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鲁修学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783|回复: 5

心类学习题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6-12 16:4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心类学》第 2 讲大组共学题目() 主题:介绍课程与认知的定义

二、为何要学心类学
1. 本讲提到:「佛家所定义的苦乐,是从能否调伏内心的角度去阐释 的。」请问:
(1) 此处「调伏内心」的标准为何?(请举例说明)
(2) 承上,这与世间人所运用的「转念」有何不同?
(3) 虽然我尝试以佛法的道理调伏内心,但经常感到力不从心, 甚至为此苦恼,这样还能算是在调伏内心吗?我有从过程中感受到 快乐吗?

2. 本讲提到:「世间人追求的苦乐是在『境』上探讨:我拥有这个东 西,我就快乐;当我失去它的时候,我就痛苦。」请问:
(1) 世间人认为「拥有健康是快乐,失去健康是痛苦」的认知是 不正确的吗?若是正确的认知,这是否与佛家所认定的苦乐相违? 若是错误的认知,难道我们追求的增上生不包含健康的身体吗?
(2) 若从「境」下手,就能轻易解决眼前的问题,那是否应以解 决外境为优先考量?如果可以,该如何划分什么问题可以先从境上 解决,什么问题应该以调伏内心为主?

三、介绍论著并说明论首偈颂
3. 本讲提到:「对于皈依三宝的弟子而言,在做任何如法的事情前要 先启白三宝,其实在造论前,透由这样的方式启白三宝,算是有它 的重要性。」请问:
(1) 启白、发愿、回向有何不同?
(2) 对于初学《心类学》的人而言,该从什么角度理解「启白三 宝」的重要性?

 楼主| 发表于 2024-6-12 16:50 | 显示全部楼层
《心类学》第 2 讲大组共学题目(下) 主题:介绍课程与认知的定义

四、说明认知的定义
1. 《释量论》提到:「心自性光明,诸垢是客尘。」 请问:
(1) 既然「烦恼」与「心」都是无始的,那在无法区分何者先形 成的情况下,该如何理解「心的本质是清净的,而烦恼只是暂时的 污垢」?
(2) 本讲提到「烦恼是心」,又说「心和烦恼不是一体的」;这 两句话是否矛盾?若无矛盾,前后两种「心」的内涵有何不同?

2. 关于「认知」的定义,请问:
(1) 如何理解「觉知」的定义──明知者──是名词,认知的定 义──清净而明知──当中的「明知」是动词?
(2) 「清净」的第二种解释方式为「心能显现境」或「境能显现 于心境上」,这与明知的内涵──心能理解、认识、执持境──的 差别为何?

五、探究是否所有的心都能了解境
3. 请问:
(1) 熟睡时有心吗?如果有,此时的心有对境吗?它能了解对境 吗?
(2) 坐车时,双眼虽然看向窗外,但心中却专注地想着《心类 学》的问题,这时看向窗外的认知有了解境吗?
 楼主| 发表于 2024-6-12 16:56 | 显示全部楼层
《心类学》第 3 讲大组共学题目(上) 主题:介绍心的本质与作用

一、分析「清净」与「明知」的内涵
1. 请问:《西藏佛教认知理论》以哪两种角度解释「既明亦知」的内 涵?其中最大的差异为何?

2. 关于「明」的第二种解释──心能显现境,心也能照亮境。 请问:
(1) 缘声音的耳根知如何照亮声音?
(2) 是否能说「专业调音师与一般人在听同一首乐曲时,两者的 耳根知『显现』的声音相同,但由于调音师比一般人能听到更多细 节,所以调音师的耳根知更能『照亮』境」。

3. 关于「既明亦知」的内涵,
请问:是否有「明」而不「知」的状况?例如:细分的无常可以被 眼根知所显现,但不会被眼根知所了知。
 楼主| 发表于 2024-6-12 16:59 | 显示全部楼层
《心类学》第3讲大组共学题目(下)主题:介绍心的本质与作用

