但宝贵及具利用价值,而且它还极为难得。 <BR>从数量的角度来说,生于恶道的众生极多,但生于人间的少;生于人间的生命中,不遇佛法的多,遇佛法的人极少;遇法的人当中,不信或无条件修持的人为多,信而能有条件修持的人为少。 <BR>从譬喻来说,我们的现今条件,其机会率还少于一只每百年才浮上水面一次的盲眼海龟,恰巧颈项穿过了在茫茫大海中飘浮的小环。 <BR>从其因的角度来说,我们的人身,是经过往极努力地圆满布施与持戒,方会获得,故它十分难得、珍贵。 <BR>如果我们不感到身命宝贵而难得,我们不会想及善用它而修持。反过来说,若生此觉受,便会有强大的修行动机了。 <BR>本章题的禅参方法是: </P><P>前行 <BR>在上座调心后,依教授而修诵前行,然后向顶上佛陀祈求加持生出禅修觉受。 </P><P>正行 <BR>保持佛陀坐于自己顶上的观想,心中思维: </P><P>具足暇满的人身既宝贵,而且极为难得!在六道中,生在人间的众生极少、极少。在人之中,遇上佛法的人极少、极少。在遇上佛法的人之中,真正信佛而能修行的人又是其小部份而已。所以,我生为人,又遇上了佛法,而且还算是正在修行,这是极为稀有的!如果想再次得到人身,必须作极圆满、极广大的布施及持戒,所以要想再次得到同等机会,是极渺茫的希望。如是我这次不赶快善用这个机会,尚待何时呢?我必须好好善用此身命,以作修持,切勿浪费这个不可再得的黄金机会! </P><P>在生出强烈感受时,尽力把心专注于此念中。 </P><P>结行 <BR>依教授而一心向顶上佛陀祈祷及发愿,并作诵咒、佛陀融入自己及加持众生之观想等,最后念诵回向文。 </P><P>于座下时间,座多阅读开示暇满人身难得的有关教法典籍。</P>
 楼主| 发表于 2005-5-6 15:40 | 显示全部楼层
<P>6. 生死無常 <BR>佛陀在初次说法已教示生死无常之理。在祂入灭时,其最后一项教授亦是生死无常的道理。由此可知,此主题是很重要的教法。 <BR>不论的菩提道次第的三士道,乃至最高深、奥妙的密法修行,都依赖念死无常作为动力,方可有成。如果我们好好地修持此主题,便能决断地入于修行之门、精进地坚持,乃至最终得到成就,令面对死亡时无憾无畏。反过来说,若不念死,即使我们或许也可算是信仰佛法,但却不可能真真正正地提起决心猛修,而只会把时间误在世俗琐事之上。 <BR>念死无常并非消极的想法,而是为了令我们能有强大的动力及逼切感,以积极地争取每分每秒来修行佛法。 <BR>本章题的禅参方法是: </P><P>前行 <BR>在上座调心后,依教授而修诵前行,然后向顶上佛陀祈求加持生出禅修觉受。 </P><P>正行 <BR>保持佛陀坐于自己顶上的观想,心中思维: </P><P>每一个人均将死亡,最有钱的人也会死,圣人也会示现圆寂之相,我自己亦不例外。在死亡来临时,再多的钱亦无法令我免死,甚至佛陀亲自赐我灌顶亦无法逆转业力及死亡。由我出生开始,便一天比一天老,甚至此分钟便已比上一分钟更老了。每一次呼吸,我便又已步向了死亡一步。既然死亡是必然的前景,我必须好好地修持! <BR>没有人能预知死期,死亡亦不依出生的顺序而来临,有许多人在年青时便死去了,也有些人未成年便死了,更有许多未出生便夭折的胎中生命。在每一分钟,在这世界上的某个角落,便有人刚做好饭,连碗都还没碰到便突然死去了。在现在这一分钟,世界上便正有许多人死了。