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鲁修学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3210|回复: 8

觀音尊者教你讀廣論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2-8-17 08:0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葉小釵 于 2022-8-17 08:14 编辑

這是見悲青增格西佛學班的廣論研討小組內容供參
廣論》觀章討論 [7觀察由量成不成立]

觀察堪不堪忍正理思擇而為破除,然不能破
Q:解釋「不堪忍正理觀察」與「被正理破除」的差別?

觀察由量成不成立而為破除,然不能破
Q:對於「世間皆非量」,自宗與他宗的解釋為何?

AB二段消文:
A.許有色等,非許量所未成,要許量成。若爾,論云「世間皆非量」,云何應理?此破世間眼等諸識於真實為量,非破於一切境為量。《入中論釋》云:「如是思惟真實,唯諸聖者乃為定量,非諸非聖。為說世間諸違害故,若觀察真實,許世間見亦為定量,故云:『設若世間是定量,世見真實聖何為,諸餘聖道何所作,愚蒙是量亦非理。』」釋云:「若唯眼等能定真實,為證聖道力勵持戒、聞思修等應非有果,然非如是。故云:『世間皆非量,世無害真實。』」
B.《六十正理論釋》云:「若見彼等有,則非見真實,故世尊謂眼耳鼻等皆非量。」引此等證,顯然是於勝真實境破彼為量,非於餘境。若不爾者,則說「若眼等識,於色、聲等名言義境是定量者,為見真實不應更求聖道」,全無關係,等同說云「眼識見色,為聞聲故,耳應無義」。

《四百論釋》云:「若彼於此諸根識等增益為現,又許為量,極無繫屬,不欺誑識世見為量。然世尊說此識是有為故,是虛妄欺誑法,猶如幻事。若是虛妄欺誑之法及如幻者,非不欺誑,以住此相之事、現餘相故。若如是者,計執為量不應道理,餘一切識皆成量故。」
Q:四百論釋這段話自他宗如何解釋?

Q:依《廣論》說法解釋正倒世俗。

Q:在<廣論>中,宗大師如何證明清辨論師許名言有自相?
Q:宗大師引《分別熾然論》,解釋說:「此說積聚一一極微皆是根識之因,復是實有。又許彼是微塵究竟,故許無分極微是所緣緣。」
問一:辨論師承認有無方分極微嗎?承認無方分極微就承認實有了,中觀師怎麼會承認實有?
問二:此處說無方分極微是所緣緣,那它會不會被眼識緣到?

《四百論釋》就諸根微塵積聚位,破許一一是根識因。又即諸根與諸微塵,若即若離皆不得成,故依彼假立為識所依,如是諸境亦依他立而為假有,是根識境。此許諸識是假現,諸境是真現。故此論師與清辨論師雖二同許諸外境義,然其安立根境道理,極不相同。
Q:解釋應成派對現前的解釋與下部的差異。

<覺燈日光>P202刪除:「此許諸識是假現,諸境是真現」,這是清辨論師說的,說到識是假有,境是實質有。這裡的「真現」並不是真實的意思,而是實質有之意。

Q:「唯由世為諦」、「於世俗中現虛妄者非世俗諦」,其中世俗分別指什麼?
Q:解釋《入中論自釋》「誰於世俗亦虛妄,彼非世俗諦」。

------
<中觀總義>:
自宗者,分勝義諦及世俗諦各自的性相、分類、釋名三科。
初者,觀察究竟理智的所得義,及觀察究竟理智於汝成為觀察究竟理智,即為汝是勝義諦之性相。從空處方面分有十六種等。
名言量的所得義,及彼於汝成為名言量,即為汝是世俗諦之性相。

觀待世間識分有二種:一正;二倒。此二者差別如何呢?此中分一般與特殊二種。
其中初者,暫時錯亂因未染之識及境,是初者;彼所染之識及境,是觀待彼的倒世俗。
暫時錯亂因復分違害有色根及違害意根二種。初者分有內因錯亂、外因錯亂二種。初者如眩翳、黃疸病、食達都惹藥。次者,如鏡、空窟之聲、春季陽光與灰砂接觸、幻術師所配藥咒等。…
二、違害意根的錯亂因者,有惡宗、似因、睡眠等。生起錯亂之理者,初二種是令執有常我、總主的意識錯亂之因。第三種是令執著夢中所現大象為大象的意識錯亂之因。

