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鲁修学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3783|回复: 43

抑郁症患者自杀犯杀戒吗?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1-27 08:5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乔任梁自杀了。论坛里有师兄请寺庙超度他。
抑郁症是一种精神上的大病,最大的症状就是“无力”。自杀是疾病造成的,不完全是本人意愿。疯子杀人犯杀戒吗?
发表于 2017-1-27 09:51 | 显示全部楼层
標题是抑郁症患者,文未是疯子。您是不是先把自己的思路和表达整理好了,再关心患者、疯子。
发表于 2017-1-27 10:04 | 显示全部楼层
这大过年的
 楼主| 发表于 2017-1-27 10:0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云水堂主 发表于 2017-1-27 09:51
標题是抑郁症患者,文未是疯子。您是不是先把自己的思路和表达整理好了,再关心患者、疯子。

抑郁症患者自杀和疯子杀人有某种相似性,意识不能完全自主。
发表于 2017-1-27 14:5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先不说抑郁症是否完全不能自主的问题,问楼主另外一个问题吧:自杀未遂,不犯杀戒,命未断故;自杀既遂,不犯杀戒,其戒命终即失故。若有人这么问你,你怎么回答呢?
发表于 2017-1-27 15:13 | 显示全部楼层
按照阿含经来讲,如果断除了无明,可以自杀,因为这时死后不受后有。阿含经里有个阿罗汉受病苦折磨屡次入定不成,然后自杀,佛陀还赞叹他不贪生。当然就我个人观点来讲,这是小乘不究竟的表现。不过经里确有此例。
抑郁症患者很可怜,应该同情帮助他,如果警告他自杀会犯杀戒,那会加重他的病情,加强他自杀的念头,恐怕警告他的人也难逃因果。
 楼主| 发表于 2017-1-27 15:1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自杀既遂,犯杀戒。
发表于 2017-1-27 15:20 | 显示全部楼层
圆鲁 发表于 2017-1-27 15:13
按照阿含经来讲,如果断除了无明,可以自杀,因为这时死后不受后有。阿含经里有个阿罗汉受病苦折磨屡次入定 ...
抑郁症患者很可怜,应该同情帮助他,如果警告他自杀会犯杀戒,那会加重他的病情,加强他自杀的念头,恐怕警告他的人也难逃因果。

如果抑郁症患者正要自杀,你是告诉他“自杀会犯戒”还是“自杀没关系”?
 楼主| 发表于 2017-1-27 15:2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圆鲁 发表于 2017-1-27 15:13
按照阿含经来讲,如果断除了无明,可以自杀,因为这时死后不受后有。阿含经里有个阿罗汉受病苦折磨屡次入定 ...

也许告诉他自杀犯戒 可以减少自杀概率

或者叫他舍戒  有杀业但不犯戒
发表于 2017-1-27 15:27 | 显示全部楼层
圆鲁 发表于 2017-1-27 15:13
按照阿含经来讲,如果断除了无明,可以自杀,因为这时死后不受后有。阿含经里有个阿罗汉受病苦折磨屡次入定 ...

印象中经典中的故事跟您表述不太一致,可能我们看的不是一经,您能给出确切的经文么?
发表于 2017-1-27 16:14 | 显示全部楼层
永真 发表于 2017-1-27 15:20
如果抑郁症患者正要自杀,你是告诉他“自杀会犯戒”还是“自杀没关系”?

两个都不能说。要帮助他治疗。
发表于 2017-1-27 16:1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圆鲁 于 2017-1-27 16:22 编辑
carl08 发表于 2017-1-27 15:26
也许告诉他自杀犯戒 可以减少自杀概率

或者叫他舍戒  有杀业但不犯戒

抑郁症人本来就无法控制地觉得自己罪重,自己是世界的累赘,还跟他说自杀犯戒,那是火上浇油。非专业人士切勿擅自开导抑郁症病人,如果想帮助,陪伴他就好了。
发表于 2017-1-27 16:20 | 显示全部楼层
erake 发表于 2017-1-27 15:27
印象中经典中的故事跟您表述不太一致,可能我们看的不是一经,您能给出确切的经文么?

http://dhamma.sutta.org/books/ysfj/yfs/02_books/l_forest/forest023_slake.htm

例一:§1091(杂阿含1091经瞿低迦)或S04:23(相应部第4相应第23经Godhika)