也许我明年便已不在世上,又或者我连今天也过不了,这都是说不准的! <BR>我的身体随时可能败坏,又或许我会遇上地震、火灾、水灾、车祸、海啸、台风、中毒等厄运,尤其在现今年代,这些事每天都在发生,所以我必须趁现在尚有一口气时赶紧好好修行! <BR>在死时,亲友、财富乃至我自己的身体,全部无法帮助我,亦不可能带走,唯独善业及恶业会跟随我上路! </P><P>在生出强烈感受时,尽力把心专注于此念中。 </P><P>结行 <BR>依教授而一心向顶上佛陀祈祷及发愿,并作诵咒、佛陀融入自己及加持众生之观想等,最后念诵回向文。 </P><P>于座下时间,应多阅读开示包括念死利益及不念死之损失等无常教法的有关典籍。</P><P>&nbsp;</P>
 楼主| 发表于 2005-5-6 15:41 | 显示全部楼层
<P>7. 展望未來生之處境 <BR>我们既知人身难得而生死无常,便应关心死后之境况。人在死时生命并不终结,而将随业力而再次投生于三善道或三恶道之中,善业力重者生于痛苦相对较少的天道、阿修罗道或人间,恶业力重者则生于受极大痛苦之地狱道、饿鬼道或畜牲道。只需略为盘算一下,我们便清楚知道自己的恶业极多,而善业则寥寥可数,所以我们的去处极可能便是三恶道之一。 <BR>地狱道分为八热地狱、八寒地狱、近边地狱及孤独地狱,各各痛苦难堪,而且投生其中的众生寿量极长,久久不能脱苦。 <BR>生于饿鬼道中,其主因乃为偷、抢、盗取财物及售卖经书以糊口等。在饿鬼道中,其共苦是长年的饥、渴、冷、热等大苦,并长期受各种威胁而心生恐惧。有些饿鬼,因其业力故,见到水便会化为污血,或见食物便化为火焰,令其不得食;有些饿鬼的喉咙长结,极难下咽,而即使咽下了的食物,至其肚中便会变为烈火,令其痛苦不堪。 <BR>畜牲分为陆上及海中的动物,它们长年受互啖、愚痴、冷、热、饥饿及被劳疫等苦。 <BR>在禅参三恶道苦时,我们应幻想自己正在亲历其苦,否则利益不大。 <BR>本章题的禅参方法是: </P><P>前行 <BR>在上座调心后,依教授而修诵前行,然后向顶上佛陀祈求加持生出禅修觉受。 </P><P>正行 <BR>保持佛陀坐于自己顶上的观想,心中思维: </P><P>我随时会死。在死后,并不是甚么都没有,而会因业力而再度投生。在我的过去生及今生中,我曾作无数恶业,所以我极可能投生在三恶道中。 <BR>在现在,即使被小小的一根火柴灼伤了少许,我便痛不可当;即使在冬天少穿了件衣服,我便无法忍受寒冷。如果生在地狱中,我又如何能忍受其寒、热之大苦呢? <BR>在现今,只要我少吃一顿饭,便觉肚饿难忍,若生为饿鬼而长年受饥渴之苦,我又如何忍受呢? <BR>畜牲长年受互啖、逃生、野外的恶劣生存环境或被人类劳役之苦。如果生为畜牲,我又如何能忍受其苦呢? <BR>如果我再不赶快在有生之年忏净业障,我很快便会面对这些大苦了!故此,我必须修持能脱三恶道苦的法门! </P><P>在生出强烈感受时,尽力把心专注于此念中。 </P><P>结行 <BR>依教授而一心向顶上佛陀祈祷及发愿,并作诵咒、佛陀融入自己及加持众生之观想等,最后念诵回向文。 </P><P>于座下时间,应多阅读开示三恶道苦况的有关典籍。</P><P><BR>&nbsp;</P>
 楼主| 发表于 2005-5-6 15:42 | 显示全部楼层