二、特殊者:
若是隨一種暫時錯亂因未染之境及有境,不皆非觀待世間識的顛倒者,以諸執補特伽羅獨立實有的俱生分別、執聲常分別雖是暫時錯亂因未染之識,然是觀待世間識的顛倒故。
若是隨一種暫時錯亂因所染之境及有境,不皆是觀待世間識的顛倒者,以惡宗為因所染增上之力,執著「補特伽羅諦實成就合理」的分別心,雖是暫時錯亂因所染之識,然非觀待世間識的顛倒故。

是故,觀待世間識,成為正倒之差別者:
是識,且未曾通達空性補特伽羅心續上的名言量不能通達汝為邪識,即汝為觀待世間識的有境正世俗的性相;
是識,且彼能如是通達,即為觀待世間識的有境倒世俗之性相;
是境世俗,且未曾通達空性補特伽羅心續上的名言量,不能通達汝如所現般不成立,即汝為觀待世間識的境正世俗的性相;
是境世俗,且彼能如是通達,即汝為觀待世間識的境倒世俗的性相。世俗諦不分正世俗及倒世俗二種者,以無正世俗故。

若問:「那麼!有沒有倒世俗呢?」有人說:「有(倒世俗)者,以實執等無明習氣所染之境、有境即是倒世俗。」二種實執非倒世俗者,以未曾通達空性補特伽羅心續上的名言量不能通達實執為邪識故。間接說明有倒世俗者,以未曾通達空性補特伽羅心續上的名言量,能通達為邪識的有境及其諸境,是倒世俗故。

三、釋名,分二:一、勝義諦之釋名;二、世俗諦之釋名。
初者,瓶之法性有法,稱汝為「勝義諦」的理由者,以既是「義」,又是「勝」,復是「諦」,故而作是說故。是「義」者,以是聖者根本智所得義故;是「勝」者,以是最勝真實故。是「諦」者,以是顯現之理與存在之理相符的不欺誑故。如是亦如《顯句論》說:「彼既是義,又是勝,故為勝義,彼復是諦,故勝義諦。」

二、世俗諦之釋名,分二:一、就境方面而釋名;二、就有境方面而釋名。
初者,瓶有法,稱汝為「世俗諦」的理由者,以於世俗心愚癡實執之前為諦實,故而作是說故。
次者,實執有法,稱汝為「世俗諦」的理由者,由於障礙現見真實義,故而作是說故者,以說「以癡自性故世俗」故。
「世」謂種種義,「俗」謂虛假義,「諦」謂於諦實執之前為諦實。
斷諍:
有人說:「瓶之義總有法,應是觀待世間識的境倒世俗,以彼性相故。後因應爾,以未通達汝空性補特伽羅心續上的名言量能通達汝於持瓶分別心上如所現般不成立故。」此不周遍。