三、从心的作用与形成方式分析前后世
1.关于「孩子的心能否从父母的心延续而来」,请问以下观点是否合理?
(1) 由于多数人无法回忆起前世,所以不能以「少数人能回忆起前世」作为有前世的理由。
(2) 如同我无法回忆起待在母胎时的经历,但仍可以说那时的心能延续至今;以此类推,虽然孩子无法回忆起父母的经历,也依旧可以说父母的心能延续而成为孩子的心。
(3) 孩子之所以无法回忆起父母的经历,是因为历经了住胎和出生的巨大痛苦,所以遗忘了那些经历。
(4) 如同双胞胎的脸孔、体型不同,但他们身体的近取因都来自于父精母血;相同的,虽然兄弟姊妹的智力、个性、喜好不同,但他们心的近取因依旧可以来自父母的心。
(5) 经科学研究,有精神障碍的父母容易生出有精神障碍的孩子;由此可知孩子的心与父母的心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四、介绍心的现行与潜伏
2.关于「心的现行与潜伏」,以下观点是否合理?
(1) 既然心可以分为现行与潜伏两种状态,就表示有「现行的心」与「潜伏的心」,因此「现行的怒」与「潜伏的怒」都是怒,都是认知,都能显现境、执持境。
(2) 发呆的心处在潜伏的状态,思考的心处在现行的状态。
(3) 心的现行与潜伏应该从当事人是否能察觉来判断。
(4) 由于我从未生起大悲心,所以大悲心在我心中处于潜伏的状态。
 楼主| 发表于 2024-6-12 17:03 | 显示全部楼层
《心类学》第 4 讲大组共学题目(上) 主题:介绍根知与意知

一、介绍意知与根知的定义
1. 有关根知与意知的不共增上缘,请问:
(1) 根知的不共增上缘──色根──是根知的近取因吗?该如何 理解色根在接收到外境的相后能生起根知?
(2) 意根属于心法当中的意知还是根知?该如何理解意知的生起 必须藉助意根?
(3) 既然粗分意知的生起与大脑息息相关,那么大脑是意知的不 共增上缘吗?又意知的不共增上缘──意根──存在于大脑吗?

二、举例说明根知与意知
2. 请分析以下的事例是意知或是根知:
(1) 「闻到桂花香的认知」与「确定刚才闻到的香气是桂花香的 认知」。
(2) 「觉得天气很冷的认知」与「觉得对方的反应很冰冷的认 知」。
(3) 「专注地听旁人说我坏话的认知」与「我想专注地听旁人在 说什么话的认知」。

三、分析根知与意知的差别
3. 有关根知与意知的差别,请问:
(1) 该如何理解根知的直接对境是无常法,而意知的直接对境可 以是无常法,也可以是常法?又根知与意知的对境可以是非法吗?
(2) 当心中生起「我正在看着闹钟」的分别知时,闹钟是这个分 别知的所缘缘吗?
 楼主| 发表于 2024-6-12 17:05 | 显示全部楼层
《心类学》第4讲大组共学题目(下)主题:介绍根知与意知

四、介绍生起根知的三缘
1. 关于「根知的三缘」,以下描述是否正确?
(1)由于小明感到口渴,因而生起想喝水的念头,以此动机去寻找杯子(此时想寻找杯子的念头是等无间缘),之后走到杯子前(此时的杯子是所缘缘),杯子将自己的相投射在眼根上(此时的眼根是增上缘),之后生起了眼根知。
(2) 在看到杯子前,如果小明先看到碗,此时「看到碗的眼根知」会是下一剎那「看到杯子的眼根知」的等无间缘,也是其近取因;此时「想寻找杯子的念头」也是「看到杯子的眼根知」的等无间缘,但不是其近取因。由此可知,在这个情境下,看到杯子的眼根知可以有两个等无间缘。

五、探究根知的因是否只有三缘
2. 请问:除了瓶之外,瓶的颜色、瓶的形状及投射在瓶上的光线是否都是缘瓶眼根知的所缘缘?
(1)是。因为当眼根知看着瓶时,也会看到瓶的颜色、瓶的形状,此外也会看到投射在瓶上的光线,所以这些都是缘瓶眼根知的所缘缘。
(2)不是。之所以称为缘「瓶」的眼根知,代表这个眼根知的注意力是集中在瓶身上,而非瓶的颜色、形状甚至是投射在瓶上的光线,所以缘瓶眼根知只有一个所缘缘──瓶。
(3)光线不属于三缘中任何一缘,因为光线是让增上缘与所缘缘之间产生化学变化的关键因素,而非这两缘,所以光线是生起眼根知的助缘之一,但非三缘任一。

六、思考认知的所在处
3. 关于意知的所在处,请问以下想法是否正确?
(1)「闻到桂花香的认知」在鼻根的所在处,而「判断这是桂花香的认知」是依着前者而生,所以它也是在鼻根的所在处。
(2)会思考的意知只存在于大脑,因为努力思考会感到头脑发热、脑压上升。
(3)与情绪相关的意知存在于心间及脸上,因为紧张时心跳会加速,痛苦时会揪心,生气时会面红耳赤。
(4) 细分的心存在于心间,因为临终时身体逐渐冰冷,但心间仍是温暖的,这是因为细分的心还没离开的缘故。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社区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格鲁教法集成

GMT+8, 2024-9-8 07:28 , Processed in 0.034961 second(s), 17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