<P>8. 皈依 <BR>由于我们常作十恶业等不善,故来生去处极可能便是三恶道。三恶道之苦我们已经开始了解,并已心生恐惧,极怕堕入其中,故此我们必须寻找可供依止的对象。 <BR>世间的天神等,由于他们自己尚未得脱轮回,所以并无能力救助我们免于三恶道。佛陀具足三十二相及八十种好,包括其六十妙音等功德。祂已完成自度,并长期不分亲疏地救助一切众生,所以祂是我们的可靠依怙。 <BR>佛法乃佛陀所修、所悟及所教,它有能度我们之功德,所以佛法是我们主要的依怙。 <BR>僧宝包括一切菩萨、罗汉、辟支弗及凡夫具戒僧团。僧宝是我们道上的模楷,所以亦是可靠的依怙对象。 <BR>在修至此章题时,我们必须把皈依三宝的心基于对三恶道之恐惧及对三宝功德之敬信心,否则只会流于口头上的皈依,并无实际大益。 <BR>本章题的禅参方法是: </P><P>前行 <BR>在上座调心后,依教授而修诵前行,然后向顶上佛陀祈求加持生出禅修觉受。 </P><P>正行 <BR>观想顶上佛陀发放出一切祖师、上师、本尊、佛陀、菩萨、罗汉、勇父、空行母及护法等,遍布虚空之中。于忆念三宝之功德同时,祈求三宝令自己与众生免于三恶道苦,而以此心重覆多遍修诵: </P><P>皈依上师 皈依佛 皈依法 皈法僧 </P><P>尽力把心专注于一心皈依的心念,而同时念诵以上皈依文。 </P><P>结行 <BR>依教授而一心向顶上佛陀祈祷及发愿,并作诵咒、佛陀融入自己及加持众生之观想等,最后念诵回向文。 </P><P>于座下时间,应多阅读开示皈依利益、皈依学处及三宝功德等教法之有关典籍。</P><P><BR>&nbsp;</P>
 楼主| 发表于 2005-5-6 15:43 | 显示全部楼层
未完,待续<IMG src="http://www.gelu.org/bbs/images/Emotions/35.gif"><IMG src="http://www.gelu.org/bbs/images/Emotions/36.gif"><IMG src="http://www.gelu.org/bbs/images/Emotions/30.gif"><IMG src="http://www.gelu.org/bbs/images/Emotions/80.gif">
 楼主| 发表于 2005-5-13 17:17 | 显示全部楼层
<P>9. 因果 <BR>在坚固地培养出对三宝的依止心后,我们必须进一步学习业力及因果运作规律,因为这正是导致福乐之果的方法。 <BR>正如种玉米便只可能长出玉米的道理,一旦业力种下了,便决定不可改变。同时,在没有别的因素干扰的情况下,不论善或恶业的业力,都会不断增长、变大。如果我们杀死了一条虫,而并未以四力好好地忏罪(注:有关忏罪法间,见于法师著作【本尊海会I 】中的金刚萨埵法门导修中),这恶业力便会自动增长,乃至等同杀人甚至更重的业力。如果我们做了一件小善,而这善业力并未受嗔心的影响,便亦会自动增长,以致我们可能会得到很大的善报。如果我们从未造作某因,便一定不会遇上相关的果报,但如果曾种下了因,这个种子便永不会消失。 <BR>业分为许多种,但主要可被归纳为十善业及十恶业。我们在禅修因果规律以培养出对因果起信之同时,必须努力积集十善业、戒除造作新的十恶业,并对已作之恶业忏净。 <BR>本章题的禅参方法是: </P><P>前行 <BR>在上座调心后,依教授而修诵前行,然后向顶上佛陀祈求加持生出禅修觉受。 </P><P>正行 <BR>保持佛陀坐于自己顶上的观想,心中思维: </P><P>善因能引致善果,恶因则只会导致痛苦。一旦善或恶业的种子种下了,便无法改变,而且其业力会不断增长、变大。