[











 楼主| 发表于 2022-8-17 08:04 | 显示全部楼层
《廣論》觀章討論 [6遮破太過]
Q:宗大師在<廣論觀章>遮破太過一節,舉出了幾種對空性的錯誤的見解?
Q:如果把黃金、石土、草木等不加分別地一齊投於火中,能燃燒的就會燒掉,不能燃燒的就會餘留下來。同樣地,把所有的顯現毫無分別地用正理破除,剩下的就只能是如幻之物。既然留了下來,它們必然會繼續存在。既然正理並不能傷害到它,那又為何要把如幻的緣起法從一開始就揀擇出來呢?
Q:我們的心不可靠,常常早上確認的東西,下午就被推翻了,年輕時確認的東西,年長後又被推翻了。十萬穆斯林認可的事,十萬佛教徒覺得荒謬,各方的見解都根植自己的教典和道理。既然既然大眾的共識不足為據,要依靠正量來確定。所謂的正量又是什麼?眼睛看到一根柱子,就可以說此柱是正量所立的嗎?如是見到此柱之心,就是正量嗎?靠什麼來確定彼心無誤呢?在能確認這根柱子存在之前,無法知道此心是否為正量;而在能確定此心為正量之前,又不能決定柱子是否存在。那麼,到底何時能作決定呢?
Q:為什麼宗大師破西藏前人的說法,可以引龍樹菩薩破實事師的方法來說明?
Q通達空性義、緣起義怎麼斷有無二邊?
消文:
《四百論釋》云:「豈無緣過去境之念耶?誰云其無?我等非破緣起,如其所有即如是定解。論主已安立云:『念謂於倒義,唯顛倒而生。』故念所緣是過去事。若彼有性,其念由緣實有義故,亦可有性。若過去事全無自性,則緣彼念亦應無性,故云顛倒亦善成立。言顛倒者,是無自性及緣起義,非是餘義。事斷無義非顛倒義。又過去事,非一切種全無所有,是所念故,見彼果故;亦非有性,應性常故,應可取故。」
 楼主| 发表于 2022-8-17 08:05 | 显示全部楼层
《廣論》觀章討論 [5所破]
《廣論》:若說無我無性決定此義,亦須善知所無之我及其自性。若未現起所破總相,則其破彼亦難決定是無顛倒故。《入行論》云:「未觸假設事,非能取事無。」…….若未了知所破量齊破太過者,失壞因果緣起次第,墮斷滅邊,即由彼見引入惡趣。
Q:修空性為什麼要了解所破?所謂的了解所破,都不過是分別心的想法,直接禪修心性,體悟了無二,自然就證得了空性?
Q:此說「決定無我,須善知所無之我及其自性」,說要辨別所破事;又有說「在證悟空性前,無法分辨有與自相有」;若依後者,凡夫無法辨別所破-自相有,那麼「決定無我,須善知所無之我及其自性」是不是空話,根本做不到?
Q:抉擇空性時,破除太過,如將自性沒有認為完全沒有,是墮入斷邊。但是凡夫親眼所見瓶子等,所以他們不可能生起堅持「沒有瓶子」的見解,也就不算墮入斷邊?
《廣論》第三、自宗明顯所破之理。分三:一、正明所破義;二、於餘所破加不加此之理;三、釋於所破應不應加勝義簡別。今初
《廣論》總所破事略有二種,謂道所破及理所破。謂煩惱及所知二障,此所破事於所知有,此若無者,應一切有情不加功用而得解脫故。
《廣論》:理所破者。……此說邪執為所破事,及彼所執實有自性亦為所破,故有二種。然正所破厥為後者,以破顛倒心須先破彼所執境故。如緣起因破人法上所有自性。故此所破須所知中無,有則不能破故。雖如是無,然能發生增益執有,故定須破。
Q:什麼是理所破?什麼是道所破?
Q:說「理所破必須沒有,道所破必須有」有什麼問題?
<中觀總義>:
此處稍加斷疑:隨行《道次第》有些大智者說:「凡是觀察勝義的正理所破,周遍是不成事(不存在)。」此說不合理者,以《菩提道次第廣論》中清楚地說,實執是觀察勝義正理的所破故;且在《辨了不了義論》的唯識篇中也說:「此宗正理所破有二:一、損減邊,唯由惡宗假立。……。」此是說唯識宗亦有觀察勝義正理的所破故。
另外,應有觀察勝義正理的所破,以有觀察勝義的正量的所破故者,以有通達無實之慧的所破故者,以彼是破有邊之慧故者,以有破有邊之慧故。
或說:「那麼!則相違於《道次第》所說:『然此所破,於所知上須無,若有必不能破故』。」彼是未細閱《道次第》的過失者,以所破有邪執及就彼境而言的兩種,而《道次第》明顯地是就其中後者而說故。
對於如言而許《大止觀章》及《綱要》,彼云:「持苗芽諦實成就之心,應是成立苗芽無諦實的真因所破,以彼是觀察勝義正理的所破故。若許,執苗芽無諦實之心,應是彼因的所立,已承許故。」不遍。
 楼主| 发表于 2022-8-17 08:07 | 显示全部楼层
《廣論》觀章討論
