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鲁修学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2053|回复: 3

(佛)“法”、《“现观”庄严论》及(菩提)“道”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1-20 08:0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顶礼至尊文殊大宝恩师!!!
    (菩提)“道”是菩提道次第的简称。(依据至尊兰仁巴大师《菩提道次第心传录》等)菩提“道”次第是小乘(根本乘)、大乘、密乘“佛法”的归总,是八万四千“法”的精髓,是诸“法宝”中的如意宝王;菩提“道次第”是直达无上遍知佛地顶峰的宝石阶梯;菩提“道次第”是过去、现在、未来一切佛菩萨已行、在行、将行之“道”。
     如果未真正依止具德上师三宝,不可能得到如意宝般“菩提道次第”的真实传承,就不可能理性、如理如法进入菩提“道次第”学修之门,其中学修皈依三宝是入佛教之门!因此,只要纯真学修佛法,依止至尊上师三宝学修始终是第一位的!!!
     至尊多识仁波切恩师:在未入(菩提)“道”次第之前用种种智慧方便(“法”)引入正“道”,入“道”之后则按统一的轨道(菩提道次第传承)修行证果。   菩提“道”次第是一个总的系统,其中包括很多支系法门,(但是)这些支系法门组成一个总的系统时,不是任意地排列,而是有严格的逻辑和因果顺序(“次第”义),即在前后支系法门之间具有先后的逻辑规律和前因后果的因果链关系,就是说没有前者就没有后者。即菩提道次第将亲近上师法作为入“道”之门,将无常观作为入“法”之门,都具有深刻的意义。

    格西 见悲青增《八事七十义》“《现观庄严论》含摄的内容非常地广大精深,三大寺所必学的五部大论内容均含摄于《现观庄严论》的教授中。因其内容深广,我们学习此论时,字字句句好像都可以了解,但是实际上整体关连性却很难掌握,因此后来就有《地道》、《宗义》、《八事七十义》及《止观》、《了不了义》、《廿僧》、《缘起》等,主要以此七部来解说《现观》。而此七部,各别以不同的角度解释《现观》的内容,前三部即《地道》等之教授,是学习《现观》前必须先熟记背诵。现在的背书只是背,或许背了一阵子,但过了之后没用也就全忘了,等于没背。以前的背书与现在的不同,除了常常温习复诵并思维其内容外,每每遇到不明了或疑惑处,就会翻阅其它经论,以求明了无疑。这样每日反复的诵读思维于一处,自然地智慧深广,功力深厚,经由这样的学习方式所培养出的深层的智能,和辩经所培养的快速敏捷的智能,是不同的,这二种智慧都是我们所需要培养与学习的。
     总之,《地道》、《八事七十义》等都是《现观》的大纲,先熟悉大纲,再看其它相关内容较容易掌握住方向,而且它的内容也可以再扩充。
     读《现观》和读《菩提道次第广论》应一样,但我们看起来完全不一样。佛陀说了很多法,显教中达到最高的就是般若,之前原有很多的解释本,但后来就只剩《中观》与《现观》。仅《现观》的注释译成藏文的就有二十一本,有的是配合般若十万颂,有的是配合二万五千颂,有的是配合八千颂,有的没有配合而直接解释。其中有陈那菩萨的释本,但内容很少,且他是针对难以解决的大问题,所作的注解《八千颂摄义》,此本有中文注释,其它的注解目前没有看到有中文注释的。早期的佛法传到中国,西藏无,中期、后期的西藏都有,后期的西藏较多。
     以前在印度解释般若、道次第,都是以现观这类的形态来解释,不是以三主要道的形式。阿底峡尊者到西藏之后,写了《菩提道灯论》,其源头是《现观》,只是运用不同的形态来解释,但止观的部分是依龙树菩萨之见,止观之前是依《现观》。《广论》是劝道型的,在理论解释上不是很完备,事实上要先学五部大论,特别是《现观》,透彻了解之后,希望有修行方案,修的时候才去看《广论》,如此去读《广论》,马上就能了解。总之,此二者要一样才对。印度是学现观就一直学现观,学中观就一直学中观,学唯识就一直学唯识,对自己的那一套很精通;西藏是全部都学,学得都不通。
     五部大论中《现观》最难,因为内容太多,《中观》就是学空,中观虽有很多问题,但一把钥匙打开就全部通透了,因为是以各种角度来诠释空,了解空后再去看中观就都通了,只要从一点突破就全部都突破了。现观就不是如此了,它有各种定、各种情况的内容,就不是很容易懂。故在印度若一群学者坐下来讨论,学现观的会坐主位,因为现观比较难。”
以此因缘,祝愿自他一切有情生生世世依止至尊上师三宝,始终理性热诚、如理如法学修如来显密教证二法,自利利他、同登大乐地。
 楼主| 发表于 2009-1-21 07:33 | 显示全部楼层
顶礼至尊文殊大宝恩师!!!