在这个案例中,有必要先加以澄清的是尊者瞿低迦决定要以刀自杀时,他并非一介凡夫,这由经文本身的叙述即可明白。

1)      「尊者瞿低迦住王舍城仙人山侧黑石室中,独一思惟,不放逸行,修自饶益,时受意解脱身作证。」

世尊的弟子如果已经能够证到「意解脱身作证者」的水准者,不可能是凡夫。

2)      「时,魔波旬做是念:沙门瞿昙住王舍城…若彼比丘以刀自杀者,莫令自杀,出我境界去。」

如果是凡夫要自杀,恶魔波旬一点都不用担心「出我境界去」,更不必设法去阻止他—「莫令自杀」,因为凡夫之死是逃脱不了魔掌的。

3)      世尊拒绝恶魔波旬的请求,不答应阻止尊者自杀。理由很明显,世尊知道尊者已「见三有可畏,断除彼爱欲,已摧伏魔军,瞿低般涅槃。」

很清楚的,恶魔来请求佛陀加以阻止时(当时尊者尚未自杀),世尊就记说尊者「已摧伏魔军,瞿低般涅槃」,可见尊者在自杀之前,已经证得阿罗汉果了。



另外,原始圣典中记载「阿罗汉自杀」的经文还有几个例子:

例二:§1266阐陀或S35:87Channa。

本案例中,阐陀尊者住那罗聚落好衣庵罗林中以刀自杀。尊者在自杀之前,告诉前来慰问病苦的摩诃拘 罗尊者说:「我供养世尊,于今已毕;随顺善逝,于今已毕;适意非不适意。若复有馀供养大师者,当如是作,适意非不适意。」

尊者自杀后,摩诃拘 罗尊者在世尊面前转述他舍身前所说的这段话,并得到世尊的认可,而且记说尊者「舍此身已,馀身不相续。」很清楚地,尊者阐陀也是以阿罗汉之身自杀的。



例三:§1265跋迦梨或S22:87 Vakkali

本案例中,跋迦梨尊者住王舍城金师精舍,于屋外以刀自杀。当时,跋迦梨尊者疾病困笃苦,尊者富邻尼给予照顾并恳请世尊前往开示。佛告跋迦梨:「若于彼身无可贪、可欲者,是则善终,后世亦善。」当天晚上,尊者就禅思世尊的教导而得到解脱,想要以刀自杀,不乐意再苟延残生。两位天神就把尊者的心意禀告世尊,其中一位天神还说:「尊者跋迦梨已于善解脱而得解脱」。

第二天,尊者准备要自杀时,世尊正好派人前来转述天神所说的讯息,并记说尊者「善于命终,后世亦善。」跋迦梨言:「大师善知所知,善见所见。彼二天者,亦善知所知,善见所见。…」即执刀自杀。尊者死后,世尊与诸比丘前往金师精舍。佛告诸比丘:「跋迦梨善男子,不住识神,以刀自杀。」

若非阿罗汉,一个人临终时,神识必定是会攀附其他生缘而进行结生的。尊者已经「不住识神」,当然是已证得阿罗汉果了。

另外,尊者自杀前,天神禀告佛陀说:「尊者跋迦梨已于善解脱而得解脱」。究竟什么是「于善解脱而得解脱」呢?让我们先来查阅§22经,尊者劫波问世尊「云何比丘心得善解脱?」

世尊告劫波曰:「…劫波!当观知诸所有色,若过去、若未来、若现在,若内、若外,若 、若细,若好、若丑,若远、若近,彼一切悉皆无常。正观无常已,色爱即除;色爱除已,心善解脱。如是观受…想…行…识…正观无常已,识爱即除;识爱除已,心善解脱。劫波!如是比丘心善解脱者,如来说名心善解脱。所以者何?爱欲断故,爱欲断者,如来说名心善解脱。」…尔时,劫波比丘受佛教已,独一静处,专精思惟,不放逸住,乃至不受后有。心善解脱,成阿罗汉。

这是「善解脱」的意思,那天神说「于善解脱而得解脱」又是什么意思呢?这恐怕就不易从字面上来解释了,我们从对应的S22:87经英译内容 ”he will be liberated as one well liberated”可以清楚地知道它的意思就是「如善解脱者而得解脱」,而这「善解脱者」如上述§22经文所说,指的就是「阿罗汉」。

细心的法友可能会以尊者病重,心里第一次想要自杀,世尊前往探视时所开示的话—『佛告跋迦梨:「若于彼身无可贪、可欲者,是则善终,后世亦善。」』而提出疑问—既然佛陀开示尊者说「后世亦善」,可见世尊并未记说他「生已尽,不受后有」,因此尊者当时(第一次想要自杀时)还不是阿罗汉。

探讨这个问题则有两种经文记载:

