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鲁修学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2629|回复: 1

【佛法之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2-1-8 22:5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佛法的根基是什么?
或者说建立一切佛法八万四千法门的基础是什么?

有人说是皈依,有人说是三法印,还有人说是缘起性空,有说三主要道,也有说是佛法正见,甚至有人说是念阿弥陀佛等等。

其实这个问题因人们所处的佛教系统和所在的阶段不同,会认识不一样,但若回到佛法最核心的理论基础来说,我认为佛法的根基或基础是承认“有法”及其实相。

一切佛法的智慧和方便,都是在承认“有法”及其实相的前提下展开,让我们内心的认知与这个实相接近,这就是修行,是佛法之“道”。

这里的“有法”不是“有为法”的意思,而是“所知”,学过摄类学的同学都知道,所知、有、所量、成事、境、法,这些词都是同义。

因此这里的“有法”,通俗来说就是有一个法的意思,或者理解为有一个所知、有一个所量,有一个境都可以。

以前,我理解缘起成立性空,但无论如何也不能理解性空能成立缘起,虽然读了大量的资料。

特别是去年读了叶少勇的一些资料,他也是这个观点。他认为诸法的缘起现象确实可以成立其空性,但不能说空性能成立诸法之缘起现象,这个是不能反向成立的,只能说性空能成立诸法缘起现象之合理性。

最近我又读了昂旺朗吉堪布的一些口授教法,其实以前也看过一些,但这次有比较大的感触,因为我突然明白了佛法或者说佛法正理所讨论的是基于“有法”的实相,这虽然看起来简单甚至理所当然,但在实际的理解和观修上却很难。

这让我又想起来很多年前,我和观清师讨论空性,他有说:你要明白我们是在讨论什么的空性,是这张桌子的空性,还是这个板凳的空性?

经那次后我了解到所谓空性,是要有所针对的对象才能进行简别,不能凭空想象。在那之前,我理解空性是缘起诸法的一个背景,就如同万物之于虚空一样,虽然那个时候我也知道诸法缘生并无自性。而自那次之后,我再观察空性,必须先要明确是在说“谁”的空性?而这又和明确“所破”的止观方法相关联,在观修实践上是有很大帮助的。

但最后还是面临这个问题:空性如何能成立缘起呢?

由缘起而成立性空的正理是很容易理解的,甚至经由止观的实修也是有能力去尝试的,但要由性空而成立缘起,这就既难以理解更难以去观修。

要知道在佛法实践中如果无法“起观”,那即意味着理路不通,说白了还是没有理解。

所以这个问题是一个“坎”,如果不能翻越这道“坎”,那修学将止步不前。

那么我现在解决了这个问题没有呢?应该说还没有完全解决,但已经有了一些感悟,至少能够在理性和观修上去尝试“空性成立缘起”的这个说法。

下面我试着解释一下:

首先我们要理解问题出在哪里?即上面所说的,从我们一般的认识上“空性不能成立缘起”的原因在哪里,只有找出原因,才有可能去解决。

我认为最关键的问题,是概念逻辑上的问题以及观察的角度问题。

当我们说“缘起性空”的时候,我们很清楚是基于某一“法”在讨论(这个道理前面已经说了),而这个“法”的“性空”是其缘起现象而成立之正理,因此“性空”是这个“法”的法性。

我们知道“法性”是无为法,是常法,所以“性空”就是无为法,是常法。但问题是常法不能是因,因为“由因至果”意味着变异,如果不变异,那因就不能生果,而常法是无变异性的,如何能成为“因”呢?

所以“性空”不能成立缘起,否则“性空”就是有为法,是无常法。

以上是概念逻辑上的一个障碍。

另外一个问题是观察的角度问题。
当我们说“性空”和“空性”这两个词的时候,如果没有受过训练,在中文语境下的观察角度就可能会发生改变。

如上所说,当我们说“缘起性空”的时候,我们知道这个“性空”是因为某一“法”的缘起现象而成立。

因此说“性空”这个词的时候,如果我们有学习过中观思想,我们就会自然地关联到某“法”是缘起之现象,因此其自性是无、是空的观察推理上;

但我们说“空性”的时候,我们有时候或者大多数时候就会忘了之前在某一“法”上的安立过程,我们会将“空性”独立于任何法之外抽象出来观察,认为“空性”是一切法的根本性质。

