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bin 发表于 2024-4-2 14:25

如何让善业今生结果减轻恶业果报


尽量让所造善业变成决定受业中的现法受业,比如每次修拜佛等以三宝为对境的善业前先思维生起深厚信解意乐。布施供养上师父母及其他有恩者前先思维生起坚志报恩的意乐。可以供养父母水电费食物等生活必需品,这样他们确定会用上。直接给钱的话也许会被用于造恶业,也许会被转赠他人,导致无法现生受报。
要把现前戒除不了的恶业转为非增长业,其中相对容易做到的是
4. 不热衷或非经常所作
9. 经由忏悔净除
10. 经由对治净除
所以首先要严防,尽量不犯。优先修帮助持戒之法。比如不动佛名号除魔障,乌苏吒咒楞严咒心除淫欲,观世音菩萨名号除淫欲嗔恨心愚痴。其次尽量不要连续犯,偶尔犯了要马上猛力忏悔,努力守护尽量不要常犯。另外要每天忏悔,可以净除恶业避免恶业增长。又要多持八关斋戒,常常重受五戒来对治和净化。

以下摘自菩提道次第广论
决定受业与不定受业的分别:
《本地分》说:
决定受报的业,便是有意造作(思后而行)而且累积增长(不断加深)的业。不决定受报的业,便是有意造作但没有累积增长的业。
同论又举出「造作业」及「增长业」的分别:
何谓「作业」?这就是作思维的业(亦即「思业」。藏:sems pa'i las),或经思维后发动的「身业」或「语业」 (亦即「思已业」。藏:bsam pa'i las)。
(「作业」全名「故思业」。梵语samcitanika-karman。全称「故思所造业」。又作故作业、故思造业。意指故意所作的身业或语业,也就是对于应否实行某件事情先作思量考虑,得诀定后才发动身语而实行,这种「作业」即称为「故思业」或「思已业」。相反,无意识而造的业,即称为「不故思业」。在《阿毗达磨集论》的注疏《阿毗达磨杂集论》Mahayana-abhidharma-samuccaya-vyakhya 指出「故思业」是分为五种:( 一)他所教敕,谓虽不欲乐,因他强力之所教敕而作。(二)他所劝请,谓虽不欲乐,因他劝请,因他引导,执为利益而作。(三)无所了知,谓不了得失,无所执着,随欲所作而作。(四)根本执着,为贪嗔等诸不善根缠蔽其心,猛利执着而作。(五)颠倒分别,依不平等,因见爱乐邪法,为求当来可爱异熟而作。上述前三种,为故思轻业,属不定业,未必受异熟果而不决定者,又称不增长业。后二种是重业、决定业,又称增长业。)
同论又说:
「增长业」是不包括以下十种业:
1.梦中所作
2. 无知所作
3. 无意所作
4. 不热衷或非经常所作
5. 错乱所作
6. 失念所作
7. 不乐意所作
8. 自性无记(性质非善非恶)
9. 经由忏悔净除
10. 经由对治净除
除以上十种业外,其余的业便是属于「增长业」。至于「不增长业」便是上述的十种业。
《摄抉择分》对于「作业」与「增长业」也有四句的说法,以杀生业为例:
(一)作而不增长-
意指无知所造、梦中所造、无意所造、受人强迫不乐意而造、造后随即感到后悔。深明杀生过患舍弃杀生之念,受持不杀生戒令其转弱。由远离世间贪欲,令种子在生果之前衰损,与及由出世间永断之道把种子真实消毁。
(二)增长而不作-
意指为了杀害有情,虽经长时反复不断寻伺(寻-梵: vitarka。藏:rtog pa。指粗显推度。伺-梵: vicara。藏:dpyod pa。微细观察。寻、伺又有译作觉、观) ,但是并未杀害有情。
(三)作而增长-
即是前二句以外的一切杀生。
(四)不作不增长-
即是前三句以外的一切杀生。
从「不与取」至「绮语」的不善业,也是如此类推。三种意业并无第二句,在第一句之中,并没有无意而作的意业或被迫而作的意业。
就受果的时位而言,「决定受业」可分:现法受(在现生受报)、顺生受(在来生受报)、顺后受(在后生受报)三种。
(一)现法受-
指在造业的那一生成熟受果。在《本地分》提到这种业是分为八种:
l. 由顾念自己的身体、资财及有法(万事万物)的增上(贪着)意乐而造不善业。
2. 由不顾念这些事情的增上意乐而造善业。
3. 同样,对有情怀有强烈嗔意(而造不善业)。
4. 对有情具有深厚慈悲心(而造善业)。
5. 对三宝、上师等怀有强大憎恨(而造不善业)。
6. 对三宝、上师等具有深厚信解意乐(而造善业)。
7. 对父母、上师等施恩者怀有敌意及忘恩的意乐 (而造不善业)。
8. 对父母、上师等施恩者具有坚志报恩的意乐(而造善业)
(二)顺生受-
是指在第二生(下一生)才成熟受果。
(三)顺后受-
是指在是第三生之后才成熟受果。
在自心相续之中亦有多种善业和不善业的成熟方式:
(一)最重的业会首先成熟。
(二)假如轻重相等,在临终时先显现的业便会首先成熟。
(三)假如同时现行,增上串习(最为熟识习惯)的业便会首先成熟。
(四)假如同样熟习,先造的业便会首先成熟。
正如《俱舍论疏》引用的颂文所说:
导致生死轮回的业是有重、近、熟习、先造之分,而前者将会首先成熟。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如何让善业今生结果减轻恶业果报