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鲁修学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4602|回复: 11

为母亲乃至一切如母有情,略述佛教基本世界观和修法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12-23 00:5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龙吟 于 2019-12-23 01:00 编辑

近来母亲开始修持净土法门,和她聊了两次,貌似还不清楚佛教的世界观结构。我又世俗繁忙,难以在其身旁伺候,所以抽空写了以下篇幅,给她老人家参考。
母亲是知识分子,而且近来也看了大量的净土佛法文章,想来应可以读懂这些文字,虽然拿一本佛教的专著给母亲看,也是可以的,但我想我亲自写的可能会效果不一样。
此文同时献给世出世间一切如母有情,错谬之处还请包涵指正,若有功德回向众生。

人们在修行佛法各种法门的时候,都需要有一个佛教的世界观框架,知道佛法中的世界是怎样的,自己现在在哪里,将来要去向哪里,以及如何才能够去。
然而由于佛法内容的庞杂,不同角度不同派系的介绍会有侧重与不同,且相互交涉很多,让人难以理解。
所以,这里根据佛法基本常识和格鲁派道次第理论,简要疏理佛教世界观框架,有助于初学思维与实践。
值得注意的是本篇并非修行地道建立(详细的修学次第)的解释,仅以较为粗略的框架说明,重点在于认清修行轮廓以及关键和方向。
图1:佛法世界观框架图
轮回与解脱
我们从这个图能够看到世间与出世间两个世界的框架,左面道次第是出世间框架,右边的轮回是世间的框架,而我们目前所处的位置是六道轮回的人道。
从右往左看,轮回的原因是业,无论善业恶业都是轮回之因,而业的因是烦恼。
下界的烦恼也就是欲界烦恼,是为了追求色、声、香、味、触,然后有各种贪婪与争夺,造各种业。另外一种是没有追求外在的色、声、香、味、触,而是追求内在的各种精神禅定的快乐,这也是在造业,但造的是上界,即色界和无色界的业,是属于精神层面的业。
我们投生上界或是下界,都是从不同的业和烦恼而来,而烦恼的因是追求外在或内在的快乐。在追求这些快乐的时候,如果能够在适度且不伤害其他众生,甚至造福其他众生的前提下,那所造的就是善业,反过来如果为了一己的快乐,而过分地执着与追求,乃至伤害到其他众生,那所造的就是恶业。恶业与重烦恼当然让我们堕恶道,这里的恶道是指人道以下的三恶道,即畜生道、饿鬼道和地狱道。善业和薄烦恼的因,将会让我们来世能够获得“增上生”,即比我们现在更高、更好的来生去处,但一样是在轮回中。而所谓的轮回,即由于我们贪着快乐而不停的造业,所以即便进入天道乃至最上的无色界四禅天,一样会堕落下来,因为烦恼的根没有拔出,贪图快乐的动机始终存在。
那贪图快乐的动机,或者说烦恼的因是什么呢?
烦恼的因是执着,即这张图最右边的那两个字,那执着的是什么呢?是人、法二种“自性见”。
对于人的“自性见”,即认为有一个实在的我,从我这边就有一个独立于其他的自己;
对于法的“自性见”,即认为有我所的对象,就是我所面对的一切事物,从它们那边都有它们自己的存在。
以上是初略的解释,虽然我认为已经是较精准的阐述了,但一时半会儿难以理解也是很正常的,所以如果看不懂,就暂时放一放。
这种对人、法二种“自性见”的执着,是由于非理作意的缘故,所谓非理作意的意思,就是没有正确地了解自己和周遭的世界,而所谓的正确并非人为安立的一个正确答案,而是事物本来如此的真相,所以这个正确的真相是被发现的,而绝非人为设定,是不需要用盲目地信来接受的,而是依靠闻思和观察(修)来发现和确认的。
这才是佛法的伟大之处,佛法是发现真相证明真理的过程,绝非要我们去盲目地相信些什么。
所以其实无论有没有六道轮回,有没有三界诸天,乃至有没有上述佛法所构建的世界观,只要能够朝向真理,发现真相,那一切都是值得的。
因此,我们是在佛法所设立的这个世界观中去寻找真相,朝向真理,这个世界观的结构本身并不是我们要追寻的真相,而只是一个辅助工具而已。明确这一点,我们就不会过份执着,浪费时间去细究这些六道三界以至上界诸天的存在性。
如果人、法二种执着被断除,那就不会再去追求外在或内在的快乐,这样烦恼就不生,烦恼不生就不会造业,不造业,就没有未来投生的因,这样就能够彻底摆脱轮回。
这个思维逻辑与十二因缘是对应的,六道轮回中的任何一道的众生都有其相对应的十二因缘,理解这个逻辑是我们修行的一个基础,如此才能明确我们现在在哪里,未来可能去向哪里,以及如何才能去的因果关系。
图2:修行逻辑与十二因缘
关于十二因缘(无明、行、识、名色、六入、触、受、爱、取、有、生、老死),本文不做阐述,表达对应上述逻辑观点即可。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社区

