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09-3-2 21:22
|
显示全部楼层
山外傳奇~拉達克素描
拉達克位於南亞次大陸—印度最北部的JAMMU & KASHMIR﹝查謨與喀什米爾﹞邦的東南部,西南距SRINAGAR﹝斯利那加﹞438里,範圍包括喜馬拉雅山西部的拉達克山區。西為標高3,505公尺的喜馬拉雅山,東與中國大陸西藏為鄰,地居印度河上源的支流JHELUM﹝傑魯木,杰赫勒姆﹞河切割喀喇崑崙山和喜馬拉雅山之間所形成的一條狹長封閉的山谷區,山谷兩側的落差高達數千公尺,是一處遺世獨立而被遺忘的香格里拉。
拉達克是靠雪水維生的民族—長達800多公里的JHELUM河挾帶著大量的泥沙在拉達克狹長的山谷區沖積成很多塊小平原,這些小塊的平原,藉高山上融化的雪水,便滋生出一些景色幽美可以耕種的小綠洲。高山上豐厚的積雪在春天融化後,解決了拉達克的用水問題。拉達克人都盼望積雪越厚越好,來春綠洲上的農作物能豐收。這些景色宜人的綠洲,和四周那些寸草不生的高山峻嶺,以及堆積岩所構成的那些荒漠山丘地,在景觀上形成了強烈的對比。
拉達克地居世界屋脊之上—位於喀什米爾山谷遠處的拉達克全境,介於海拔3,000~6,000公尺之間,但大部分的居民住在3,000公尺的印度河上源的山谷裡,拉達克曾是古「絲綢之路」必經的重鎮,19世紀初葉,瑞典探險家SVEN ANDERS HEDIN﹝斯文赫定﹞曾由印度取途拉達克深入中國大陸新疆、西藏地區進行考察。現今則是徒步登山者的最終目的地,山中小徑可通往依山坡鑿建的喇嘛寺。這些寺廟是佛教藝術的寶庫,充分代表了曾經盛極一時的璀璨文化。拉達克因地處高山谷地,因此空氣稀薄,初履拉達克的人士,都會因高山症而不適應。當年唐玄奘出西域至印度取經,路過拉達克時被高山症所苦,以致認為是中了邪魔。
拉達克氣候乾燥,溫差甚鉅—拉達克因地處高山深谷,以致氣候相當乾燥。北方為喀喇崙山脈所阻擋,南邊以喜馬拉雅山為屏障,所以北方的濕氣和雨水無法吹過來,而南方每年定期吹向印度大陸的季風也無法進入。在高亢的拉達克山區,七月的晝間溫度可高達38℃,入夜後可降至7℃,而冬夏的溫差可達60℃﹝冬天則常處於-30℃以下﹞,所以每年的9月至來年的6月,拉達克可以說完全與世隔絕﹝據悉:印度政府規定每年僅有7、8二個月對外開放﹞。
拉達克有「小西藏」之稱—拉達克雖然是屬於印度喀什米爾的一部分,但它不論在人文、宗教、習俗上都不同於印度,也不同於喀什米爾,它是屬於西藏人種,所使用的語言也是西藏語,風俗、宗教都與西藏相同﹝無論地理、民族與文化皆接近西藏﹞。原因是9~15世紀都為西藏所統治,這也就是拉達克有「小西藏」之稱的由來。各村落總不難見到的大小僧寺,或聳立山丘上,或依山而建,難怪有人也給了它〞僧寺之鄕〞的封號.
多少年來,拉達克人都是喜歡穿著他們笨重的服飾,但近年來對外開放後,年輕人也開始穿起西方人的牛仔褲與T恤,但遇有節慶活動時,仍然穿著他們傳統的長袍,腰間紮條長長的絲巾,胸前佩帶長串的飾物,頭上戴一頂像張開雙羽的大鳥帽子,帽子上也佩戴著很多飾物,而且具有相當的重量;拉達克人好像對土耳其玉和白銀情有獨鍾,不管是帽子上或胸前,都少不了這兩種東西。
拉達克10萬平方公里的面積上,覆蓋著的是世界上最崎嶇、最荒蕪的山地,堪與撒哈拉沙漠最荒僻的地方相匹敵,這處令人無法相信的荒僻貧瘠,生活條件極為惡劣而無力待客的谷地,憑其特殊的地理景觀,雖然印度政府已於1974年開放為觀光區,以吸引遊客的好奇心.
拉達克的對外交通-1962年,由喀什米爾的首都斯利那加到拉達克的公路(全長434公里)打通了,使得原需兩個星期的旅程縮短到只需要兩天,這條路並帶來大批的印度軍隊,駐紮到與中國大陸邊境接壤的敏感地帶上。至1975年印度政府才開始對外開放公路。1979年始有飛機與外界聯絡。才使觀光客得以領略這裡神秘而獨特的風光,有人譽之為「世界最後的香格里拉」。因此,即使路途遙遠,遊客仍然絡繹不絕,旅遊旺季時,斯利那加會舉行「拉達克之旅」的旅行團,行程約為一星期。
拉達克的農牧業-居住在這裡的29萬拉達克居民,要與這樣貧瘠的土地和惡劣的環境奮鬥,生活之艱困可想而知。農作只能在少數孤立的山谷中進行,農產品僅限於少數幾種耐旱和耐寒的作物,如大麥、小麥和少數幾種作物。綿羊、山羊和犛牛等動物則豢養在村落的後面。駄運用動物(馬匹)在此地一度是經濟上的主要動力,和夏季由西藏到喀什米爾間商隊的主要運輸工具。這種情況一直維持到1951年印度政府關閉北方邊境為止。
拉達克快樂的人群-拉達克山谷區的佛教徒,乃是一群開朗快樂的人們,當他們一開口用當地的方言「JULEY」向你問好時,真情和善的天性立即流露於外。當地居民閒暇時刻,喜歡忘情跳舞、切磋弓術、競玩馬球,或是暢飲自己釀造的「CHANG」(大麥啤酒),濃烈的啤酒味足以暖人心脾。拉達克人大都以務農為主,由於當地土質乾瘠,為了解決耕作勞力問題,乃利用乳牛與犛牛配種培育出一種當地語稱作「DZOS」(德佐)的新品種牛。德佐牛生性刻苦耐勞,為拉達克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工作伙伴,至於偏遠山區的居民,則以烤大麥或蕎麥粉(TSAMPA)為主食,摻有奶油的綠鹹茶則是日常飲料。拉達克天然地形荒涼貧瘠,卻依然發展出特有的傳統文化,一片岩石荒漠之間卻有絢麗異常的野花遍地綻放,兩者頗有異曲同工之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