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鲁修学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963|回复: 5

关于“瑜伽”的话题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12-31 09:3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瑜伽,梵文“约嘎”的音译,表义(意译)指“相应”,佛教沿用、并深化为“佛教的瑜伽”。广义的瑜伽,即佛教整个修学体系,狭义的瑜伽指大乘定慧修行的实践。在佛陀教证二法中,特别是在真正进入大乘道后,强调止观双运学修包括菩提心、般若波罗密多为核心六度等等内容(尤其大乘密法的殊胜方便由此得以体现)是其真正内涵。
    相关佛教名相之义,比如 《“瑜伽“师地论》,“瑜伽行”派即“唯识学派”“大乘有宗”“唯识法相宗”,“瑜伽”中观派由静命大师开创以中观融摄瑜伽行派唯识之学,主张俗谛唯心无境,真谛心境俱无;无上“瑜伽续”、“瑜伽”阿阇梨即修密法证见谛圣菩萨以上的金刚上师。萨迦班智达在《三戒论》中对瑜伽师(士?)的限定:能安住于究竟本性的修法者是瑜伽师、即得果位以上的修行者。
    据悲青增格西《八事七十义》:宗大师等很多班智达都曾提过,生起菩提心之前需要有止观双运,若没有止观双运的功夫,想要生起任何一种道,是完全达不到、无法产生(证)量的。比如,若修习未达止观双运修大悲心,就不称为修瑜伽,只能称是修大悲。若以止观来修菩提心,就是以“瑜伽”来修为利有情想成佛的心,因此可称修菩提心,也可说是修“瑜伽”,亦可以说是在修学“道”。生起任运的菩提心即入大乘资粮道。
    另外,(法现观或顺解脱分)资粮道也必须缘包括空性在内等等的“止观双运”; 大乘菩萨在资粮道,虽能对菩提心产生止观双运,但对无常、苦、空等的止观双运都是在加行道才渐渐达到,资粮道没有。 于资粮道至圆满一切相加行时,对一百七十三行相的内容,有的懂、有的不懂,此时必须透过闻思修,努力学习一百七十三的内容、直至对一百七十三行相的内容完全懂了,即为能圆满自在的因。虽然于资粮道时,对一百七十三行相的内容全懂了,但资粮道未将所懂的一百七十三行相全部纳入止观双运的修习;
     另据《地道建立》:若非劣道为先,依直住大乘决定种姓增上,则初得缘空性之毗钵舍那(修所得“比量证悟”空性、不是大乘见道位“现量证悟”空性),与入大乘加行道同时。
至顶加行时,此一百七十三行相才全部纳入于止观双运的修习,此即能得圆满自在(自在指能将一百七十三行相完全纳入止观双运的修习)的果。  
     引论《宗派建立宝鬘论 释应成派 体的建立 二谛差别》. . . . .而有情身心相续的根识,悉是错乱识。“瑜伽”现量有错乱与不错乱二种,因为成为根本无漏智体性的“瑜伽”现量,是不错乱(即圣者“瑜伽”现量);凡夫身心相续现证细无常的“瑜伽”现量、应是错乱识,是异生身心相续的识故。
     每天的"六座上师瑜伽",向往坚持不懈“四座瑜伽行”;戒除 非实自诩“瑜伽师”;至尊宗喀巴大师 菩提道次第摄诵中始终的教导:“瑜伽行者”我是如此做、求解脱者你也应仿效。
以此因缘,愿自他一切有情生生世世依止具德上师三宝,始终理性热诚如理如法学修如来显密教证二法,自利利他、同登大乐地!!!
发表于 2009-1-19 17:53 | 显示全部楼层
随喜。
 楼主| 发表于 2009-1-22 12:18 | 显示全部楼层
顶礼至尊上师三宝!!!
    格西见悲青增《八事七十义》:
“瑜”(自主)调柔的心,“伽”拥有,“瑜伽”就是拥有极善调柔的心,不随烦恼走,所以于(菩提)“道”堪能、有力,能修持。
   《瑜伽师地论》之瑜伽师是唯识宗依于(菩提)“道”次第而修行的行者,与“道”次第有很大的关连;因为唯识建立了“道”次第,对于修行的人有了方向的指引。