[4修習空性次第]
Q:《廣論》:「如何悟入真實之次第者,謂先當思惟生死過患,令意厭離,於彼生死生棄捨欲。次見若未永滅其因,……」說了了解空性的的次第。問:沒有思惟過生死過患,就不會懂空性嗎?沒有佛教背景的科學家研究無自性的道理,沒辦法通達空性嗎?
《廣論》:「又於無量各別之法,說無量破除自性之理,然修觀行者悟入之時,應略抉擇修習我及我所悉無自性。此是《中論》第十八品之義。」
Q:不是要了解人無我與法無我嗎?為什麼只把焦點放在了解人無我上,不談法無我?
Q:有人說:大乘就是要修法無我,你的所修並沒有涉及法無我的內容,所以不對。
Q:懂人無我的智慧會懂法無我嗎?若是,就會有二個智慧成為一個的過失。如果通達人無我的智慧不能通達法無我,說「懂人無我也會懂法無我」就不成立。
*討論《寶鬘論》「乃至有蘊執,爾時有我執」
《廣論》:「《入中論釋》云:「由緣色等自性成顛倒故,亦不能達補特伽羅無我,以於諸蘊施設我事而緣執故。如云:『乃至有蘊執,爾時有我執。』」此說未達蘊無自性,不能通達補特伽羅無我性故。」
Q:未入道者尚未通達無我時,此人是有我執的,經過資糧道、加行道、見道,此人都還有人我執與法我執,一直到八地或成阿羅漢才沒有我執,所以有一方面懂無我,一方面仍有我執的情況。像這樣的人——懂人無我、法無我,仍有我執,他對色法是有執著的,依「由緣色等自性成顛倒故,亦不能達補特伽羅無我」這段話,就不能說此人懂補特伽羅無我?
Q:既然懂人無我就會懂法無我,為什麼還要區分二種無我?
Q:若是以量通達補特伽羅無我的補特伽羅,需是以量通達法無我的補特伽羅?
Q:有謂:內心上生起通達法無我的正見,需先生起通達補特伽羅無我的正見,是不合理的,以安立論式時:補特伽羅有法,無諦實者,以是緣起故,如影像。由緣起正因成立補特伽羅無諦實的正敵論者,通達影像無諦實故。
Q:若是以量通達補特伽羅無諦實的補特伽羅,不需是以量通達補特伽羅的安立處——五蘊無諦實的補特伽羅,《三摩地王經》中說:「由思一事物,成修彼一切。」《入中論》中說:「如車燒盡支亦毀,慧燒有支更無支。」聖天菩薩說:「見一法空性,即見諸法空。」 及說:「說一法見者,即一切見者。」其中是說,若通達一法的實相,需通達一切法的實相。其義為何?
*消文:
《廣論》:「若爾,自部說實事宗許補特伽羅為假有者,亦皆不許補特伽羅為勝義有,則彼諸師亦當通達眼等諸法皆無自性。若如是者,眼及苗等諸粗顯法,彼等亦皆許為假有,亦應通達皆無自性。若謂實爾,違汝自許,應不更成苗等無實。善惡業道亦應建立於相續上,應許相續是無自性。」
*消文:
《廣論》:「故說實事自宗說勝義世俗成與不成,與中觀宗說世俗勝義成與不成,極不相順。故彼諸師世俗所許諸法,由中觀師自量斷之成勝義有,彼師許為勝義有者,中觀義成世俗有,全無所違,應詳辨別。」
 楼主| 发表于 2022-8-17 08:09 | 显示全部楼层
《廣論》觀章討論
[勝義諦定義]
Q1 <廣論>:又有一類先覺知識,作如是言:「就立名言而立名者,略於二類大中觀師,謂於名言許外境者,名經部行中觀師,及於名言不許外境者,名瑜伽行中觀師。就立勝義亦立二名,謂許勝義諦現空雙聚,名理成如幻,及許勝義諦唯於現境斷絕戲論,名極無所住。」…….又諸餘大中觀師,亦不許唯以正理斷除戲論便為勝義諦,故非善說。
1.1解釋何謂遮無、遮非。
1.2解釋何謂「現空雙聚」(「理成如幻」)、「斷絕戲論」(「極無所住」)
1.3討論「不許唯以正理斷除戲論便為勝義諦」。
Q2.討論二個勝義諦的定義:
勝義諦的定義:現證自己的現量,以無二現的方式所了解的。
勝義諦的定義:觀察究竟的智慧所獲義,且這個智慧是觀待它而成了解究竟的智慧。
Q3. <廣論>:「月稱論師雖於名言許外境有,然不隨順餘宗門徑,故不可名經部行者。」月稱論師與經部宗同樣許有外境,為什麼二者不一樣?此說「然不隨順餘宗門徑」是什麼意思?
Q4自宗(格魯派)對「應成派」、「自續派」之命名的解釋是什麼?
 楼主| 发表于 2022-8-17 08:10 | 显示全部楼层
《廣論》觀章討論
[明了義不了義]
Q1.要學習的是空性,一定要學習下部的宗義嗎?下部的宗義見解是後天學習而有的執著,我本來就沒有,為什麼還要去學?
Q2.什麼是了義?什麼是不了義?各宗對此怎麼解釋?
Q3各宗對三轉法輪各是了義、不了義的說法為何?
