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鲁修学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903|回复: 0

海公上师于重庆沧白纪念堂演讲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9-23 16:5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海公上师于重庆沧白纪念堂演讲》:佛住世时,证道多,以弟子能够如法修也。渐及后世,证道日稀,以学修无方便善巧,法缘不足,故力微也。学法贵精进摄持,深印于心,念念无间,久即相应,名诠熟则能随文入观。修定从念诵下手,是为上法。当其澄神静虑,讽诵经咒即能截断世间杂染,生灭之念,般若净智,自然出生。读生书尤易摄心入定。若能记诵《金刚经》于其文句无有脱漏,心复明照无有散乱,功夫即到纯一之境。
  念诵乃是止观之门,如来曾言:"凡我弟子,非禅即诵。"故如(疑误,似应作知)宗大师教派,实承释迦老家风也。  
  讲教理者,应学多闻,而难摄持,念诵即可摄持法要。摄持之力,寄于音声及仪形上。心缘名句文身,如理作意,千万义修之,其式不殊,成就如一,盖显正道无二辙也。
密法之中,一一仪轨均含三藏十二部经精深教理。于念诵仪轨时,能摄身口意三业谓之总持。诵一仪轨,当具恒心,不可间断。所谓瑜伽四次不动摇,每日至少须修一座,数年之后,既已纯熟,即可更换较为繁难者。此中有其一贯次第,学人应遵上师教授。
  念诵、修观、达理,此三者为修任何仪轨所不可少。念诵既熟,其用乃兴,身口意三业清净无倒,始名般若。般若无体,显之于事,亦犹电流无形,发之于灯,所作恰好,即是慧相,念诵为修般若之条件,法从因缘生,因缘即组织也。念诵仪轨时,须摇铃,并结手印者,盖籍以摄持三业,由此即能作观入定。除赞三宝之辞,不得歌音念诵。诵熟则声调和雅,感人至深。念此《五字真言》后,第二步为《上师供》,乃修供养上师之广大资粮,再次为《大威德》等仪轨,专属修定法。仪轨乃成佛之工具,不可见其事相之繁,畏而却步,法缘多事缘少,无明烦恼不除自去。能通二、三种仪轨,则随修何法,皆易成就,专修《文殊五字真言》即可成佛。文殊译为吉祥,中国为文殊教化之地。密法之中,文殊陀罗尼最为广博,而以"五字真言"为根本,由此可开众生自具之根本智。根本智为灯光,差别智如灯下能作众事。根本智既发,则后得智易起。
  禅宗不学经教,唯参本来面目,盖从根本智入手也。念诵如铸模型得其大要。又如刻字,愈刻愈深。凡夫之体,即是颠倒,颠倒体上无正知正见,成(疑误,似应作听)经所得之慧,不能成校(疑误,似应作效),故须念诵,使之熏习成种,然后遇事能起作用。
  无苦之乐即是禅乐。具戒则能解身苦,得定则灭心苦。四无量心属理,布施属事,理事双修,菩提乃圆。于可爱众生应离贪心,于不可爱众生应离嗔心,法界怨亲住平等舍。阿罗汉不修四无量心,不能断尽无始业障。发菩提心者,完全利人。《华严经》中初地见道,始名发菩提心。(此就胜义菩提心说)

  坛场供养,属事瑜伽。事必具理,理必具事。凡夫身口意三业,以事转之,易成清净,此密法所以重事也。密乘作观境,重重无尽,初学仅得其梗概,其中精微广大之处,非于定中久修,不能明显。  
  《瑜伽师地论》云:"数数如理作意修。"《菩提道次第摄修颂》即修金刚之要法。六度粗过,由菩萨戒能离,细过由金刚能离。
  "阿"字表一切法空,月轮表深般若;"的"字乃文殊心要,文殊右手执剑为断及证不生不灭、不断不常、不一不异、不来不去,谓之八不剑,能破我执;左手执梵经帙为教;发结五髻者,顶中一髻,四边各一髻;念咒须发心愿,否则易入魔,《华严经》四十余咒文,能摄华严全义;此中"嗡"字,以己之三业供养本尊,即获文珠清净三业,福智既满即能任运度生;""字为法空无相,作宝生佛想则法界一切皆属我有,更何所贪!"那"字断最后微细痴。  
  《真实名经》专释密乘法相。
  《上师供》总摄显密,修法甚多至为稀有。其先仅有口授,及至五世班禅,乃缀为文。
  《文殊大愿》蕴理甚深,乃不舍一众生之修法,我与众生悉共成佛,即是圆顿。常以此愿,刻划于心,及加定力,则成佛易。  
  "普贤十愿"为成己德,"文殊十愿"为利众生,由斯能增上智慧而得佛法应用于事。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社区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格鲁教法集成

GMT+8, 2024-11-28 04:28 , Processed in 0.030493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