    至尊夏坝仁波切恩师2008年6月讲授《现观庄严论》摘记(未经文字最后审定、仅供参考):
    “ . . . 因为于平等住入定于狮子奋迅定后,于后得位对(十二)(从无明到老死)顺次与(从老死至无明)逆次缘起作思索之故。比如《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中“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是顺次十二缘起。关于这个问题专门有《十二因缘(的别)论》,因为十二因缘的问题是个完整的体系,所以说这个论是从般若的论题当中配开出来、作为般若学习的辅助。
     其实,般若有几个辅助的论本,第一个是《辨了义不了义》,因为《辨了义不了义》在般若里面根本是没有办法回避的问题,但是《辨了义不了义》又是一个庞大体系的问题,所以说宗大师把辨了义不了义的专题取出来、造了《辨了义不了义》的论。宗大师的《辨了义不了义》就是为了辅助般若的,当然了,也不能说完全只是辅助《现观般若》,因为宗大师的《辨了义不了义》除了般若之外,还有中观应成宗的思想也在这里面讲得比较详细,整个从唯识到中观应成之间,包括青辨论师、寂护父子等等的宗见,完整辨析了义不了义的论著;
      第二个“尚述”(藏语译音)即《禅定与无色》,刚刚讲过的九渐次道,四禅、四无色加上灭尽,关于这个方面作为般若的补充、单列了一个论;还有关于唯识宗的阿赖耶识和末那识的问题,专门有《阿赖耶识难解》,也是作为般若的注解;然后还有一个《缘起》“丹怎”(藏语译音),《二十僧》也作为现观的辅助。一般来说四个辅助时不算《阿赖耶识难解》,算上《阿赖耶识难解》就是五个作为般若的补注论典。
     其实咱们佛教界当中,关于写论的时候早有这种做法,比如说最初一千八、九百年前龙树菩萨当初写《中观论》的时候,他完成了《中观论》之后,为了把中观方方面面的专题进一步细说,龙树菩萨六论当中的五论,尤其是五论当中的四论作为《中观论》的补注。《六十正理论》“多尼夺极巴”(藏语译音)、《七十空性论》“木尼端极巴”(藏语译音)、《回诤论》“作多”(藏语译音)《精研论》“各尔萨”(藏语译音),这四个论作为中观核心的补注。
     后来一千二、九三百年前,法称论师写《释量论》时,有身体一样的三论和肢节一样的四论,加起来就是因明七论,因明四论也是对三论的补注。
     所以说,对于般若而言,咱们格鲁巴以上面的四、五论作为般若的补注论典来学般若的做法,可以肯定的是印度没有《辨了义不了义》这个论典的,《十二因缘》从般若中取出来、详细解注在印度论典好像没看到,《二十僧》等注解也不盛行。
     这应该是宗大师对般若大的方面认为必须详细、全面解释才补充了这些非常好的注解诸论,其中最了不起的就是《辨了义不了义》,宗喀巴大师著的《辨了义不了义》在藏地、印度,乃至整个佛教当中(包括汉传佛教、藏传佛教、印度佛教等)解决了一个大难题,什么样的难题呢?因为在这之前没有人非常完整地把唯识宗、中观宗从自宗的立场上辨解了义不了义、做非常可靠、具量的论述,汉文中没有这样完整的论典,藏文当中在宗大师之前也没有完成这样的论典,甚至在印度也没有完成这样的论典,反正呢,各派大师各持其说、站在自己宗派的角度来说了义不了义,但是站在总体、自宗上非常明确地对比辨析了义不了义的定义和经典依据的论著在宗大师之前是没完成的,所以说当初宗喀巴大师写了《辨了义不了义》之后,不只是在咱们格鲁巴宗大师的弟子们引起了非常大的注意,而且当时很多非常著名的大德也是非常非常重视,因为这是过去没能产生的如意宝一样的论著。
    至此以后,各个教派当中虽然不宜直接把宗大师的《辨了义不了义》作为根本颂来解说,但是间接地接受了很多宗大师的观点,以宗大师的论著为样板建立类似的辨了义不了义体系,在各宗各派中渐渐地都形成了。现在我这儿有从嘎当罗藏瓦仁波大师到宗喀巴大师之间大概六十本经函的手抄本,你翻看过去不管是哪一位大师的论点,你都能看出关于这方面他们还不是非常清晰,不像宗大师之后非常清晰,总是有一些模糊或混合处。
     . . .贾曹杰大师就把《菩提道次第广论》取名字叫《现观庄严论之次第》。《菩提道次第广论》不是一般的修行次第,是把广大行和甚深见充分地、完美地结合起来的学修次第,像这样的作品呀,我认为像阿底峡尊者的《灯论》好做,但宗喀巴大师的《菩提道次第广论》却不好作啊,确实是不太好做,因为《广论》一旦做的时候,这个里面会有很多很多的麻烦,所以说,宗大师就是以这种方式把《广论》最完整的内容结合到一起,可以说是一个非常非常了不起的作品。”
  以此因缘,祝愿众师兄们新年里 为了自他一切有情生生世世依止至尊上师三宝的究竟利益,能够今生听闻哪怕是一天的《现观庄严论》的格鲁巴法脉传承,由此始终理性热诚、如理如法学修如来显密教证二法,自利利他、同登大乐地。
 楼主| 发表于 2009-1-22 08:45 | 显示全部楼层
顶礼至尊文殊大宝恩师!!!