Q4解釋四依法:「依法不依人」、「依義不依語」、「依了義不依不了義」、「依智不依識」。
 楼主| 发表于 2022-8-17 08:12 | 显示全部楼层
《廣論》觀章討論
[依止毗缽舍那資糧]
Q1.怎樣的人才能聽聞空性?
1.1不謗空性。<善顯密意疏>:謗毀空性而墮惡趣。或有誤解空性深義,顛倒妄執諸法全無,或全非有。初生邪見,謗一切因果等法;次著不捨,展轉增長。
1.2<善顯密意疏>:不違善知識之教誡,亦是堪新植通達空性功能之法器。
Q2. <入中論>在講說空性前尚且討論聽聞空性的法器,在網路上公開討論空性是否有過失?
2.1從某個角度說,空性是密法。<修心七義>「得固應習密」。
2.2《菩薩戒品釋》第七他勝,謂對非法器者說甚深法他勝。此中分三:一、說所對境,謂有未善修心之有情,已發大菩提心,若為說空,反生恐怖。二、所說法,謂離一切戲論之空性。三、說已如何,謂聞說空性,深生恐怖,退失大菩提心,發起小乘之心。此約自未審觀法器。若已觀察,自覺彼人堪為法器,然實非器,則無他勝。
*為了來世能懂空性,今世必須聞思空性,留下種子習氣。
<釋量論>「能立由修悲」:諸佛世尊是定量士夫,其能立是由修習大悲心而生故。其大悲心非從無因及邪因生,是由多生修習悲愍而生故。(一、釋無多生修難。二、釋修亦無無邊增長難。)
Q3.聽聞空性有什麼利益?
3.1討論聞思的利益。<金剛經>云:「若善男子善女人,以妙七寶,盛滿爾殑伽河沙數等世界,奉施如來,是善男子善女人,由此因緣所生福聚寧為多不?善現答言:甚多世尊,甚多善逝。世尊告曰:若復有人,於此法門,乃至四句伽陀,受持讀誦廣為他說,所生福聚甚多於前。」
3.2討論唸《心經》除障。
3.3<善顯密意疏>此等是說:若講說聽聞,及餘時中,信解思惟甚深法義之勝利。要具二緣方能獲得所說勝利。一、發清淨心,謂不顧戀名利恭敬等。二、不倒說,謂不倒執所說法義。若具二過,或隨一過,皆能障礙無量功德。世親論師云:「故若顛倒說法,及心雜染,希求利養恭敬名聞而說法者,失壞自身大福德聚。」其聞法者,發清淨心,與不倒解法義,亦極重要。
Q4.聽聞空性引生什麼善果?
<入中論>「彼器隨生諸功德,常能正受住淨戒,勤行布施修悲心,並修安忍為度生,善根迴向大菩提,復能恭敬諸菩薩。」<善顯密意疏>:
4.1不於空性起顛倒執。
--延伸改變價值觀
4.2若犯戒必以此而墮惡趣,致空見為之間斷,故能受戒守護不犯。
--對業果謹慎。
--討論空性的發展與福報的關係。
4.3倘生貧家,缺乏飲食、衣服、醫藥、資生之具,恆須追求,則聽聞空見及修習空義皆將間斷。遂於前說上下福田盡力供施。
--討論集資淨障的方式與修習空性的關係。
4.4空性見要以如上所說大悲攝持,方能引生佛果。故恆修大悲心而為根本。
--<修心七義>是先修世俗菩提心。
4.5力能墮惡趣,能壞善根,能令顏色極不可愛,緣此令諸聖者不生歡喜。故當修安忍。
4.6不數數迴向一切種智,則非成佛之因,亦不能恆感身及資財無量妙果。
4.7乘等不能如諸菩薩宣說甚深緣起,故於諸菩薩所起極敬重心。
--<釋量論>教決定才對說教者皈依
*總諸佛語,有者直顯真實性義,未直顯者,亦唯間接令於實性趣向臨入。
Q5. 修毗缽舍那的資糧是什麼?
1.親近無倒了達佛語宗要智者,2.聽聞無垢清淨經論,3由聞思慧引發通達真實正見,是必不可少毗缽舍那正因資糧。
Q6. 需要從他人處聽聞空性的解釋。不懂空性的人,又怎麼知道誰真正懂空性,從而依此人聽聞?
Q7.有些人主張,佛陀以後的解釋眾多紛紜,應該直接去閱讀佛經。或宗大師等大德已經寫了很多論著,可以自己閱讀學習。不從他人聽聞空性會有什麼過失?
Q8.宗喀巴大師有關空性的主要著作有哪些?
发表于 2022-8-23 16:37 | 显示全部楼层
顶礼見悲青增格西拉
发表于 2022-8-24 14:16 | 显示全部楼层
赞一个!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社区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格鲁教法集成

GMT+8, 2024-11-23 18:13 , Processed in 0.033436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