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FONT size=4>在现在很普遍的现象,经书法本咒语论续,所手可得,从流通的角度来看,是好事,但从修法的实地来看是不利的.因为我们藏传佛教修法是依传承口授耳传的方式来修习.上师传的咒或法是以上师观察第子的根器来定的,由浅入深,由显入密.什么时候看那本书,什么时候诵那本经,都是要依师来定的,上师未开许或同意时,看读任何佛经或论续,诵念咒子,都是破戒,不遵师传.罪过很大的.最少在你想看某本经论时,应请示上师,得到开许才去看,不行就不去看.很多人认为这无所谓,外面的经论非常多,随手可得,看看有什么关系,这是错的.依师而行,是在上师的指道下明了过程次第,及修法的口诀,而不是让你把法本拿去,照字诵念,自己还认为诵了经论功德很大,并且回向众生.有的人说,上师不在身边,离我很远,但这不是理由,电话书信联系不上时,那就等到你见上师时,将此事说明,予以请示.再去看那些你急着想看的经论吧.我们在修法的同时,一定要脚踏实地,认真完成加行,仔细认真的诵念咒子,远比到处看经论强的多.这不是小事,一个咒子虽然很短,但它包含的都是精华,般若波罗密经的精华是心经,心经的精华是最后的咒子"揭谛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菩提萨婆诃".再者,没有牢固的根基,到处去看经论,反而会喝盐水解渴,越喝越渴,诸多经论,这个是中论的见解,那个是唯识的见地,这个是破法相,那个是空性,越看越疑惑,这方面说的和那方面说的相互不一,越来越矛盾,从这时才知自己是多么的无知和无奈,只有依师,上师在一个时段,不同的教授你.才能智慧明了.在宗喀巴大师造"菩提道次第广论"后考虑到众生的根器,又精缩该论,造出了"菩提道次第略论",其后数年里,不同时期的众生根基不同,历世班禅,达赖等大师又为自己的弟子及众生造出了论续及口诀.因此只有依师才有成就.自己到处看书,下载法本,论续,只会成为"经油子",现在的社会出现这样的问题,很普遍,人人都在随大流,互相支持,给你看这本,给他送那本,这些除了对法起到恭敬,其余无益.每天我们在诵念功课时,为什么要对皈依资粮田供养,恭敬,观想资粮田里的一切最后都成为上师金刚持,上师欢悦来入加持.在对上师恭敬求学时,还要以戒律为根本,如护眼目,很多人认为,戒律是出家众的事,我们在家修行,可以放松.那是错的,只要皈依三宝,不论藏传汉传,都要严持五戒,藏传佛教的弟子,还要守授密乘戒律,对戒律不守不敬的人,是没有资格修法的,所修的法是无益的.我们会以生活的需要,生存所逼,诸多的理由来解释对戒律的放松,但是修法学佛的目的是什么,是要远离生死轮回,很多人对这一点都明了,但是在持戒这上面就不坚定,随意而定,这点说明你是在骗自己,根本不怕死轮回,只是一个随佛教大流的愚痴者.世俗的名利远远大过对死的畏惧.每天早上功课前,应诵念五戒及其他戒律时时提醒自己,当依戒行.晚上功课时如有破坏,当行忏悔,圆满戒律,决不过宿,在家人也应这样作.这不是大道理,是根本,更不应该和某某对比,应从自我作起.</FONT></P><P><FONT size=4>在我们每天念诵"师即上师,师即本尊,师即空行与护法,从今为始乃至菩提舍师别无求救处,现法中有尽未来际恒为大悲钩摄持,解有寂怖赐诸悉地永作救助护障难".时好好反省自己是否依师而教依师而行,具有无上之信心吧.</FONT></P><P><FONT size=4>以上乃本人愚痴之拙见,仅代表本人自己.</FONT></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