    至尊夏坝仁波切恩师2008年6月大庆教授《现观庄严论》敬摘记:
“(般若波罗密多教授 现观庄严论 第一品 一切相智 之产生大乘发心之因)专门取出来 四因四缘四力 这三段来讲的,那这个又在哪里呢?就在《瑜伽师地论》的第十五章节中第一品,也就是第35卷当中一开始就讲这个内容,所以说将来你们有机缘的话,这个菩萨地的内容也不是很多的,整个菩萨地一共是一百零六页,菩萨地 宗喀巴大师是非常重视的,你们可以看到《菩提道次第广论》的前前后后引用《瑜伽师地论》最多的是菩萨地和声闻地这两个。
      我认为呢,我们在学般若时,声闻地、独觉地、菩萨地这三个一定好好学,如果有空的话,《瑜伽师地论》前面十七地都应该学。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我们学习瑜伽宗、中观自续派,我们根本就不知道《瑜伽师地论》的话,恐怕瑜伽宗就是空话,因为不知道瑜伽宗的见解故。(当然)从知见上,我们认许是中观的。从圣解脱军开始,狮子贤到宗喀巴大师为止,整个(包括中观自续)就是这样学修的。
      (虽然我们自己认许中观)但是,其中基位的很多(内容),月称菩萨和清辨论师他们在建立基位时是尽量不和毗娑部为基础,而这个地方建立基位的时候是以瑜伽宗为基础的,尤其是菩萨广大行,根本就丢不开瑜伽宗的思想,所以说,其实《现观庄严论》的问题呀,也就离不开《瑜伽师地论》的解释。
      因为《瑜伽师地论》就像整个《现观庄严论》解释里边最核心的所缘一样,还有一个《大乘庄严经论》虽然是瑜伽宗的,可是作为瑜伽宗、中观自续派来说也是离不开的,我认为修菩萨道也分不开这个问题,这个问题是没有办法丢弃的。”
以此因缘,愿自他一切有情 生生世世依止(出家或在家)具德至尊上师三宝,始终理性热诚、如理如法学修 如来显密教证二法,自利利他、同登大乐地。
 楼主| 发表于 2009-1-29 07:27 | 显示全部楼层
生生世世顶礼至尊大宝恩师!!!
   据格西见悲青增《八事七十义》:“(瑜伽强调止观双运学修是其真正内涵。)若用止观来修道,会有所成就,而且可以从今生一直相续到来世,可以拥有这样的功夫。所以不管是声闻、独觉、大乘都要具备这方面的条件,才有能力入道修道。之后,再修知母,念恩,报恩等,自己的心就会改变,且会很扎实的步步修习上去。”
新年祝愿自他一切有情生生世世依止(出家或在家)具德至尊上师三宝,始终理性热诚、如理如法学修 如来显密教证二法,自利利他、同登大乐地。
发表于 2009-1-29 10:52 | 显示全部楼层
随喜
祝愿自他一切有情(包括蚊子苍蝇蟑螂鸡鸭鹅猪牛羊和老鼠)新年快乐.自他(包括女人老人小孩)生生世世依止具德至尊上师三宝.:lol
 楼主| 发表于 2009-2-9 11:19 | 显示全部楼层
生生世世顶礼至尊文殊大宝恩师!!!
         至尊夏坝恩师2008年6月传授《现观庄严论》摘记:
         
        一般来说是这样的:咱们佛教在印度有四大宗派,其中,毗沙部、分别部呢,他们认许外境,经量部也承许外境,在根现量、意识现量、自明(即自证)现量和“瑜伽”现量共四个现量中,与毗沙部的区别在于经量部承认自明(即自证)现量,而毗沙部是不承认自证现量的;唯识宗一般要认许自证现量,但是他不认许外境,而认为一切法皆是唯心所现,无有外境。而中观呢,分成为中观的自续和应成两个部分;自续有两种,一个是青辨论师所代表的经量部自续中观,再一个就是寂护大师所代表的后期的“瑜伽”自续中观。经量部自续中观承认外境,但是不承认自证现量;中观应成(月称菩萨)承认外境,也不承认自证现量;所以说呢,对(毗沙、经量部自续中观及中观应成师)他们来说,现量只有三种:根现量、意(识)现量和“瑜伽”现量。但是寂护大师因为基位上坚持“瑜伽”宗,所以他认许自证分的现量,也认许能取无二的空、也就是他认为无有外境。
        宗喀巴大师非常大力地推荐“瑜伽”宗中观自续,他老人家的真正意图是什么我不知道,但是呢,似乎(提倡)在把握应成中观之前就让我们坚持“瑜伽”宗中观的思想。当然啦,“瑜伽”宗中观思想确实是有很多在经(量)部中观内容当中不具有的、非常完善的道理,为什么呢?因为它依据的是《现观庄严论》,而《现观庄严论》是弥勒菩萨所著 建立在非常完整的菩萨地道基础上的般若 隐义八现观的 全面的解释,很显然呢,青辨论师等等或许没有看到过,或许是基本继承了原来的、单纯解释中观的般若现义、性空的部分为核心的解说,并没有把般若 隐义的八现观 作为非常好的配合。
        但是,我们要同时记住一件事:今后我们肯定要注意到(我说的不是我们现在的学习,因为在座的当中大部分现在已经是学得不错了,其中最主要的是出家人,我们要考虑到今后弘扬五部大论的问题),现在出家和未来出家人都要记住一件事情是什么呢?今后我们不但要好好学“瑜伽”中观宗的思想,而且把青辨论师的这部分善说也要弥补过来,这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在藏地呢,关于青辨论师的这部分(内容),我看过宗喀巴大师的著作当中对此很重视;另外,章嘉国师在《大中观论》(?)当中 看起来对青辨论师的一些作品也非常重视。
但是,在三大寺当中,一般好像对青辨论师的诸论没有引起太大的注意。我认为由于青辨论师的诸论当中有非常非常重要的善说,(因此)值得我们一学的,尤其是作为学习中观应成的人来说,其实(虽然)在有些见解上月称菩萨否定了青辨论师的思想,(但)从很多的论述和内容上 应该是 月称菩萨的基础和青辨论师是相同的,(比如)在基位的见解上相同的。所以说,看一看青辨论师的《般若灯论》、《狮子燃论》等(会觉得)写得非常非常漂亮。因为这里面可以找到很多很多我们需要的关键的内容。将来弘扬般若的时候关于这方面也要记住这些。”

以此因缘,祝愿自他一切有情生生世世依止至尊上师三宝,始终理性热诚、如理如法学修如来显密教证二法,自利利他、同登大乐地。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社区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格鲁教法集成

GMT+8, 2025-4-23 16:04 , Processed in 0.032188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