x
 楼主| 发表于 2019-12-24 20:25 | 显示全部楼层
jacky2 发表于 2019-12-24 13:18
五蕴为什么被包括在人里面?

包括的话,楼房也算是人了

我不理解你在问啥,而且我不知道你之所以提问是为了啥?

我认为论坛上沟通是为了探讨正确的法理,而不是为了找对方的错,因为即便你找到错,也不等于同时能够成立对,这个其实是一种讨论的态度,即所谓的发心。

我们讨论的发心应该是一起寻找正确的或趋向于正确的理论,对吧。我们并不是为了找对方的错,才一起交流沟通的,是吧。

如果你同意我的观点,我们是在一起探讨交流寻找那个对的,正确的理论,那么如果你认为我是错的,那你可以说一个对的,是吧。

所以,正确的交流方式是你说一个和我相反的主张和理由,如果能够成立,那我就自然会检讨自己,对吧。我不需要你一直质疑我是错的,你只需说一个对的出来,然后我一定会去仔细思考自己错在哪里。

关于你在我另外一个帖子中的追问,也是一样的意思,请说出你和我相反的主张与理由,我一定虚心学习,至于你的追问,我没有义务回答,而且你的这种追问方式,让我感到不舒服,我不希望再以此方式继续和你交流。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12-23 00:5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龙吟 于 2019-12-23 01:01 编辑