而且龙树也说过“未曾有一法,不从因缘生;是故一切法,无不是空者”,所以说“空性”不但是某一“法”的缘起现象之性质,而且是一切法的缘起现象之性质,这个道理是没有问题的。

但是这样一来,我们就更难以理解“空性”可以成立一切法之缘起。因为某个现象的性质,而且是被抽象出来的某类现象的共同性质,绝无可能作为因,去反过来成立现象,乃至所有现象的。

所以无论是某一法的性质-“性空”,还是一切法的共同性质-“空性”,归根结底都是无为法,是常法,不能作为因,而成立某一法乃至诸法之缘起。

问题找到了,那怎么解决呢?

答案是依“缘起”正理观察,但前提是基于“有法”之缘起正理的观察。

为什么要基于“有法”?
因为要行“中道”,“中道”这个词的深刻含义是将观察放在中间,即同时观察某一“法”的缘起现象和性空本质,所以“中道”可以被理解为是一个动词,而不是名词。

有人说“中道”这个词的意思是“不落两边”-即不落常、断两边。这真的是废话!我请问你怎么才能做到不落两边呢?如果你不能将观察放在中间,同时观察缘起现象和性空本质,那你就肯定会落在一边了。

因此,我们首先必须基于某一“有法”来观察,若离开这一“有法”作为对境,我们的观察就没有着落了。

这是因为“法”的实相和行相是佛法之“基”,而修行(道)就是拉近实相和我们所观察认知的有境之间的距离,这又是摄类学的内容,佛法就是“基、道、果”。

以上,当我们针对某一“有法”来观察的时候,首先在我们内心成立了“有”这个概念。

注意,这里的“有”是存在的意思,而是以什么方式存在,我们下一步再观察。

然后我们将观察轻轻放下这一“有法”的缘起义上,这种观察的方法有很多,最简单的是察觉此“有法”具有其他的支分。这个时候,此“有法”的自性空的性质即同时呈现。

这个时候因为观察的前提是“有法”,这个“法”是有的而非不确定或凭空捏造的,所以当我们将观察轻轻放在其自性空上,其缘起现象也同时呈现出来。

为什么会这样呢?
因为其有,其存在,是我们去观察的前提,而其有和其存在的方式,就是以缘起的方式而有,而存在。

若我们将观察轻轻放在此“有法”的自性空上的时候,其缘起现象就会自然呈现出来,反之那就会失去了此“有法”是有和存在的前提了。

在这种以缘起正理的“中道”观察方式下,缘起和性空互为因果,但这种因果不是“由此及彼,此灭彼生”的相续因果,而是“此是观待于彼,彼是观待于此”的观待因果。

注意这里“缘起”和“性空”的因果关系是基于“有法”的同时相待观察,而不是将“缘起”和“性空”看作是不同的两个“有法”,并在时间上建立有前后顺序的“此灭彼生”之相续观察。

以上,基于“有法”,我们说其“实相”为“缘起性空”——因为其是缘起,所以成立其性空,又因为其是性空,所以其缘起成立。

那么叶少勇说:性空或者空性,能成立诸法缘起现象的合理性。这句话有问题么?

显然,没有问题。

而他说:性空或者空性,不能反向成立诸法之缘起现象。这句话有问题么?

这就有问题了,因为他脱离了“有法”的观察。
承认“有法”,那么缘起和性空就互为支撑,互为观待因果。
脱离了“有法”,那么缘起和性空就会被理解为“此灭彼生”的相续因果。

以上问题的解决,让我有一个很大的感慨,那就是如果有摄类学的基础,那么四宗要义及中观思想,其实并不难理解,反之就可能会要绕很大一圈才明白。
发表于 2022-1-17 08:53 | 显示全部楼层
心剎那剎那变化 (appear disappear), 心之空性亦剎那剎那变化。

-------------

往昔所造诸恶业

皆由无始贪嗔痴

从身语意之所生

一切我今皆忏悔




罪从心起将心忏

心若灭时罪亦亡

心灭罪亡两俱空

是则名为真忏悔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社区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格鲁教法集成

GMT+8, 2024-11-22 03:41 , Processed in 0.034649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