       敬摘自格西 见悲青增《八事七十义》 :
       《现观庄严论》出现后,许多人很欢喜;因为藉此不需花很大的力气,便可以清楚的了解《般若经》。但后来的人因为根器的关系,虽然有《现观庄严论》,也无法完全掌握其中的教义,故后来不断有人再再地解释《现观庄严论》中难以了解之处。虽然佛典看来很庞大,从译成汉、藏文的论著及注释便能了知。传到汉、藏后,对这些论著之注释,数量更是多的无法估算。事实上,很多祖师大德的论著,都是解释着《现观庄严论》的内容,间接的也是在解释《般若经》,以此作为修学的主要内容。因此,学人若能清楚其中的一、两本注疏,其它注疏即便连它的名称都没听过,也已掌握了其九成以上的内容。这些经论内容上虽然一致,但佛陀时代大都以“某某般若”来命名;解释《般若经》的《现观庄严论》出现后,许多著作也跟随以“现观”命名。
       到了阿底峡尊者的时代,感到《现观庄严论》虽然含摄全部《般若经》之内容,但对于一个没有学佛经教基础的人,想要修行,很难把握《现观庄严论》的内容,无法理出头绪来,所以提出了“(菩提)道次第”的教法。将《现观庄严论》的主要内容,提纲契领的提领出来教导学人,于是编排了三士(菩提)道的次第;自此后名称改为“(菩提)道次第”。因此,典籍等也都是以“(菩提)道次第”为名。所以最早以“般若”为名的时期,有《金刚般若经》、《般若心经》等等的般若经;接下来是现观时期,就以“现观”为名,后来以“(菩提)道次第”及“修心”时代为名。
       (菩提)道次第时期可分成前、后两期,在后期特别提倡七因果及自他相换、菩提心的修持,而这部分称之为“修心”。当然学佛的目的也在于修心,除此而外也没有别的。然而“修心”这个名词代表的是菩提心的内容,又有它的基础修持及发展过程,因此也离不开《现观庄严论》的内容,二者可以说为无二。
以此因缘,祝愿众师兄们能够在短暂的今生 亲师聆听哪怕是一天的《现观庄严论》的法脉传承, 由此生生世世依止至尊上师三宝,理性热诚、如理如法 学修如来显密教证二法,自利利他、同登大乐地。
 楼主| 发表于 2009-1-31 07:39 | 显示全部楼层
生生世世顶礼至尊文殊大宝恩师!!!
     至尊夏坝恩师开示:“在藏地有五部大论皆不离般若波罗密多的说法:《现观》是般若波罗密多 修行方便,《中观》为般若波罗密多 见解,《律藏》为般若波罗密多 行持,《俱舍》为般若波罗密多 数量,《因明》为般若波罗密多 正理。故非常重视依《现观庄严论》学习般若波罗密多。”
     至尊多识恩师教诲:
   “菩提道次第,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来讲。理论方面就是五部大论,三藏经典归结到一起就是五部大论,五部大论说的就是菩提道次第。从五部大论里头专门抽取实践修法部分,就是菩提道次第论。
    学密法,必须要掌握(菩提道次第)基础法。藏传佛教中无论是哪一派,都要学这个菩提道次第基础法。比如,大圆满 前行法 的部分讲的就是菩提道;噶举派的 山经 全部讲的是菩提道,因为是在山上修,故叫山经;萨迦派的 前行法 里头也讲菩提道;格鲁派则更加重视菩提道次第。学习藏传佛教,必须要掌握菩提道次第,这是种基础修法。”
新年里祝愿众师兄们在短暂的今生 能够亲师聆听、学修 哪怕是一天的《现观庄严论》等纯真清净的法脉传承, 以此因缘、生生世世依止至尊上师三宝,理性热诚、如理如法 学修如来显密教证二法,自利利他、同登大乐地。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社区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格鲁教法集成

GMT+8, 2024-11-27 21:07 , Processed in 0.037058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