三主要道空性慧
那如何断除执着呢?
要断除执着,就要通过破除“自性见”,即上述对于人、法两种有其独立自体的错误认识,来彻底消除这种执着的心。而要破除这种错误的认识,就需要空性慧。
就是图1左边道次第上面,需要三主要道(出离心、菩提心和空性慧构成修行佛法的三主要道)中的“空性慧”才能破“自性见”,所以佛法的核心是修空性慧 ,否则无法破除自性见,也就无法断除二种执着而出离轮回。
需要注意的是,所破的自性见与所断的执着是不同的,所谓“破”是对错误认识的破除;所谓“断”,是对这种错误认识的执着本身的彻底消除。因此断执着的前提是破错误认识,但破错误认识并不立即就能够断执着,因为错误认识的根深蒂固,而且还有粗细之分,即这种错误认识有比较肤浅的也有比较深刻的,所以要不断地破所有粗分和细分的错误认识,最后才能彻底的断除那个根本的执着。
因此修空性慧也并非一蹴而就的,必须通过持续的修行,那如何才能坚持持续的修行呢?这就需要发心的愿力了,我们说不忘初心或者以终为始,就是以发心的愿力来开展持续的修行。
这里有个细节问题,有很多所谓大师说只要我们放下执着就能够如何如何取得成就,只要我们什么也不想就能够放下一切。但执着是能够被放下的么?执着只能够被断除,被智慧所断,而不可能被我们凡夫的无明所放下,那种放下或者什么也不想的修行方法是极为错误和危险的,一头睡着了的猪也什么都不想,那它就可以解脱轮回了么?所以这个问题要引起注意。
出离心
六道轮回对应三界二十八天,道次第的下士道和中士道都要发出离心,但下士道是出离恶道转向善道,即人道及以上的诸天,所以下士道修的是人天乘。但这还是在六道轮回中,若没有出离轮回的解脱心,即无法有破除执着之发心,因此下士道无法建立修空性慧的基础,乃至无法生起去净土的愿,因为净土的因也是基于出离轮回的愿,若以善业而求后世享乐乃至诸天境界,那还是在求轮回诸道,目标根本就不对嘛。虽然弥陀等诸佛菩萨有称名即接引的宏愿,但我们发心如果对应不上,那还是有可能错过的吧,所以调整发心对修行净土而言,也是十分关键和重要的。
中士道的出离心修的是解脱,即解脱六道轮回的发心,在此基础上才能建立想要断除执着的发心,才有可能去修空性慧以及发去净土之愿,同时也才能理解去净土还是为了通过修空性慧,彻底断除执着。然而这个阶段无论是修空性慧还是去净土,都还是为了自己,而自己本身这个概念即是执着的对境,所以严格来说,中士道修的空性慧还是有问题的。至少在修空性慧的过程中,由于还是带有自我执着的初心,在破除“自性见”方面就会比较狭窄,而难以深广开展。
菩提心
上士道需发菩提心,而菩提心是大、小乘佛法的界限,发菩提心即进入大乘菩萨道。由于菩提心并非是建立在自我出离的基础上,而是但为众生愿成佛的愿心,因此在修空性慧的时候就能够深广开展,其断除的执着也较为彻底,且从一开始就没留有余地。虽然说无论是声闻缘觉还是诸佛菩萨,最后都需要通过修空性慧而断除人法二种执着,以成诸道果,但由于发心不同其在所知障的断除方面还是有差别的,至少在格鲁自宗的教理上是这么说的。这里不讨论细节,强调发菩提心的重要性即可。
我们在发愿的时候,还需要注意一点,那就是要分辨愿和贪是不同的,虽然愿和贪都是欲求,但欲求对象的属性不同,注意并非是对象有问题,而是对象的属性有问题。比如我们欲求“永远的快乐”,如果是基于轮回中色声香味触方面的快乐,以及对内心里面不同定力的境界上面的快乐,那是得不到的。因为我们欲求的对象那边并没有“永远快乐”这样的属性,而对于没有这样属性的对象的欲求,就是贪。所以贪的定义是从对象那边得不到我们要的,如果能够得到那就不叫贪,而叫做愿。比如经由空性慧而断除执着,解脱轮回的境界,就可以得到“永远的快乐”,这是可以被理性逻辑所论证的,即没有烦恼的境界,那还不是“永远的快乐”么?
可能还会有人问,为什么基于色声香味触方面的快乐或者内心不同禅定境界上的快乐,不是永远的快乐?
道理显而易见,因为无论外在和内在的境界都是基于执着,而执着的对象也就是上面所说的对于人、法二种从他们那边来说的自己,是不存在的。所以人和法都是无常的,不稳定的,这里的人包括五蕴,即我们的心也是无常不稳定的,所以根本不可能有什么“永远的快乐”。但基于空性慧破除上面对于人法二种的自性见,从而断除执着,即不执着,这不执着本身才是“永远的快乐”,是可以实现的。
这一段可能有些难以理解,总之追求变化的,不稳定的东西,不可能获得永恒的快乐,我们要注意不能将发心和愿,放到这些变化且不稳定的对象或境界上面去。
净土
关于净土,从图1来看,也只有大乘菩萨道才能建立,虽然也有资料显示小乘也有净土,但基于自我解脱的行愿,小乘净土也只是个人的境界,如何能含纳众生呢?因此即便小乘行者也有净土,但由其愿力狭隘故,所以对于众生来说没有什么意义。
另外还有一个地方就是欲界第四天的兜率天,其分为内院和外院,内院是准备降生人间的佛菩萨所在的地方,据说佛菩萨都要从兜率内院经过学习以后才能降生人间,所以发大乘菩提心的行者,也可以发愿去兜率内院继续深造,然后重返人间。那如何才能去兜率内院呢?那是佛菩萨再来人间的“一生补处”,可见要求相当的高,应该远高于一般意义上佛菩萨所建立的其他净土的要求,具体这里不广说了。
以上这个简约的佛教世界观,可以构建出我们修行的重点和路线:
最起码要发中士道的出离心,即解脱轮回的发心;
然后尽量发菩提心为了众生而成佛;
有生之年最好能闻思空性的道理,并经由修行以获得空性的智慧,或多或少能够去破一些执着的错误知见。
以上其实还是三主要道(出离心、菩提心与空性慧)的内容,只不过我们用佛教世界观的框架,有逻辑地又顺了一遍而已。所以,三主要道是整个佛法的核心,抓住这三点也就抓住了趋向佛法正道的方向。
最后,关于修净土,要在大乘菩提心的摄持下来念佛,而且要理解去净土也是为了更好地学习空性慧和菩萨的广行,以圆满佛道。基于这样的认识来念佛和修净土,应该会有一个好的往生与去处。