(1)    根据杂阿含§1265经记载:当世尊前来探视时,尊者即当面表白自杀的意愿: 「世尊!我身苦痛极难堪忍,欲求刀自杀,不乐苦生。」,当时世尊并不置可否,只作一般性的开示:『佛告跋迦梨:「若于彼身无可贪、可欲者,是则善终,后世亦善。」』因此,有可能尊者当时还未证得阿罗汉果,不过在世尊开示之后,「尔时,世尊为跋迦梨种种说法,示教、照喜已,从座起去。即于彼夜,尊者跋迦梨思惟解脱,欲执刀自杀,不乐久生。」那就可以看出尊者是在当夜思惟世尊的教导而证得解脱(思惟解脱)的,也就是在真正成为阿罗汉之后,才又第二次决定要自杀,天神亦于此时得以感知尊者「于善解脱而得解脱」的讯息。因此,尊者并非于自杀时才证得阿罗汉。

(2)    如果依据对应S22:87经记载,在世尊前往探视时,尊者并未表达自杀的意愿,而是向佛陀表明自己内心仍有所遗憾、变悔。不过尊者并不是因为戒行有所亏歉而追悔,倒是因为长久以来未能前往谒见世尊而觉得遗憾。这样的遗憾即使多少仍会障碍著尊者的解脱,但在世尊开示:”Enough, Vakkali! Why do you want to see this foul body(足矣!跋迦梨!何 想见此臭秽之躯)?”之下,当可立即解除。世尊种种开示之后,尊者立即要求侍者把他抬到山坡上去思惟「死亡」(死随念)。当夜,天神将尊者「如善解脱者而得解脱」的讯息禀告佛陀之后,翌日,世尊即遣比丘转告跋迦梨:”Do not be afraid, Vakkali , do not be afraid! Your death will not be a bad one , Your demise will not be a bad one.(不必忧虑!跋迦梨!不必忧虑!你的命终将非不善!)”这同样也说明了尊者在病危时,心中还有一些遗憾存在,但在世尊开示之后第二天,尊者真正采取行动持刀自杀之前,世尊还是直接了当地记说尊者的死亡并非不善,是不必忧虑的!这也充分证明了尊者在自杀前已经证得阿罗汉果的事实,因为只有解脱者的死亡才是不必忧的。



例四:§1076尊者陀骠摩罗子或小部自说08.09

本案例中,尊者陀骠摩罗子白佛言:「世尊!我愿于佛前取般涅槃!」世尊默然。如是三启,佛告陀骠摩罗子:「此有为诸行,法应如是。」尔时,尊者陀骠摩罗子即于佛前入于三昧…种种现化已,即于空中内身出火,还自焚其身,取无馀涅槃,消尽寂灭,令无遗尘。」

………

尔时,世尊即说偈言:「譬如烧铁丸,其焰洞炽然,热势渐熄灭,莫知其所归。如是等解脱,度烦恼淤泥,诸流永已断,莫知其所之,逮得不动迹,入无馀涅槃。」

尊者陀骠摩罗子能取无馀涅槃,当然是一位阿罗汉。
发表于 2017-1-27 16:22 | 显示全部楼层
请教楼上,具体您说的是哪一经?
发表于 2017-1-27 16:25 | 显示全部楼层
erake 发表于 2017-1-27 16:22
请教楼上,具体您说的是哪一经?

是这个:

(1)尊者瞿低迦自杀的原因(详见§1091经)

