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vajia 于 2018-9-11 15:42 编辑
释明贤《法宝论》质疑 说话有根据,推论合乎逻辑是写论文、造文论的起码条件。否则,在书的首页介绍作者的学历、职称,介绍此前写了多少篇论文、哪些书,再加上学者或“专家”吹捧序言,这些只能起到市场的惯用的包装术的作用,并不能提高其书的含金量,遮盖书中的错误。 例如有信众拿给我看的释明贤的《法宝论》(注:宗教文化出版社出版),书前介绍作者时说:“兼习汉、藏、南传佛教诸典籍,进学佛教造像及中观”,“编印《入中论》”,“在北京大学开讲《入中论未名疏》”云云。根据介绍来看,作者学习过藏传佛教的典籍,还学习过藏传佛教“五部大论”中的《入中论》。 看起来像个懂得藏传佛教的学者,但从介绍上难以看出真才实学。特别是现在写书的未必是学者,有教授头衔的未必是真教授,要看实际作品。 关于书中介绍作者的第一个问题是“兼习汉、藏、南传佛教诸典籍,”“兼习汉、藏……典籍”未免有点笼统。 一、读一本书也是读,读十本书还是读,读一百本、一千本也是读。因为,关于藏传佛教藏文版典籍,略估计也有几百万函以上,仅格鲁经疏至少有几十万函之多。不知作者阅读过几本书?这是第一问。 二、格鲁派经书略分十类即十明。佛教属十明中的“内明”。内明又分般若乘(显宗)和金刚乘(密宗)。每个乘有经、论、律。经论又分见、修、行。《法宝论》提到的是“大乘”“小乘”和“几地”、“几地”的问题。这些问题属于《般若学》和《中观学》的问题。仅就格鲁派《般若》、《中观》除了宗喀巴、嘉曹杰、克珠杰疏论著作而外,还有格鲁派学者解释《般若》和《中观》论著有几百种之多。其中最著名的是辩经院的中观、般若四大教材。本书的作者阅读过的是哪些书?这是第二问。 尤其是作者在书中提到“宗喀巴观点”问题。宗师的著作共有18函,总计136论,其中属于般若中观的有20论。批判宗喀巴的般若中观思想应通读中观般若的20论。不知本书的作者读过宗师的几论?这是第三问。 宗喀巴的原著藏文,至今翻译成汉文的著作不到1%,那就是说作者是研究过原著藏文本的了。但宗喀巴的中观般若著作属于只有受过专门训练的格西级的学者、非普通水品的懂藏文的人才能看懂的文字。那就是说,本书的作者一定是专门受过藏文佛教专业的学人。不知本书作者是在何处、何时,拜何人为师学习藏文的?这是第四问。 这本书通篇观看,不像一本学术著作,好发议论而缺乏论证,逻辑混乱,漏洞百出,字里行间显出专业知识的不足,遣词造句缺乏斟酌等问题到处可见。这些问题作为现代同类书的通病,故可弃而不论。 这篇文章主要讨论《法宝论》关于对格鲁派宗喀巴的评论问题。该书中说“这与格鲁派断障的方式有所区别。宗喀巴大师的方式是这样的:从初地一直到八地的修行过程中,能断的是与五蕴相关的具体烦恼。有大师认为,拿到月称论师的这个框架中来判断,实际上他解决的是人无我的问题,证悟人无我的空性。所知障的问题从八地才开始来断除”。“也就是说,从最初开始修行,他们有一轨的工作没有推动。从初地到八地,所知障这一轨的工作,在宗喀巴大师的理论框架中,最终的结果就是这件事情没有做,暂时放在那里了。”“格鲁派的这种修行模式,最后的结果很像是证入八地的这个过程,其实际结果是小乘路线,到达八地后便停止了。为什么停止呢?觉得外境确实与我没有关系。”等云云。 实际上地道理论上格鲁派主张双轨制。一条是《般若现观庄严论》的主张,另一条是《入中论》的主张。先说《般若现观庄严论》的主张。
https://xw.qq.com/cmsid/20180123A0IK48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