如果我未作因,便不会遇上其相应果报。一旦种下了因,这业因种子便不会消失。所以,我必须积集不杀生等十善行,而努力断除杀生等十种不善业,乃至连最微细的善业亦愿意积极积集、连看似最微不足道的恶业亦当断除! </P><P>结行 <BR>依教授而一心向顶上佛陀祈祷及发愿,并作诵咒、佛陀融入自己及加持众生之观想等,最后念诵回向文。 </P><P>于座下时间,应多阅读开示业力与因果教法之有关典籍,并对已作恶业忏净及防止造作新的恶业。</P><P>&nbsp;</P>
 楼主| 发表于 2005-5-13 17:17 | 显示全部楼层
<P>10. 六道共通苦況 <BR>佛教其中之一部最重要的教法是四圣谛。四圣谛分别是苦谛、集谛、灭谛和道谛。苦是六道众生之现况,集谛解释了它的成因,灭谛描述无苦的境界,而道谛教授达到灭谛的方法。 <BR>思维苦谛是极重要的修行。若我们不自觉身在苦中,便不会有心查究其因或生出欲求解脱之志愿。参思苦谛,可以从六道共通的苦况与其个别不共的苦况手,此即本章题及下一章题的禅修内容。六道的共通苦况,又可以分别以三苦、六苦或八苦的分类方式而描述,在这我们主要从六苦的角度而禅修,但读者亦可以额外学习依三苦或八苦的角度而培养出离心的方法。 <BR>本章题的禅参方法是: </P><P>前行 <BR>在上座调心后,依教授而修诵前行,然后向顶上佛陀祈求加持生出禅修觉受。 </P><P>正行 <BR>保持佛陀坐于自己顶上的观想,心中思维: </P><P>虽然我可以依赖皈依三宝及奉行十善的方法,而暂时避免于死后堕入三恶道中,可是只要我一天尚在六道轮回中,便一天还在经历其他各种各类的苦,无法彻底得享安乐。 <BR>在六道中,今世的亲人来世可能变为仇家,甚至今生中亦有亲人变成敌人的情况,根本没有可信任的关系。在六道中,我的贪爱不息,永远不可能得到真正的满足,但不论我拥有多少财产或其他好事物,我最终必将失去它们,甚至连这个身体也会一次又一次地转换,我亦一次又一次地轮回,不由自己作主。 <BR>如果我不脱离六道,便永不可能彻底地离苦得乐! </P><P>结行 <BR>依教授而一心向顶上佛陀祈祷及发愿,并作诵咒、佛陀融入自己及加持众生之观想等,最后念诵回向文。 </P><P>于座下时间,应多阅读开示三苦、六苦、八苦及六道轮回苦况之有关典籍。</P><P>&nbsp;</P>
 楼主| 发表于 2005-5-13 17:18 | 显示全部楼层
<P>11. 六道個別苦況 <BR>在第七章题中,已描述了六道中的三恶道之各别苦况,故现章题将强调天、阿修罗及人道的各别苦况。 <BR>对于六道各别的苦况,在禅参时不可用事不关己的心态而思维其内容,而必须以幻想自己此刻正在身历其境、亲历其苦的方式禅思,否则其利益不大。 <BR>本章题的禅参方法是: </P><P>前行 <BR>在上座调心后,依教授而修诵前行,然后向顶上佛陀祈求加持生出禅修觉受。 </P><P>正行 <BR>保持佛陀坐于自己顶上的观想,心中思维: </P><P>生在地狱中的众生,长年受极寒、极热等痛苦所折磨。生为饿鬼的众生,长年不得饮食,其苦无法形容。生为畜牲者,受互啖、饥渴、恐惧、愚痴及被劳役等等大苦。即使能转生于三善道,也一样受各种痛苦。 <BR>生于人间者,由入胎开始便要受苦。当母亲饮凉水时,我会感到置身冰海中。在她饮温水时,我会感到被沸水淋身般。在出生后,即使穿上最柔软的布料,我也会感到像被针扎般。