发表于 2019-12-23 09:21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似乎有点替令慈担忧
发表于 2019-12-23 17:19 | 显示全部楼层
阿弥陀佛!:)
发表于 2019-12-23 17:29 | 显示全部楼层
孝心可嘉,而且是出世间大孝,必须赞叹随喜。
技术层面上,有以下几个意见,一般来说接引众生,有一个两三分钟的提要就可以入门。
1、人生难得易失必死,难得如壁上撒豆偶一安立、百年盲龟浮木偶一入孔、须弥山顶穿线山脚针孔。如此难得的人身,吃点喝点以及仅仅追求苦空无常之世间繁华盛事,就可惜了,故应离苦得乐求取出离。西方净土正是一个好去处。
2、独乐乐与众乐乐,孰乐?当然是与众同生西方。为利有情愿成佛,菩提心的七字归纳。信愿西方,菩提心行的具体方便。
3、空正见,缘起性空一体两面,即闻思、持名持咒念诵经轨而实行空正见。所以净土法门与三主要道是一体教授。四十八愿之第18愿,专接信愿持名之行人,四十八愿之第19、20愿,广开方便门,接引其他法门行者,故净土法门广大无边,从这个角度可以包含汉藏显密一切宗派。
发表于 2019-12-23 17:3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jacky2 于 2019-12-23 17:36 编辑

为什么说“法的自性见,即认为有我所的对象,就是我所面对的一切事物”?
我所是什么意思?
发表于 2019-12-23 17:37 | 显示全部楼层
为什么说“人包括五蕴”?
人是什么意思?
发表于 2019-12-23 17:39 | 显示全部楼层
为什么说“愿和贪都是欲求”
愿、贪、欲求各是什么意思?
 楼主| 发表于 2019-12-24 01:2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jacky2 发表于 2019-12-23 17:39
为什么说“愿和贪都是欲求”
愿、贪、欲求各是什么意思?

问什么是什么,这是概念问题,我回答了以后你还可以继续问什么是什么,所以这是无穷无尽的一种追问形式,而且我很被动。最好的办法是你自己找到一个解释,然后再来问我,是不是你理解的那种解释,这样的问答才能封闭,且在我可控的范围内。另外问“为什么?”是一个很不确定的问题,也一样是无法圆满回答,因为我都不知道你到底要问啥?而且你一样可以继续问为什么为什么?直到把我问疯为止。同样的,你要试着去理解我写的内容,并告诉我你是怎么认为的?然后我再来回答你的认为和我的认为是相同,还是相异,或包容或重叠,这样的讨论才有目标与效果。
发表于 2019-12-24 13:17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所面对的一切事物,这里面包不包括人?

包括的话,人就也算是法了
不包括的话为什么还要用我所来定义法


发表于 2019-12-24 13:1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jacky2 于 2019-12-24 13:30 编辑

五蕴为什么被包括在人里面?

包括的话,楼房也算是人了
不包括的话为什么五蕴要被人包括
——————————————————————————————————
哦,这个看错了,对不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社区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格鲁教法集成

GMT+8, 2024-11-25 10:32 , Processed in 0.035949 second(s), 18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