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葉小釵 于 2022-10-19 18:09 编辑
就是我们不能如颂文所说次第来发起真正无造作的出离心?因为这样就会先进入声闻资粮道了
這二者沒有必然關係
1.南傳佛教/小乘 他們都有修習慈悲喜捨四無量心,但是沒有進入菩薩道,為何?廣論說得很清楚:沒有增上意樂!廣論:
增上意樂及以發心為果之理者。由其如是漸修其心,悲心若起,便能引發為利有情希得成佛,即此便足,何故於此添增上心?欲令有情得樂離苦,慈悲無量,聲聞、獨覺亦皆有之。若自荷負一切有情,與樂拔苦,則除大乘決定非有,故須發此心力強勝增上意樂。是故僅念一切有情,云何得樂、云何離苦,非為滿足,須自至誠,荷此重擔,故當分辨此等差別。《海慧問經》云:「海慧,如有商主,或有長者,唯有一子,可悅可愛可惜可意,見無違逆。然此童子因其幼稚而作舞娛,墮不淨坑。次其童子若母若親,見彼童子墮不淨坑,見已雖發號哭憂嘆,然終不能入不淨坑拔出其子。次童子父來至其所,彼見一子墮不淨坑,見已急急舉止慌措,欲出其子心甚愛顧,全無嘔吐,跳不淨坑取出其子。」
此說三界為不淨坑,獨愛一子謂諸有情,若母若親者,謂聲聞、獨覺,見諸有情墮生死中,憂慼嘆嗟然不能出。商主長者,謂諸菩薩,法譬合說。又說獨一愛子落不淨坑,如母之悲,聲聞、獨覺亦皆共有,故依悲愍,當發荷負度眾生擔增上意樂。如是若發度有情心,然我現時不能圓滿利一有情。又非止此,即使證得二羅漢位,亦僅利益少數有情,利亦唯能引發解脫,不能立於一切種智。故當思惟無邊有情,誰能圓滿此諸有情現前究竟一切利義?則知唯佛方有此能,故能引發為利有情,欲得成佛。
發出離心不等於入聲聞道,同理, 修習四無量心不等於入菩薩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