在成长期间,我又要经历学习的痛苦等。在一生中,我会经历无数次痛苦。在年老时,行动不便,胃口不佳,身体健康又差,而且还会受到年轻人的轻视。最后,我会经历痛苦的死亡过程。 <BR>在阿修罗道中的众生,妒忌心极强,所以天天都因不服气等缘故而与天道众生开战,却屡战屡败,伤亡惨重。 <BR>天界众生亦没有甚么永恒的快乐可言。在下界天中的众生虽然长寿及在大部份时间中相对来说幸福,但他们只懂长期耍乐,不懂修持,亦无法生出出离心等,而且他们于临死时会有极大的痛苦,此时他们自知将死,身上的华服及宝饰都失去光泽,体发臭味,其友人皆离得远远的,所以其感觉恐惧及凄凉。由于天界众生具有一定的神通力,他们可以预见自己将生于何处,所以其苦与恐惧只会更重。在无色界天中的众生,虽无粗显的痛苦,但却仍有细微的痛苦,而且最终仍将难逃一死及重堕三恶道的厄运。 <BR>总而言之,六道中的三恶道固然是苦,但三善道也仍然不外乎是痛苦。在六道之中,根本没有真正、恒久而究竟的福乐可言,所以我必须致力于脱离轮回的修持! </P><P>结行 <BR>依教授而一心向顶上佛陀祈祷及发愿,并作诵咒、佛陀融入自己及加持众生之观想等,最后念诵回向文。 </P><P>于座下时间,应多阅读开示三苦、六苦、八苦及六道轮回苦况之有关典籍。</P><P>&nbsp;</P>
 楼主| 发表于 2005-5-13 17:19 | 显示全部楼层
<P>12. 解脫之道 <BR>单单有欲脱离轮回的愿望并不足够,我们必须懂得解脱的方法,并加以实行此方法。 <BR>在知苦后,便应探其因,否则便无法根除痛苦。六道的本质是苦,而其成因是烦恼与业,此亦即集谛的内容。在我们的五根遇上外境时,加上贪、嗔、痴等烦恼,便令我们造作身、语、意之业,又因此而一次又一次地经历其果报。我们的修持,不是为了求事业顺利、发财、健康或长寿等,而是为了对治烦恼。要对治烦恼,必须生慧(即 第三十二至第三十六章题),慧又倚赖于定(即第三十一章题),定却由戒而生出,所以戒、定、慧此三学处,便是解脱之方法,亦即能令我们达至灭谛的道谛内容。 <BR>本章题的禅修方法是: </P><P>前行 <BR>在上座调心后,依教授而修诵前行,然后向顶上佛陀祈求加持生出禅修觉受。 </P><P>正行 <BR>保持佛陀坐于自己顶上的观想,心中思维: </P><P>如果欲脱离轮回之苦,我必须明白其来源与成因。六道苦的来源是烦恼及业,而在此二者之中,又以烦恼为根本。如果要断除烦恼,便必须证得无我智慧,但这依赖于定学,而定学却又依戒学而生出,故此我必须勤修戒学,哪怕舍弃身命,亦绝不违犯曾受过之戒誓。我要以正念对治放逸,而渐渐远离烦恼! </P><P>结行 <BR>依教授而一心向顶上佛陀祈祷及发愿,并作诵咒、佛陀融入自己及加持众生之观想等,最后念诵回向文。 </P><P>于座下时间,应多阅读三学处及别解脱戒的相关开示,并依戒行持及勤作忏净修持。</P><P>&nbsp;</P>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社区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格鲁教法集成

GMT+8, 2024-11-24 21:32 , Processed in 0.036767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