「彼尊者瞿低迦作是念:我独一静处思惟,不放逸行,精勤修习,以自饶益,时受意解脱身作证,而复数数退转,乃至六反犹复退转。我今当以刀自杀,莫令第七退转。」
一般人看到「时受意解脱身作证,而复数数退转」,就以为得到果证的圣弟子还是会屡屡退转,这是因为他们并不了解「意解脱身作证」的意思,只是「望文生义」、「依文解字」地自行妄加揣测而已。事实上,只要是证得初果(含)以上的圣弟子,他的生命旅程就已注定将来会直趋「解脱、涅槃」之境,就像化学反应里的不可逆反应(irreversible reaction) 那样,不可能再逆转了。
在此,不得不要以「意解脱身作证」为范例,来劝勉那些自以为完全看懂原始圣典(例如:杂阿含经、相应部等)的法友,尽管我们的国文或英文程度很好,表面上似乎也知道每一个词句的意思,但是真正所能了解的经义还是极为有限。为什么会这样呢?细看原始圣典的经文内容,处处都说「专精思惟」、「独一思惟」、「静处思惟」、「精勤思惟」…等,您可能并未留意这「思维」两字的原意其实是指「禅思」,并非只是我们平常做学问时的记忆、推理、分析、比较、联想…等。因此,真要读懂相应部(或杂阿含经),根据西方学者的论述,还是要具备禅定的功夫才行。根据相应部 S12:23 的经文「…由信心而生高兴,由高兴而生喜悦,由喜悦而生宁静,由宁静而生安乐,由安乐而得禅定,由禅定而显现诸法如实的知见。」个人以为这禅定的功夫,严格说起来应该是要具备「第三禅」的水准才行,因为只有到达第三禅时,心中的高兴、喜悦都平息了,身心宁静而安乐,进入了同时具备「正念」和「正智」的第三禅定状态,诸法才会如实地显现,这样的「思惟」才能得到真实的知见—内明,进而证得阿那含以上的道、果、涅槃。经上所提到的「圣说及舍」,就是指「第三禅」,这也是圣者经常住止的定境。
那么「意解脱身作证」到底是指什么境界呢?首先要了解「意解脱」其实就是「心解脱」,而且有八个具体的心解脱层次—四色禅和四空定共计八个不同的意识水准。其次,要了解「身作证」到底是什么意思?那是指「证得意生身」,也就是具备「第四禅」者所亲见的微妙「净色身」(姑且称之),依此意生身将可进入「空无边处定」,亦能发起神通。
这一说明之后,你是否已经知道尊者当时所面临的「时受意解脱身作证,而复数数退转」是什么情况呢?原来尊者的禅定功夫已经到达第四禅,时而能够证得意生身,可以进入空无边处定了,但是总是无法稳住第四禅定之境,一次、二次、三次、四次、五次、六次进入第四禅定,又退转回来了。为什么会退转回来呢?有两种情形,一是功夫还不太熟练因此稳定性不够,必须继续修习才能稳住禅境。另一种是由于生理的讯息(例如:膀胱涨满)、身体的疼痛、或疾病的干扰所牵动,而把禅者从「第四禅」给拉出来。尊者为什么不愿继续禅修而要采取自杀的手段呢?因为尊者患有长期的慢性疾病,经常不定期的复发,每每干扰著尊者的禅修,而且这慢性疾病在有生之年已经难以治愈了。看来尊者的病况似乎很严重,随时要面临死亡的关头,因此尊者才决定依照临终惯例,先把心意提升到第四禅,然后入灭。
对应于杂阿含§1091经的相应部S04:23经文里,只提到尊者「时受意解脱(temporary liberation of mind)」的禅定状况而已,并没有提到「身作证」,因此南传的论书里解释说:一般人若退堕于禅定,死后的命运将难以预卜;若能于禅定中死亡,至少可以转生于梵天,尊者因此决定要在定境中举刀自杀。果真尊者只是为了保持禅定而求生梵天,那么恶魔有必要担忧「莫令自杀,出我境界去」吗?世尊也会不加以制止吗?
事实上,即使尊者不依临终惯例—于第四禅入灭,也无碍于他的果证。这从§1024经,「尊者阿湿波誓因重病苦患而不复能得入于三昧定境」的经文中即可理解。摘录一段经文如下:佛告阿湿波誓:「若沙门、婆罗门,三昧坚固,三昧平等,若不得入彼三昧,不应作念:我于三昧退转。」这段经文如果对照S22:88的经论便可知道,尊者阿湿波誓所不能复得的也是「第四禅」,他所遗憾、变悔的正是失去禅定的死亡可能会造成临终的堕落,枉费了他平日的认真修习。但是,佛陀叫他不用担心追悔「退失禅定」的疑虑。因为禅定只是用来开发和获得「内明」的方法与工具,「若沙门、婆罗门,三昧坚固,三昧平等」—修行人如果平时就精通禅定而得到了道、果、涅槃的内明,即使一旦因病而不能再进入禅定,也无碍于既成的内明。禅定就好比船筏一样,既然已经到岸了,即使船支故 了,也不会妨碍「已经过江」的事实。但是,绝对不是不需要船筏(禅定)就可以过江(内明解脱)的。
因此,会退转的是「禅定」而不是「内明」、「道」、「果」或「涅槃」。尊者瞿低迦既不是以自杀来求取果证,也不是以自杀来维持果证。尊者虽已证得涅槃,五蕴之躯却仍饱受病苦无意义的折磨,因而选择在「第四禅」的「苦乐皆舍」状况下进入「死亡」,可以一劳永逸地摆脱疾病、死亡和轮回的痛苦,犹如世间所期望的「安乐死」一般,如是而已。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社区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格鲁教法集成

GMT+8, 2024-11-25 04:19 , Processed in 0.034844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